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校对)第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60


想到这里,李潼便不免头大,这实在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别人穿越,要么谋国谋势,纵横捭阖,要么种田炼钢,猥琐发育,只等着时机成熟便大杀四方。
可是他眼下虽然处在帝国权力最核心的位置,偏偏任何的权势都与他无关,还要因为一个恶妇的威胁而殚精竭虑,苦思对策,实在是丢尽了穿越一族的脸面。
很快,三人便又回到了前舍中。而他们入后招惹掌直徐氏的事情,太妃房氏也早已经知道了,一等到他们回来便将他们招至面前一番斥问。
李光顺自觉此事因他而起,连忙叩头认错,李潼见他卑微可怜,便上前答道:“即便没有大兄此事,那徐氏也不可轻易放过。她以下凌上,逼辱娘娘,如今又掌直院事,即便没有今日此事,对我家也必是满怀恶念。”
房氏闻言后便叹息道:“此事我又怎会不知,但家境沦落至此,我只盼你们兄弟能够平安度日,实在不想再生事端。”
讲到这里她又狠狠瞪了跪在地上一言不发的李光顺一眼:“王是家中最年长者,我不盼你能承担家业,但妥善照顾两个兄弟应是不难?你却因为一个失婢鼓动兄弟滋生事端,这是一个长兄该做的事情?”
李光顺闻言后只是涕泪横流,连连叩首请罪,那模样被李潼看在眼里更觉不忍,而李守礼也上前道:“这事真的跟大兄无关,恶妇害我娘娘,我既然知道了,哪能让她舒服,早晚要加刑报还!”
李潼也再上前劝说几句,房氏也只能忧然叹息:“你们兄弟和睦,总是家门一幸。罢了,你归舍自省,我不想再见你!”
李光顺闻言,又是涕泪长流,叩拜退出,那落寞姿态让人心生可怜。李潼也察觉到房氏对之态度冷漠,远没有对他和李守礼的亲近。
房氏并无所出,对他们兄弟自然也谈不上嫡庶好恶,何以对李光顺如此冷漠,不免让他好奇。
第0017章
兄弟殊异
退出房氏居舍,李潼又拉着李守礼去安慰一下李光顺。
李光顺仍是两眼通红,又对他们连连道歉。这姿态让李潼确信这位兄长必然承受着远比他和李守礼更大的忧愁,甚至都得不到嫡母的亲昵,本身便前途莫测,又得不到亲情的温暖。
回到自己居舍,距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李潼便唤来郑金问道:“我见娘娘对大兄多有严苛,姨母可知为何?”
郑金听到这话,便是一脸感慨:“大郎也是一个可怜人,生身之母太绝情,不愿跟家人祸福与共,竟连自己胎生孩儿都抛弃不顾,倒与至尊品性颇类……”
随着郑金的絮叨,李潼才明白当中缘由。原来李光顺生母早在李贤被废之际便选择自逐出府,不愿留下来与家人们祸福与共。
大唐律令不乏人性方面的考虑,哪怕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也秉承着祸不及家人的原则。只要能够提供与罪过没有关系的证据,哪怕父母兄弟等至亲,也可免于惩罚。
当然律令是一方面,执行是一方面,特别在武后掌权的酷吏时代,周兴、来俊臣等一众酷吏罗织构陷,唯恐案件闹不大,大唐刑律根本就是一个笑话。
像是旧年故太子李贤谋反案中,高士廉的孙子高岐牵涉入案,被高宗勒令归家自逞。高士廉乃是长孙无忌的舅舅,其家人在长孙无忌谋反案中已经被牵连不浅,再逢这种事情已经吓破了胆,高岐归家之后竟被父兄以私刑联手斩杀,凶残之态令时人侧目。
至于李光顺的生母请求离府,听郑金所言乃是武后特批。这当中缘由,李潼略一思忖便也明白,其父李贤做太子时颇有德名,哪怕一桩谋反案也难彻底打消人望。
武后当时正要打压李贤,哪怕就连亲近如妾侍都不愿再与李贤这种悖逆不孝的罪人共处一室,武则天乐见其成,这也很好理解。
但看得出,武则天虽然对儿子绝情,却也不愿旁人辜负了儿子,特别在给李贤选择嗣子的时候,舍弃李光顺这个庶长子而选择了李守礼,甚至包括李光顺被虐杀致死,大概也是时过境迁之后的事后余韵。甚至就连给孙子们改名字的时候,都特意将李光顺排除在外。
得知这些之后,李潼对于家人之间关系便也有了更深刻了解。李光顺之母在大祸临头之际仍要落井下石的求出,跟自己的生母沈氏殉情追随形成鲜明对比。
房氏挚爱李贤,谁对李贤情真自然便更加善待谁的儿子,这也就难怪房氏甘愿自戕都要见上自己一面以确定安危,但却对李光顺那么冷落刻薄。
不过李潼也明白,自己生母殉情之举大概同样也不得武则天心意。一则映衬出武则天作为一个母亲的薄情,二则大概会令武则天追缅旧事。
唐太宗后期有两名嫔妃比较知名,一个自然就是武则天,另一个则是徐惠。徐惠大概与武则天同期入宫,也同样被封为才人,但是与当时备受冷落、寂寂无名的武则天不同,徐惠颇得唐太宗喜爱,地位得到提升,并且在唐太宗死后哀伤至疾而不肯用药,最终追随唐太宗而去,被追封贤妃而陪葬昭陵。
徐惠的事迹与武则天形成鲜明对比,对于沈氏这样一个迹类徐惠的儿媳,武则天自然谈不上喜欢。而且更刺挠人心的则是,李潼的生母沈氏与徐惠都是江南湖州即就是吴兴人,这更难免会被人拿来比较。
如果李潼知道之前武则天对其母的评价是“陋乡愚妇、死不足惜”,应该会知他对武则天的心理把握还算准确。不过这一点他自然无从得知,但也能够理解后世与章怀太子家人有关记载,除太妃房氏之外,唯独李守礼生母张氏有存,这大概也与武则天个人喜恶有关。
了解了这些,也只是消除了心中一桩疑惑。真正摆在面前的,还是那个掌直徐氏所带来的威胁。这件事一定要尽快解决,拖得久了一想到身边始终存在一个不善目光监视着他的饮食起居,李潼便满是危机感。
房氏谨小慎微,不愿横生事端,长兄李光顺同样也是小心谨慎兼又自怨自艾,而二兄李守礼、罢了,不提他。怎么看,眼下家门之中唯一靠谱的还是李潼自己,这件事便也只能由他来操作了。
坐在房中沉吟许久,李潼便吩咐宫婢准备纸墨,在后世书法是他的爱好之一,勉勉强强也算有十多年的业余功底,学的是对业余爱好者比较友好的颜体楷书,虽然称不上大家,但也不至于提笔露怯。
李潼一边回想着一边在纸上勾划,所写的则是一份食单。之前他争取民俗街项目主任做了不少资料搜集,其中就包括饮食方面。隋唐饮食,特别是贵族饮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那就是唐中宗李显时期韦巨源烧尾宴食单。
李潼对此并不陌生,提笔而书很快便写出了三十多道属于烧尾宴食单的菜品。待到墨迹晾干,他便唤来郑金吩咐道:“将这一份食单送往直堂,民间乔迁尚有暖舍之俗,我家新居仁智院,也该稍作表意。”
郑金不疑有他,闻言后便将食单收起往后院直堂而去丢给了掌直徐氏。
徐氏这会儿已经恢复了此前的从容,她刚刚从前舍房太妃处返回。太妃对她态度尚可,但也并没有对三子羞辱她而致歉,只是让她专心处理院事,不必近前侍奉。
这自然不足打消徐氏心中怨恨,房太妃自伤已经连累她由典事降为掌直,而且是仁智院这样一个注定被冷落的所在,这大概就类似于从台省中枢被贬到了偏远州县,无论职权还是惠利都大大缩减,这已经算是结下了仇。
更不要说那三个落难宗王居然还敢当着诸多宫役的面对她羞辱,徐氏心中自然积怨更深。郑金到来时,她正在重新擦拭被雍王拍打的心爱棋具,听到郑金说要暖舍,心中更是冷笑不已,一家贼逆门户不过是仗着血缘暂得苟延残喘,居然还挺有情调。
当打开食单看到上面罗列那些珍馐餐食,徐氏不免更加冷笑不已,只觉得这一家人真是愚蠢的可笑,已经沦落至此居然还妄贪口腹之欲。
她本来打算将这食单抛开不理,但略一转念后,还是唤来一名女史,着其将之送到禁中司膳处。刚才发生的事情,也让她意识到雍王一家虽然朝不保夕,但也不是她一个普通女官能够随意当面忤逆。
未来时间还有很长,她有大把的机会可以报复对方,也不必急于眼下就做刁难。食单上的菜品俱都珍贵豪奢,远不是眼下的雍王一家够资格享受,司膳处自然会予以回绝,让这一家人意识到自己的可怜处境,也完全不必她来枉作坏人。
可是食单送出后,过了一个多时辰,司膳处居然将餐食送了过来,大半菜品都齐,只有一些耗时太久或者材料无备的没有送来,但也都补偿了其他品类相近的菜品。
这不免让徐氏既惊且疑,心道莫非雍王一家处境有了转机?
她在被贬之前,也仅仅只是二十四司一个寻常典事而已,能够接触到的消息渠道着实有限,对雍王一家的看轻也仅仅只是循于旧日所知。眼下司膳处所表达的殷勤,顿时让她有些拿不准雍王一家处境如何。
心中存有狐疑,徐氏便不敢再作倨傲,吩咐宫人将这些餐食送往前舍,自己更是亲自前往。
眼下已经到了晚饭时间,一家人都聚在房氏居舍旁侧的内厅中。李潼也见到了小妹李幼娘,这个时龄七岁的小女郎长得倒是漂亮可爱,只是身体并不好,此前一段时间的折腾也让她惶恐有加,因为脸庞清瘦而显得两眼很大,黑白分明,眼神却满是怯弱,也没有小孩子该有的活泼,令人望之生怜。
李守礼眼下正玩弄着把戏想逗幼妹开心,此前那场风波令得全家人都受影响,包括这小妹妹在内。偏偏李守礼仍是开朗懵懂,在席上卖弄他被幽禁这段时间里炼成的抛掷绝技,用纸捻成小团子指哪打哪,据说就连飞动的蚊蝇都每弹必中。
李潼看着李守礼兴高采烈地卖弄,偶或耍宝露丑,也令厅中欢笑连连,甚至就连被他强拉出来勉强列席的李光顺都不再愁容满面,间或拍掌喝彩。而那个小妹李幼娘则更是笑靥如花,脸上满是与年龄相称的惊奇与叹服。
可见没心没肺也不是一无是处,有李守礼这样一个天性乐观的亲人带动气氛,一家人在这种前途未卜的凶险境地中仍能得享片刻的欢愉。
不过也不是没有例外,李守礼的生母张氏坐在席上,看着自己亲生骨肉,脸上殊无喜色,甚至因为李守礼几次故意出丑逗笑而要张口呵斥,只是每每被房氏视线阻止。但仍能看出,张氏与目下厅中轻松气氛格格不入。
过不多久,掌直徐氏已经带领宫人们行入此中,先向太妃并三王见礼,这才殷勤的吩咐宫人布餐。房氏本来还诧异于徐氏态度的转变,但在看到如此丰盛的餐食后,不免又是一奇,待听郑金言道是李潼准备食单要作暖舍之俗,房氏眉眼舒展,望着李潼视线更显柔和:“阿奴真是有心人,不负你……”
李守礼却不理其他,看到满桌珍馐,不待旁人举箸,自己已经大吃起来。用他的话说,此前几日餐食简陋,已经好久没有吃过美味餐食了。
能够将身受苦难以稀松平常语调讲出,本身便是一桩天赋。但李潼听在耳中,却更加有感于一家人处境之可怜。
他与这一家人,眼下还谈不上有什么血浓于水的亲情,但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他才不至于孑然一身孤立于这武周革命波诡云谲的前潮中,也更加深了改变一家人处境与命运的决心。
第0018章
跋扈宗王
韦巨源烧尾宴食单能够在往后千数年间倍受历代老饕推崇,并将之当作盛唐饮食与豪奢的代表,自然有其道理。
这一餐,李潼吃得很尽兴,其他家人也是如此。甚至就连一直阴沉着脸的张良媛在用餐完毕后,眉眼都舒展许多。
小妹李幼娘更挪步凑到李潼身侧,小声问道:“三兄,明日还能不能再暖舍?”
看到小娘子那病容憔悴脸庞,李潼无视了后方李守礼那同样满是热切的大脸盘子,抬手用餐巾擦掉小娘子嘴角油花,温声笑道:“暖舍只有一次,除非再迁新居。但我家幼娘这么温婉听话,阿兄哪舍得娘子忍饥。你钟意哪份餐食,明日再让人备下就好。”
小娘子听到这话,眉眼顿时弯弯,当时便趴在食案上要将自己觉得可口饭食记下来,又情难取舍愁得秀眉微蹙。
掌直徐氏一直在厅中奔走侍奉,听到兄妹对话,便上前笑道:“侍奉饮食,是妾的本分,大王只需……”
啪!
徐氏笑语声戛然而止,惊叫摔倒在地,原来是李潼直接将食案残羹连盆砸在了她的身上。
异变陡生,满厅人声俱寂,众人看到徐氏衫裙狼藉跌坐在地,又见李潼已经一脸怒容的站起身来,俱都惊诧不已并有几分惶恐。
李潼递给嫡母房氏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一边用罗巾擦着沾上菜汤的手,一边走到被砸懵了的徐氏身前,居高临下望着她厉声道:“恶妇,我早已经吩咐过今日是暖舍俗礼,并亲书食单让你备餐,怎么还来得这么晚,让我家人空腹虚席等待良久?是不是日间训你,怀怨在心,才刻意怠慢!”
徐氏没想到永安王猝然发难,一时间反应不过来,待看到满身残羹并周遭众人怪异的眼神,又觉羞恼至极几乎失去了理智。但很快丰盛的餐食画面又让她心中怒火不敢发作出来,在没有确凿弄清楚雍王一家真实处境之前,她也不敢再作放肆之举。
沉默吞声片刻之后,徐氏才忙不迭翻身跪起,颤声道:“妾怎敢、怎敢怨望大王……实在是宫役愚钝,不堪遣用,取餐太迟,惹怒大王,实在该惩!”
她久在禁中任职,捧高踩低、推卸责任乃是练就的本能,此刻遭到问责,推诿之词自然张口即来。
徐氏又连忙叩首乞饶,得到房氏允许才站起身来,但见永安王神色仍是不善,又厉声吩咐将负责取餐的宫人擒来,便在厅下施以笞刑,半是迁怒,半是诿过。
房氏不愿见这些喧扰,本来要开口阻止,却被李潼以眼色并摆手制止。她深信李潼魂游阴府并受亡父教导,加上少年表现较之往常大有不同,便也对李潼存了信心。
李潼就这么站在厅中,看到几名宫人被笞刑直至衣下出血,心中虽然也略存不忍,但为了自家安全只能告诫自己不可妇人之仁。
又过片刻,他才喝止道:“仁者怀仁,我只是错以为掌直怀怨渎职才发怒。既然已经讲清楚,又何必再恶惩其余?不过忍饥片刻,又是什么大事,饮食遂意即可,难道掌直还要迫我啖食生人血肉?此事就此作罢,速速停刑,不可追惩!”
他这话是在厅前说出,几名受刑宫人闻言后俱都泣诉谢恩。李潼终究还不是铁石心肠,对于这一份谢恩也觉受之有愧,只是退回了厅中,避而不受。
掌直徐氏虽然心中恨极,但应付过眼前总算是松一口气,再也不敢久留,吩咐宫人妥善收拾厅堂之后,便匆匆返回直堂。回到直堂后她取出自己在禁中行走的符令,然后便带着几名宫婢离开仁智院,一定要在今晚打听到雍王一家处境究竟发生了变化。
亭舍中,因为李潼突然发难,原本美食珍馐带来的轻松氛围也荡然无存。除了李守礼大赞李潼之外,其他人则各怀心事的返回自己居舍。房氏将李潼唤至房中询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李潼只是随口搪塞过去,并请房氏放心,他心中自有主见。
返回自己居舍后,李潼便将郑金唤来,吩咐她打听一下那几名受刑宫人所在,送上一些慰问并打听一下有关掌直徐氏的事情,以供下一步举动作为借鉴。
这也不是什么困难事情,郑金去了半个多时辰后便返回来复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