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3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8/642


第530章
舌战群儒(中)
  “太子殿下,就算您说的在理,可是朝廷这这么做是否有失偏颇呢!既然大家都是读书人,那就进到贡院比试一下,输了,我等毫无怨言!”一个举子大声说道。
  没办法,朱见深这段话说的铿锵有力,一下就让那些以身份论的举子哑口无言了。
  你们不是反对变革吗,好啊,咱们回到上三代如何!
  所以他们立刻转变角度,既然朝廷要用这些人,不妨把这些人放到贡院,就算楚宁再妖孽,五百学子,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把这些人训练出来!
  对于科举这种绝对的技术型活动,他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毕竟,他们从小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科举做准备,和那些半路出家的皇家书院学生比起来,简直就是完虐!
  那些人,就算从小读书,能和他们比?!
  “哦,这话才有点意思,既然如此,你们告诉孤,你们参加科举是为了什么?朝廷科举取士又是为了什么?”朱见深意味深长地问道。
  “我等参加科举,自然是为了报效国家,朝廷科举取士,自然是为了治理天下!”
  “好,说的好!可孤问你,如果你们中第,你们如何报效国家?”
  “治理地方,威慑海内!”
  “这种大而化之的话还是少说一点。蒲正中,你觉得自己此次会试能否中第?”朱见深看着蒲正中问道。
  “学生虽然不才,但也有信心中第!”废话,这个时候不把自己表现的强势一点,那之前的努力算是白费了!
  “好,孤就相信你能中第,孤就算你能高中状元,那你觉得自己能否治理好一座县城呢?”朱见深问道。
  “这个自然不难,学生自由饱读诗书,对圣人治国之法也算小有体会,治理一座县城自然无碍!”蒲正中自信满满地说道。
  “楚博彦,如果让你做一县之长,你觉得如何治理呢?”朱见深说着,对身边的楚博彦问道。
  朱见深这次出来的时候,顺便把楚博彦带出来了。
  说实话,朱见深对楚倾云和楚博彦姐弟是真心不错,他对楚倾云也是发自真心的喜欢,而楚博彦,在他看来,和自己的亲弟弟没有区别!
  甚至比自己的亲弟弟还要亲上几分。
  在东宫,楚博彦那是随意出入的主,简直就是东宫的半个主人!
  “这个,有点难。”八岁的楚博彦为难地说道。
  而朱见深的话,却深深滴刺痛了在场的所有举子,好家伙,朱见深竟然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问这个,这简直就是对他们最大的羞辱!
  “为什么难?”朱见深似乎没看到那些举子眼中的怒火,好整有暇地问道。
  “父亲说过,治理地方不是张张嘴就行的,什么是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如果太子哥哥让我去治理一个县,起码要告诉我,这个县在哪里。
  县城周边的环境、县城有多少人口,土地几何,有什么支柱产业,百姓生活怎样,没有这些,我怎么知道我能不能治理好!”楚博彦一脸委屈地说道。
  楚博彦是立志要成为楚宁那种纵横四海的大将军的,对于治理地方这种事,从来不是他的目标。
  但是楚博彦的话说完之后,原本怒气值报表的举子们,一下就安静了,蒲正中更是羞愧地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是啊,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都知道先问清楚了情况,枉费自己苦读诗书几十年。
  你不知道县城在哪,就不了解县城所处的环境,不知道县城有多少人口,多少土地,你怎么治理县城!
  至于楚博彦说的支柱产业,想必是这个孩子胡言乱语的。
  “这位就是燕国公的公子楚博彦,他今年八岁,他都知道治理一个县城需要掌握哪些东西,你们呢!”朱见深一脸怒气地看着众举子。
  “你们如果还觉得不服气,朝廷选拔的是治理国家的人才,不是空谈误国的狡辩之人。你们是不是觉得不服气,毕竟他是燕国公的公子,耳濡目染也不一样。
  那好,你们现在就随孤走,孤就让你们看看,那些你们不放在眼里的皇家书院的学生,他们是怎么做的!”说着,朱见深也不管那些举子们是否同意,率先向着皇家书院走去。
  一众举子见状,先是面面相觑,有人终究还是不服气,毕竟朱见深说的对,楚博彦是楚宁的儿子,楚宁是什么人,虽然大家都愿意承认,但是楚宁确实是大明公认的变法第一人!大明不世出的天才!
  既然朱见深要带着他们去皇家书院,那就去看看!
  很快,聚集在太庙的数千举子,在朱见深的带领下,朝着皇家书院走去。
  皇家书院坐落在京城边上的香山之上,香山地势崛峻、峰峦叠翠、泉沛林茂,距离京城西郊五十里,从元代开始,这里就是皇家狩猎的园林,只是因为要建设书院,被陈循给‘霸占’了。
  这里有燕京八景之一“西山晴雪”,这里有著名的碧云寺,还有颇具江南特色的古雅庭院“见心斋”,还有各类树木数十万株,特别是香山红叶,每逢霜秋遍山黄栌如火如荼瑰丽无比。
  举子们来到太庙广场外才发现,外边已经准备了大量的车马,毕竟香山里京城有五十里,如果走过去的话,他们当中,最少有一半人得累软。
  朱见深考虑的如此周到,显然是超出他们的预料,这让他们对朱见深的抵触一下降低了不少。
  很快,他们一行人就来到了香山脚下,一众举子下车下马,当他们看到眼前的皇家书院的时候,顿时愣住了。
  香山脚下,一座高大的石坊矗立正中,石坊正中悬挂着一块金字招牌,“大明皇家书院”几个大字金光灿灿。
  这六个字无论从笔法还是意境,都只能算是可以,毕竟在场的举子当中,就有不少书法高手。
  不过却没人有一点轻视的意思,因为牌匾下边一行小字写的清楚,大明正统十五年正月,朱祁镇。
  御笔亲提啊!
  这是多么大的荣耀啊!
  不过想想也是,毕竟这是皇家书院吗。
  可是有别于其他书院,这座所谓的书院,竟然没有围墙!
第531章
舌战群儒(下)
  沿着石坊看去,没有院墙包围,只有一块巨大的石碑,石头很普通,就是最常见的汉白玉,上面雕刻着几行字,被红漆涂的格外醒目‘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知行合一,得到功成’。
  然后就是一条长长的石阶沿着蜿蜒的山路,石阶两旁郁郁葱葱,这里不像是书院,到更像是一处隐居山林的好地方。
  一行人跟着朱见深向着山上走去,很快众人就来到山腰处,这里被开辟出一块巨大的广场,足有上百亩,再往后看,就是在山上鳞次栉比的各种建筑。
  那些建筑并没有按照传统意义上左右堆对称,而是依山势而建,不时有几个学子或拿着书本,或一路狂奔,对于突然出现的这么一大群人,似乎并没有太多惊讶。
  “你站住!”朱见深伸手拦住一个行色匆匆的学生道。
  “要迟到了!”学生并没有停下,而是丢下这么一句,继续向着后山跑去。
  一众举子惊讶地长大嘴巴,好家伙,太子亲自垂询,这家伙竟然丢下这么一句转身就跑!
  就算你不知道朱见深的身份,可是那身杏黄的龙袍是一般人能穿,一般人敢穿的吗!
  可这家伙就这么做了,做的理直气壮,做的理所当然!
  朱见深丝毫没有生气的意思,只是有些无奈。
  此时,山中传来一阵清脆的钟声响起,清脆的声音响彻山间,原本行色匆匆的学子们,这下就更紧张了,他们近乎狂奔地冲向各处。
  朱见深一点不高兴都没有,他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来的真巧。”
  低语一声后,朱见深当先就往书院走去,一众举子也只能跟着,他们不理解,这里的人难道都不认识朱见深吗?
  一大群人跟着朱见深向着里边走去,只是,他们不自觉地放轻了脚步。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跟着朱见深走进一小片树林,人们在树林外看到一幢建筑,应该是学堂,可是走进树林之后,他们发现,那些人根本没有在学堂里边。
  而是在树林里席地而坐,学堂的门窗打开,里边空无一人。
  树林里一片不大的空地上,坐着四五十人,他们手里拿着一个木棍,看着前边一个中年人,中年人正站在一块漆黑的木板前,指着上面说着什么。
  “你们都看到了,此处多为沙地,如果建造堤坝,根本不能打深地基,这样一来,就算大坝建的再宽大,河水一来,也肯定被冲垮。
  朝廷先后派王永和等人前去治理,但旋治旋决,均不见根本成效,我到之后,即对河情水势进行实地勘查,此处临近济、汶二水,沿途卫州、沁州均在黄河之滨,如有差池,两州上千里将成一片泽国。
  因此,我在沙湾上游置水闸掌控水流、开支流将过量河水引入济水和汶水,同时疏通漕河,既可以增加漕河水量,又能减轻黄河主干压力。”
  “先生,如此一来虽然可以将多余河水派出,但济、汶二水无论是宽度还是深度,寻常时节或许能承受黄河之水,但如遇大雨,两河自身都将承受巨大压力,甚至会反向黄河注水,如此一来,岂不是让原本只有一条黄河的水患,演变成三条大河了吗?”
  “嗯,这个问题问的好,那你觉得该如何解决呢?草民徐有贞参见太子殿下!”中年人刚说完,就看到朱见深带着一大群人走了进来,躬身施礼道。
  “徐先生不必多礼,孤只是带人来看看,顺便学习一下。”朱见深很有礼貌地说道。
  没错,这就是提出天象论,被朝野嘲笑许久的徐有贞!
  原本,他怨恨楚宁,觉得是楚宁让他沦落为朝野皆知的笑柄,但是慑于楚宁‘威势滔天’,他就辞官回家了。
  没想到,山东黄河泛滥,楚宁竟然第一时间举荐他出任河道官员,全权负责决口之地的治理。
  当时朝野上下都不明白楚宁为什么会举荐徐有贞,毕竟徐有贞和楚宁之间确实有过不少‘过节’,并且,这个徐有贞在官员之中也没有什么好评。
  朱祁镇对此也疑惑重重,不过出于对楚宁的信任,他还是启用了徐有贞,结果可想而知,徐有贞怀着最后一搏的决心,走马上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8/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