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2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9/642

  最要命的是,朱见深就在一旁!
  没错,虽然朱见深被张洪‘诱骗’出去之后,楚宁和张洪大吵一架之后,也算是默认了这种局面,一脸气愤地离开了。
  可楚宁隔三差五还是会带着朱见深到应天各处转悠一下,尤其是一些关键的地方,比如去龙江船厂看船只的建造,去校军场看新军的训练。
  不过去的最多的地方还是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
  楚宁的教育一直都是这样,他有别于这个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现场教学。
  在龙江船厂,看着高耸入云的巨舰,楚宁会给朱见深讲一些航海的故事,也会告诉朱见深海外领地的重要性。
  在京营校军场,楚宁会告诉朱见深军队对一个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好军队的掌控。在衙门里,楚宁会他朱见深说一些政务的要点。
  凡此种种,给了朱见深一个全新的视野,他不再是那些先生口中得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能亲眼见到军队阵列的威武,船只的磅礴。
  还会从一些他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的小吏口中,知道一些书本和先生们教不到的知识,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做好一件事,里边原来有这么多的学问。
  因为要配合楚宁,所以,朱见深只能在有限的时间才能跟着楚宁,所以他对这种机会格外珍惜。
  现在他也是一脸无奈地看着楚宁,他到不是因为楚宁说道了他的那些堂姑,而是觉得自己难得出来一次,楚宁竟然把这么‘宝贵’的时间,花费在保媒这件事上!
  虽然他也知道柯潜是个不错的人才,将来自己登基也会用得上,可现在他能跟着楚宁的时间太有限了,根本浪费不起!
  “师公说的是,你看上谁家的千金了,不好意思和师公讲,就来找孤,孤给你保媒。不就是几个藩王的郡主吗。”朱见深一脸不屑地说道。
  果然是是师承一脉啊!
  无论是柯潜,还是周围的官员,对于朱见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这奔放的程度,一点不像是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
  而且说的还是他的堂姑!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
  作为当事人的柯潜,差点一头扎在地上,他觉得自己没有成为楚宁的弟子,看来是有原因的,这种你奔放就是他这个受儒家传统教育的人根本学不来的。
第304章
可怕的反击
  小插曲过后,就是谈正事的时候了。
  “现在应天京营在训的官兵有两万人,已经初具战力,再有一个月的时间,这些士兵就能完全形成战力,到时候变法的最后一块短板也将补齐。
  你们这边也要抓紧时间,到时候还有更多的事等着你们去做。”楚宁意味深长地说道。
  众人不明白,楚宁这话是什么意思,前期已经有三万大军奔赴各地,效果也是十分明显,各地虽然对抗变法的事时有发生。
  一来是因为百姓对变法的了解,从而发自内心地支持变法,二来各地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州府县都驻扎了数量不小的大军。
  那些所谓的反抗,往往刚刚发动,就被剿灭在萌芽之中了。
  所以他们不明白楚宁说的最后一块短板是什么意思,尤其是军队,虽说五万大军数量并不是很多,甚至有些少了。
  但是以现在新军的战力,和江南的情形来说,这是一份足够到富裕的力量了。
  那楚宁还紧赶慢赶地训练这两万大军又是为了什么呢?
  不过,楚宁不说,大家也不好多问。
  朱见深虽然心中也有疑惑,但是他也没有发问,毕竟这种事应该是涉及到机密,现在却是不方便多说。
  楚宁带着朱见深转了一大圈之后,坐着马车直奔应天的皇宫而去。
  “师公,你刚刚说的最后一块短板是什么意思?”朱见深赶紧说出自己的疑惑。
  “现在那些士绅官僚们还处在一个群龙无首的境况,或者说他们还没有真正达成合作的意向,他们抱成团,看起来很强大,可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杀伤力。
  只要咱们坚持住,按照现在的进度下去,他们除了缴械投降没有第二条路!”楚宁目光深邃地说道。
  “那师公还担心什么?”朱见深不明白,既然楚宁这么有把握,为什么还会对京营新兵的训练如此上心。
  别人不知道,朱见深作为亲身经历者,可是再了解不过了。
  为了这两万新军的训练,从京城带来的禁军,不论是皇宫的护卫,还是楚府别院周围的守卫,都被楚宁降到了最低。
  当然这时在极其隐秘的情况进行的,在外人看来,那些守卫依然是按照以往的规律换班驻守,实际上了解内幕的人都知道,其实这里边绝大多数的人已经换了。
  全都换成了楚宁从应天京营的新兵!
  而作为此次应天军改的主脑,陈怀已经在军营住了一个多月了,就是为了让新军形成战力,可见楚宁一直在防备一场战事。
  可现在不管是南直隶,甚至整个江南,谁都不知道这个让楚宁无比紧张的敌人在那!
  要知道,现在各地的土地清量进行的如火如荼,这也正是那些反对势力反击的最佳时机,如果错过这段时间,他们就很难在煽动百姓了。
  因为谁都知道,变法对百姓来说,确实利大于弊,而且最大的特点就是可操作性。
  楚宁的变法不像是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其实王安石变法从初衷到具体措施,都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之所以失败,完全是因为反对势力的强大,和王安石用人失误所致。
  而楚宁这次的变法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保障,就是有一支强大且服从性极好的军队作为支撑。再加上南镇抚司的配合,使得那些原本就是临时起意的反抗,显得不堪一击。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法已经深入民心,各地的百姓都已经看到了变法的好处。
  楚宁变法没有想当初宣布清量土地一样统一行动,而是根据各地不同的进度,逐步推进。
  一个县完成清量土地和人口登记后,立刻转入第二阶段的田地重分,无数原本沦为佃农租户的百姓,因为新法的推行,重新获得了土地。
  而相对应的是,那些原本通过各种手段,占据越来越多土地的士绅们,因为官兵参与的丈量,从而失去了数量庞大的土地。
  不是他们不想反击,而是百姓不支持,或者说他们已经失去了忽悠百姓的基础。
  然后就是那些官兵,拿着黄册开始逐亩清理,原本一些被划定为‘荒地’的土地,被重新统计在案,成为官府的官田。
  而那些事士绅,也因为拿不出足够的依据,并且没有在官府确定的时间去申报,从而失去了土地的所有权!
  而百姓们,则依照大明律的规定,按照家中人口数量,重新分的了相应的土地,有了土地,让那些百姓对官府的变法更加支持。
  加上皇家钱庄的支持,让百姓们不仅能拿到土地,还能得到一笔足够的启动资金。
  最主要的是这些借贷,不仅利息低,而且抵押也是以土地收成作为抵押物,最多不超过十年的抵押,让百姓们即使因为灾年无法偿还,也可以通过对以后几年收成的调整,完成偿还。
  如此一来,百姓们根本不用担心自己刚刚得到的土地,因为灾年而被收走。
  所以那些官僚士绅们才会如此惊慌,在这种时候齐聚应天,就是想‘集思广益’想个办法阻止楚宁的变法。
  不然这样下去,就算楚宁‘魔王’的称号已经传遍江南,但是随着变法的推行,这个‘魔王’的含义也会发生可怕的逆转。
  可现在虽然对方人多势众,但是并没有什么有效的反击出现,反而随着变法的不断推进,让他们越来越被动。
  既然如此,楚宁在担心什么,竟然会如此紧张,不仅将自己变相脱离出变法,还尽最大可能地训练新军。
  这件事作为最高机密,除了朱祁镇和内阁中的‘楚党’,就只有张辅、沈荣、井源、陈怀这几个人知道了。
  应天更是除了楚宁和陈怀,就只有朱见深知道!
  而且,新军的数量并不是楚宁刚刚说的两万,而是五万!
  这可是当初朝廷确定的应天军改的三分之一的军队数量!
  当初朝廷在商定应天兵马的时候,就根据楚宁的建议,明确应天京营的军队数量只占江南大军的三分之一,也就是十五万。
  剩下的三十五万大军将分别驻扎在杭州、扬州、湖州、荆州、广州等地,各地驻军按照不同的需要,驻扎不同的军种,以及数量。
  而应天京营,将在未来三到五年内,通过不断训练,完成新军的训练,然后向各地派驻!
  可楚宁却如此紧张地安排新军的编练,这和当初朝廷制定的方略有很大的出入,那就说明楚宁担心的事,也就是那些士绅的反击,一点不简单,甚至很可怕!
第305章
楚宁的反击
  朱见深不明白,可看楚宁这么重视,就知道,这件事肯定小不了。
  “侯爷,京城有消息传来,他们现在已经开始针对侯爷拘禁郑淮一事发难了。”张武急匆匆地赶来说道。
  “不管他,一个土财主而已,让你查的东西查的怎么样了?”楚宁恶狠狠地说道。
  “现在浙江按察使吴振明、江西布政使袁科真两个已经查清楚了,吴振明在原籍有田产三万五千亩,宅院十五处,店铺三十一家,几乎垄断了原籍的粮食和盐巴,有两处宅院还逾制。
  袁科真在原籍有田产两万七千亩,房产二十一处,店铺更是占据了一条街,另外他在江西还有磁窑七座。”张武如数家珍地说道。
  “还不够,这两个顶多也就算得上是个开胃菜,他们不是喜欢闹吗,好,那就闹,你把已经查实的这两个还有那些知府什么的全都移送刑部大理寺。”
  “侯爷,现在那些官员们都疯了,只怕咱们的卷宗送过去,他们一个托字。”张武一脸担忧地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9/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