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1227

  朱慈烺狡黠的笑一下,带着李若链去见吴有性。
  田守信打马转向皇宫。
  吴有性今年六十岁了,但头发漆黑浓密,脸上也没什么皱纹,乍一看也就是四十多岁的样子,朱慈烺暗暗赞叹,果然是大医啊,只这保养,就足以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吴有性没有功名,只中过秀才,见过最大的官员也就是巡抚一级,想不到堂堂皇太子居然知道自己的名字,还派人专门来请,心中惶恐不可形容,等见到太子本人之后,他心中的紧张才渐渐褪去。
  皇太子一点都没有架子,对他满脸尊敬,言必称“先生”,而且最重要的是,皇太子对瘟疫之事好像也颇有研究,连续问了他几个问题,都问到了关键点——我大明太子,果然不是一般人啊,吴有性心中暗暗感叹。
  “所以臣以为,瘟疫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与伤寒病绝然不同,瘟疫乃是通过空气传播,由口鼻侵入,臣将这种气称为疠气,要防治瘟疫,最重要的就是阻隔疠气,同时病人用过的一切器物包括尸体都应焚烧,决不可简单下葬,有此两法,抑制瘟疫并不难。”
  吴有性所说的这番理论很简单,后世的人都知道,但在这个时代却是惊世骇俗,这个时代,人们都还简单将瘟疫归为伤寒,用伤寒之药医治,因此错误,瘟疫根本无法抑制,每一次都是大灾祸。
  “先生可有根治之法?”朱慈烺问。
  吴有性眼有惭愧:“没有,不过只要措施得当,瘟疫绝对可以抑制的。”
  “好,我要的就是先生这句话!”
  朱慈烺笑一笑,站起身来:“先生早点休息吧,我告辞了。”
  “殿下。”
  吴有性犹豫了一下,还是问:“你将臣招来,到底何事啊?”
  “当然是为了瘟疫,不过先生不用着急,容我安排一下,到时,我大明的安危,就仰仗先生了。”朱慈烺说,忽然想起什么:“对了,先生的瘟疫论可编撰完成了?”
  吴有性微微吃惊,想不到太子爷连自己写书的事情都知道,赶紧拱手:“还剩最后一部分。”
  “好,完成之后,由我为你刊印,并且分发到大明所有县府!”
  “谢殿下。”吴有性激动的无与伦比。
  这个时代出书,不但没有稿费,反而要自己贴钱,唯一能赚到的就是名声,因此,朱慈烺帮吴有性出书,真是帮了吴有性的大忙,更何况朱慈烺身为皇太子,他帮吴有性出书,本身就有巨大的加持作用。
  据明史记载,崇祯十六年,也就是明年,京畿地区将会爆发一场大瘟疫,死者数十万,这也是李自成为什么能轻松的攻到北京城下,而北京毫无抵抗能力的原因之一。
  这一世,朱慈烺要将这场大瘟疫消灭于无形。
  ……
  而此时,太子爷在校场将右掖营主将徐卫良革职抄家,斩了一百颗假兵人头,还将阳武侯薛濂打屁股的事情,已经传遍了整个京师。
  “听说了没有?那个谁谁谁为了一两银子冒充京兵,结果被太子爷斩了!”
  “该!平常就不是一个好东西,居然连京兵都敢冒充,也是活腻了。”
  “一百杀一,太子爷可真不一般啊。”
  “是啊,挑出京营这么多毛病,还打了阳武侯的屁股,听说阳武侯奄奄一息,也快要死了。”
  “好,这帮侯爷就知道欺负老百姓,死一个少一个。”
  “嘘!让哪个侯爷听到了,不弄死你才怪呢!”
  对于太子爷的处理,百姓们大部分都喜闻乐见。
  ……
  一群御史聚集在某处,辩论到面红耳赤。
  “太子如此暴虐,我等必须上本弹劾!”
  “何为暴虐?冒充京兵本就是死罪,太子不过是在执行律法罢了。”
  “执行律法是刑部的事,太子为何越俎代庖?”
  “太子代天行事是有明旨的,怎么会是越俎代庖呢?”
  意见严重分歧,无法达成一致。
  ……
  朱慈烺骑马急急赶回皇宫。
  “咚咚咚。”
  远远就听见暮鼓捶响的声音。
  明清两代,一更三点(戌时五刻)也就是现代时间的21点左右,擂响暮鼓,关城门,禁止出行;五更三点(寅时五刻)凌晨五点左右,敲响晨钟,开城门,开禁通行。
  而皇宫宫门关闭的更早,大约20点就会关闭,除非紧急情况,否则任何人都不得再出入。
  现在已经快20点了。
  朱慈烺几乎是掐着时间,快马奔入了宫门。
  田守信带着几个小太监正在等候,见太子爷终是回来,没有被关在宫门外,心里长长松了一口气。
  “陛下还在乾清宫的暖阁……”田守信小声报告。
  朱慈烺点点头,直接去见父皇。
  崇祯在暖阁里来回踱步,脸上表情很是严肃,太子巡视京营闹出的大动静,超出他想象,而京营的糜烂更是超出他想象,朱纯臣和徐允祯这两个误国之徒,朕不会饶了他们。
  不过崇祯现在最头疼的是,太子在校场夸下海口,一月之内要解决京营的欠饷问题,可现在内库根本没有那么多钱啊。
  和边军不同,大明朝的京营属于皇帝的亲军,给京营发军饷的不是户部,而是皇帝的内库,这也是京营总督从来都是由勋贵,而不是朝臣担任的原因。
  那么,大明朝皇帝的内库一年有多少收入呢?
第二十四章
抚军京营
  其实明朝皇帝的收入还是不少的,一共有内府十库,包括内承运库、承运库、广惠库、天财库、广源库、赃罚库、供用库,每个库都有相应的收入,加在一起,就是皇帝一年的总收入。
  如果是和平年代,这些府库的收入,足够皇帝支付京营的军饷,并且每年都会有小小盈余,隔三五年,修个宫殿花园什么的,也不用跟户部伸手要钱。
  但到了万历皇帝的时候,因为开支巨大,内库银子不够用了,所以万历皇帝开始派遣太监采矿,到处征收矿税。而矿税的出台,遭到了文官们的强烈反应,文官们认为皇帝富有四海,不应再横征暴敛,为了抵制矿税,被廷杖贬职的文官不在少数。
  但讽刺的是,正是因为有万历皇帝积攒的三千万两的矿税,大明朝才能有万历三大征,才能源源不断地向辽东输血,才可以应对接连不断的各种天灾人祸,如果没有这三千万两的挹注,明朝的财政早就崩溃了,根本支持不到崇祯朝。
  而万历皇帝临终前下旨废除“矿税”,从此,大明朝的财政就在崩溃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京营的欠饷已经是常事。
  崇祯不是不发,而是真发不出来啊。
  可现在儿子却在外面夸下海口,他这个当老子的可怎么办?
  如果是一般人,他当然可以赖账,我儿子说的不算,军饷,不发。
  但他是皇帝,儿子是皇太子,都是金口玉言,如果他赖账,不承认儿子的话,那皇家威严何在?儿子还能当太子,未来还能继承大统吗?
  “陛下,太子来了。”
  王承恩在帘外禀告。
  “让他进来。”
  崇祯早已经等不及了,他要知道,朱慈烺到底是怎么想的?又拿什么去给十万京军发军饷?
  “儿臣叩见父皇。”
  朱慈烺跪倒在地。
  “你干的好事!”
  崇祯没有让朱慈烺平身,而是表情严肃,语声严厉的说:“打了阳武侯的屁股,还斩了一百颗人头,你是不是觉得,你身为皇太子,就可以肆无忌惮,胡作非为?”
  “儿臣不敢。”
  朱慈烺恭敬回答:“阳武侯麾下的神机营操练废弛,军纪败坏,已经没有一战的能力,辜负了父皇对他的信任,儿臣打他板子还是轻的,儿臣恨不得斩了他的头!”
  崇祯哼了一声,对儿子这番话,他心里是赞同的,不过表面却不能承认。
  “至于一百假兵的人头,儿臣更是痛惜,徐卫良身为三品武官,父皇对他的荣宠不可谓不高,可他居然吃空饷,每年领三万人的军饷,营中却只有一万八千人,且大部分都是老弱残兵,儿臣给他算了一笔账,这些年来,他最少贪墨了五十万银子!”
  “贪墨已经是死罪,想不到他居然还雇了一些街头混混,冒充京兵,想要蒙混过关。那些假兵,听起来无辜,但细想却都是胆大包天之徒,为了一两银子,就敢冒充京兵,未来有人给十两百两,岂不是连官员皇家都敢冒充?何况冒充京兵本就是死罪,为了朝廷的尊严,儿臣不得不杀一儆百,以儆效尤,个中隐情,还望父皇明鉴。”
  崇祯有点被说服了,但脸色依然严厉,哼了一声,拍一下桌子:“还不知罪?难道朕说你说错了吗?”
  朱慈烺赶紧认错:“儿臣知罪了。”
  崇祯脸色这才稍缓,但语气依然严厉:“这种荒唐事,以后绝不可再犯了,纵使有罪,也要交给有司,绝不可私自处置,不然就算朕想饶你,祖宗律法也饶你不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