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9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4/1227

  “先由他们骂,百年之后,他们就知道朕是对是错了。”
  紫禁城中,对于宗室们的咒骂和不满和天下人的纷纷议论,隆武帝朱慈烺毫不在意。
  当然了,这是半年后的后话了。
  眼下的局势,在蜀王朱至澍被软禁,《宗室条例》的修改由周王和永王两位亲王参与之后,整个修订的速度加快了不少,无论周王还是永王,对于修订的内容,以及隆武陛下的心思,都有领悟和执行。同时的,他们对于承担天下宗室的非议和不满,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本王愚钝,不能为陛下承担更多,如果有人骂,就让他们骂我吧。”前信王府,现在的永王府中,永王朱慈照对内监沈蘸说道。
  ……
  最终,在二月初十这一天,修改,并经内阁户部礼部讨论,达成共识的的《宗室条例》被送到了隆武帝的御案上,隆武帝看完,点头:“准!”
  隆武陛下首肯,《宗室条例》随即明发天下,以为各地宗室执行。
  “亲王郡王,宗禄减半。”
  “郡王以下,所有爵位都不再从朝廷实领宗禄。其身份荣誉待遇,一如既往。”
  “放开行业管制,郡王以下,不论是参加科考、经商、入伍从军,各种谋生手段,皆可自由参与。”
  “大明中央钱庄为宗室提供无息贷款。”
  “其他一切,比如宗室管理,依旧如前。”
  而在《宗室条例》之外,隆武帝又发了一道圣旨,那就是赦免了囚禁在凤阳皇陵、前番因为私自勤王而获罪的前唐王朱聿键,并召朱聿键入京……
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孙传庭进京
  二月十八,这一日,朱慈烺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奉召进京的三边总督孙传庭已经过了保定府,不日就会到京师。
  听到这个消息,朱慈烺大喜,心里有一种沐浴整衣,迎接这一位明末擎天柱、历史上,大明在最后时期唯一的希望,也是令无数后人扼腕叹息的悲剧英雄的冲动。
  但他毕竟是皇帝,这样的事是不能做的。
  “秦方。”
  “奴婢在。”
  “派一辆四轮马车去涿州盯着,但是孙传庭到,就立刻安排他坐车进京!”
  “遵旨。”
  五天后,二月二十三,孙传庭到京师,随即便被召入文华殿。
  ——即从继位以来,隆武帝以各种理由,改早场为上午朝,除了初一十五,以及重大节日和重大祭祀之外,延续千年,皇帝五更就上朝的传统,一下就被改变了,群臣哗然,不断上疏,请求他“勤政”,以做一个皇帝。
  这其中,前左都御史方岳贡最是激烈,在京时,他三日一小奏,五日一大奏,为的就是早朝之事。
  ……天子为太阳,五更就是太阳即将升起的时间,请陛下比从太阳,五更早朝,以为天下人的表率啊!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天然的不二法门,而白日苦短,如果陛下不能五更早朝,臣等又怎有时间安排一天的事务呢?
  陛下聪慧,但能勤奋,必为一代圣君,陛下为什么就是不明白臣的这点苦心呢?
  请陛下从善如流,五更早朝啊!
  ……
  刚开始,隆武帝还会批阅、解释,但后来就不再搭理了,但是有劝他五更早朝的奏疏,看都不看,直接扔到垃圾堆里。
  不过呢,他却也不敢像刚开始“梦想”的那样,九点开始朝议,想一想,夏天还好,冬天的时间确实不够,于是就改到了七点,也就是辰时,京师九门开启的时候,这一来,等于他也退了一步,朝臣们虽然还是不满,但上疏的人却渐渐没有过往那么多了,尤其是方岳贡调走之后。
  ——比起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隆武帝虽然多睡一个时辰,但事情并不少做,其实已经算是勤政了。
  孙传庭是前天下午到涿州的,休息了一晚,就坐上陛下派来的四轮马车,急急往京师赶路。
  去年,内廷兵仗局和工部开始大规模的建造四轮运输马车,以为军中运送粮草,除此之外,还建造了几十辆外形精致、乘坐舒适、蔚为豪华的私人马车,由隆武皇帝赏赐给了南北两京的重臣和地方总督一级的官员。
  四轮马车一经推出,立刻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多有钱人,纷纷打听如何建造或者是购买?
  而工部通过京惠商行适时向全国推出了工部建造、限量出售的四轮马车,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在为军中建造马车的同时,也算是小赚了一笔。
  作为三边总督,而且还是隆武帝心目中,重臣中的重臣,孙传庭是第一批拿到四轮马车的总督,初时见面,他就十分惊奇,作为一名良帅,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在军中使用这种拐弯灵活,看起来能转载更多粮草的马车?
  在听到工部已经在大规模的建造,不久第一批的四轮运输马车即便派到陕西之时,他才放下心来。
  和孙传庭在陕西乘坐的四轮马车不同,今日陛下特派的马车、不但更宽敞,更舒适,而且规格更高,孙传庭隐隐知道,这好像是内阁首辅一级的,最开始他是不敢坐的,直到秦方秦公公说,这是陛下的旨意,他才不得不从。
  车轮辚辚,载着孙传庭入京。
  而在文华殿,朱慈烺提前一个时辰结束朝议,此时端坐殿中,已经在等待了。
  对于孙传庭,对于这一位被张廷玉评价为:“传庭死,而明亡矣。”的悲剧英雄,自从穿越的第一天起,朱慈烺就迫切的想要见到他,不止是朝拜英雄,看英雄的风采,更是想要面对面的知道,对于天下的局势,如何平贼平虏,孙传庭究竟有怎样的谋划?
  这个念头在朱慈烺心中已经很久了,可惜,当时作为太子的他没有机会,不论是孙传庭出狱出京,还是在开封大战之时,因为各种原因,他都没有能和孙传庭直接见面,只能通过兵部,将自己的一些建议告于孙传庭,同时也通过兵部,了解孙传庭对如何练兵、内外兵事,以及辽东策略的看法。
  最初,孙传庭是很谨慎的,大约是被崇祯帝关怕了,担心被人怀疑和太子交往,孙传庭说的全都是不疼不痒的官话,说话也都有保留,直到朱慈烺继位成为皇帝之后,他才算是放开了心房,开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而最近这半年,朱慈烺和孙传庭讨论最多的,就是收复河套之策,
  当然了,是密奏。
  除了首辅奖得奖和军机处之外,其他朝臣包括内阁官员,都是不知情的。
  ……
  此时,坐在文华殿中,朱慈烺的脑子里面依然在思索孙传庭在各次奏疏里提出的作战计划。
  “陛下,领兵部尚书、三边总督孙传庭正在殿外候旨。”王之心的声音把朱慈烺惊醒。
  朱慈烺抬头:“传!”
  “宣孙传庭觐见~~~”
  王之心声音悠扬,一声声地传了出来。
  此时的殿中,除了隆武陛下朱慈烺之外,还有内阁,军机处,以及兵部几臣。
  脚步声响,戴黑色官帽,着绯色官袍的孙传庭迈过文华殿的门槛,进入殿中。
  朱慈烺仔细看。
  ——五十多岁的样子,中等身材,面色微黑,鼻直口阔,颏下是浓密的短髯,目光炯炯有神,配上绯红的二品官服和黑色的官帽,如山如岳,气度极其沉稳,令人见了有不怒自威的感觉。
  “臣,孙传庭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孙传庭进到殿中,在御座前跪倒行礼。
  ——孙传庭山西代县人,说话略带口音。
  朱慈烺看着他,脸上带着笑,声音里有一种终于是见到的感叹和欣慰:“平身,赐座!”
  和过往不同,隆武朝的君臣相见,不再是君坐臣站,除非是初一十五的大朝,又或者是重大节日祭祀,否则只是每日例行的小朝议,参加的臣子不过二十人,每一人都是有座位的。
  身在陕西,第一次觐见,但孙传庭早已经知道了朝中礼节的变化,因此并不奇怪,谢恩之后,又向首辅蒋德璟拱手一礼,然后他便坐下了。
  “秦督一路辛苦。”
  望着这一位良帅和最后的中流砥柱,朱慈烺心中感慨颇多,脸上却依然微笑。
  “臣不敢,为国做事,乃是臣的本分。”孙传庭急忙站起来,在从容之中,却也是流出了一丝紧张。
  伴君如伴虎,诏狱中被关了三年,尝尽狱吏的冷眼之后,即便是现在的隆武帝性情稳定,不轻易动怒,更不会轻易将朝臣打入诏狱,日常更和他一直都有奏疏往来,足以显示对他的器重,但孙传庭却依然不敢放松。
  待朱慈烺示意免礼之后,孙传庭才又重新坐下。
  “三边兵事如何?这一次沃而都司蒙古进犯的经过,你都和朕讲一讲吧。”朱慈烺道。
  “是。”
  孙传庭开始陈奏。
  朱慈烺连同殿中群臣都是聚精会神的听。
  尤其是几个不同意在西北用兵的臣子,就听的更是仔细了,他们知道,孙传庭“揣摩”陛下的心意,这半年多来,一直在为收复河套做准备,如果能从他的话语之中找出漏洞之处,说不定就能劝服陛下,改变在西北用兵,收复河套的心思呢。
  但令他们失望的,孙传庭并没有提到收复河套之事,只是说了沃而都司蒙古这一次进犯,以及三边军民据守反击,一一将他们击退的经过,并为三边将士请功。虽然沃尔都司蒙古的攻击,不但来的突然,兵力极多,而且攻击极其猛烈,不过在三边军民死战,孙传庭及时支援的情况下,沃尔都司蒙古最终不得不退走,算起来,他们并没有占到太多的便宜,而经过此战,孙传庭以及秦军上下,对沃尔都司蒙古的战力,也都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河套原本是我大明故地,但其后我大明渐渐疏忽了对河套的经营,渐渐为沃尔都司蒙古所侵占和窃取,过往,他们屡屡犯边,不过规模都不大,沃尔都司的六个部骑各有统领,并不一起出战,但这一次他们却是联合行动,大举集结,然后忽然袭击。”
  “通过抓寻俘虏,臣已经查明,沃尔都司蒙古的六个部旗只所以会一起行动,一来是大明封锁边贸,他们物资短缺,小规模的进攻,在我三边将士的坚守之下,难有大的收获,不得不一定行动所为;第二,则是因为建虏的蛊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4/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