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3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9/1227

  李岩却看向了他身后的那名书生:“如果我猜得不错,这一位一定是侯方域侯公子吧?”不等书生承认,他深深一鞠:“久仰侯公子大名,今日总算是得见了,请受李某一拜。”
  李岩和侯方域两人年纪差不多,都是河南的名人,不论杞县的李公子或者是归德的侯公子,都是大名鼎鼎的年轻才俊,不过两人并没有见过面。见李岩如此大礼,侯方域虽不情愿,但还是从梁以樟身后走出来,对李岩还礼,冷冷道:“不敢,我可当不起。”从小受儒家的熏陶,让侯方域养成心恶但口不恶,别人施礼必然要还礼的习惯。
  却不知,这正是李岩的图谋。
  侯方域刚弯下腰,就觉得风声凛凛。
  “不好!”
  “快闪开!”
  张名振和朱成炬几乎是同时喊了出来。
  但晚了,借着侯方域弯腰还礼、身子向前的机会,李岩忽然一个箭步就蹿了过来,左手扭住侯方域胳膊,令侯方域哎呀蜷缩,右手里的短刃顺势就横到了侯方域的脖子上。
  张名振反应最快,不过梁以樟站在他面前,阻碍了他动作的执行,等他绕过梁以樟,一个箭步扑过去,侯方域已经在李岩的控制之下了——侯方域和李岩都是河南的名公子,但不同的是,侯方域只精通文章,李岩却是文武双全,虽然这一段时间里,侯方域跟着张名振学了不少,也开始锻炼武艺,但比李岩还是差得远,刚才这一下兔起鹘落,根本不是他所能防御的。
  控制住侯方域之后,李岩立刻向后退了两步,右手短刃横在侯方域的脖子上,目光冷冷地看着梁以樟。
  “呛啷~~”
  张名振和朱成炬同时拔出了长刀,左右将李岩围住,但李岩却看也不看他们一眼。
  张名振脸色涨红,李岩等于是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劫持了侯方域,对他可谓是一种莫大的侮辱。
  “李岩,你想干什么?”
  梁以樟虽然表情吃惊,但声音依然冷静。
  李岩冷冷道:“很简单,以命换命。放我走,我就饶了侯家公子,不然今日鱼死网破,谁也不能活!”
  “不要管我,杀了他!这个卑鄙小人……”
  刚才那一下,着实把侯方域吓坏了,他脑子发蒙,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直到冰冷的刀锋横在脖子下,寒气逼人,他才意识到了自己被李岩这个卑鄙的小人所欺骗了。一时愤怒冲脑,他忘记了恐惧,嘶吼着要众人不必管他,只杀了李岩这个奸徒就可以。
  不过他的话并没有说完,因为李岩刀锋一紧,锋刃在他脖子上划出了一道血印,疼痛和恐惧同时占据了他的脑子,令他将剩下的半句话硬生生地又咽了回去。
  “李岩!今天你必死无疑了,挣扎也是无益,快放了侯公子!”朱成炬吼。
  脚步纷乱,外面的亲兵听到账内的动作,纷纷持刀冲了进来,一时长刀闪烁,将李岩团团围在中间。
  李岩却不怕,目光只是盯着梁以樟,右手的短刃紧紧贴在侯方域的脖子,但有人敢上冲,他立刻就会割断侯方域的脖子:“梁大人,怎么样,这笔买卖你做还是不做?”
  梁以樟盯着他,眼睛里像是要喷火:“李岩,你知道梁某有一个外号是什么吗?”
  “知道,你叫梁铁人,汝宁推官王世琮外号王铁耳,你们两人都是铁石心肠之人,合称双铁,斩杀我义军从来都不心慈手软!”李岩冷笑。
  “既然知道,你又何敢威胁我?”梁以樟冷冷。
第五百三十二章
穷寇必追(4)
  “因为侯公子不是寻常人,归德的大火想必有他一份的大功劳,他父亲侯恂是前户部尚书,又是你东林的前辈,你恩师史可法当年若不是受了侯恂的照顾,现在焉能成为漕运总督?更不用说侯恂现在跟随朱家太子在军中,深得朱家太子的信任,一旦有失,你又有何脸面去见侯恂?而我李岩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用我的名换侯公子的命,应该还是很值得的!”李岩道。
  梁以樟咬着牙,脸色阵青阵白,显然,他正在做激烈的思想斗争。
  张名振和朱成炬拿着刀,找寻着李岩的破绽。但李岩守的严密,根本不给他们夺人的机会。
  “好,你走!”
  终于,梁以樟下定了决心。
  李岩微微松口气:“梁大人果然睿智。”
  梁以樟望着他,肃然道:“但我要告诉你,我只所以放你,并不是因为你劫持了侯方域,而是因为我不敢伤太子殿下招贤纳士的英明。你投贼日久,罪孽深重,但太子殿下惜你之才,不计前嫌,千方百计的想要劝服你,望你莫要辜负了太子殿下的赤诚之心,早日回头是岸。”
  “大人教诲,李某永记在心。”李岩脸色冷冷,嘴里说记在心里,但其实恐怕一个字也没有记住。
  梁以樟不甘心的抬手,示意放人。
  李岩倒也说话算数,出了小袁营十里,到了安全地带之后便放了侯方域,纵马疾驰而去。侯大公子气愤不已,今日始知人性险恶,他跌跌撞撞、连哭带骂的追赶几十步,将这一辈子都没有说过的恶毒话,全部倾泻给了李岩的背影……
  ……
  丑时(凌晨两点),中牟县和开封边界。
  闯营大部分的主力,包括高一功率领的老营兵马和家眷都已经到达,此时分成三个营寨,成倚角之势,营中十几个大掌盘全部聚集到了李自成的大帐内,商讨下一步的作战策略。
  虽然很疲惫,但每个人都听得很仔细。
  因为闯帅和军师牛金星正在策划一场对官军的绝地反击。
  “朱家太子率领官军在后面紧追不舍,其士兵疲惫不堪,以到了体力的临界点,我义军却多了两个时辰的休息时间,可以以逸待劳。照闯帅的命令,刘体纯边打边退,放过官兵探路的骑兵,将其步兵引入我们早就设好的包围圈中,到时一声令下,我军全体出击,将官军主力歼灭于郭佛陀村的附近!”
  牛金星为众将讲解。
  中原地势平坦,一马平川,中牟就更是如此,没有山谷也没有林子,想要伏击敌人非常不容易,不过夜色却是一个巨大的掩护。在撤退之中,李自成一直在谋划着如何利用夜色的掩护伏击追击的官兵,但官军前进谨慎,一路都有侦骑,尤其是大名鼎鼎“夜不收”在这一次开封之战中令闯营的侦骑吃足了苦头,明明民心支持,但在情报采集上却是落后官军半拍,也因为如此,闯营想要设伏就更是不容易。
  经过郭佛陀村时,李自成终于是找到了一个合意的战场。
  郭佛陀村名为村,实际就是七八间低矮的草房连接在一起的小屯子,从外面看,村子里的情况一览无遗,周围也地势平坦,完全没有伏击的条件,但村子的西北处有一条长约两里多的河沟,原先是贾鲁河的支流,但因为久旱的原因,早已经干涸,河沟有半人多高,足可以隐藏五六千伏兵,官军从郭佛陀村前经过,除非是特意走到河沟前观看,否则绝不会发现河沟里隐藏里有伏兵。
  李自成的计划并不复杂,等官军追到郭佛陀村时,他率大军在前阻击,等双方战在一起后,预藏在了河沟中的伏兵忽然杀出,前后夹击,官兵必败。如果是小败,官军自然要退走,闯营就可以从容不迫的收拾小袁营,如果是大败,闯营顺势追杀,说不得还能将官军的主力全部歼灭,然后再围开封。因此,即便是在撤退中,李自成都没有丧失信心,十几年的流贼生涯,比这更凶险的境地他都遇见过,最惨时身边只有十几人,现在他身边仍有七万大军,即使面对官军和小袁营的前后夹击,他也没有什么好怕的。
  但计划要成功,就必须确定事情的隐蔽性,而官军的夜不收就是一个最大的威胁。
  李自成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李过,令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追随在闯营身后的夜不收全部驱散。
  “计划就是这样,大家可有意见?”等牛金星讲完,李自成环视众将。
  众将都摇头,计划已经够细致了,不需要他们再补充什么。
  李自成最后把目光落到刘宗敏的脸上。
  刘宗敏身受重伤,此时在坐在一张大椅子里,身上盖着厚厚地毡子,脸色惨白的像是一张纸,不时还会剧烈的喘息。李自成急于击败官军,返回洛阳,不止是为了闯营,也是为了刘宗敏,因为只有在洛阳才有能医治刘宗敏的名医,闯营军中的军医对刘宗敏的伤情根本是束手无策。
  刘宗敏点头,意思是一切都好,没有什么补充的。
  一切议定,各将分头行动。
  李自成正想要小憩一会,李岩回来了。
  “见过闯帅。”
  李岩一身疲惫,原本他早就应该返回的,但在劝降朱成炬失败后,他觉得就这么灰溜溜地回去,实在对不起闯帅的付托,于是他冒险又盘桓了两个时辰,详细打探小袁营的情报,将小袁营沿着中牟县城挖掘的几十里壕沟,画了一张草图,又大概摸了一下小袁营的兵力配置情况,这才原路返回。
  等遇到撤退的闯营士兵,知道贾鲁河战役的结局之后,李岩心情更加沉重——闯营现在面对的局面,比他预料的更严峻,更凶险,谁能想到,二十万大军,一个时辰之内就葬送在了官军的刀锋之下了,虽然这二十万人都是老弱,不碍闯营的主力,但其对闯营士兵造成的心理震撼却是巨大的。李岩能清楚感觉到士兵们的惶恐和不安。
  因此不顾疲惫,李岩急急来见李自成。
  此时,拿着李岩冒着生命危险画来的草图,李自成眼中有歉意也有感动,虽然他也向中牟县派出了大量的探马,但打探来的消息,连李岩十分之一的详细都没有,李岩果然是干才。更不用说,如果他能早听李岩的话,不和官军决战,也许就不会有昨天的挫败了,但他不会向李岩道歉。古来成大事的帝王,从来不会主动向臣子认错,这是牛金星教给李自成的,李自成始终铭记在心。
  看完草图,李自成又递给牛金星,牛金星一脸赞叹。
  “小袁营将中牟县全部的百姓都驱赶到了中牟县城,沿着中牟县通往郑州洛阳的官道,一共挖掘了深三丈、宽两丈、长约几十里的壕沟,最远端甚至延伸到了尉氏县的边界,还修建了三座两丈余高的炮台,将小袁营为数不多的几门老炮都摆了上去,营中两万士兵分成十队,分段驻守,俨然是要跟我闯营血战到底了……”
  李岩汇报情况,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昨天被闯帅故意支开的不快,也没有提起他曾经暗入小袁营,结果被梁以樟抓获,差点回不来的凶险——事情没有成,禀告李自成也是无益。
  “李公子辛苦了,李公子以为,小袁营的壕沟能阻挡住我闯营吗?”李自成温言。
  “不能。”
  李岩道:“袁时中虽然在中牟县遍挖壕沟,但壕沟太长了,其兵力又不足以全面防守,处处都是漏洞,只要我义军能全力突破其中一点,填平一段壕沟,小袁营自然就会溃败。”
  李自成点头,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李岩顿了一下,忧虑道:“但袁时中挖掘壕沟并非是要阻挡,而是要凝滞我军撤退的速度,纵使我义军再是英勇,填平壕沟怕也需要一个到两个时辰,若想让大军全部通过,就需要更多的时间,一旦朱家太子率官军主力在后攻击,我军必败,所以我义军真正的心腹大患并不是小袁营,而是在身后追击的朱家太子。”
  李自成又点头。
  牛金星插话道:“朱家小儿确实难缠,不过闯帅已经定下了伏击之策,定可将其主力歼灭。”
  将伏击之策讲给李岩听。
  李岩听了默默不语。并非李自成的伏击之策不妙,而是风险太大,一旦伏击之策失败,闯营就彻底被壕沟和追兵所包围,闪躲腾挪的空间,几乎就没有了。在李岩看来,现在的上策应该留一小支兵马断后骚扰,其他兵马不顾疲惫和暗夜,立刻对小袁营的防线展开猛攻,而不是等到天亮。暗夜之中,攻击一方会比较吃亏,伤亡会比较重,但只要能突破壕沟,逃脱被前后夹击的窘境,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但他知道,闯帅不会同意这样的建议。
  现在跟在闯帅身边的六万五千人马不是可以随意丢弃的老弱,而是闯营的精锐,是闯营扫荡陕西河南的老底子,在没有恢复体力、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李自成绝不会同意拿他们去填那无底的壕沟。
  所以李岩只能默然,同时暗暗祈祷,但愿闯帅的伏击之策能够成功,将官军杀一个丢盔弃甲。
  ……
  后方二十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9/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