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1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982


时隔近五年,玉熙宫再次开启,演出当天,后宫一片喜庆,刘太妃、周皇后、张皇后、袁贵妃、田贵妃等众妃齐聚。
来自民间的职业戏班沈香班优人将戏曲目录呈送崇祯,请他点一出,崇祯为了迎合众妃,钦点了《玉簪记》。
在明末,昆曲兴盛,在京师的舞台上,不管是民间还是宫廷都已被昆曲占据,《玉簪记》便是昆曲中流行的一出传奇。
《玉簪记》中的故事背景是靖康之变,金兵南侵,少女陈娇莲在逃难中与母失散,入金陵女贞观为道士,后与书生潘必正冲破封建礼教和道法清规的约束而相恋结合的故事。
戏中展示了陈娇莲敢于冲破道教束缚、追求美好爱情的气度,让后宫众妃感动不已。
张皇后和周皇后则是看向崇祯和朱慈烺二人,此番演戏主要是为了促和皇帝与太子之间的嫌隙,让二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不知崇祯作何感想,朱慈烺却有些感触,听闻明末江南风气开放,他还未亲眼看见,不过他从这却在《玉簪记》中看出了一些门道。
这部戏曲中表现出新的观念、新的意识猛烈的冲击着腐朽的思想和传统,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应该是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造成的。
朱慈烺曾在后世看过一场青年干部辩论赛,辩论的主题就是:思想解放程度决定经济发展水平or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思想解放程度。
朱慈烺比较偏向后者,他认为,百姓要是连吃都吃不饱,哪有心思考虑别的事情。
因此,他决定,要拯救大明,就要让大明的百姓先吃饱,而不是在朝堂上陪人做一些无聊的斗争浪费时间!
平流荡寇
第158章
正旦朝贺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工作狂,当时国家初创,他不敢懈怠,夜以继日地工作,大臣们也跟着拼搏。
据《明会典》记载,大明官员的法定假期主要有冬至、正旦、元宵三节,假期很少,冬至三天,正旦五天,元宵节十天。
后来又增加了月假三天,加上之前的三个节日的十八天,每年休假时间共有五十天。
年关将至,从从腊月二十八一直到正月二十这一段时间里,文武百官上朝的时候都会穿上象征吉祥的红色官袍,平日里大臣们上朝却并非规定一定要穿红色官袍。
在这段时间,管理朝中议事的通政司也不会“奏事”,各部门大多数的公事压后处理,朝廷内外到处都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氛围。
年底,三边总督洪承畴在陕西陇州击败李自成,李自成逃往甘肃庆阳、凤翔一带,陕西大捷,让朝廷上下也安安心心地过了一个好年。
正月初一到亲朋好友家拜年,这是民间的传统习俗,皇宫里也不例外,在正月初一这天早上,朝廷要举行极为隆重的朝贺之礼。
在除夕的时候,尚宝司提前一日在皇极殿设皇帝御座,并设宝案于御座之东、香案于丹陛之南。
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帝王才可以享用的一种礼制音乐)在皇极殿内东西两侧,这些陈设都是坐南朝北摆放。
正月初一,拂晓时分,锦衣卫陈设卤簿、仪仗在皇极殿外的丹陛及丹墀,设明扇于殿内,列车辂于丹墀,仪式上有鸣鞭者四人,左右各两人,都是面北而站。
教坊司也在殿外丹陛东西两边陈设奏鸣御用音乐的乐队,也都是面朝北,仪礼司设同文、玉帛两案于丹陛之东。
皇极门两侧排满了皇帝的龙旗,身着金甲的大汉将军从皇极殿丹墀一直排列到午门之外,锦衣卫则分部在殿外丹陛至皇极门外。
两名纠察百官仪表的纠仪御史站在殿外丹墀北面,内赞二人站在殿内,外赞二人,位于丹墀之北,而传制、宣表等官员则位于殿内,都是由东西向。
天刚蒙蒙亮,盛大的旦朝会仪正式开始,其规模丝毫不比登基大典小。
“咚!”
教坊寺乐手敲响了头通鼓,一下重鼓,一下轻鼓,节奏由慢转快再由快转慢,鼓声由弱转强,再由强转弱,最后敲击一次旁边的钟声结束击鼓。
听到头通鼓,身穿正式朝服的百官开始列队于午门之外。
接着,二通鼓开始敲响,与头通鼓差节奏不多,只是由单次敲击一下变成了两下,最后敲击钟声两响结束击鼓。
听到二通鼓敲响,百官由左、右掖门入,来到丹墀东西,朝北肃立;
鼓三严,操作如上,击鼓、击钟、头尾处都改成三响,听到鼓三严,执事官来到华盖殿,崇祯皇帝早在这里穿戴好衮服龙冕,端坐于大殿御座之上。
朱慈烺同样穿着平日不穿的最隆重的冕服在旁边站立,这种冕服只有天子和皇太子以及亲王才能穿的,类似于电视剧里汉朝皇帝穿的,头上有珠帘的那种冕服。
朱慈烺和崇祯穿的非常相似,要非常仔细才能看出区别,崇祯的是十二旒冕十二章服,朱慈烺用的是九旒冕九章服,差别就是衣服上少了三种图案,头上的冠冕少了三条珠帘。
执事官向崇祯行五叩之礼,磕完头后,一本正经的高呼道:“请陛下驾临皇极殿!”
崇祯皇帝轻嗯了一声,起驾前往皇极殿,朱慈烺紧随其后,教坊司乐队开始演奏“中和乐”,尚宝司官员手捧皇帝御玺走在崇祯的前面,由导驾官作为前导。
浩浩荡荡的一行人来到皇极殿前,皇极殿内的明扇缓缓打开,珠帘也慢慢卷起,尚宝司官员捧着御玺放在了预先设立于御座之东的宝案之上,这个时候,教坊司乐队也停止演奏“中和乐”,一切都显得很庄严。
预先安排好的四名鸣鞭者开始鸣鞭报时,礼部对赞官员高呼道:“排班!”
听到指令,站立在丹墀东西的百官立马整齐排列好队形,跟小学生做广播体操听到主任的哨子声列队一样。
赞礼官员继续高呼:“鞠躬!”
教坊司乐队又开始了演奏大乐(韶乐),百官朝北向端坐于大殿御座上的崇祯行四叩礼。
百官起身后,典仪官接着高呼:“进表!”
由两名礼部给事中来到文案前,引导序班官员手捧放置着“表目”的小几案由东门入,放置于大殿之内,这个时候,韶乐随之停止。
表目就是皇帝在新的一年面向全国发表的书面讲话,相当于后世国家元首的新年讲话。
接着,内赞官员高呼:“宣表目!”
宣表官员此时要跪下匍伏于地等待“宣表”,展表官取表,宣表官来到皇帝御座前的珠帘外,高声朗读“表目”,百官跪聆“表目”。
宣表结束,大殿内外的臣工集体跪拜,山呼万岁。
之后,序班官员将宣读完的“表目”移到大殿东侧,外赞官员高呼:“众官皆跪!”
代表百官向皇帝致贺的“代致词官”新任礼部尚书黄士俊跪在丹陛之中,向皇帝致词:“臣礼部尚书黄士俊,兹遇正旦,三阳开泰,万物咸新,恭惟皇帝陛下,膺乾纳祜,奉天永昌!”
礼部尚书说完这番客气话后,百官起身,教坊司乐队再次演奏大乐(韶乐),百官再向皇帝行四叩礼,然后起身。
吵吵闹闹的音乐又停止了,传制官跪在皇帝面前向崇祯皇帝请示旨意。
崇祯皇帝早就在前两天拟好旨意,现在只不过假模假样的走个过场,传制官接过圣旨,从大殿东门走出,来到丹陛前,面朝东站立,他高喊道:“皇帝有旨!”
赞礼官高呼:“跪!”
百官再次跪倒,来来回回跪了几次,也不知道磨脏了多少新衣服。
传制官高声朗读皇帝的旨意:“履端之庆,与卿等同之!”
赞礼官高呼:“山呼!”
百官跪地把双手举到头顶高呼:“万岁!”
赞礼官再呼:“山呼!”
百官再高呼“万岁”!
赞礼官再喊:“再山呼!”
百官再呼“万万岁”!
百官山呼“万岁”之时,在场的全体人员齐声呼应,那声势可谓地动山摇!
朱慈烺感觉这场面似曾相识啊,貌似在胡歌演的《神话》电视剧里见过赵高这样主持过朝仪,山呼两字发音不准还在那拼命的喊。
接下来,崇祯皇帝接受百官的“拜年”,在外征战或是镇守一方的将军,总兵们,也在这一天从边关带了祝福和贺礼。
除了文武百官,还有大明各藩属国的使者也要在这一日向大明进贡,不过现在大明的藩属国少的可怜。
第159章
大忽悠
大年初一,皇帝要在皇极殿接受百官朝贺,皇后也要在坤宁宫举行群臣贺仪,后宫各妃和重臣命妇均要到坤宁宫拜见。
流程丝毫不比皇极殿男人们的轻松,依然要奏乐、行礼、自我介绍、献上贺词。
皇极殿中,仪式还在进行,可以说,正月初一的仪式对皇室和大臣都是个艰巨的任务,对参与者的脑力和体力上都是个严峻考验。
又经历了一个多时辰一系列繁冗的仪式,崇祯端坐在御座之上,腚都快坐塌了,他深深的体会到过年并不轻松,也不愉悦,不过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下去,这是作为皇帝的排场。
朱慈烺同样有这种感觉,太多的繁文礼节让他腰都站酸了,被冠冕压的都感觉不到脖颈的存在了。
就在仪式进行到最后的时候,忽然间,原本明亮的天空忽然暗了下来,太阳渐渐被吞噬,形成一个大黑圆,随后整片天都阴暗了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