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2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2/642

  比如当初他们就曾经给朱祁镇下绊子,想的就是遏制朱祁镇往外跑的想法,谁成想,楚宁的出现,不仅将败局扭转,还取得了自太宗朱棣后,大明对蒙元残余的最大胜利。
  而且楚宁还毫不留情地在朝堂上拆穿了他们,这些官员当中就有不少是因为这件事被贬斥到应天的。
  况且,现在朱见深才刚刚九岁!
  所以这些官员才会一大早就等在这,就是想着阻止朱见深出征。
  至于楚宁,去就去吧,虽然很不愿意看到楚宁再立新功,但是这种事确实是楚宁擅长的,况且楚宁离开,他们心里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不过朱见深不能去!
  “你是个好人,但是也仅仅就是个好人,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如果你继续这样下去,我真的要发火了!”楚宁看着耿裕说道。
  “镇海侯,你这是什么意思?”耿裕也有点生气,自己已经够低姿态了,楚宁果然还是一如既往的嚣张。
  “行了,知道你对自己来这里很不服气,可你也不能把火气发到我身上啊,如果当初不收拾你们一些人,怎么对得起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
  不管你们能不能睡着,反正我会做噩梦的。再说,你算是不错了,起码还能在江南这个地方养老。”楚宁的话依然犀利无比。
  楚宁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当初文官在被楚宁揭穿后,肯定要推出几个人来,不然那些醒悟过来的勋贵、战死将士的家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耿裕就是这样一个,不过他确实算是不错的,当初身为工部尚书的他,相比于那些被发配到边疆的人,他能在江南养老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镇海侯,我们不是想给你添乱,但是太子殿下确实还太小,”
  “够了,正是因为他小,正是因为是这种小规模的战斗,我才会带他去,你难道想要我等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去戈壁草原吗!”楚宁说完之后催动战马径直走了。
  耿裕被身边的官员拉开,不然肯定会被军队撞倒在地上。
  耿裕知道,自己这次输了,他原本就是接到王文的信,无论如何也要阻止朱见深去战场。
  王文他们是传统的一派文人,可以说大明保守势力的代表,他们不希望出现一个喜欢御驾亲征的皇帝,所以他们不想朱见深跟着楚宁去什么战场。
  所以耿裕才会出现在这里,可是楚宁的强硬大大出乎耿裕的预料。
第325章
抄袭
  “师公威武!”朱见深走到楚宁身边说道。
  “一边呆着去,这次要是表现不好,老子把你丢长江里喂鱼!”楚宁气哄哄地说道。
  朱见深吐舌头,缩脖子一气呵成。
  此时他们已经登上了张懋的战船,此次因为是内河作战,张懋并没有带鲲鹏级的战船,毕竟那种巨舰太大,在长江上航行很不方便。
  在内河作战,一般的战船就足够了。
  “侯爷。”张武走到近前,将一张纸低了过来。
  楚宁接过来看完随手递给了朱见深。
  朱见深一看,脸都黑了,默不作声地递给了一旁的张懋。
  纸上的内容很简单,宁王朱磐烒二十日在南昌誓师起兵,名义吗倒是简单的很,很俗套的清君侧。
  不过这个君侧有点歪,就是没有在京城的楚宁,这上面就是在朱磐烒的起兵檄文。
  “《讨逆贼楚宁书》标题一下就点明了主题:
  国朝百年,历经太祖太宗,历代先帝,殚精竭虑,励精图治,方有大明今日之盛世局面,北慑瓦剌鞑靼,南定交州安南,四海臣服,万国来朝,国朝气象如东升旭日,朝气蓬勃,四方宵小莫敢言兵,百姓安居,盛世出现。皆因国朝汲取前朝历代教训,定法治,兴文治强武备。
  然,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
  镇海侯楚宁:太宗戍边之罪民,当今不计其先祖之丑,简拔于微末之间,倾心结交,委以重任,实指望宁贼感念皇恩之浩荡,忠心于国事,岂料宁贼本无懿德,票狡锋协,好乱乐祸。
  宁贼不念皇恩,不思国朝重礼,竟然挑拨江南,妄言变法,致使江南七省,亿兆百姓流离失所,万顷良田荒芜废弃。而宁贼不顾事实,妄言此乃为国朝万年基业计,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
  宁贼又废太祖卫所,招募新兵,致使万千将士无所适从,乡野村夫妄言猛士,国朝万里江山,竟无真勇士镇守边疆,身处国侯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害民,毒施人鬼!加其细致惨苛,科防互设;罾缴充蹊,坑阱塞路,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于宁贼为甚!
  观之宁贼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摧挠栋梁,孤弱国朝,除灭忠正,专为袅雄。往者伐鼓出海数载,强寇桀逆,因其未破,阴交书命,胡乱拼凑几番邦野人,内相掩饰。朝内嚣张跋扈,阻塞言路,作威作福于江南,不轨之心尽人皆知。
  方今朝堂陵迟,纲维弛绝;圣朝无一介之辅,股肱无折冲之势。方畿之内,简练之臣,皆垂头搨翼,莫所凭恃;虽有忠义之佐,胁于暴虐之臣,焉能展其节?
  为匡扶国朝,正我大明江山,即日得江南诸位义士襄助。举王府三卫之兵,与义士之军协同声势。州郡各整义兵,罗落境界,举武扬威,并匡社稷:则非常之功于是乎著。
  其得宁贼首级者,封官拜侯,赏钱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迫之难。如律令!”
  一篇檄文洋洋洒洒,看的朱见深肺都快炸了,这简直就是睁眼说瞎话!
  “什么意思?”张懋一脸茫然地看了看,上面的字他基本都认识,但是内容他就有点搞不懂了。
  “抄的!”楚宁背着手说道,“连这种东西都抄,造反都一点诚意。”
  朱见深看了看楚宁,不明白楚宁是什么意思。
  “这是当年陈琳的《讨曹操檄》,好多句子都没改。”
  “啊?!”朱见深先是一愣,他首先没想到的是,以往那个整天带着他瞎玩的楚宁,竟然能看出这是一篇千年之前的檄文。
  这可不是什么热门知识,甚至可以说是冷门到极点!
  因为檄文要么就是找文人现写,比如楚宁说的陈琳的《讨曹操檄》。要么就是直接喊几句口号,一群人嗷嗷喊着就开干,比如陈胜吴广。
  甚至到了他老祖宗朱元璋那,连檄文都没有,就是为了活下去,跟着人家瞎起哄,没想到运势逆天,竟然笑到了最后,想必当初,老朱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个结果吧。
  所以,檄文这东西,文人几乎就没有看的,就算是看过,也就是瞟一眼丢到一边算了事,毕竟这东西一般情况是用不上的。
  可楚宁一眼就会看出文章是抄袭的,也知道来源,除非是楚宁研究过,那应该是不可能,那就剩下一种解释,就是楚宁知识渊博,平日里只是不愿意外露罢了。
  其实朱见深是真的误会了,楚宁作为历史专业的研究生,这东西还是很了解,所以一样就看出了文章的出处。
  可见楚宁的学识不是外人传说的那么不济,甚至可以用渊博来说!
  张懋则是一脸星星地看着楚宁,他不明白檄是什么东西,可曹操他知道是谁!
  “这东西无非就是个噱头,最主要的是深入人心争取,写的晦涩难明充其量也就是一小部分文人能懂,而且还抄,这是一点诚意都没有。”楚宁撇着嘴说道。
  “这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宁王的起兵,没有做好准备,完全是临时起意!”楚宁此时脸色一正地说道。
  “王爷,现在已经有十几万义士前来助阵,咱们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三十万!”孙振霆一脸兴奋地跑过来说道。
  孙霆,是宁王手下的第一大将,也是他最最心腹的人。
  从第一代宁王朱权被册封在南昌开始,就已经开始准备了!
  这完全是因为朱棣的原因,当初朱权也知道,自己参加所谓的靖难,最后也不过是换个地方继续当他的藩王罢了。
  而且作为和朱棣齐名的藩王,朱权自然不愿意屈居于一个藩王,虽然南昌比他原本的封地要好很多,但同样的,也受到了很大的约束!
  首先,朱权安身立命的朵颜三卫、手下的几万大军不复存在了。
  其次南昌这个地方距离当时的京城应天很近,自己几乎就是在朱棣的眼皮底下,稍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迎来朱棣的无情剿杀。
  所以朱权没有表现出一点怨恨,而是寄情山水,每天除了美酒就是美女,再就是在南昌周边游山玩水,老实的一塌糊涂。
  但是从内心里,朱权是极度不平衡的,当初他已经把自己放在最低的姿态上了,就是请求分封到苏杭一代,但是朱棣却把自己放在了南昌这个地方。
  所以,从朱权开始,就对朝廷有着强烈的不满,所以造反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宁王一系就开始准备造反了!
第326章
历史原因
  宁王的这次造反可以说是偶然的,但更多的却是必然。因为历史原因,不管是后世历史上的宁王朱宸濠,还是现在整个宁王朱磐烒,走上造反之路都没有什么意外。
  只不过,原本历史上应该早就过世的朱磐烒,现在还好好地活着,也许这就是楚宁这个小蝴蝶造成的影响吧。
  但是这次造反,朱磐烒并不比朱宸濠差,甚至比朱宸濠条件更好。
  现在朱磐烒得到了几乎整个南方士绅的支持,尤其是郑淮这种老牌士绅的加入,让朱磐烒有了更足的信心。
  这些士绅虽然现在被楚宁抄灭了不少,但是作为曾经江南王者一般的存在,不是把所谓的祖宅抄没了,整个家族就完蛋了,他们在江南各地遍布生意。
  也可以说是遍布势力,而且影响力也不是轻易能抹除的。
  因此在得到郑淮投效的时候,朱磐烒第一反应是不相信,毕竟想郑家这种大家族,即使是参与造反这种事,也肯定是一些族中子弟。
  毕竟这种大家族都是多方‘投资’,有什么问题,斩断即可。
  可现在竟然是七大家族中的郑氏族长,曾经江南七大家族的话事人郑淮,带着郑氏家族内定的继承人郑晨良来投效!
  就算放到朝廷,这都不是一件小事,甚至皇帝都要亲自接见,毕竟这不是一股小势力,这是足以动摇大明根本的力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2/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