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2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0/642

  “你去吧,这件事我来办,一群苍蝇而已。”楚宁挥手让张武离开,他走到书桌前,提起笔开始思考。
  朱见深很有眼色地来到书桌旁,给楚宁研墨,楚宁略微思考一下,铺开一份奏折,开始写起来。
  朱见深在一旁看的是一阵阵牙疼。
  楚宁的奏折有两个特点,一是不规整,这位大爷似乎根本不知道奏折的基本要求,他的奏折从来都是直来直往,除了抬头的一句‘臣,楚宁奏:’剩下的都是直奔主题。
  第二个特点就是奔放,内容就不提了,每次楚宁认认真真些奏折的时候,措辞都是有什么说什么,简单粗暴到了极点。
  比如这次,楚宁在奏折里边说了,这次移送的官员违法的卷宗只是一小部分,而且只是一部分高官,证据锦衣卫已经查证清楚,就等着刑部大理寺审定认罪了。
  如果刑部大理寺在短时间内不能完成案件审理,楚宁表示对大明司法制度的担忧,为解决这个难题,楚宁建议重新恢复锦衣卫的缉拿审讯权!
  如果锦衣卫忙不过来,东辑事厂重开也不是不能考虑!
  朱见深可以想象,这封奏折送到京城之后,会引起什么样的波澜。
  文官系统这些年好不容易把锦衣卫给限制住了,这也算是多年来文官最大的胜利,没有之一!
  要知道,不管是内阁辅臣,还是地方官员,对于锦衣卫简直就是很入骨髓,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缉拿官员,审讯。
  后来朱棣觉得锦衣卫还是不够好用,就成立了东辑事厂,就是俗称的东厂。
  大明的官员们,被这两个特务机构弄得的担惊受怕,尤其是无处不在的坐探,任谁都不喜欢。
  可随着宣府一战之后,朱祁镇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竟然对这两个特务机构进行了大规模调整。
  先是对锦衣卫的权限大加限制,除了关乎国朝安全,涉及外族密探之外,锦衣卫失去了缉拿、审讯的权力,那个让大明闻风丧胆的昭狱,也正式移交到了刑部手中。
  而东厂,更是被朱祁镇束之高阁,这些年来,除了楚宁大婚遇刺那次之外,东厂就根本没有动过,现在的东厂完全就是一个空架子。
  可就是这个空架子,才是让人感到不安的存在,因为朱祁镇一直没有撤销东厂,也就是说,东厂还有重新开设的可能性。
  只是,时间过去这些年,不仅东厂没有重开的意思,就连锦衣卫也已经习惯了现在的模式,他们除了对外的侦缉之外,多国内只是负责监视。
  “果然还是先生有办法!”朱祁镇看着楚宁的奏折,激动地一拍桌子。
  他这段时间确实被烦死了,这段时间内阁和他已经被参奏弹劾楚宁的奏折给淹没了。
  没办法,有些官员是有直奏的权力的,他们看到送进内阁的弹章石沉大海一般,他们就直接发给朱祁镇,所以这段时间,朱祁镇也收到了海量的弹章。
  “明发!”朱祁镇看完楚宁的奏折之后,立刻作出决定。
  曹鼐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把劝阻的话咽了回去。
  那些官员确实是做的过分了,楚宁的变法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只不过触碰了他们的一些利益,这些人就枉顾事实,群起而攻之。
  曹鼐虽然也是官绅中的一员,但是作为内阁的首辅,他还是有着一颗报效国家的心,只是变法的阻力太大,显然他知道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做到。
  现在有人出来变法,而且还是曹鼐佩服的人,他当然鼎力支持了。
  可是曹鼐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除了朝中公认的‘楚党’之外,几乎满朝文武对楚宁的变法都抵触到了极点,他也曾因为楚宁的决定腹诽过。
  因为按照曹鼐的意思,变法不应该想楚宁这样狂风暴雨,他更倾向于和风细雨的变法,可他也知道,这根本不可能。
  因为变法是出动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些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肯定会无所不用其极地阻挠变法。
  但是随着变法的推进,曹鼐惊奇地发现,以内官绅一体纳粮的出现,几乎所有人的视线都被吸引到了这一点上。
  其他的变法竟然推动的出奇顺利,曹鼐真的太佩服楚宁了,在曹鼐看来,就算是这条不实施,那变法也不能说是失败。
  可他不知道的是,这一条才是楚宁追求的根本之法。
  楚宁知道,如果不解决土地兼并和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他的变法,只能算是缓解矛盾的一种形式,根本不能说是成功。
  这是楚宁根本不能接受的,所以楚宁才会不顾与天下士绅为敌,也要强行推动这个。
  当天,楚宁的奏折被明发出去,并且加急赶印了一期邸报,上面只有一个内容,就是楚宁的这份奏折,而且还是原文发出。
  楚宁奔放激烈的措辞,再次刷新了大明官员百姓的三观,好家伙,这为楚大爷还是真实彪悍的一塌糊涂。
  人家弹劾你,你不请辞解释也就算了,现在竟然拿着弹劾他的官员门开刀!
  吴振明也好,袁科真也罢,那可都是身居高位的官员,部堂级别的高官,楚宁竟然将他们的家底查了个底掉,甚至连吴振明家中住宅住宅逾制都查的清清楚楚。
第306章
快速
  而楚宁奏折里最致命的就是要恢复锦衣卫的缉拿审讯,这就是要走历史的倒车啊!
  想必整个大明,楚宁朱祁镇和锦衣卫了,当然,那些宦官们倒是没有多兴奋,毕竟现在大明皇宫已经四年多没有新的宦官了。
  看样子今后也不会有新的宦官了,没看到从朱祁镇到朱见深身边都已经不再有宦官随侍左右了嘛。
  而且宦官争权夺势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年老体衰之后,无依无靠,而现在这个问题不存在了,振兴集团已经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专门收容皇宫出来的宦官宫女。
  是的他们有了一个可靠稳定的居所。
  以前宫女还好意一些,毕竟除了年岁比较大,其他的都还好,尤其是对规矩的了解,让她们还能找一些教习的活路,但是宦官就不一样了。
  宦官是皇家特有的产物,而且除了皇室别人根本不能使用,否则就将面临抄家的大罪。
  而且,从宫里出来的宦官,大都已经年老体衰了,雇佣他们根本就是得不偿失。
  现在整个天下都知道,皇室,准确滴说是皇帝,是振兴集团最大的股东,所以那个由圣旨准许建立的部门,就理所当然了。
  所以除了少数有野心之辈,几乎所有的宦官都对早日结束宫中的服役,去振兴集团养老无比期待。
  这也是宣府之战以后的新规定,凡是在宫中服役五十年的,都可以申请退休,皇室会给予一些财务,然后直接送到振兴集团。
  而现在宫中的许多宦官宫女,闲暇之余,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振兴集团,看看以前的前辈们,听听他们说古论今,尤其是看着他们优哉游哉的样子,心里充满了期待。
  只是宫女相对要少一点,因为好多宫女在出宫之后,在振兴集团焕发了第二春,好多人都找了人家嫁出去了。
  所以现在的大明皇宫无比祥和,少了许多的争权夺势,明争暗斗。这让孙太后都觉得不可思议,对楚宁的观感也改善了许多。
  因此,那些太监们对恢复东厂,兴致缺缺。
  不过有锦衣卫一家就已经足够了,这份奏折被朱祁镇原封不动地明发天下,一时间百姓们倒是没什么感觉,和轰轰烈烈的变法比起来,锦衣卫和他们的生活相距太远。
  可天下的官员们就不一样了,如果锦衣卫恢复了缉拿审讯的权力,那他们就又回到了从前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之中,到时候家里一个不起眼的仆役,可能就是锦衣卫的坐探。
  家中毫无安全感可言,那日子可怎么过啊。
  他们觉得这完全是楚宁转移大家注意力的做法,可谁也不敢冒着险,毕竟以楚宁历来的表现来说,说不定这位大爷真的会作出这种事来!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这段时间被官员们搞得焦头烂额,对楚宁无比信任,几乎达到言听计从的朱祁镇,肯定会答应的,明发奏折就是朱祁镇的警告!
  不管怎么说,整个朝野随着楚宁的这封奏折一下安静了许多,大家都在思考新的对策。
  就在这个时候,内阁终于出声了,他们给刑部大理寺发文要求他们尽快对锦衣卫移送的案件进行审理,一个月之内如果不能审结,就地免职,然后换人接着审。
  内阁这么做虽然有些突然,但是大家知道,如果不这么做,那整个朝野都将陷入锦衣卫的阴影之中,而以楚宁和锦衣卫的关系,他们的日子只会更加艰难。
  毕竟现在锦衣卫还仅仅是通过侦查获得一些证据,相对难度要大的多,而如果锦衣卫有了缉拿审讯的权力,那怎么说就不是他们能控制的。
  所以,作为此次官绅与楚宁斗法的第一个受害者,两个官员在第一时间被刑部捉拿归案,没有押解进京,而是直接押到应天。
  因为应天是保留了一套完整的朝廷衙门,除了没有内阁,其他一应俱全,原本他们是没有权力审问这种布政使、按察使高官的,但是现在事发突然。
  如果按照内阁给的时间,将这两人人押到京城最少也要一个半月的时间,那就全耽误了。
  因为在内阁发出照会之后,朱祁镇紧跟着发了一道旨意,就是同意内阁的做法,并且明确如果不能再一个优惠之内审结,他就恢复锦衣卫的缉拿审讯权!
  这下大家就全都紧张起来了,全都开始了告诉的运转,从浙江、江西两个地方讲两人押解到应天,用了极短的时间,就算是江西的袁科真,半个月也押解到位。
  这种速度让朱祁镇都感到不可思议,换做以前,就算是他督办的事,没有一个月想都不要想,现在竟然只用了一半的时间就押解到了。
  还真让楚宁说对了,任你官奸似鬼,都比不上吏滑如油,他虽然贵为皇帝,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种事只要你给的压力够大,效率不是一般的高。
  当然这种事偶尔做一下没问题,如果常年保持这种高压状态,不管是官还是吏员,都会疯掉的。
  果然,浙江按察使吴振明抵达应天后的当天,应天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堂会审,那些官员也是第一次看到锦衣卫的卷宗。
  让他们直接无语到了极点,原本他们还想着从卷宗中找出些漏洞,虽然不能推翻锦衣卫的调查,但是起码会从轻发落这两个人。
  如此一来,也算是变相地胜了这一局,可谁想到,锦衣卫虽然没有对官员们动手,但是那些仆役、农户、匠人的笔录却十分仔细,甚至在笔录后边还附了相关的证据。
  留给他们的就只剩下量刑定罪了,因为这些证据根本没有给对方反驳的机会,甚至许多当地官员的签押,如果是以前,这些官员一点会欣喜若狂,这省去了他们大量的时间。
  但现在不一样了,他们想要替两人开脱都很难,除非冒着徇私枉法的风险,但是现在这种时候,谁敢这么做!
  要知道,在皇家书院,现在有一门专门的学科,就是研究大明律,甚至已经开始形成了专门的民生部分,刑罚部分,而皇家书院的律法学,已经成为大明最权威的存在了!
  没有之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0/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