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1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0/982


王德化被吓了一跳,只好道:“殿下可以进去,但其他人不得入内。”
朱慈烺冷冷的看着他道:“本宫若是带人进去呢?”
王德化坚持道:“殿下可以带四个宫婢和两个侍卫进去,多了不能。”
朱慈烺一挥手,衣甲鲜明的勇卫营亲卫迅速列队将,沉着镇定的将王德化和所有净军呈扇形围了起来。
王德化慌张道:“殿下莫非要擅闯宫门?”
朱慈烺喝骂道:“你算个什么东西?滚!”
王德化咬着牙,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定,他忽然取出一个铜铃,快速摇响了,一时间宫门周围铃声大作,飞快的往远处传递了开来,远处紧接着响起了铜铃声,一直延向很远。
朱慈烺脸色铁青,这厮居然摇响了皇宫的警铃!
皇宫城墙与筒子河之间四周设有四十个警卫值班室,每室有十名军士日夜守卫,四周有二十八个铜铃,作为警戒信号,一旦其中一个遥想,其余铜铃皆要示警。
皇城中不仅驻扎着神机营,还有神枢营红盔将军2500人,府军前卫带刀官40人,把总指挥16人,明甲将军502人,把总指挥2人,大汉将军8人,五军营叉刀围子手3000人,把总指挥8人,旗手等卫带刀官180人,加上皇帝贴身侍卫锦衣卫大汉将军1507人,总共有8300多人。
如果加上新编的羽林卫,人数已经多达一万多人,平日午门外只有只有数百禁军轮流值班,一旦皇宫示警,驻守皇城的各部人马皆要火速支援。
“狗奴才,还要动武不成?”朱慈烺一脚将他踹在地上,大喝道:“拿下!”
勇卫营几个亲卫饿虎扑食般逼近身来,紧紧擒住王德化的手臂。
王德化被几个人死死按着,直不起神来,他扬起脸来大喝一声:“我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谁敢动我!”
朱慈烺不屑一顾道:“奴才一个!捆了!”
说完一摆手,几个亲卫簇拥着王德化,推推搡搡的将他结结实实的绑成了大粽子。
王德化尖声道:“我王德化是属狗的,除了主子谁也不认!殿下你要带兵硬闯,咱家绝不退让!”
徐盛粗暴的扯下一个太监的衣服,塞进了王德化的嘴里。
朱慈烺道:“你是父皇身边的红人,本宫也不为难你,就罚你跪在午门前两个时辰,如果下次还敢在本宫面前跳来跳去,就算是天王老子护着你,本宫也要斩你!”
朱慈烺命人将所有净军都收缴了兵器,让他们在王德化后面一排排的跪好,在风雪中忏悔认错。
在忙活了一阵子,驻守皇城的各卫人马才稀稀拉拉的来了两三千人,一个个扛着武器搓着手来到了午门前,呆呆的看着跪了数排的太监们。
神机营和神枢营负责守卫京师朝阳门和东直门,压根就没人管皇城内的事情,离的最近的羽林卫也只来了一小部人,其余人还在分守京师其余各门。
见这些人马赶来,徐盛洪声道:“皇太子处置家奴,闲杂人各回驻地!”
听到示警而来的几千人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所以,一脸懵逼,不知道该怎么办。
见这些人杵在那,徐盛猛然喝道:“上刺刀!”
“是!”呼应生惊天动地,在皇宫上空响彻。
两千勇卫营亲兵铿的一声齐齐拔出三棱刺刀,刺刀上枪,枪刺闪光,衣甲鲜明,他们迅速排成方队,沉着镇定的列阵迎战。
看着这支训练有素的勇卫营,前来支援的京营人马顿时乱了套,人人面露紧张,不停的往后退,更多的人早就在领导的示意下掉头就走。
早已被吓得呆滞的方正化更是脸色惨白,他支支吾吾道:“你们想造反不成!”
朱慈烺风轻云淡道:“造谁的反?他王德化的反?还是你方正化的反?”
方正化一听,立刻诚惶诚恐道:“奴婢不敢.......”
朱慈烺轻哼一声,道:“进宫!”
命令下达,勇卫营收枪掉头,浩浩荡荡进入了皇宫。
※※※※※※※※※※※※※
大明门,在北京中轴线上,明朝时称大明门,李自成入北京后改称大顺门,清朝时改称大清门,民国时期改名为中华门。
此门曾是明清两朝的国门象征,寻常的日子里不开启,在1954年被拆了,原址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南边、毛主席纪念堂一带。
大明门门匾是用石头做成的,青金石琢制成字,镶嵌在石中。
有趣的是,民国成立时,将大清门更名为中华门,本想把石匾拆下翻用背面刻上“中华门”,当人们将石匾拆下后发现里面竟是“大明门”三字。
原来在二百多年前,清朝那帮人早就这么干过了,正面大清门三个字,反面大明门三个字,难怪一直有人要反清复明......
第301章
拒绝见面
铜铃示警声让皇宫中所有人都紧张了一阵子,好在急促响了一阵子就消停了。
朱慈烺留下五百人驻守午门看着王德化等净军,进宫后又留了百名贴身亲卫,剩下的一千余勇卫营亲卫出东华门沿着筒子河前往皇宫北门的玄武门外驻扎。
皇宫分为前朝和后宫,前朝是举行朝会和内阁办公的地方,乾清门后面就属于后宫范围,崇祯住的乾清宫和朱慈烺住的钟粹宫距离不过百米,要是带上千去后宫就真成逼宫了。
逼宫百害而无一利,李世民上头还有个太子大哥,斗得你死我活的,好歹也个理由逼宫,然而最终还是被后人诟病,士人不耻。
朱慈烺身为太子,四个弟弟中最大的朱慈炯不过七八岁,他连个像样的对手都没有,崇祯又不骄奢淫逸,德行口碑还上佳,拿什么理由逼宫?
历代太子或皇子,担心表现出格被皇帝责骂,留下不好的印象,大多如履薄冰,唯唯诺诺,整天心惊胆战的,唯恐犯事与皇位无缘。
朱慈烺不在乎这些,他要活出个皇太子的样子,祖制律法上没有禁止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做?
我不逼宫,不代表我不自保,谁要非往我身上扣屎盆子,我不介意让他永远闭嘴!我凭本事有的今天,为什么不能膨胀?
守卫皇极门和乾清门的锦衣卫见皇太子领着为数不多的人马行来,并没有表现出惊慌,显得很淡定,他们都认识方正化,看这太监的神情,也不想是被威胁的。
在乾清门外,方正化匆匆前往乾清宫禀告崇祯皇帝,太子觐见。
不多时,方正化赔笑道:“殿下,皇爷休息了,您先回去吧,改天再来觐见。”
朱慈烺哦了一声,二话不说领着亲卫去往钟粹宫。
钟粹宫的面积不大,最多能容下百名甲士,朱慈烺近年来住惯了中都宽大的宫殿,一时间还有些不适应。
清军还未被击溃,朱慈烺决定在宫中过几日就走,期间他要找皇帝老爹好好谈一谈,此战以后,是大明的机遇,朝廷应该好好把握机会。
在舒服的洗个澡,换了套衣服后,朱慈烺再度前往乾清宫觐见。
这次是王承恩出来传话,笑着拐弯抹角的说了一大堆,朱慈烺听出来了,皇帝老爹不想见他,他也懒得在乾清门前吹风,直接拍拍屁股走人了。
朱慈烺从乾清宫出来之后,就匆匆的向坤宁宫走去。
周皇后一直关注着朱慈烺的行程,两年多没有见面了,她的心中十分的想念,早早就派人通知朱慈烺了,并每隔半个时辰就让人汇报一次。
午门前发生的事情她也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她对王德化这些太监的做法很不满,再怎么说朱慈烺也是大明的皇太子,同时她也很为朱慈烺担心,毕竟王德化是信王府的老人,不知道这样做会不会触怒信王。
按照信王的性格,此事只怕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周皇后越想越坐不住,刚想准备亲自出面,只听奴婢又传回了消息,太子已经拿下了王德化,还控制了午门。
周皇后的心更加不安了,控制午门?皇儿这是要干什么?这样做信王岂能不怒?
因此周皇后一直在坤宁宫中提心吊胆的,心神不宁,听说朱慈烺回宫之后就直接去了乾清宫,她心中虽然有一些失落,但还是很支持朱慈烺这样做的,一切应以国事为重,父子俩有话就该好好聊。
朱慈烺进入坤宁宫后,规规矩矩的给周皇后行了大礼,在朱慈烺的心里,对周皇后还是很敬重的。
周皇后上前将朱慈烺扶了起来,和蔼的端详着朱慈烺好一会,才慈爱的说道:“皇儿又长高了,更有气派了!”
朱慈烺说道:“母后消瘦了,是皇儿不孝,总是让母后担心。”
周皇后听了朱慈烺的话,眼圈微微发红,但还是没有忘了正事,开口问道:“皇儿,午门外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父皇处罚你了吗?”
朱慈烺笑道:“母后不用担心,几个奴才嚣张惯了,胆敢欺负起儿臣来了,真是狗胆包天,儿臣已经让他们贵在雪地里受罚了,至于父皇,他不肯见儿臣。”
朱慈烺虽年幼,但所表现出来的成熟与稳重,让周皇后很是欣慰。
她道:“你父皇那边母后会劝的,你也要规矩一些,不能做出越矩之事,特别是带兵入宫,这是皇家大忌,皇儿万万不可做出大逆不道之事。”
朱慈烺摸摸鼻子道:“儿臣在江南时遭人暗杀不下五次,儿臣不得不加强了身边的防卫,到哪都带着一群人,回宫后身边要是没人会没有安全感的。”
周皇后听到这里,也是一惊,说道:“这么多次?皇儿没受伤吧,这些贼人竟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真是骇人听闻!”
朱慈烺轻轻一笑道:“母后不用担心,儿臣无恙,儿臣已经做出了安排,只留下百名亲卫,其余人驻扎在玄武门外,守在午门外的人在处罚完这些家奴后也会撤离的。”
周皇后听了朱慈烺的话,面色又有所好转,笑着说道:“玄武门距离钟粹宫不到二百步,你如此安排母后也就放心了,不过你也要记住,事事小心,别被人抓住把柄,流言比刀子还厉害,搞不好会毁了你的!”
朱慈烺额首道:“让母后费心了,儿臣无能,总不能让母后享得清福。”
周皇后笑着说:“皇儿和母后还用得着这样客气吗?”
朱慈烺说道:“母后,儿臣在江南之时,看到了几样好东西,就给母后带回来了。”
说完朱慈烺从近侍宫女墨琴手中接过来一个很精致的檀木盒子,打开之后,里面是一块金光灿灿的怀表。
这是朱慈烺在凤阳府之时,亲自参与设计,特意让人打造的,名为“福满乾坤”,由金玉铸成,刻有刻龙凤呈祥,涵阴阳五行,可祈福纳吉,十分的清巧、漂亮,同时又不失贵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0/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