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8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3/1227

  密旨里,隆武帝要求他这个泉州总兵水师提督,必须荡清大明周边海域所有海盗,保证海路的安全,绝不能使和大明通商的船舰和船队,受到海盗的骚扰——大明周边的大队海寇,早已经被扫空,即便有小股海盗,巡抚张肯堂出面,给他发一个咨文就可以了,何用隆武帝的密旨?
  所以郑芝龙立刻就明白,隆武帝明着是让他扫除海盗,其实是在警告他呢,你郑家船队假借海盗的名义,在海面上肆虐的情况,朕都知道,现在该收敛一下了,以后不管船队有没有挂你郑家的旗帜,你都不能劫掠,如果你不改,影响到朕的开海大计,到时候可就不好看了。
  ——看透了隆武帝的意思,郑芝龙心中很是惊慌。
  如果是崇祯帝,他说不定还有搪塞的理由和办法。
  但面对隆武新君,他心中却不由升起了压力。
  和崇祯帝爱惜面子、守在深宫不同,隆武帝可是南征北战,通晓人情的,对他郑芝龙的事情,必然也是知道不少,如果他不听警告,继续妄为,很有可能会触怒隆武帝。
  但如果他听了,偃旗息鼓,他郑家的财富和势力,必定会逐渐缩水。
  怎么办?
  郑芝龙很是焦躁。
  脚步声响,郑鸿逵走了进来,双手捧着一份信笺:“大哥,福松的信。”
  福松,郑森的小名。
  郑芝龙接过了,打开看。
  看完后,脸色阴沉。
  “怎么了大哥?”
  见郑芝龙脸色不对,郑鸿逵关心的问。
  郑芝龙将信笺递给他:“自己看吧……”
  郑鸿逵看完之后,却没有太多意外,只叹道:“福松劝咱们听皇帝的命令,海面上的生意,不能再像过去那么搞了。这些事,福松原本是不太清楚的,信中却能说的这么真切,很有可能,怕是皇帝告诉他的。”
  郑芝龙脸色更凝重:“是啊,看来皇帝已经秘密调查我们郑家很久了。对我们的不满,怕也是很久了。”
  “但这不通啊……”郑鸿逵皱眉:“如果皇帝对我们郑家不满,那不应该连续不断的赏赐提拔福松啊,刚二十一,福松就成了登州水师提督,这样年轻,这样的荣耀,大明朝可是从来没有啊。听说,皇帝陛下刚刚将佛郎机人送来的一匹神骏,送给了福松,福松奖赏将士们的奏疏,也统统照准,而福松名录上的人,很多都是咱郑家的子弟啊。”
  “所以我也有一点搞不准了……”
  郑芝龙咬牙想了一下,心不甘情不愿的说:“不过,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咱们这位新君,可不是先帝,怕不好糊弄。你去告诉兄弟们,海上的生意,先停半年,半年后,风平浪静了,我们看情况再说。”
  “是。”
  “还有,船队仔细调查,看是否有奸细?再多派人去城中搜查,看看是那些狗娘养的在暗中盯着咱们!”
  “是!”
  ……
  关于盐政和开海两件大事的诏书发出不久,关于作乱勋贵的处置也出来了。
  李守錡,张世泽,薛濂,蒋秉忠,孙永成,吴崇烈,王德化,加上押解途中的朱国弼和骆养性,干犯大逆,抄家罚没,斩立决,李守錡和申世泰虽死,但亦要挫骨扬灰。
  其他勋贵,凡是在内阁值房闹事的,轻则革除爵位,迁出京师,重则抄没所有家产,全家流放,永世不得回京。总之,没有一人被放过,所有人都被重处了。
  判罚一出,勋贵哗然。
  虽然每个人都有预料,太子殿下对蚁附定王的勋贵,怕是不会轻饶,但谁也没有想到,竟然会这么重。要知道勋贵端的可是大明朝的铁饭碗,即便是作奸犯科,依照过往的惯例,也会从轻处置,想不到这一次,却是遭到了灭顶之灾。
  判罚一出,各处勋贵府邸,哭嚎一片。
  在这之前,他们中间很多人都心怀侥幸,以为主动请罪,罚没一些银子,最严重降一级爵位,朝廷总应该放过他们。
  他们的先祖为大明流过血,有功绩,他们也并没有像李守錡朱国弼那样,真正参与到定王的阴谋中,他们做所的,其实就是站在场边,为定王呐喊助威了几句。
  但想不到,新君如此决绝。
  如果是崇祯帝、天启帝之时,这些勋贵肯定会跑到皇宫门前去闹,但这一次却没有人有这样的胆子,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从新君回京的那一晚时,这些勋贵的府邸就已经被包围,勋贵本人都被提到了刑部,接受审理了,现在,他们想闹也闹不起来……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敬酒不吃
  京师。
  所有当日蚁附定王,为定王助威的勋贵,都遭到了重处。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处置坚定,威严的紫禁城中,隆武帝的态度,不言自明。
  不过还是有勋贵想尽办法,托人到了张皇太后的面前,哭诉恳求,求皇太后救他们一命。
  张皇太后一声叹:“定王作乱时,尔等相助为乱,没有一人为朝廷着想,现在却想要让哀家去求情。陛下刚刚继位,如果不能明正典刑,又何以立威?这个情,哀家求不了。”
  ……
  很快的,东厂锦衣卫顺天府衙的人就出现,开始抄家罚没。
  新任锦衣卫指挥使李若链,连着司礼监行走太监秦方,还有几位御史,一起出现,共同执行抄家。
  嘉定伯府。
  周奎正在嚎啕大哭。
  两位国舅爷,周镜和周训,也都是如丧考妣,哭泣不已,
  ——革除爵位,贬为平民,没收国债券,限期迁出京师,于永平府监视居住。
  周奎没有想到,自己的亲外孙,竟会如此处置自己。
  “太后啊,臣早应该随你去了啊。”
  周奎一边哭,一边猛撞地砖。
  而他奢华的嘉定伯府,这时已经是人心惶惶,仆从家人乱糟糟,脸色无情的锦衣卫已经出现……
  有人说,新君无情,连外公的爵位都要革除,又有人说,新君还是念及了亲情,对周奎从轻处置了,不然以周奎当日在内阁值房的疯狂,勋贵聚会之时,他拼命支持定王,又令身为锦衣卫的两个儿子,周镜和周训,为定王效力奔波,更暗中咒骂太子早就该死,无论哪一条,都够抄家流放了。
  但新君还是手下留情了。
  不为其他,只是为了周后……
  ……
  晚间,又有消息从宫中传出,说新君仁善,不忍见张世泽蒋秉忠孙永成骆养性等府中的无辜家人也被诛,因而特赦了这些人,除了张世泽蒋秉忠薛濂孙永成吴崇烈和尚在半途的朱国弼,被斩立决,罪无可赦之外,其他人都不牵连,即便是这些人的妻子和儿女,也一概特赦,从死罪改为了流放云南。
  这一来,最少活了七八百人。
  勋贵被处置的同时,几个朝臣的处置也出来了。
  陈演抄没家产,杖二十,流放云南,永世不得录用,张缙彦斩监候,并抄没家产,其他负有责任的兵部几人也都被免职流放……
  至于参与作乱的锦衣卫,也被彻底清洗,一些无用的,尸位素餐的人事,全部被清出了锦衣卫,锦衣卫的人数,减少了三分之二,但精悍程度,却是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密云总兵唐通被免去所有职务,勒令回家养老。总兵之职,由河南总兵陈永福接任。
  唐通最大的罪,并不是带兵入京,而是听从张世泽之命,杀害了精武营的人。但隆武帝还是看在他过往的功绩和犯后积极忏悔、没有继续作乱的态度上,饶了他一命。
  “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唐通跪在地上,连连叩首,对他来说,保住了性命和家财,身边人也都没有受到牵连,已经算是幸运了,在得知太子殿下安然无恙,已经出现在阜成门的那一刻,他三魂六魄,立时被吓飞了一半,现在能平安退下,没有身死族灭,已经是幸运了。
  ……
  玉田。
  总兵府。
  甲士肃立。
  顺天巡抚潘永图手捧诏书,进入大堂,站定了,环视一圈,展开诏书,开始宣读。
  白广恩带着手下的副将参将游击跪拜听诏。
  直到此时,白广恩眼中的懊恼和悔恨,还没有完全散去。
  如果知道太子没死,他是说什么也不会带兵到京师的,倒不是因为外军不能入京的红线,而是因为他深深知道太子的厉害。
  但是太子在,谁也撼动不了太子的位置,甚至说一句大不敬的话,怕是陛下也不行。
  但后悔已经晚了,谁让他被猪油蒙了心,相信了定王的密使,眼馋那世袭罔替的爵位呢?
  京师一趟,没有任何功劳,反而惹来了一身臊。
  现在太子殿下继承大统,顺天巡抚潘永图来宣诏,白广恩心中已经暗暗下定决心,如果诏书对他不利,要治他之罪,那他立刻就会囚禁潘永图,然后带兵离开玉田,返回陕西,如果隆武帝不给粮饷,那他就一路劫掠,落草为寇也不惜。总之,他绝不会坐以待毙,听任隆武帝的屠刀,落到自己的脑袋上。
  “镇守玉田,劳苦功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3/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