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9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1/1227

  洪承畴默了一下,拱手道:“王爷想听臣的真话吗?”
  “当然!”多尔衮挑眉。
  洪承畴拱手不放:“那臣就直言了,在臣看来,张家口塞外的三个叛部在乌克尓河边列阵,明显就是提前得到了消息,知道我大清要来攻击,于是提前选定了战场,提前准备,由此我军失去了突击的机会,而他们则占据了地利。我军远道而来,无法就地取食,所需粮草需要长途转运,就地理和后勤来说,我军已经逊于明国,如果西土默特也再不来,我军兵力和明人相当,论起来又少了人和,我军想要战胜明军,只能依靠天时了,但天意难测,此战关乎我大清的国运,我大清只能取胜,不能失败,明国却不同,即便是失败了,他们依然可以再来,一句话,我大清有非胜不可的压力,隆武却是从容,由此来说,天时我大清怕也未必能争取到。”
  多尔衮的脸色越听越冷:“先生的意思是说,如果大同的西土默特不到,我军难有取胜的机会?”
  洪承畴点头。
  “如果不能胜,就只能撤退?”多尔衮声音更冷。
  洪承畴长长默然,然后说道:“松锦之战时,罪臣带领明军,原本也是有后撤机会的……”
  听到此,多尔衮明白了,他默然了一下,随即摆手:“先生的意思本王明白了,夜黑了,先生去休息吧。”
  洪承畴起身告退,当走出了多尔衮的大帐,站在夜风中,望着河对面的明军大旗之时,他眼神无比复杂。
  这一刻,他恍惚的是立身在松山城头,又恍惚的是在千军万马之中,明军大旗飘扬,士兵哭泣,勇将曹变蛟跪在他面前,痛哭说道:“督师,我们败了,前行已经无路,不如杀向建虏大营,直取黄太吉,或有取胜的可能!”
  脑子里闪过万千的往事,于冷风中独立,洪承畴一时竟然感觉不到一丝的寒冷,眼角不知不觉,竟然有些湿润。
  但转瞬之后,他眼神忽然又变的坚定,摸了一下身穿的建虏官袍,大步向自己的寝帐走去
  ……
  进入夜晚,多尔衮带来的火炮营向对岸的明军发动了一些零星的炮击——吸取了去年渤海所之战时,阿济格没有携带火炮,结果被大明火炮肆意轰击,败的七零八落的教训,这一次,多尔衮携带了为数不少的火炮,虽然没有重型炮,都是轻型火炮,但却也足以对明军造成一定的伤害。
  明军沉默坚守,并没有用火炮还击,只是用鸟铳戒备河岸,但是建虏和蒙古联军有所异动,妄想摸河,立刻就会遭到他们的轰击。
  在炮击的同时,建虏的炮营也开始为明日的激战做准备,统领炮营的马光远策马来去,不停的催促鞭打,以完成多尔衮的命令和布置。
  ……
  暗夜里,在炮营的繁忙之外,一个穿着汉军镶蓝旗甲胄,年约三十多岁的小头目正望着对岸的明军大营,火把映照着他的脸,他皱着眉头,脸色无比凝重。
  “谭川。”
  有人喊他的名字。
  他转过头来,正是原锦衣卫提刑千户高文采。
  高文采孤身一人潜入建虏,到现在已经三年了,这三年里,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变成了镶蓝旗统领(固山额真)佟图赖的贴身亲兵卫队副佐领,每日随佟图赖进出,可以了解到不少的建虏军政信息,但如何将这些信息传递出去,却一直是一个难题。
  独自一人,身在沈阳,对身边任何人都不能相信,即便是随他一起到沈阳的秦师爷也一样。
  两年前,袁枢和李若链出使沈阳,高文采用尽各种办法,终于是和李若链牵上了线,其后,锦衣卫和军情司开始秘密往辽东派遣人员,想要形成一条完成的情报线,和他接上头,然后通过他,将建虏的军情和政情,源源不断的传回大明。
  但这项工作的进展并不顺利,建虏防谍极严,辽东每一个汉人百姓都是有主子的,外人很难渗透,虽然锦衣卫和军情司一直都很努力,可一直到今日,这一条完整通畅的情报线都还没有建立起来,高文采干着急没有办法。
  而此时呼喊他假名的是一个叫李显文的汉人小佐领,和高文采一样,同在佟图赖身边。
  “谭川,”李显文快步走上来,左右看一下,压着声音问:“你还有酒吗?”
  高文采笑了:“还有一点。”
  “借兄弟我吧。”李显文好酒,而建虏军中也并不完全禁酒,尤其是冬季行军作战,烈酒驱寒却必不可少的。
  高文采摘下腰间的酒壶,递给他。
  “好兄弟!”李显文接了酒壶,眉开眼笑的去了。
  高文采望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
  ……
  暗夜里,在乌克尓河的另一侧,有一个年轻的大明低级官员也正披着大氅,顶着冷风,注视着对岸的建虏和蒙古联军的营帐——暗夜里,星星点点的火光在对岸蔓延伸展,将整个大地都占据了,建虏和蒙古联军看起来兵马众多,气势极盛,不过年轻官员的脸上却一点惧色都没有,他皱着眉头,思谋着破敌之策。
  “李参议,时间不早了,该休息了。”
  跟在他身边的一个小兵轻声提醒。
  李参议转过头来,火把映着他的脸,原来却是李定国。
  这一次建虏蒙古联军来犯,隆武陛下决意迎敌,为了更好的谋划战略和更快的了解前线军令,隆武陛下令军机处选出几个年轻参谋,跟随三千营先到前线,以为前线将领出谋划策,刚入军机处的李定国被选中,连续十日行军,来到了乌克尓河,现在看着对面的建虏和蒙古联军,想着他从来也没有这两个敌人交过手,不知道他们的战力到底如何?大明又如何才能击败他们,以取得此次战役的胜利?
  另外,在李定国的内心深处,一直在担心妹妹李湘云,他并不是担心妹妹的安危,更不憧憬什么国舅爷?他想要的,只是妹妹的开心。虽然妹妹从来都没有说过,但他却已经知道了妹妹对陛下的心思,但令他不明白的,妹妹为什么迟迟不肯见陛下呢?
  国事家事军事,在李定国心头萦绕……
  ……
  第二日清晨。
  乌克尓河的两边喧闹了起来,两边大军都开始为即将开始的大战做准备,晨光中,多尔衮举着千里镜徐徐观望,对明军的布阵更加清楚,乌克尓河的西岸有一座小山,虽然不大,但却是此处战场的最高点,隐隐地看到有大批明军在山头忙碌,构建阵地,而在小山的前方,乌克尓河的左岸,明军列阵布防,看起来是火器部队在前,步骑兵在后,虽然没有看到重型的火炮,但鸟铳手却是一排又一排,如果大清冒然渡河,必然会遭到他们的猛击……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隆武来了
  晨曦中,清楚看到,明军阵中升起宣大总督张国维的帅旗。
  此外,宣府总兵周遇吉,三千营虎大威,精武营阎应元,保定王汝成,通州李国英,连同三位蒙古国公的大旗,也都升了起来。
  多尔衮放下千里镜,递给站在身边的洪承畴,轻声:“先生请看。”
  洪承畴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感谢礼,然后才接过了千里镜,举起来向对面观望。
  “张国维……”
  ——在洪承畴眼中,张国维虽然和他年纪差不多,但论统兵作战和朝中资历,张国维比他差远了,他对张国维是不怯的,他担心的是隆武帝和精武营的强大火器。
  其他建虏将领和蒙古亲贵都是脸色肃然。
  和过往大战不同,这一次明军主力尚没有完全到达,他们似乎就已经感觉到了明军不如以往的战力。
  就在此时,忽然听见河边隐隐有小许的骚动。
  多尔衮皱起眉头。
  苏克萨哈立刻去查看。
  很快,苏克萨哈就返回,到了多尔衮面前,一脸气愤的禀告:“主子,对面林格尔部的人扔过来一颗首级,正是我们昨夜派往林格尔部的密使!”
  去年,张家口塞外三部归于大明,其中林格尔部在前期是最为主动的,只不过因为行事不密,被多尔衮察觉,于是多尔衮命令阿济格亲到张家口,解了林格尔部小旗主宝利德的职位,押解给沈阳,其后,林格尔部虽然还在战场上反正了,但宝利德本人却是被押到了沈阳,现在林格尔部的首领乃是宝利德之子那日松,此次大战,多尔衮不但带来了大军,也将宝利德秘密带在了军中,昨夜他令宝利德写了一封信,令人秘密过河,送给那日松,劝那日松投降,想不到那日松不但不为所动,反而还将大清的密使给宰了。
  听苏克萨哈说完,在场的蒙古亲贵都是怒——宝利德乃是你的父亲,你那日松不愿意听从也罢了,为什么还要杀使者?是欺我蒙古无人吗?
  “那日松,本王必杀之!”年轻气盛的科尔沁蒙古左翼亲王拜斯噶勒大叫。
  多尔衮却冷静,淡淡说道:“知道了。”
  苏克萨哈正要退下,听见脚步声急促,一个白甲兵奔了过来,在多尔衮面前单膝下跪:“主子,英俄尔岱回来了。”
  “哦?”多尔衮惊喜:“快让他来见本王!”
  英俄尔岱,原镶白旗固山额真,现在是镶白旗的旗务大臣,有威严,擅长外事,此次出征前,多尔衮密令他前往大同关外,联系西土默特蒙古,原本,多尔衮对西土默特的到来是很有信心的,他不觉得明国君臣的顽固,能接纳土默特,而善巴更是一个桀骜的人,绝不会向明人低头,但洪承畴的话,却让他犯了嘀咕,如果西土默特不到,难以对明军形成前后夹击,双方陷入苦战,那对他大清就大大不利了……疑虑之下,他急切盼望英俄尔岱的归来,以期得到确定的消息。
  “见过王爷。”
  英俄尔岱已经五十多岁,须发半白,一脸沧桑,风尘仆仆,见到多尔衮就拜。
  “快起,西土默特那边怎样?”多尔衮声音依然冷静,但眼神却忍不住的流出了一丝焦急。
  英俄尔岱起身,抱拳说道:“回王爷,阿扎克亲王善巴已经收下奴才带去的重礼,并遵照王爷您的命令,率领三万土默特骑兵,秘密绕道沁岱、哈图沙,避开明军耳目,往张家口而来,快两天,慢三天就可以赶到此地,阿扎克亲王善巴还托奴才向您回话,大清对西土默特的厚爱,他永远铭记在心,这一次兵发张家口,他土默特的勇士一定会大发神威,以为土默特和大清壮威!”
  “好。”
  多尔衮脸色终于是露出了笑:“善巴,果然是蒙古雄鹰~~”
  其他蒙古亲贵的脸上也都露出了笑,论蒙古各部的实力,察哈尔原本最强,但林丹汗数次征战,都败在“大清”的手中,在林丹汗病死,其妻其子捧着蒙古玉玺投降“大清”之后,其部实力只有过去的五分之一,这种情况下,原本并不算最强的土默特蒙古就显了出来,现在土默特蒙古的骑兵大军浩浩荡荡而来,一旦双方汇合,不但兵力超过明军,最重要的是,土默特蒙古从西面来,双方正可以东西合击,击败在河岸边列阵的明军。
  众人都喜,只有洪承畴依然有所忧虑,他想要说什么,但终究是忍住了。
  “英俄尔岱,一路之上,你可发现有明军的敌情?”多尔衮问。
  英俄尔岱摇头:“奴才从西土默特草原出发,一路没有见到明军踪迹,三个叛部的游骑倒是见了几个,但他们不敢攻击,见奴才人多,就悄悄退走了。”
  多尔衮微微点头,心中的担心放下不少,然后道:“你辛苦了,但现在仍不是你休息的时候,吃过早饭,你原路返回,去见善巴,将本王的计划告知与他,请他一定遵照执行……”
  说着,将英俄尔岱唤到一边,低声叮嘱。
  英俄尔岱听的明白,连连点头,然后抱拳一礼,急匆匆地去了。
  多尔衮环视众人,笑道:“明人将战场选择乌克尓河,以为可以凭借河水之力,削弱我大清的骑兵之力,但却不知道临河列阵,乃是兵家大忌,一旦兵败,将逃无可逃,隆武未到,张国维却已经自寻死路了。”
  随即提高声音:“巴札木苏,你率哈刺慎左翼的勇士,往上游十里,拜斯噶勒,你率科尔沁左翼的勇士,往下游十里,你两人于岸边牵制,伺机过河,探查明人的河防能力,找寻明军防守弱点,切记,此次只是试探,且不可突击太深,等善巴的三万土默特骑兵杀到,我们再前后夹击,一举击败明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1/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