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3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7/642

  结果却让朱祁镇更加害怕,朱见深处理的朝务倒是又快又好,可是他处理完之后,第一时间总是往楚宁那跑,一点留恋的意思都没有。
  朱见深礼仪倒是不缺,他每天都到孙太后那给太后请安,有时候陪着老人家聊会天,然后就给他和张皇后请安。
  然后就迫不及待地往楚宁那跑,就连他给朱见深指派的师傅们,也只能去楚宁那教导朱见深。
  这让朝中许多大臣,尤其是那些教导朱见深的大臣极为不满,毕竟每次他们都要顺带教导一下楚宁家的那两姐弟。
  他们可是正儿八经的太子老师,教导楚宁的孩子算怎么回事啊!
  然后就是习武,用朱见深的话说,‘师公说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这一切结束之后,朱见深就迫不及待地
  这让朱祁镇既高兴,有失落。
  难道皇位就这么没有一点吸引力吗!
  可现在看来,朱祁镇满意无比,因为之前虽然他给朱见深的那些朝务,都是一些简单的事,这次如果不是楚宁推荐,他绝对不会让朱见深参与的。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一旦有什么差池,那就是真是惊天大事了。
  可看到朱见深坚定自信的眼神,朱祁镇心里舒服啊,有子如此,夫复何求啊!
  “去吧。”朱祁镇对着朱见深说道。
  现在他对于举子罢考这件事,已经不再放在心上了,虽然他觉得自己身体还非常好,但是,能看到朱见深成长的如此,他自然欣慰无比。
  至于举子罢考一事,最多无非就是恢复科举就好了,最多就是把这些人都派到海外去,这样就可以完美解决了。
  朱祁镇其实早就想好了,不过,海外领地也是大明的底盘,也是他朱祁镇的功绩,不到万不得已,朱祁镇是不愿意用那些海外领地给他们祸害的。
  现在朱祁镇不在乎了,以前大明没有这些海外领地,不也一样,再说和那些海外领地比起来,显然朱见深更重要一些!
  朱见深不知道朱祁镇此时的心理活动,他虽然只有十三岁,但是他却知道这件事一旦不能及时处理好,就像是曹鼐说的,那是会伤害到大明国本的!
  “父皇,诸位大人,我有句话却是要说,这件事儿臣接下了,我也知道诸位阁臣的一片苦心,可是你们事先没有经过任何调查,也没有经过任何细致的筹划。
  这样贸然推动这么重要的变革,显然是有些操之过急了,如果是师公,他就不会这么冒失。”朱见深说完,转身带着自己的护卫走了,只留给朱祁镇众人一个潇洒的背景。
  王文有种错觉,那就是这仿佛就是缩小版的楚宁!
  只不过相比较楚宁的‘干脆和直接’,朱见深显然要委婉的多,但也仅仅是一点点而已。
  那语气中夹带的不满、不屑,都快溢出来了!
  可没办法,谁叫人家是太子呢,现在人家也正在去给他们收拾烂摊子,就算有再多的不满,也只能忍着。
  不过,朱见深那就‘师公就不会这么冒失’,伤害性不大,侮辱性却极强。
  在场的众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被朱见深打击到了。
  王文非常不服气地想着,楚宁不也是仗着自己的小聪明,他从来不知道楚宁在变法之前有什么筹划,如果真是这样,也不会有宁王谋反了!
第529章
舌战群儒(上)
  但是王文却忽略的一点,就是楚宁看起来都是随意而为,可是楚宁从来的所作所为,看似随意,却是一环连一环,而以楚宁‘外挂’的性格。
  变法这种大事,就算是没有提前准备,楚宁也能在自己的记忆库里随时找到不少素材。
  更何况,楚宁真的从来不打没把握之战。
  现在大家,包括王文在内,所有人的关注点已经不在楚宁身上了,因为朱见深已经带人奔向太庙了!
  那里,此时已经成为整个大明的焦点了!
  “我去,这阵仗还真不小啊!”朱见深来到太庙边上的时候,就看到太庙门前的广场上,跪满了举子。
  好在现在已经入秋,不然还真不知道有多少举子中暑。
  护卫们分开人群,护着朱见深向太庙大门走去。
  这些举子们都很纳闷,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不过看着凶神恶煞一般的禁军,还是很配合地让开道路。
  朱见深径直走到太庙大门前,此时有人拿过一个大号的铜喇叭摆在那,朱见深深吸一口气,开口说道,“诸位举子,我是大明的太子,朱见深!”
  原本有些哄闹的广场,随着朱见深略显稚嫩的声音响起,一下安静了下来。
  他们没想到,眼前这个十几岁的孩子,竟然是太子朱见深!
  更没想到,朝廷出面的竟然是他!
  举子们的心里既高兴又失望,朱见深是大明的太子,理论上,他是仅次于朱祁镇的存在,他们出面就说明朝廷对这件事非常重视。
  可是朱见深今年才多大,满打满算才十三岁,让他这么一个小孩子处理,是不是有点儿戏了!
  “孤听到你们心中对朝廷这次会试的改革有些不满,现在我来了,就是想看看,咱们能不能把这件事给解决了。”
  “太子殿下,请恕学生无礼。”
  “没事,今天孤来这就是想和你们谈谈,大家畅所欲言,只要不是大逆不道之言,大家随便说。”
  “太子殿下,这件事太子殿下肯定不了解前因后果,还是请殿下”
  “哈哈,怎么,觉得孤年纪太小,处理不了这件事?你们还真是小看孤了!
  孤虽然只是舞勺年纪,但是孤怎么说也是大明的太子,当然,孤不是用这个身份压迫你们,孤的经历你们或多或少也听说过。
  孤十一岁随着燕国公平叛江西,湖口一战,孤虽不敢说前线杀敌,但也是在数十万大军围城之际,救护伤者。
  十二岁,孤随燕国公辽东纵横,虽然因为孤的少不更事,出了岔子,也算是亲身经历了血与火,加上孤这个太子的身份,今天来,孤就能保证。
  孤所做的决定,就代表着朝廷!”朱见深一脸坚定地说道。
  朱见深说完之后,举子们先是一阵骚动,然后就是沉默。
  朱见深说的没错,别看他只有十三岁,但是这家伙确实活得‘精彩’无比!
  “太子殿下,朝廷这次变更会试录取,到底是什么意思!”有大胆的举子忍不住提问道。
  “这个啊,当然是朝廷为了大明更好了。”
  “更好?我看未必,我等自幼苦读圣贤之书,当然希望大明更好,可是这种变法真的好吗?这不就是把我们这些自幼苦读之人,摒弃在朝廷之外吗!
  再者,我曾听闻,皇家书院是陛下为了天下人设立,但是其中大半的学生,不是商贾出身,就是军户子弟,这些人难道就是朝廷需要的吗!”
  这话说的就有点尖锐了,这就明白地表明,他们是大明最精英的存在,这种变法,简直就是把他们推离大明的朝堂。
  尤其是后边一句更加直接,直接挑明,书院的那些学生,要么是商贾的孩子,要么就是军户子弟,和他们这些自幼饱读诗书的人根本没法比!
  朱见深也不着急,耐心地听那个举子说完,然后看着那个书生问道,“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啊?”
  “学生泉州蒲正中。”不得不说,大明的读书人在气节这一块绝对是拿捏的死死的。
  虽然不知道朱见深为什么这么问,蒲正中还是毫不犹豫地说出来自己的性命和籍贯,丝毫没有担心被打击报复。
  “哦,那按照你的说法,你就没有读书的资格,更不要说参加科举了!”朱见深此话一出,广场上的举子登时哄闹起来,他们觉得朱见深这时强词夺理!
  为什么说蒲正中没有读书的资格,更不能参加科举!
  “都闭嘴!一点礼貌都没有,孤还没有说完,你们吵什么!”朱见深对着广场怒吼道。
  还别说,朱见深这一声吼完,广场逐渐安静下来,不过举子们的脸色却并不好看,他们眼中充满了愤怒,如果朱见深的解释不能让他们满意,更大的爆发肯定不可避免!
  “你是泉州蒲姓人士,那你应该知道自己的姓氏的起源了。蒲氏,最早起源与扈氏,你们蒲氏家族也算是皇族后裔的名门望族。
  宋、元时期,为躲避蒙元,宋朝皇室在粤闽地区隐居,并且在南宋时期,大量外族进入华夏,福建泉州就已经有"蒲半街"的称呼。
  当时的朝廷,为了方便管理,给不少定居宋境的人备注为‘蒲姓’。也就是说,在你的家乡,甚至你自己就曾经是海外之人!
  如果按照拟这种出身定论的话,你读书尚可,但是你绝对不能参加我大明的科举会试!更不可能成为大明的举人!
  如果你们还不服气,咱们再往前推,至圣先师在世之时,耗尽心力,才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可这些人都是什么出身!别说七十二贤了,三千弟子当中,有几人是平民百姓!
  再者,至圣在世之时,华夏,乃至整个天下都是主仆关系,你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根本没有读书的资格!
  如果不是一代代先贤顶着巨大的压力,力行变法,你们能有我华夏传承至今,能有如今的太平盛世!”
  朱见深这些话掷地有声,直接把蒲正中的话给驳斥回去了。
  好,你说那些商人子侄,军人子弟不能读书,那好,咱们往前推,周代以前,什么人刻意读书!
  没有商鞅变法,没有秦国统一华夏,在座几人可以读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7/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