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3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4/642

  当然,就算看到是谁,楚宁也不认识,毕竟这些宗亲,楚宁几乎全部认识,不过成敬却给了楚宁一个会心的眼神,显然这家伙看清楚了。
  “行了,陛下的旨意已经传达给诸位了,我这次来就是负责护送诸位回去的,诸位放心,虽然调动禁军需要内阁的批复,但是又行刺之事在前,想必内阁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诸位还是赶紧回去打点行囊准备出发吧,毕竟大家的路都不近,还是早点准备好一些。至于你们有什么想跟陛下说的,自己回去写折子,楚某没工夫!”
  “大胆!”
  “狂妄!”
  “佞臣!”
  ......
  一时间大殿里对楚宁的讨伐咒骂之声不绝于耳。
  “够了!老子耐心跟你们平心静气的说话,别一个两个的给脸不要脸,我是军人,军人的天性就是服从命令,既然陛下下旨,你们最好识趣一些!”
  楚宁这话一说完,大殿登时安静下来了!
  谁也没想到,楚宁竟然敢这么说话,这里可是皇宫大内,他们可是皇室宗亲!
  可是楚宁的怒吼也让他们不少人清醒了一些,是啊,楚宁可是传说中亲手砍下宁王头颅的人,虽然只是传说,但是大家都还是相信这个版本的。
  不然朱祁镇为什么这么宠信楚宁,还不是因为楚宁做了朱祁镇想做而不能做的事!
  大部分人现在都有了退缩的心思,毕竟只是让自己回封地,又不是削爵。
  “楚宁!我们是大明的皇室,太祖的子孙,你竟然敢对我们口出不逊,难道就不怕国法吗!”
  伊王此时走到楚宁近前说道。
  “国法?要不是顾虑国法,我早就把你们这些蛀虫全都抓起来了,行刺发生的时候,你们这些大名宗室在干什么!陛下和太后有危难的时候,你们这些太祖的子孙又在干什么!
  现在舔着个脸地跑到我这说什么宗亲国法了来了,要是太祖知道你们这群不肖子孙现在沦落到这个地步,估计得被你们再气死一次!”
  “楚宁!你身为臣子,竟然对太祖不敬!”伊王抓住楚宁的话柄说道。
  “敬!当然敬了。我尊敬太祖驱除蒙元,恢复汉人河山,我尊敬太祖定鼎中原,还华夏一片祥和安定。也正是因为我对太祖的尊敬,我才会变法军改。
  和你们这群只知道坐享其成的蛀虫比起来,老子绝对算得上是对太祖最尊敬的人了。
  你们除了那点血脉,和太祖赏赐给你们荣耀,你们对大明有什么贡献!现在跑到我这来吆五喝六,我看你们是真不知道什么叫刀光剑影!来人!”
  楚宁一声怒吼,大殿外的禁军呼啦闯进数百人,钢刀出鞘,长枪前伸,杀气腾腾犹如战场。
  一众宗亲登时闭嘴不言了。
  他们或许自诩勇武,或许在自己的封地称王称霸,但是在这群禁军面前,他们感觉到了浓浓的杀意!
  他们不知道,皇宫大内的禁军怎么有着这么浓重的杀意!
  就算他们从来没有上过战场,也能感受到那种近乎实质化的杀意。
  他们眼中没有哪怕一丝的感情,就如同木头一样,同样,禁军看向他们的眼神里,他们仿佛已经成为了最危险的敌人,或者是死人!
  这种压迫感,让整个大殿一下就安静了下来。
  “赶紧滚,别给太祖爷丢人!”楚宁一挥手说道。
  这就是楚宁军改之后最大,最明显的变化。
  以前皇宫的禁军,首选就是身家清白的勋贵子弟,但是现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条,就是上过战场,立过战功,杀敌在十人以上,身上伤疤不少于五处,背后不能有丝毫伤痕的人!
  这是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宗亲们没有见过的。
  很快,在楚宁的威逼之下,这群宗亲极不情愿地离开皇宫,回自己的住所去准备了。
  “看清楚了嘛?”楚宁转身看着成敬问道。
  “看清楚了,是赵王朱祁镃!”
  “你去跟陛下那边复命,我这就回去安排一下。”楚宁意味深长地笑着说道。
  “妈的,老子简直就是福尔摩宁!”楚宁转身的时候,忍不住小声地嘟囔一句。
  “福尔摩?难道是女真姓氏?”朱祁镇显然都成敬说的楚宁那句嘟囔更感兴趣。
  “陛下,应该不是,据奴婢所知,女真和蒙元都没有这个姓氏!”成敬有点无奈,他觉得现在的朱祁镇什么都好,就是别提到楚宁。
  只要是和楚宁有关的,这位陛下立马就不理智了,现在这个时候,纠结一个似是而非的姓氏,似乎有些不着调了。
  “别一副这种表情,先生既然都把这件事接下来了,那就说明他有把握搞定,咱们只要静待结果就好了,还是先生大才,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朕没有先生的机变,没有曹鼐的博学,没有张辅的临阵指挥,没有陈怀的勇猛彪悍,但只要朕知道怎么管好他们,用好他们,朕还是朕!”朱祁镇一脸得意地说道。
  “这个该死的楚宁,大好局面就这么被他生生搅黄了!”赵王府里,周瑄低吼着说道。
  既然旨意已经下达,朱祁镃在京城的时间不是不多了,而是没有了!
  所以他们也顾不上那么多,赶紧跑到朱祁镃这里商议对策。
  他们原本的计划,基本上被楚宁破坏的差不多了。
  虽然他们确定,楚宁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证据,但是楚宁一顿操作下来,完全超出他们的预料。
  就像楚宁说的,当初他们留下了不少线索,就是想要有道朝廷报矛头朝向宗亲,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宗亲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有些宗亲,比如那些旁支末系的朱家人,其实日子也就仅仅是小康而已,朝廷对他们的控制也相对送一些,所以他们就会借着给太后、皇帝甚至太子祝寿为名进京。
  以换取朝廷的赏赐,更有些宗亲是利用这个机会进补玉蝶,确保自己的爵位传承。他们这些人虽然爵位不高,但是数量却极其庞大。
  只要朝廷有一丝怀疑,加上他们暗中推动,到时候京城肯定会打乱一场,可是楚宁这家伙完全不按常理出牌,把他们原本做了多年的计划搞得是七零八落。
第495章
效法古人
  可是现在不行了,就像楚宁说的,不要说在京城,就算像宁王一样,在封地搞靖难,都需要军队。
  可是自从楚宁推行军改以来,大明朝廷对军队的控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仅仅是拉拢一两个低阶军官,为非作歹一下没什么问题。
  但是要是成建制的陪着你玩靖难,哈哈,结果就是你拉拢的对象第一时间把你送到朝廷领赏。
  不过,赵王他们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当初他们费尽心机安排周正宇区辽东,就是想要在大明仅存的一块‘空白’之地建立一支强悍的武装。
  实事求是地说,周正宇完成的还算不错,他在辽东几年的布置拉拢,已经形成了一个不错的圈子,只要再有一两年的时间,周正宇完全可以在辽东建立一支游历于大明之外的军队。
  而且,辽东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辽东出悍兵。
  辽东自古就是苦寒之地,加上那里是鞑靼人、女真人、汉人等等民族杂居之地,所以民风异常彪悍,而且辽东距离京城并不远!
  只要在那里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到时候在加上周瑄他们从中配合,很容易就能抵达京城。
  有了军队,那他们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可是因为楚宁的意外出现,让原本局势大好的辽东,一下就成了泡影。
  不过朱祁镃他们并没有放弃,和宁王差不多,朱祁镃也是从父辈开始就一直准备谋反,当初他爷爷朱高燧还曾经想过弑杀朱棣。
  只是没有成功,可见,老朱家这个爱折腾不服输的性格是遗传的。
  朱元璋称帝之后就常言‘吾本淮右布衣’,但就是这个淮右布衣,将不可一世的世界第一大帝国元帝国给推翻了!
  更是创造了由南向北统一战争胜利的先河,然后他儿子燕王朱棣、宁王朱权,则是直接靖难起兵造了他孙子朱允炆的反。
  朱棣靖难成功之后,也没消停,先是汉王朱高煦造他侄子的反,不过朱高煦显然没有他爹的能耐,或者说他侄子朱瞻基比建文帝要果断。
  到了朱祁镇这一代就更热闹了,原本也算是国泰民安,结果朱祁镇非得要强爷圣祖地表现一把,在王振的撺掇下,想学习他爹和他太爷爷北伐。
  结果就是楚宁意外出现,不然这位正统皇帝,就成为大明历史上第一位被俘虏的皇帝了!
  随着楚宁出现,大明也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轨道,但也见解促成了宁王提前谋反,就连这位赵王也蠢蠢欲动,不过,朱祁镃显然不如宁王条件好。
  宁王分封的虽然是江西,算不上边远,但是相比于江浙他不富庶,相比于荆湘那里兵源不足,但却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远离京城和应天。
  所以宁王父子就算再锦衣卫和南昌众多大臣的监视下,还能暗中培养出这么多军队。
  而朱祁镃就尴尬了一点,因为他爷爷那辈开始,他册封的地方虽然相对富庶,但距离京城确实近了点!
  不仅如此,那里更是一马平川,想找个山头养匪自重都做不到,而且那里自古以来就是四战之地,人口稠密,别说养給匪,就是想养只鸟都很难不被人发现。
  更何况从朱高燧开始,赵王这一系人都是善于阴谋,不怎么愿意直面硬刚。
  这次朱祁镃想法不一样了,他知道,如果这次自己再不出手,等到自己的儿子孙子那一代就更没希望了。
  楚宁的变法虽然被士绅、官员们吐槽的一无是处,简直就是祸国殃民的祸根,但是只要是个人都知道,只不过是士绅们挣扎的借口。
  但凡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楚宁的变法对大明的江山社稷,百姓生活那是利大于弊的绝好之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4/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