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1227

  “儿臣以为,杏山塔山已然不可守,也没有再坚守的意义,继续坚守两地,不过是将两地的忠勇将士送入死地而已,于辽东大局毫无益处,保存辽东的民力军力才是上上之策。杏山塔山两地的军民将近三万人,撤到关内来,不但救了他们的性命,也为朝廷留下了日后反击辽东的一支力量,正所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因此儿臣以为,从杏山塔山撤军,巩固宁远和山海关的防守,不被建虏一一击破,实乃明智之选。”
  朱慈烺表情坚定,声音清楚。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吴甡默念了一遍朱慈烺刚才所说的一句名言。
  不止吴甡,殿堂中所有人也都在品味着这十六个字,
  这十六个字不是朱慈烺的原创,而是前世里某部电影里的台词,朱慈烺觉得很有道理,都拿出来用了。
  “太子殿下所言甚是,老臣附议。”首辅周延儒站了出来。
  次辅陈演,谢升和魏照乘也都站出来附议。
  除了少部分顽固的清流,梗着脖子站在原地不动之外,大部分朝臣都出列附议。
  大势如此,王宏祚三人再无法坚持,王宏祚孤臣烈子般的哭嚎了两嗓子,控诉了一下兵部的罪行,终于是退下了。
  龙座上。
  崇祯暗暗松了一口气,本来他心里很忐忑的,不过随着早朝的进行,尤其是清流的攻击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猛烈的时候,他心情渐渐冷静下来,而朱慈烺的奏言和内阁的附议,则是让他彻底放松。
  “杏山塔山撤军,乃不得已而为之,陈新甲有功无过,此事到此为止,不得再议了。”最后,崇祯做出圣裁。
  清流们再是不满,也不敢抗旨。
  接下来讨论的就是辽西局势。
  锦州为界,往东为辽东,往西为辽西,锦州已失,辽东全数为建虏占领,建虏的兵锋很快就会指向辽西。
  杏山塔山撤军,处在辽西中段的宁远就成了最前线,朝臣们一致认为要加强宁远的城防,绝不可再后退。
  兵部右侍郎吴甡皱着眉头。
  朱慈烺不动声色的向他摇了摇头。
  吴牲本来想要抛出他“放弃宁远,全力固守山海关”之策,见朱慈烺不停的使眼色,终究是长叹一声,什么也没有说。
  对于宁远,崇祯相当重视,当场又给宁远城拨付了五千两银子,并且严令辽东督师范志完,不惜一切代价加固宁远城防,以防建虏对宁远的进犯。
  宁远议论的热闹,但却没有人关心杏山塔山两地军民撤退路上可能遇到的险境,朱慈烺暗暗叹口气,大明朝堂上,热血激愤的人太多,心思细腻,真正关心百姓的人却太少。或许在朝臣们看来,杏山塔山两地区区两万人口,根本不值得拿到朝堂上讨论,每日里被流贼攻破的县城州府,哪个不是十万二十万?这些小事,各地督抚自行处置就可以了,不必拿到朝堂上。
  散朝之后,崇祯将首辅周延儒、次辅陈演、兵部尚书陈新甲和右侍郎吴甡留下密议。
  朱慈烺暗暗苦笑,看来父皇对辽东还是不甘心,还想要败部复活,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明军事颓败,想要扭转辽东局势,短时间之内根本不可能,唯有养精蓄锐,方有扳回一城的可能。只希望父皇不要再往里面投入更多的本钱了,大明朝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把目光从辽东收回来,专注的看向陕西。
  回到王府,朱慈烺换了便服,带了田守信和十几个锦衣卫去往西便门。
  从昨天起,西便门外的粥厂已经是常设,每日下午三点左右开粥,现场搭起了几个大棚子,五城兵马司的巡城兵丁在现场维持秩序,整体看起来,秩序还算是井然。
  因为从三日改成了一日,每日供给的粮食也多了一倍,朱慈烺又派锦衣卫盯着,无人敢上下其手,粥的质量和数量都大为改善,饥民们虽然还是吃不饱,但却不会再发生饿死人的事情了,所以饥民们的情绪逐渐稳定,再没有过往的张牙舞爪了。
  人群之中,朱慈烺看到了吴有性先生的身影,现场五六万的灾民,除了温饱,防疫工作更为重要,吴有性带着四个徒弟,正在为伤病的灾民免费义诊,孟文龙正指挥灾民们修建公共厕所,虽然很简易,但比起灾民们的随意解决,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车轮粼粼,几辆拉水的马车出了城门,向这边缓缓而来。
  对防疫工作来说,排泄物的处理和洁净的水源同等重要,这一点朱慈烺比谁都清楚,因此除了粮食和公共厕所,他还为灾民准备了清洁的用水,每日都有马车从城中拉水,供给数万饥民使用。
  视察完西便门的情况,朱慈烺又去往西山。
  他要亲眼看看,西山和房山的私人小煤窑究竟是怎样的情况?
  ……
  辽东,塔山。
  在城楼上和衣而睡的佟瀚邦忽然被人推醒,睁眼一看是儿子佟定方。
  “爹,高地好像出事情了!”佟定方一脸焦急。
第一百六十四章
有死无生
  佟瀚邦腾的跳起,冲到城垛边,往高地远望。
  只见高地上火把明亮,隐隐听见有喊杀之声。
  佟瀚邦的心,猛的一沉。
  怎么的,难道是起内讧了吗?
  高地上两支兵马,李辅明一千人,吕品奇不到三百人。李辅明官职高,人马又多,吕品奇不应该跟李辅明发生冲突才对呀?可听这喊杀之声,明明就是在火拼。
  “佟定方!”
  “末将在!”
  “你严守城池,不管我在城外遇到什么,都不可带兵出城!王升,点一百骑兵,随我出城!”佟瀚邦连下两道命令。然后下了城楼,带了王升和一百骑兵急急出了南城门,向高地疾驰而去。
  暗夜出城,风险很大,万一城外有建虏的伏兵,那就糟糕了,但佟瀚邦顾不上了,塔山和高地互为倚角,高地在,塔山就在,所以高地绝不能出什么乱子。
  不过他还是很谨慎,一百骑兵分成十队,远远散开,将方圆五里的情况都探查清楚,确定没有敌情之后,佟瀚邦才奔到高地的壕沟边,向上面的明军表明自己的身份。
  高地明军的大骚乱,建虏也听到了,并急报给了鄂硕,不过夜色漆黑,鄂硕怀疑这是明军的诱敌之计,因此按兵不动,并没有做出什么特别的动作。幸亏鄂硕多疑,如果他此时纵兵来攻,高地肯定是守不住的。
  确定佟瀚邦的身份之后,明军放下木桥,佟瀚邦驰马而进。
  营寨里,火把明亮,明军悄然肃立,弓上弦刀出鞘,一副紧张肃杀的景象。佟瀚邦目光一扫,发现周边都是李辅明的部下,吕品奇的部下一个也没有看见,心中那种不安的感觉更加的强烈,下了马,疾步向李辅国的帅帐走去。
  远远就看见李辅明帅帐前摆了十几具尸体,尸体上盖着白布,不能确定是谁,不过其中两具尸体的靴子,明显是将官级人物。
  佟瀚邦心中咯噔一下,隐隐已经猜到了答案了。
  到了李辅国的帅帐前,除了李辅明手下的几个将领,佟瀚邦还看到了唯一的一名杏山将领赵尚刚。赵尚刚脸色灰白,整个人呆呆的,和佟瀚邦对视时,脸上露出苦笑。
  帅帐内,李辅明身披甲胄,正坐在火炉边喝酒,他穿着贴身的布衣,头发凌乱的在头顶系成了一个发髻,眼睛里带着红丝,虬髯胡须上隐隐还有血迹。
  佟瀚邦疾步走进。
  “坐!”李辅明不看佟瀚邦,只为佟瀚邦倒了一碗酒。
  佟瀚邦坐下来,默默把酒喝了。
  “吕品奇想要带兵逃跑,老子把他和他的副将全杀了!”李辅明咕咚咕咚喝了一碗酒,放下酒碗,打着酒嗝说。
  佟瀚邦脸色凝重,李辅明的官职虽然高,但却没有擅杀吕品奇的权力,吕品奇是朝廷正式任命的从三品武官,不管犯了何罪,李辅明就没有擅自处置的权力。不说李辅明,就是辽东督师范志完也没有。当年袁崇焕杀毛文龙,还需要用一句不清不楚的圣旨,整个大明,也就袁蛮子有那种横劲。
  “此事我一人承担,佟协镇你不必担忧。”李辅明笑。
  佟瀚邦抱拳,肃容道:“末将必上表朝廷,将个中原委详细说明!”
  李辅明无所谓的摇手:“不用了。松山之败,天下人都把我李辅国当成了贪生怕死之徒,再多一个擅杀同僚的罪名,我也不在乎。你来的正好,明日必有一场血战,如果我守不住,你要带兵立刻撤退,不必顾忌范志完的三天命令。”
  佟瀚邦一惊:“总镇……”
  从李辅明的表情里,他隐隐意识到了一点什么。
  “走吧,就这么定了。”李辅明声音悲凉,不让佟瀚邦说话,然后他咕咚咕咚又开始喝酒。
  佟瀚邦只能站起来,抱拳对李辅国深深一躬:“末将告退。”
  走出帅帐,冷风一吹,佟瀚邦心情无比沉重,吕品奇一死,杏山兵必然是人心惶惶,纵使能李辅明能强行压制,但明天作战之时,恐怕也不会有太高的战意。
  赵尚刚把佟瀚邦送到营门边,并简单的将事情经过讲诉说了一遍。
  吕品奇要撤,他提出反对,被吕品奇关押起来,他寻机逃出,急速通报了李辅国。
  李辅国不废话,立刻带兵围了吕品奇的营帐,一番火拼,吕品奇和副将吴有德被当场斩杀,其他两个将领都被押了起来,现在杏山兵由他带领。
  “你做的很好,我大明绝不能再出现第二个置友军于不顾的王朴!”佟瀚邦拍拍赵尚刚的肩膀:“明日必是一场血战,习之,努力!”
  赵尚刚字习之。
  赵尚刚抱拳,慨然道:“有死无生!”
  翌日清晨,第一抹的晨曦穿过厚厚的云层,照射在塔山的城楼之上,也照在那一面蓝底白字的明字大旗上。
  城内和城外都炊烟燃起,虽然互为敌人,风俗发型完全不同,但吃饭时间却是一致的。
  佟瀚邦站在旗下,脸色凝重。
  半个时辰后,建虏营门大开,汉军旗士兵在晨曦之中列阵而出,向高地缓缓压来。
  经过一夜的修整,又有援兵加入,汉军旗的士气好像恢复了不少,孙定辽在阵后纵马来去,大声的呵斥,和昨天一样,汉军旗依然十辆盾车,五百人试探,但不一样的是,今天汉军旗的士兵足有四千人,且阵后的佛朗机炮足足有三十门,已经超过了高地上明军的火炮数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