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校对)第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760


武承嗣讲到这里,不满之色已经更加溢于言表,他今时今日的谨慎,也是被现实摔打出来。早在垂拱元年便登相位,但因台臣掣肘加上自己也没能进入状态,不久之后便被罢免相位。
如今武三思执掌春官部事,表现较之他旧年还要更加不如,完全的不知所谓,可是如今的局势较之往年又敏感紧张数倍。
前日傍晚神皇便召他训斥,丘神勣虽为肱骨,但毕竟是南衙大将,却在大酺礼日做出这种不合时宜的举动,落在有心人眼中,又会酿生出怎样的险恶思量?
“春官诸事,你既然无心过问,那也就不必多问,吩咐几个旧人审视周全。这也是神皇的意思,着你暂直史馆,细品故事,有所长进后,再来论事。”
武承嗣说完之后便拂袖而去,行出一段距离则嘿然一叹:“具位庸臣?这个少王,倒是有几分明识……”
武三思听完武承嗣的话,已是羞恼至极,但听到这是神皇的意思后,顿时僵在原地,脸色变幻不定,转首望向巍峨神宫,眸底已是按捺不住的犹恐。
万象神宫后寝殿中,连日大酺总算结束,武则天也是疲惫不已,归殿之后便早早入睡。
但也只是睡了两个多时辰便醒转过来,穿膳小作进餐,顺便听取宫官汇报事务,及至听到永安王致谢格辅元,她忍不住嘴角一翘,笑语道:“小儿倒是知礼,不负格某进言之惠。”
餐食撤下后,武则天又坐回了御案前,抬手翻阅起有关南衙诸卫的奏报事务,视线在左金吾卫大将军丘神勣名字上停留片刻,嘴角噙住一丝冷笑,将之放在一边,并提笔疾书:格辅元、凤阁侍郎、西京留守、拟三月行。
写完之后,武则天又默然片刻,举手示意宫婢上前将这便笺收入案侧端放的金匣中。又过一会儿,宠婢韦团儿自外间匆匆行入,连忙上前侍奉。武则天抬眼打量她几眼,突然发问道:“团儿年华几许?”
听到这个私人问题,韦团儿不暇细思便张口道:“婢子生在上元二年,虚龄已经二十有五。”
武则天听到这回答,脸上突然泛起自嘲一笑:“婢儿有福啊,这时年,我方入感业寺……”
饶是韦团儿平日不负应答的灵巧,听到神皇突然冒出这一句话来,一时间也是愣住了,片刻后才跌跪在地,强笑道:“婢子久从圣在,沐香怀馨、近日映辉……”
武则天听到这话后又笑起来,因为韦团儿这情急所言也是化引永安王《万象》曲辞,她幽叹一声说道:“永安王虽荒养禁中,却难得诗情生动,典雅洒成,倒是不像其父一味故纸叠堆、旧调陈铺。”
顿一顿后,她又说道:“说你这婢儿有福,也不尽然。若是生在寻常家院,这个年纪早该生儿育女,织造熟练,不像如今虚事久染、一业无成。近日往访尚宫处,问一问可有司掌事务待用,演习世务,不必一直痴憨事人。”
韦团儿闻言后又是一呆,跪在地上眨眨眼,泪水已经流落下来,抽噎道:“婢子自知痴愚可厌,只凭错爱度日,陛下终于醒觉,御前再也不能容身……”
武则天眉间本有倦色,听到韦团儿这泣诉声,却是忍不住乐起来:“内外多少才流,邀赏用事,渴求不得,只你这恶婢懒惰,浑噩度日,不求上进。罢了罢了,留你一身,损我英明。痴痴呆呆,怕也无别处可容。”
第0095章
东宫旧人
元月大酺礼毕之后,朝堂台省再次回复正常运作,无礼可参,李潼的生活自然也就归于寻常,没有了再在外人面前刷存在感的机会。
当然,终究还是有不同。如今的他,可不再是禁中一个可有可无的闲散少王,而是神皇亲口称赞的佳孙,存在感已经大为不同。
表面看来,一家人处境虽然没有太大变化,仍是生活在禁中仁智院,难与外人接触。神皇虽有犒赏,但也只是一些用处不大的珍物财货,实质性的奖励却几乎没有。
不过李潼对此也并不失望,他本就善用机会、狐假虎威,现在蒙上了这样一张虎皮,自然没有安分的道理。他心知想要有什么收获,那都是需要自己试探出来,这可不是什么攻略游戏,过了一关,奖励就会明明白白的摆出来。
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最重要的,武则天的喜爱、庇护仅仅只是提供了一个前提,如果自己没有本领将这一份眷顾变现,无非像武氏兄弟一样、终武周一朝只能给干姑父们捧臭脚,活得浑浑噩噩,死得糊里糊涂。
初七人日接连参礼,几天时间下来,李潼虽然以观摩为主,没有做出什么引人瞩目的举动,但心力耗损也是严重。初十礼毕之后,返回仁智院便蒙头大睡,一直宅了几天时间,只为休息并思忖接下来该要做什么。
其实元月还有一场典礼,那就是上元节。但这一天武则天驾临北衙玄武城,检阅北衙军众,并集南衙贲士组织军演,没有人来通知参礼,李潼便也只能蹲在仁智院听热闹。
上元节之后,新年的节庆气氛才逐渐消散,但对仁智院诸众而言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旧年门庭冷清一去不返,每日访问礼拜者络绎不绝。
这些琐细杂事,自有亲长处理。闲下来之后,李潼心情复又蠢蠢欲动,每天摩挲着腰际那个小金龟,总想往玄武门去逛一逛。
即便不考虑未来更长远的算计,眼下丘神勣所带来的威胁仍然悬在头顶,李潼是真的很想在北衙禁军方面打通一条交流的渠道。如去年那个与他私下联络的百骑军士郭达,此前不敢接触,现在倒是可以试着稍作交流。
可是他这里一个念头刚刚生出,旋即一个消息传来便让他打消这个念头,那就是武则天任命其堂侄武攸宜担任右羽林将军。
此前明堂侧厢冲突,李潼是不怕武三思与武攸暨,但那是因为明堂的特殊场景。可是得知武攸宜入掌御林军后,他便在心里明智的将玄武城划作暂时的禁区。
玄武门可不只是一道宫门那么简单,而是有着军营、马厩、城防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军城。在这座军城发生什么事情,外人是很难得知,李潼没事去那里溜达,武攸宜要栽赃他那太简单了。
现在的他,是仗着他奶奶那意味深刻的眷顾以及身在大内这一特殊场景,可以暂时不必忌讳得罪武家。但非要跳到在人家眼皮底下搞小动作,那就是找死了。
不能前往玄武城,于是李潼便悲催的发现,他仍然还是只能往内教坊去混日子,甚至内文学馆都不宜多去。因为内文学馆太靠近南衙,右卫武攸暨就活动在这片区域。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李潼不乏气苦,觉得整个世道都在刁难他。在外有左金吾卫丘神勣虎视眈眈,在内有武家兄弟围追堵截,他这是能量不大、仇人不少,而且还都是掌兵大将,以至于他危机感空前爆棚,只觉得人身安全都全无保障。
活动范围被锁死、不能扩大,又不愿在仁智院待着浪费光阴,他奶奶还忙着谋朝篡位、没空搭理他,李潼也只能臊眉耷眼继续往内教坊去,继续帮薛怀义编他的《莲生》大曲。
考虑到自己这四面楚歌的处境,在前往内教坊去的时候,李潼也是学他姑姑前呼后拥的仪仗。
大酺刷出存在感后,尚宫局与司宫台对三王也不敢再小觑,诸导引、掌扇、步帐人员一应配给,以他一品郡王的身份,前呼后拥二三十人不算逾礼。再加上李光顺和李守礼同行,前前后后四五十个随从人员。
当然,李潼也不奢望这些宫婢、宦者们就能保他周全,无非前前后后多安排一些目击证人,让他后姑父武攸暨不敢借着职务之便对他动手动脚。
这礼后第一次出行,那金龟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必再折转道途,路程大大缩短,前往内教坊只用了半个多时辰。
一众人浩浩荡荡抵达,早有内教坊诸直事人员长立坊外迎接等候,与年前第一次来内教坊的待遇不可同日而语。
“得健足奔走来告,坊中奴等满怀欢欣,都渴大王训教日久……”
宦官杨绪趋行上前,未及顿足已经扑拜在地,更是膝行上前捧住李潼两脚靴子以额头相抵。
李潼被杨绪这过分的热情与卑微搞得很是不自在,正待抽足挣脱,坊中其他管事又都纷纷上前见拜,一阵人声杂乱,久久不息。
李守礼这会儿得意洋洋,念及前后迥然不同的待遇,哈哈笑道:“你们这些坊吏短视,旧来我兄弟出入,只作无物,却不想后来非我兄弟勤策,哪有后来夸美余事……”
此言一出,在场诸众俱都神色讪讪。李潼则没好气瞪了李守礼一眼,这种想法放在心里美一美就好了,说出来都不够丢人的。他们兄弟好歹王爵在身,在内教坊再怎么抖,那也是威风有限。
但也不得不说,内教坊诸众这一份过分热情,除了窥望圣意恩眷之外,对永安王也真是由衷佩服。
武德年间,内教坊初设还是按习雅乐庄重之地,但后来随着俚俗浸染,定位越来越模糊,虽然仍挂靠于司礼寺下,但渐被视作卑贱场所。
永安王今次于内教坊扩编《万象》大曲,盛演于大酺典礼前后,内教坊诸众也因此获益良多,形象得有大大提升。
像是李潼惯用部头康多宝,原本仅仅只是一名乐部部头,却因为在编曲过程以及参礼献乐中的表现,被正式授为太乐坊宫教博士,并得到一个将仕郎散阶。
虽然太乐博士不属在品的官学博士,但从乐工升为博士,正常途径都需要苦熬十几二十年的光景。至于将仕郎这一散官,对于乐户贱籍而言更是一次质的飞跃!
另一部头米白珠,也得授流外五品的典事,这会儿见到永安王,更是乐得髯须、毛发直颤,恨不能五体投地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与恭顺。
听到这几人各述所获丰厚,再想到自己被逼得走投无路、只能再回内教坊混日子,李潼觉得他又要酸了。
不过即便是酸,也应该归为幸福的酸吧,这些人因他受惠,勉强也算是他的小班底了。别看你们现在笑得欢,等段时间要是我被陷害,你们要做好切腹证我清白的准备!
一众人闹哄哄的将三王迎入坊中,受此氛围感染,李潼心情也好转一些,随口吩咐一些扩编新曲的准备事宜,便与两个兄长入直堂闲坐。
待到诸众各自散去,宦官杨绪又谗着脸趋行上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压低声调说道:“此前人多眼杂,诸事不敢细陈。此前出入因有怠慢,奴至今思来忧恐欲死……”
“免礼罢,闲来走戏,谁又乐意听你厌声。”
李潼摆摆手,有些不耐烦。他此前是腹诽得势了要把这宦官再骟一遍,但也只是噱念,而且说起来,这个杨绪对他们兄弟还算恭谨,内教坊别人都不愿搭理他们的时候,唯此人应酬奔走,犯不上没完没了的计较。
杨绪闻言后却不起身,语调更变得悲戚起来:“大王自是宽宏大量,不追草芥疏悖之罪,奴却不能自恕,昼夜煎熬,并走告门义阿耶。阿耶知我触犯贵胄,连日怒斥,并请座前告罪,求大王施恩一见。”
李潼听到这话倒好奇起来,抬手道:“召你阿耶入此吧,可以见一见。”
杨绪闻言后又再拜告谢,然后才膝行退出,不久之后便躬身引领一名绯袍的老年宦官行入进来。
太监自然不可能生儿子,但却可以收干儿子,甚至到了唐中期宦官势大以后,五品以上中官可以收义子一人并继承荫禄,也算是身残志坚,传承香火继嗣的意志很顽强。
那名老宦官被杨绪搀扶进来,其身后还跟着另一个膀大腰圆的壮汉,如果不是因为身穿宦官服饰,李潼还以为或是禁军贲士,但就算是禁军贲士,都少有如此英武。
但很快,那个老宦官叩拜声又让李潼大感吃惊:“门仆杨冲,拜见三位大王!”
虽然宦官就是帝王家奴,但这所谓门仆可不是能够随便称呼,听到这老宦官如此自称,堂上三王俱都齐露狐疑。
杨绪见三王面露疑色,连忙上前解释道:“天皇仪凤年间,阿耶曾恭事内坊。”
听到这话,李潼才有所了然。内坊便是太子内坊局的简称,而太子内坊局于东宫便类似禁中内侍省,难怪这个老宦官以门仆自称,原来还是他亡父李贤的东宫旧人。
第0096章
勇宦杨思勖
武后执政时期,宦官始终势弱。
禁中内侍省,如今名为司宫台,长官内侍监品秩从三品,但四品以上中官不设,正五品下的内常侍便是司宫台长官。
中官又品秩卑下,哪怕是五品官秩也没有服绯的资格。譬如杨绪这个内给事,本来已经是中官从五品下,但入事内教坊后,太乐署直接一个流外五品的典事就给打发了,中官之式微卑贱可见一斑。
杨绪这个干爹杨冲居然能服绯,意味着他不仅仅只是五品的内常侍,而且还是通判司宫台事的大宦官,放在玄宗朝,那得是高力士一个级别的,可惜错生了年代。
手里没有权柄,说话自然没有底气。这个杨冲六十多的年纪,虽然已经混成了司宫台有数的几个大佬之一,但是因为干儿子杨绪得罪了少王,还是要舍去老脸乃至于攀引多年前的故事,希望能够求得少王原谅。
李潼本就没有追究杨绪的意思,待听这个杨冲自陈居然还是东宫旧人,不免又是大生亲切感,便请这个老宦官落座席中,顺便聊一聊故事。
杨冲已有几分老眼昏花,眯着眼打量三王片刻,不知是作态还是真的有感而生,眼望李潼竟有几分泪眼朦胧:“大王神貌,几拟先王,老仆荣幸,还能再瞻风采……”
李潼闻言后,脸色顿时一黑,实在不想继续这个话题,前不久还险些因为这个送命呢。如果有的选,他是真不想长得像他爸爸。
不过这个杨冲旧事东宫还能免于牵连,又波澜不惊在禁中混到司宫台内常侍的位置上来,自然也是人老成精,不会深入太敏感话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7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