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8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2/1227

  起复原詹事府右庶子瞿式耜为云南巡抚——在这之前,云南是没有巡抚的,云南事务,由四川巡抚兼管,但朱慈烺身为一个穿越者,深知云南对东南的重要,因此,他才要设立云南巡抚,希望瞿式耜能不负众望,大力开发云南,将云南变成大明进军东南半岛的重要根据地。
  李若链为锦衣卫指挥使。
  护驾进京的宗俊泰、虎大威陈永福佟定方等人都有赏赐,王辅臣有拔擢。
  另,起用钱谦益为南京礼部尚书。
  最后,隆武帝又追封在咸宜坊遇害的驸马都尉巩永固为宛平伯,其子世袭罔替。
  黄道周黄景坊马世奇,追赠少保,谥号“文正”“文贞”“文忠”。
  在定王之乱中遇害的忠良,皆从重抚恤,牌位送入英烈祠。
  听到此诏,内外皆是欣慰欢呼,一片圣明之声。
  ……
  南京。
  诏书传来之后,钱谦益有点失望,又有点欣慰。
  北京才是他所想,南京礼部尚书,一个养老的爵位,他真是看不上,但新君继位,立刻任他为南京礼部尚书,对他也算是一种荣宠了,比起十几年的冷板凳,他又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虽然他心中清楚,新君起用他,却把他安排到一个有名无实的闲置,不过就是以他的威望,收买天下士子之心罢了。
  “恭喜老爷,贺喜老爷~~”
  柳如是一身盛装,已经来恭喜了。
  见到美人儿,钱谦益这才展开了笑颜,心想,不管怎样,好歹是一个不错的开始,将来平调京师,入阁拜相,也未必不可能。
  ……
  而在诏书发出,李邦华,袁继咸入阁,内阁重新变成五人之后,隆武帝第一次朝议,也在万众瞩目之中召开。
  “今日两件大事,第一,盐税改革之事。朕身为太子之时,就在朝堂上提出,到今日,已经在长芦、山东试行了两年,朕以为,已经是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了。”
  “隆武元年,新的盐政和盐税,必须在全天下推行!”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开海
  文华殿。
  新君隆武帝清朗的声音,在殿中回荡。
  “盐政之事,内阁领衔督办。”
  “另,左懋第为长芦盐运使,政绩卓越,着即进为户部侍郎,加右都御史,赐尚方宝剑,巡视两淮,专职负责盐政改制,但有贪官污吏,不法盐商,聚众闹事,阻挠盐政,左懋第可便宜行事!”
  这不是商议,而是命令。
  崇祯十五年时,朱慈烺就已经将盐政改革的具体方案和目标提出,到现在两年了,试行新盐政的长芦和山东,盐价下将三分之二,但两地交上来的盐税,却是翻了一番,而在扬州募款之时,朱慈烺更是扫平扬州八大盐商,惩治盐官和南京勋贵,整个两淮盐业的利益结构体,受到了重大打击。在领教了太子的手段,而太子现在又继位成为大明皇帝之后,盐商盐官应该没有胆子,抵制朝廷的新政了。
  但朱慈烺还是不敢大意,因此在内阁督促之外,他决定任命左懋第为盐政钦差,专门到两淮督办此事。
  有上一次失败的教训,又有两年的盐运使和盐场锻炼,知道其中的猫腻和利弊,左懋第这一次一定能很好的完成这个任务。
  没有任何异议,面对威望正隆的新君,群臣都是行礼:“陛下英明~~”
  诏书发出,天下人都知道了新君图治求强的急切之心。
  ……
  第二日,户部郎中沈廷扬、左中允李明睿等一批朝中开明官员,联名上疏,请求开放海禁。
  “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利国利民~”
  消息一出,朝中立刻轰动。
  海禁乃是大明朝的祖制,虽然隆庆开关开了一道缝,设了泉州月牙港,成为大明唯一的通商口岸,前年,为了因应战事,在隆武帝的努力下,朝廷海禁的大门,又稍微松动了一点,不过整体上,依然是封禁大于开放。
  其中原因,不止是因为祖制,也不止是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就是那些心忧天下的清流,也存着大疑虑,担心一旦开放海禁,会惹来海外的红夷人,佛郎机人,致使原本安宁的大明东南出现动乱。
  沈廷扬等人的奏疏送到通政使司,隆武帝阅罢,立刻令内阁和户部研议。
  对于隆武帝的心思,内阁五辅都已经了解——和过往的内阁辅臣不同,现在的五辅,李邦华蒋德璟和袁继咸都是开明派,范景文略有保守,首辅周延儒则是战战兢兢,对隆武帝的心思不敢违抗,因此,只是一番简单的讨论,内阁就达成了一致。
  三日后,午朝之上。
  隆武帝清朗坚定的声音在殿中回荡。
  “我朝初立之时,海上盗贼猖獗,更有张士诚余党滋扰,沿海不宁,因此,太祖高皇帝下令海禁,后随着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愈加严格。”
  “穆宗皇帝时,倭寇渐渐平息,体察沿海明清,朝廷遂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准许中外贸易进行。”
  “到今日,已经快要八十年了。”
  “这中间,不断有先进之士,提出全面开放海禁,准许百姓入海捕鱼,解决生计,又或者驾船出海,进行贸易,但朝廷一直都没有准许,担心的,就是海上的红夷人、弗朗机人。”
  “但朕以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且已经过时了。去年,朝廷向红夷人的东印度公司,租借了大型船舰,并准许他们在天津上岸,和我大明商人直接面对面的交易。大型船舰对我大明跨海攻击,袭击辽南的作用朕不多说,也不说红夷人、佛郎机人,从印度吕宋等地,为我大明运来了大批粮食,解决了京师的燃眉之急,也不说他们缴纳的船舶税,只说他们上岸交易,雇佣百姓为他们搬取货物,就解决了数千青壮和他们身后数万家庭的生计啊。”
  “红夷人用银子、粮食、火器换我们的瓷器和丝绸,岂不是好?至于香料等奢侈品,扣以重税就可以了。”
  “朕以为,开放海禁,中外贸易,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你们中间肯定有人会说,红夷人狼子野心,不可相交。这种都是弱者心态。但是我大明强盛,又岂会怕区区的红夷人?”
  “那大明如何才能强盛?不外乎六个字,使国富,使民强!”
  “国如何富?民如何强?”
  “朕以为,当向唐宋学习,唐宋两代,兼容并蓄,海纳百川,集天下之财富于中原,这才是上国天朝的所为啊。”
  “大明虽大,但在海的那一边,却还有一片更大的世界,我大明上下,不可不视。”
  殿中群臣都是惊,连蒋德璟在内,都是惊讶的看着隆武帝,虽然他早就知道,隆武帝虽然年轻,但睿智聪慧,杀伐果决,非是常人,对开海十分支持,甚至是有点迫不及待,但今日这一番话,却还是他重新认识了隆武帝。
  “因此朕决定,开放泉州,广州,福州,松江府等四处为通商口岸。不管红夷人或者佛郎机人,都可以上岸经商。从此不再限制人员和数量。但需要如实登记,遵守我大明的法律,违之,必严惩!”
  “船舶税统归中央,所载货物,一分一毫,也需要清楚记载,但有藏匿,一律重罪。”
  “以上,设海关御史以监督。”
  “船舶司主事,从今日起,改为四品。由户部郎中沈廷扬担任。”
  “户部侍郎王鳌永为钦差,和沈廷扬同往这四处,督促修建船舶司衙门,令两广总督沈犹龙,福建巡抚张肯堂,南直隶松江府即刻准备相关事宜。隆武元年元时,四处口岸,要准时开通!”
  ……
  隆武帝站在大殿之上,一口气将自己谋划了两年的开海之策说出,语气清楚而坚定。
  和盐政改制不同,对于开海,群臣其实是有不同意见的,最主要一个关键,海禁乃是祖制,虽然隆庆开海了一扇门,但只是一道小门,去年又小开了一点,但幅度依然不大,但现在隆武帝哗啦啦的,一下就开了四道大门,红夷人弗朗机人,堂而皇之的可以踏上大明的土地,他们心中,不免有些担心。
  但在隆武帝的强大气场和内阁支持之下,开放海禁之事,最终还是通过了。
  ……
  消息传出。
  天下轰动。
  尤其是泉州,福州,广州和松江府四处。
  对于朝廷准许出海捕鱼,百姓们都是欢呼。
  等于在种田和做工之外,他们又多了一条生路。
  泉州。
  郑芝龙皱着眉头,摇头叹气的在花厅里踱步。
  开海,对泉州四地的百姓来说,实在是大好事一件,但对他这个泉州总兵兼水师提督,却未必了。
  一直以来,他郑家船队几乎是垄断了大明的对外贸易,但是泉州月牙港出去的船队,没有例外,清一色的都向他郑家买水,挂他郑家的旗帜,这样才能保证安全,不至于刚出了外海,就被海盗劫掠。
  即便是去年,在太子的建议下,朝廷海禁的大门,又稍微开了那么一点口子,但郑家的利益,也依然是可观,他郑家的买水银,并没有减少多少,虽然郑芝龙已经意识到,太子殿下虽然年纪小,但练达精明,不同于京师的那些迂腐文士,开放海禁怕是迟早的事情,但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来的这么快,刚刚登基,就下令开海。
  这一来,可是令他措手不及。
  一下开了四个口子,船队全部都在福建的郑家,肯定是不能全面兼顾,这通商贸易的巨大利润,一定是要被别人瓜分了。
  这也就罢了。
  关键是和隆武帝的明诏一起到达,还有一道密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2/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