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校对)第4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3/760


黑齿常之还在沉吟,帐内已经有一个将领起身大声道:“燕国公名位早达,自可求稳为上,不恋殊功。但末将捐身报国,枕戈待旦,又逢雍王殿下壮志巡边,狩功良时,实在不甘心就此错过!末将只身请战,若拙志得逞,则与公同荣。若不幸遭伏,身既死国,亦无惧骂名!”
听到这话,黑齿常之又是一阵沉默,昨夜没有应请出战,已经是他失策,今日若再阻追击之计,则虽功犹罪。单单眼前众将错失殊功,巨大的失落感之下,便能弹劾的他名位俱毁。
而且他也实在不甘心放任蕃军就此撤走,于是他便举手下令道:“诸位出击则可,但一定要谨记前后部伍不失呼应,切不可贪功孤进。”
众将急欲出战,无论黑齿常之说什么,自然都是忙不迭答应下来。
既然已经决定出击,那自然越快越好,黑齿常之即刻便在营中点出一万人马,着令诸将分领,直追蕃军后部而去。
同样黑齿常之也没有就此松懈,一方面严令留守之众守住王孝杰米栅,一方面则亲率三千部伍为诸将后继,接应诸军。
“钦陵诚是兵道诡才啊!”
离开王孝杰米栅的时候,黑齿常之又忍不住叹息一声。他已经可以笃定钦陵此番撤军必然有诈,但哪怕是他,都忍受不住任由蕃军撤离,更不要说唐军那些渴功的众将士们。
现在钦陵就是逼着唐军放弃王孝杰米栅的有利地势,也一定会在野地中进行反扑。这一战打到如今,终究还是勇者当胜啊!
果然,黑齿常之率军离开王孝杰米栅不久之后,前路斥候便回报战况,道是钦陵已经率领吐蕃军众反扑而来,几路先行的唐军全遭到截杀。
黑齿常之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只是在保证马力的情况下加速行军。再前行十数里之后,便看到前方旷野中已经展开了惨烈的会战厮杀。
吐蕃军众溃走不假,但溃逃的仅仅只是其所部诸胡附庸,而吐蕃本部精锐,则仍然不失组织,正在前方郊野中与唐军进行着激烈的缠斗。
哪怕仅仅只是本部人马,吐蕃兵力也略占上风。特别在反击的过程中,钦陵亲自率领三千精锐,直接伏杀全歼了唐军追在最前方的一路人马,这大大振奋了吐蕃颇有低迷的士气。
对于普通战将而言,军势一纵难收,但钦陵却并不属于此列。蕃军们已经习惯了追随这位大论获取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今次无功而走,反而有些不习惯。
当眼见到钦陵斗志不失,再次反杀唐军整部人马,一干蕃军顿时沸腾起来,纷纷折转归部,在那熟悉的鼓令声指引下,于此开阔的战场上离合纵横,尽情的绞杀着轻敌追出的唐军,一扫此前数日强攻都不能攻克的颓丧。
黑齿常之行进到战场边沿,自有一路吐蕃军众凶悍杀来。
他快速的打量了一下战场上的形势,并没有选择增援某一方,也没有跟迎战上来的吐蕃军众进行纠缠,挥刀反手割下甲袍内领缚于额际,甩掉兜鍪露出自己的面容,横刀在手大喊道:“百济卑人黑齿常之,入唐三十载,二圣授我高位,雍王推我心腹,非得殊功,难报殊恩!今日入阵,只杀钦陵,余者不问,诸将士敢随我勇战?”
“战、战!”
黑齿常之身后众将士听到这喊声,纷纷振臂以应。
“生而蛮夷,死则唐魂!无惧无悔,能恐争功?杀!”
黑齿常之一夹胯下战马,直向蕃军帅旗杀去,身后部伍拥从如龙,更有一往无前之势。当奉命前来拦截的吐蕃军众冲至正面的时候,黑齿常之大吼一声,老将发威,刀光一闪,当前者人马俱裂!
远在战场中心位置的钦陵自然也注意到了冲入战场中的黑齿常之及其部伍,但彼此距离仍远,他一边传递军令,让战场上的蕃军加快对唐军的剿杀,一边从容不迫的调度余者军众前往阻拦黑齿常之的冲杀。
然而黑齿常之所部如游龙惊走,接连冲垮了三支前来拦截的吐蕃军众,钦陵脸色终于变了一变。与此同时,黑齿常之虽然没有什么声令传达给在场那些被分击包抄的唐军军众,但却用其勇烈行动做出了最好的明示,那就是擒贼先擒王!
于是在这广阔战场上,各个角落的唐军将士们也都纷纷醒悟过来,不再各自为战,凡有余力者,俱向吐蕃帅旗冲去。其势未必凶猛,但却让战场上复杂的战况为之一清,钦陵所谓的各种精妙战术调度已经全无用武之地,眼下唯一要做的就是收缩兵力,以抗阻唐军向此方的冲击。
吐蕃军队的战斗力,在于其离合迅猛,在于擅长集结优势的兵力,可当这两种优势都被大大抵消后,唐军的精勇同样带给他们庞大的压力。
在唐军几路冲杀部伍中,唯以黑齿常之所部三千卒众最为凶猛。老将须发灰白,一路冲杀而来,脸上已经多沾血水,但仍是一往无前。其后部伍为其马首是瞻,刀锋所指,千人如一。
但蕃军的拼死阻击也给黑齿常之所部人马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他们也是一支有信仰的队伍,不允许旁人加害大论。所以在冲击的过程中,不断有唐人部伍被蕃军截杀分割,甚至若非前方部伍中甲士舍命掩护,黑齿常之都几番险遭戕害。
当队伍冲行近半的时候,黑齿常之胯下坐骑已经渐有不支,而在马腹受了一枪之后,彻底的倒地不行。
“交出马来!”
黑齿常之下马后,一名蕃军士卒挺枪跃来,他反手一刀,直用刀身直接将那蕃军士卒抽飞出去,而那枪锋也贴肩掠过,直接挑飞几缕须发。
另有几名蕃军伺机上前围杀,但随即便被入前抢救的唐军士卒所斩杀。
“继续、冲!”
换乘坐骑之后,黑齿常之继续将手一挥,仍向蕃军帅旗冲去。
此时战场中心的钦陵,也总算见识到这唐军老将的风采,他是亲眼见到黑齿常之所率部伍如铁犁一般在战场上犁出一道笔直的血色深沟,其终点一直是他,始终未改。
这一支队伍从最初的三千人,到现在已经不足千人,而且所乘战马多非本有而是在战场上直接缴获换乘。至今仍然悍勇不减,几乎吸引了战场上一半的蕃军,这自然大大影响了他所指挥对唐军剿杀的效率。
如今的战场上,仍在活跃的唐军还有六千余众,战损几乎都是在黑齿常之入场以前所增加的。
而等到黑齿常之入场冲杀至此,唐军斗志再次被激发出来,并趁着大量蕃军唯独黑齿常之之际再次进行集结,此时便有足足数支唐军千人大队直向中军扎来。
“撤吧,黑齿常之名不虚传,与之斗勇,已落下计。”
尽管此时钦陵身边还有两千余众没有投入战场,战场上的蕃军再作整合后也还有数千之众,但即便再继续于此缠斗,所得不过惨胜。即便打赢了眼前这一仗,后续该要如何收拾青海局面也会让他头疼不已。
更何况,眼见黑齿常之仍在向此奋力冲杀,其余几路唐军也已经在战场上略得呼应,再留下去,真是胜负堪忧。
随着钦陵帅旗移动,战场上蕃军军心顿时又衰落下来,这一次,便是真正的败退了。
“燕国公,愚等、愚等实在惭愧……”
诸将引军与黑齿常之汇合,看到老将浴血杀敌、浑身更如血浇一般惨烈,一个个不免羞惭难当。
“蠢、蠢物!此时不追,更待何时!老子贪图你们几句歉语?”
黑齿常之环顾众人一眼,眉梢一挑,破口大骂道:“继续追,杀散那些蕃卒!若能追到伏俟城下,雍王壮言成谶,老子亲为你等执辔夸功!”
第0628章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
当王孝杰米栅唐军战胜的消息传回后方时,一直坐镇于乌岭横堡的李潼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松了下来。
尽管在开战之前他已经做了许多的准备工作,哪怕给他更多时间、甚至于掌握更大的权力,都很难做的比眼下更好。
可一想到对面的对手是吐蕃战神钦陵,唐军与吐蕃此前的交战经历又实在让人不容乐观。尽管理智上一直在说服自己唐军今次胜算颇大,可一天没等到结果出来,李潼的心情总是忐忑难定。
由于前路大军仍在继续进行追剿余寇,具体的战报还要再等一天才能送回。但只要正面战场上分出了胜负,其他的都不必计较太多。
抛开吐蕃钦陵那的确卓越不凡的军事才能,唐军与蕃军作战,最大的难题还是于青海境中几无胜绩可夸,以至于在许多人的观念中都觉得,吐蕃的军队在青海似乎是不可战胜的强敌,谈战色变。
李潼当然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吐蕃的军队非但不是不可战胜,当唐军整体的战略以及战术都能安排得宜的情况下,不只能战胜蕃军,更能按在地上疯狂输出。
但无论什么样的结论,没有事实作为依据,都会显得苍白无力,让人不能信服。这一次的胜利可以说是近年来从零到一的突破,是一个新的开始,是唐军重新夺回青海乃至于整个吐谷浑故地的一个起点。
接到这一战报后,李潼并没有继续再于海东逗留。在战争结果出来以前,不独他自己忐忑难安,整个陇右其实都有些人心悸动。
现在交战结果已经出来了,李潼也要挟此大胜威势继续加强陇右的秩序建设。
当雍王自海东地区返回鄯城的时候,鄯城中士民几乎全城出迎,不用问,自然也都是想要打听最新的消息。除了州府一些官佐与外州使者之外,还有许多胡酋也都挤在了人群的最前方。
迎着众人满怀期待与疑问的眼神,李潼露齿一笑,接着便说道:“日前我军燕国公统部,与蕃国钦陵十万大军会战于海南王孝杰米栅,大破蕃军,阵斩数万,钦陵败走,未知所踪。”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无不沸腾起来。他们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既然聚集在鄯城等待前线消息,当然是希望此战能够得胜,起码是不希望唐军再如此前几次用兵那样大败亏输,能够将蕃军势力继续隔绝在赤岭以西。
现在唐军非但没有战败,而且听雍王言中意思,似乎还是一场辉煌的大胜,直接在战场上正面击溃吐蕃的大论钦陵,这绝对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相对于在场一众唐人士民只是纯粹的振奋狂喜,人群中那些胡酋们所受到的心理震撼不免更大。
其中一些生性机敏、反应快捷的胡酋更是箭步冲出,直接匍匐于雍王马前,深作叩拜乃至于亲吻地面尘埃,并神态激动的颤声说道:“雍王殿下诚有镇国之威能,于京中镇压乱国贼臣,于边陲强诛悖命凶徒!唐家得于殿下,必社稷永固、百蕃恭服!”
另有一些胡酋反应要慢了一些,没能在雍王殿下面前争进贺言,索性在外围原地蹈舞胡旋起来,一边高唱着雍王新著《杀蕃》歌,一边频作贺词。
胡酋们一个赛一个恭敬热切的表现,倒让仅止于拍掌喝彩、引吭长啸的唐人士民们显得相形见绌,不够热情。于是刘幽求等员佐们一个个也都争进于雍王身边,各作贺言以献。
李潼眼见到这一幕,心里自然也是高兴,特别在看到诸胡酋们各自夸张激动的表现,心里更是冷笑不已。
老实说,这一次海东大战的动员,称不上尽善尽美,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诸羁縻州府的胡部势力征发并不到位。
吐蕃虽然兼并了吐谷浑故境,得以征调原辖于吐谷浑政权的各个胡部。但其实或内附、或依附于陇右的胡部较之吐蕃所控制的只多不少,单单陇右一道,便管辖着足足两百多个羁縻州府,可想胡部之杂多、胡势之强大。
可是在海东这场战事中,吐蕃投入的兵力足有十万之众,其中自然绝大多数都属于其所统治的胡部附庸。
唐军所投入的兵力,则只有三万出头,主要是河源军与李潼从关内带来的援军,还有就是一部分本来就存在的胡部城傍力量。至于对陇右胡部的势力征发,则就微乎其微,仅仅只有两万多胡部丁壮在赤岭一线负责一些后勤事务。
虽然这也跟唐军整体的战术计划有关,州府与河源军都没有征调太多的胡部力量。但我不征发是我的事,你没有表示,这应不应该?
此前李潼在鄯城州府宴请诸部胡酋,便有许多胡酋根本没有到场。因为当时要组建西河行社、筹措军需给用,李潼仅仅只是收拾了当时在场的细封部的刺头,至于其他的,则还没有继续深究。
现在,唐军在正面战场击溃了吐蕃军队,强势威严得以重新建立起来,当然也就到了秋后算账的时刻。现在一个个胡酋笑得菊花一样灿烂,但这世上最不值钱的、就是激情之后的献媚,只会让人觉得反胃。
这一点想法,李潼也没有当众表露出来,并没有破坏城外欢乐的气氛。可是在进入内城后,便将诸胡酋急切求见的表书统统扫尽了垃圾堆里。
刘幽求入前请示道:“等到海东战事彻底了结,殿下是不是便要回返关内坐镇?需不需要卑职等提前拟写功表露布?”
李潼闻言后则摆摆手,并沉声道:“陇右冰结封冻之患,如今不过刚有缓解之态。眼下归镇,为时尚早。”
他今次赴陇,可不仅仅只是为了刷一波军功那么简单,对于整个陇右乃至于安西的秩序改创都有着很深刻的想法。
青海方面既然取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正宜趁热打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动。而且西域方面还没有新的消息传来,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边情。
李潼能够登陇一次并不容易,当然要将心里的一些构想铺设开来再返回长安。
“将诸胡州名簿取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3/7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