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4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2/1227

  阎应元小声:“是密令。”
  “哦,那就不要说。”阎母皱纹里满是凝重,又道:“儿啊,开封之战你虽然立了大功,但切不可骄傲,殿下擢你为千总,赏银一百两,是对你莫大的荣宠,你切莫让殿下失望!”
  阎应元抱拳:“儿明白。”
  阎母闭上眼:“去吧,不必担心老娘。”
  阎应元起身离开,临走时,小心翼翼地为母亲关好房门。
  等阎应元走后,阎母睁开眼,望着儿子消息的方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京营明日清早就要出京,各处营房在静寂之中都有忙碌。抗清三公中,阎应元成了千总,陈明遇是军需官,冯厚敦主管降兵的处置和刑罚,三人虽然职务不同,但因为在江阴时就是好友,同时在军中时时见面,关系不但没有疏离,反而越发亲密,年纪最大的冯厚敦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听闻即将要和建虏作战,顿时就意气风发,将当年孙承宗孙阁老的诗词拿出来,奋笔而书。
  铁马嘶云,金戈挥日,人在芳皋。
  阅尽空华,英雄著眼,恨满绨袍。
  漫猜蜃海楼高,且听个、松风海涛。
  试问东方,春华秋实,几个蟠桃?
  ……
  参赞张家玉也正在挥笔。
  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
  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
  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
  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最后一个字写完,他轻声一叹。
  董朝甫站在桌边,等张家玉写完之后,他拿起来,一字一句的念,念到最后,已经是泣不成声……
  深夜,襄城伯府。
  密室里,襄城伯李守锜靠坐在椅子里,脸色苍白的像是死人,口中剧烈咳嗽,斜眼一瞥对面那人:“事情都这样了,你还来干什么?”
  一身黑袍,坐在他对面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脸色有点发白,眼神里满是不安,抱拳低头:“小伯公之事……锦衣卫是奉旨行事,身不由己,还望伯公见谅。”
  李守锜冷冷:“放心,老夫不会怨你。要怨只能怨那个孽子,自不量力,利令智昏,胸无城府,自取灭亡!”说到最后,气往上涌,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伯公也不必这么说,”骆养性小心翼翼:“陛下虽然在盛怒之下将国祯投进了诏狱,但假以时日,等怒气过去,想起伯公几十年来的劳苦,襄城伯府又只有小伯公这一根独苗,陛下最后一定会网开一面,从轻发落的……”
  李守锜冷笑一声:“指挥使今晚大驾光临,如果只是为了说这些安慰的话,就请回吧,我李守锜虽然老了,但还不至于因为这么一点打击就一蹶不振。”说着就闭上了老眼,一副送客的样子。
  骆养性却依然恭谨,向前倾了倾身子,压低声音:“那养性直言了。今天,养性听到了一个天大的坏消息,不得不来见伯公。”
  “能有多大?”李守锜冷笑,心说能比我儿子被投入诏狱大吗?
  骆养性声音发颤:“伯公,如果消息没错的话,三年前那件事,田贵妃……可能已经知道了!”
  “你说什么?”李守锜脸色骤然大变,眯缝的老眼,蓦地就睁开,整个人弹簧一样的跳了起来。
  ……
  半夜,朱慈烺忽然从梦中惊醒,不是自然醒,而是被摇醒的。
  床摇,房子也在摇。所有东西都要摇晃。
  地震!
  先是恍惚,然后朱慈烺立刻意识到是地震了。
  “殿下~~殿下~~”
  唐亮连滚带爬的跑了进来:“地龙动了,地龙动了~~”
  崇祯十五年,九月二十九日,山西临晋、垣曲、解州、沁源、阳城、壶关、夏县、垣曲地震,声如雷,官民庐舍俱倒。人有压死者。蒲州、荣河人多压死。相邻的河南、保定和陕西省都有波及,京师有强烈震感。这次地震地跨三省数十州县,千人死亡,数十万人无家可归。
  唐亮和锦衣卫手忙脚乱的将朱慈烺扶到院中。整个信王府,不,整个京师都是一阵大乱。暗夜里,惊叫呼喊之声不绝于耳。“殿下,殿下在哪?”杜勋哭爹喊娘的冲了进来。
  站在院里,仰望夜空,朱慈烺心情无比沉重,心说老天爷你也太不照顾我大明了,蝗灾旱灾也就算了,想不到地震也是此起彼伏。这一场大地震下来,山西河南两地不知道又要增添多少灾民?又要有多少人食不果腹?朝廷又需要增加多少赈灾银?在建虏即将入塞,大战在即的情况下,这一场的大地震无异是为大明朝雪上加霜。
  有人说,大明不是亡于李自成,也不是亡于建虏,而是亡于天灾,从崇祯元年起,旱灾蝗灾不断,地震更是频发,两年一小震,三年一大震,饿殍满地,尸横遍野……此种情况下,就算是朱元璋张居正复生,怕也是要左支右绌。
  “山西地震了,但愿田守信在山西一切安好……赈灾银能够迅速发放。”
  朱慈烺暗暗祈祷。
  钦天监监正冯知远的府邸。
  震动刚过去,冯知远就在后院里狂喜不已。
  “上天助我,上天助我啊~~”
  他正愁怎么达成小妾云珠的要求,“胆大包天”的拖延太子选妃的时程呢,这场地震来的正是时候,他可以义正词严的向朝廷提出:“……地龙触动,太子此时选妃不宜,需向后推延。”
  ……
  翌日清晨。
  昨晚的地震并没有影响到既定的计划,在武襄左卫的护卫下,大明皇太子悄然离开京师,往蓟州而去。同行的除了有兵部侍郎吴牲等辅佐文武,还有神父汤若望。
  因为是秘行,所以没有官员送行,更没有祭天大典。
  出城门时,朱慈烺忍不住向西看,又看紫禁城的方向,心想山西等地大地震,父皇怕是又要愁了。
  太子之后,精武营,神机营,左柳营,工兵营,会分批分次出京,赶赴预定的地点。而几乎是同一时间,保定总督杨文岳接到了朝廷的密旨和太子的密令,然后他一万七千人的保定兵也悄然开拔,往蓟州而来。辽东督师范志完,昌平总督何谦,以及还在赴任途中的蓟州总督赵光汴,也陆续接到朝廷的密旨和太子的密令。接下来,宁远、永平、顺天、保定、密云、天津六巡抚,宁远、山海、中协、西协、昌平、通州、天津、保定八总兵都会动起来,在太子的指挥下,全面应对建虏的入塞攻势……
  在崇祯帝密旨,太子出京,大明朝展开应对建虏入塞的全面准备之时,建虏对大明的入塞,也已经是箭在弦上了。
  盛京沈阳。
  皇宫大政殿中。
  建虏最重要的议政会即将开始。
  黄太吉端坐王位。
  四大亲王,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分作下首左右。
  英郡王、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豫郡王、多尔衮的弟弟多铎,颖郡王,礼亲王代善的孙子阿达礼等三人坐在四大亲王之下。
  四个亲王,三个郡王,是眼下除了黄太吉之外,建虏政权爵位最高的七人,掌握了建虏最精锐的八旗力量。其中,黄太吉自掌两黄旗,济尔哈朗掌镶蓝旗,豪格掌正蓝旗,多尔衮为正白旗旗主,多铎为镶白旗旗主,代善则掌握两红旗——镶红旗的旗主本是其子岳托,岳托死后,由代善兼领。
第六百零五章
入塞之策
  除了七个建虏亲贵,殿中还有三个汉臣:祖可法、张存仁、范文程。这三人都是黄太吉的智囊,为黄太吉所倚重,参与建虏一切的军国大事。
  其中张存仁原是明朝辽东副将,大凌河之战,随祖大寿降清,武职转文职,担任建虏都察院承政,后又改任都察院右参政。不得不说,这个汉奸当大明武将时没什么名头,但转为建虏文臣之后,却着着实实的有一些高明见解,为黄太吉所倚重,崇祯十七年,还曾经写信招降过吴三桂。
  建虏入关后,张存仁担任闽浙总督,残酷执行建虏的易发之策。前言中,和侯方域通信,火烧榆园起义军就是他的毒计。
  祖可法是祖大寿的养子,是一个儒将,崇祯三年随祖大寿收复泺州。崇祯四年在大凌河之战中,作为人质被扣留在建虏大营。次年五月,从征归化城,授爵一等男,任建虏都察院承政。后改任都察院右参政。今年六月,建虏改革军制,成立汉军八旗,祖可法授汉军正黄旗副都统。
  这两人都是黄太吉的心腹。
  范文程就更不用说了。历史上最是有名。辽东战事以来,虽然明军投降的武将有不少,但却鲜有文臣投降,尤其是松锦之战前,真正文官投降的是一个也没有,象张存仁这样的武将投降后都授了参政,以武转文,可想建虏文官的匮乏程度,所以范文程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
  范文程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沈阳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建虏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甘为汉奸。黄太吉继位之后,对他深为倚赖,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都有他的深度参与。
  除了这三人,另外一个大名鼎鼎的汉奸宁完我,原本也是建虏倚重的汉臣,黄太吉刚继位就封他为大学士,二等甲喇章京,但宁完我在崇祯九年犯了大错,被削世职,尽夺所赐,现在是正红旗的一个下贱包衣奴才,没有资格参加今日的议政会议。
  至于刚刚投降的洪承畴,因为还没有取得建虏的信任,此时被黄太吉供养起来,只尊不重,入塞这样的机密军国大事,是不可能让洪承畴参与讨论的。
  说是讨论入塞,但其实整场会议的主题只有两个。
  一个是征明大将军的人选,另一个就是忽然冒出来的大明皇太子朱慈烺!
  关于朱慈烺的材料有厚厚一叠,建虏潜伏在大明的谍工,将所能了解到的情报,分批分次送到了沈阳,经过整理,最后送到了黄太吉的案头之上。不止黄太吉,在场的每一个人,从七个建虏亲贵到三个汉臣,都已经仔细读过了这一份的谍报了。
  开封大胜,查抄张家口,不但是震惊了大明百姓,也令这些建虏亲贵和汉奸们震撼不已,在这之前,这些人都已经了解到大明太子在朝堂上提出了治国四策,废辽饷,抚军京营,整饬京营兵马,当时张存仁范文程等三人就已经看出,大明皇太子非是一般人,未来必定是大清的强劲对手。
  但代善,济尔哈朗,包括多尔衮兄弟都不是太在意,在他们看来,一个长在深宫里的小孩子,能有什么了不起,不过就是明人的以讹传讹、虚张声势罢了。
  不过等到开封大捷的消息传来后,亲王郡王们就再无人敢小看大明皇太子了。
  倒不是因为明太子打败了李自成的五十万流贼,在多尔衮等人看来,流贼战力不堪一击,一万满清铁骑就可以踏平五十万流贼,明太子将近二十万官军打败五十万流贼,没什么大稀奇。他们所重视的是明太子在开封之战中显现出的高明策略和指挥手段。
  不同于督抚们的急急慌慌,明太子在归德驻兵两个月,丝毫不管开封城危在旦夕,而后暗夜绕行,占据贾鲁河的上游,岿然不动,和李自成死战,而后又断绝李自成的归路,一连两战,将李自成打的落花流水,五十万大军,瞬间就烟消云散,这样的指挥能力,对黄太吉多尔衮等人来说是小菜,但对一个十五年的少年来说,岂非是惊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2/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