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8/1227

  城内惊恐。
  李顺举着千里镜,校对每一个门重炮的落弹点。
  如此,明军大炮越来越准确,几乎每一发的炮弹都落在松山西门的城墙上。
  轰一轮,歇一轮,中午时分,随着一声轰然巨响,松山城墙终于是支撑不住,轰隆隆的倒塌了。
  史可法令旗一指,高呼:“杀进城去~~”
  “杀!”
  明军奋勇上前,潮水般的向松山涌去……
  ……
  锦州。
  松山失守的消息,锦州城内的建虏,很快就也知道了,
  松山守将隆熙的头颅,连同松山汉军旗的三个小佐领,都被带到了锦州城下,向城里的建虏喊话,要他们投降。
  但没有回应。
  三个小佐领也不敢太向前,因为只要进入城头鸟铳和弓箭射程之内,他们就会遭到无情的射杀。
  松山失守意味着在失去义州和东关墩台之后,建虏百十里之内的城池已经全部被大明肃清,如今,只剩下锦州孤零零地矗立在这原野之中了。
  而辅政王的援兵却迟迟不到,虽然城外明军并没有攻城,只是将锦州团团围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粮草配给制度的日渐严格,城中军心,已经是越来越不稳了。
  ……
  阿济格好像早有预料,接到松山失守,守将隆熙战死的消息,躺在病榻上的他一点都不惊讶,只红着眼珠子,咳嗽的说道:“知道了……告诉图尔格,加强巡防,但有人敢乱嚼舌根子,一律处死!”
  ……
  黄昏。
  明军营帐布满了锦州城外几十里的原野,角楼肃立,军旗飘扬。
  “哒哒哒哒……”
  一名明军探骑从远方急急而来,离得远远就高声呼叫:“紧急军情,让开,快让开!”
  很快,这份紧急军情就送到了孙传庭的面前。
  ——多尔衮率领的建虏大军,浩浩荡荡,十几万人,已经抵达距离锦州只有一百里的广宁了。
  五十多天的时间,多尔衮的大军方才出现,比之军机处的意料,足足慢了二十天,由此可知,多尔衮率军出征的过程,并不是太顺利。而从探报看,建虏这一次是倾巢出动,连十二岁的孩童都动员了,可知其兵力的不堪,和陷入绝境之后的穷凶极恶。
  但明军上下却都是淡然,或者说,他们等多尔衮已经等了很久了,如何应对,孙传庭早已经布置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一个人都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做。
  “即刻送往京师,交给陛下。”
  孙传庭亲写了一份奏疏,封好了,郑重的交给信使。
  “是!”
  ……
  京师。
  乾清殿。
  自从孙传庭率领大军离开京师,兵出山海关,往锦州而去之后,隆武帝朱慈烺少有的,连续失眠了好几日,如果是他自己领兵,绝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但他是皇帝,不能轻易出征,虽然他对孙传庭无比信任,坚信孙传庭一定能完成此重任,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心里总还是有一些担心。
  ——或许,只有前线的金戈铁马,鼓角争鸣,才能安慰他入睡。
  不过还好,几日之后,他心情就已经完全平复,每日看完前线送来的军报,都可以安然入睡了。
  义州按计划拿下,松山坚城也在红夷大炮赶到之后,重炮轰击,也是计划中的事情,虽然两地的建虏女真都非常顽固,死战抗拒,但蒙古、汉军旗却已经开始成批成批的投降,尤其是松山,当城墙轰塌之后,城中的汉军旗不但是放下武器,向王师投降,而且还有士兵引着王师,去捉拿隐匿的建虏。
  大明威势如此,汉军旗的军心,已经不能和过去相比了。
  松锦之战爆发后的六十天以来,最激烈的战斗,当属阿济格诈败设伏,大明骑兵遇危不乱,各部奋力冲杀,转危为安之战。这一战,陕西骑兵,永平骑兵和保定骑兵虽然损失不小,但却打出了明军血性和王师的顽强,战后,孙传庭在严厉训斥了高杰,王光恩和王允才擅自追击的同时,也对三人的奋勇作战,表示了肯定。
  朱慈烺也欣慰。
  这一世,高杰,王光恩和王允才终究是有和前世不一样的表现,论对朝廷的忠心,这三人也许根本没有多少,桀骜的性子也没有多少改变,但时事和制度却逼着他们,不得不浴血奋战,丝毫杂念都不敢有,面对朝廷的命令和孙传庭的军令,更是不敢有丝毫的违抗。
  这就是历史的大势。
  如果是和平岁月,明君良臣在朝,即便是曹操那样的不世枭雄,怕也是卷不起风浪的。
  李自成张献忠一类的,就更是不值一提了。
  ……
  今日见到孙传庭亲写的军报,知道多尔衮统帅的十几万的援兵,已经到达广宁,朱慈烺微微一笑,心里的石头算是彻底落了地——老实说,在这之前。他还有点担心,担心多尔衮会壮士断腕,趁着锦州被包围的机会,彻底放弃锦州,虽然知道这个决定不容易作出,但终究还是有一线的可能,毕竟多尔衮不是常人。
  现在多尔衮明知不可为,却依然率领十几万大军前来救援锦州,明显就是要决战,而这,正是大明最希望的。
  “将这份军报转给辽南经略高斗枢,令他集结兵马,攻击镇江堡,凤凰城。直捣建虏的后方老巢。”
  朱慈烺道。
  多尔衮倾巢而出,后方必然空虚,此正是高斗枢大显身手的时候,只要能攻下凤凰城,继而进军通远堡、连山关,逼近威宁营,杀到沈阳三百里之内,建虏上下就会惊恐,到时,身在锦州的多尔衮必然是进退两难。
  “遵旨。”
  于海接过军报,然后反身退出,
  不过很快的,于海又返了回来,手里捧着刚刚送到的一份密报:“陛下,军情司蒙古密报。”
  田守信接到,呈到隆武案上。
  朱慈烺拿起打开看,脸色先是微微一变,随即眼中放出兴奋,嘴角微微露出笑。
  “蒙古玉玺,多尔衮倒真是舍得下本钱啊……”
  小声念叨一句,朱慈烺抬头道:“传内阁、军机重臣。”
  “是。”
  ……
  很快,内阁诸臣就到了。
  “喀尔喀外蒙古正集结兵马,越过大漠,往广宁、锦州而来……”
  听到这个消息,蒋德璟,范景文,倪元璐,袁继咸四人的脸色,都是微微一变。
  虽然因为距离遥远的原因,这一百年来,喀尔喀蒙古和大明几乎没有发生过军事冲突,但因为历史的宿怨,大明上下对喀尔喀蒙古,还是有一定了解的,知道喀尔喀蒙古人口将近百万,战马几十万,如果他们穿越沙漠,千里迢迢跑到广宁、锦州,支援建虏做战,等于建虏兵马平白就增加了一倍,大明在松锦前线的压力,立刻就会巨增……
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第二次松锦之战(九)
  京师。
  乾清殿。
  喀尔喀蒙古参战的消息,令现场的气氛立刻就凝重了起来。
  “陛下,应立刻派使,前往喀尔喀蒙古,晓以利害,说服他们退兵!”倪元璐说道。
  范景文皱眉,捻着胡须说道:“喀尔喀蒙古历来敌视我大明,现在建虏又拿出了蒙古玉玺,这么大的诱惑,他们怕是不会轻易放过,更何况他们兵马已出,这种情况下,想要劝说他们罢兵。难啊。”
  “难也得做!”倪元璐道:“不然喀尔喀的十万骑兵到了锦州,和建虏狼狈为奸,锦州战局,必生变故!”
  ……
  在范景文和倪元璐谈论的时候,隆武帝朱慈烺静静听,脸色沉思,一句话也不说。
  首辅蒋德璟和五辅袁继咸也都是皱着眉头,建虏忽然多了十万骑兵的襄助,对锦州战局的影响极大,在这之前,军机处制定的作战计划,预估建虏兵马十万以上,绝不会超过二十万,但现在却是超过了,如何应对,将是大明必须面对的难题。
  孙白谷虽然会有谋划,但朝廷需要有更远的战略和统筹。
  范景文和倪元璐论了两句,随后便都看向了隆武帝。
  不唯他们,蒋德璟和袁继咸也从陛下的沉默中看出陛下已经有所决断。
  朱慈烺沉思了片刻,缓缓说道:“三国时,曹操讨伐马超和韩遂,羌人部族相助马超韩遂,纷纷从各地赶来参战,众人都忧虑,曹操却独是欣喜,他说,这些叛贼远在边疆各处,我一一讨平他们,需要相当的时间,现在他们纷纷赶来,我正可以趁此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边疆就可以很快恢复平静……”
  听到此,内阁诸臣都明白了,原来,陛下和曹操一样,对喀尔喀蒙古的参战并不忧心,反而是欣喜。
  也就是说,陛下的心思和眼光,可不是只盯着一个辽东,而是对整个蒙古草原,从漠南到漠北,都有收取之心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8/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