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0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6/1227

  黄河决口了!
  ……
  南京。
  悦来客栈。
  和北方一样,此时的南京也正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一个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留着小胡子,赤脚草鞋的黑衣人站在街口,紧紧望着对面的悦来客栈。
  如果只看他的打扮,你一定会误以为他是一个卖力的脚夫,但如果到了他近前,望着他宽肩、细腰、以及粗壮的小腿和冰冷犀利的眼神,你就会明白,他绝不是一个脚夫,而有可能是一个稽查盗贼的公差。
  但其实他也不是公差,而是一个锦衣卫。
  “总头。”
  脚步声响,又一个斗笠蓑衣的黑衣人来到他身后,小声报道:“兄弟们都到位了,管教他一个苍蝇也飞不出去!”
  “嗯,去请李公公吧。”
  “是。”
  很快的,车轮辚辚,一辆马车出现在街道上,车窗帘子挑起,一个面白无须,书生模样的人从里面探出头,目光冷冷的望着悦来客栈。
  刚才站在街口的小胡子锦衣卫立刻上前,抱拳说道:“李公公,都已经妥当了。”
  小胡子锦衣卫说话声音很低,眼神里都是尊敬,他的尊敬并不止是因为面前的李公公乃是从京师派来,是专门处置此事的特使,更因为只用了三天时间,李公公就找到了闻香教在南京的据点。
  要知道,在这之前,他们南镇抚司动用千人,花费数月,也只是找到一点闻香教的蛛丝马迹,连一个真正的教徒都没有抓到,更遑论闻香教的据点,而李公公聪慧果决,抽丝剥茧,短时间之内就做到了他们很长时间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这样的能力,不能不令人佩服和尊敬。
  李晃点点头,淡淡道:“行动吧。记着,不要死的,全部都要活口!”
  “是。”
  小胡子锦衣卫答应一声,随即挥手:“上!”
  立刻,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了很多人,他们原本的穿着和打扮并不一致,但现在却齐齐脱去外衣,露出里面的锦衣或者是黑衣,拔出长刀,向客栈冲去。
  ……
  京师。
  乾清殿。
  黄河决口,自古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甚至有可能会造成王朝覆灭,所以没有人敢大意。
  纱帽绯袍,一张张凝重的脸,
  河南历经贼乱,十室九空,这几年刚刚舒缓过来,民生渐渐有起色之时,想不到却又遭此大灾。
  老天爷还真是不放过大明啊。
  黄河决口,要处理的其实就是两件事,第一救灾,第二修堤。
  而这两项,都需要天量的银子。
  坐在御座里的朱慈烺脸色沉沉,心中发苦。
  这几年,虽然他极力推行财税改革,极大的缓解了大明的财政危急,但朝廷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家底又浅薄,不多的钱粮基本都用在兵事,若不是时不时能查抄贪墨,从晋商一路割到蜀王,说不得大明财政早就崩溃了。
  今年又为了辽南之战掏空了国库和内库,现在面对黄河大灾,他知道,朝廷能拿出的银子,已经是有限了。
  内阁辅臣同时也兼着户部尚书的倪元璐搬出账本,汇报了一个清楚的数字。
  二十万两。
  户部现在的存银不到六十万两,除去必须的开销和压库银之外,户部能拿出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但救灾所需,加加总总,却最少需要两百万两。
  内阁诸臣和六部堂官都跪下请罪,国家财政如此,作为主要官员,他们都责无旁贷。
  “起来吧。”
  隆武帝清朗的声音,很少这般的忧虑。
  众臣再三请罪,然后才起身。
  “蒋阁老,说说内阁的计划吧,二十万两银子,如何赈济百万灾民?”朱慈烺问。
  在这之前,内阁已经紧急议过的,他想知道,内阁是否议出了一个办法?
  蒋德璟脸色凝重:“陛下,灾情紧急,容不得半点耽搁,内阁的意思,先将户部的二十万银子向直隶粮行和富户买粮,急运灾区,以解燃眉之急;其次,令周边各省,从南直隶一直到陕西,但是有粮,除去军粮之外,其他粮食都要全部运往河南山东两地;第三,除了向中央钱庄借款之外,也要发行特殊国债,以为灾民买粮,抢修已经被冲毁的河堤;最后,派遣一德高望重之人,到江南筹款买粮,赈济灾民过冬。”
  殿中默然。
  朱慈烺知道,蒋德璟所说,是眼下唯一的办法了,另外,虽然蒋德璟没有明说,但从现在起,运往金州旅顺的粮草和物资,怕就不能像过往那般的充沛了,高斗枢需要依靠现有的粮草辎重和人员,顶住建虏今冬的反扑,粗略算了一下,粮草勉强是够的,但其他物资,怕就难以保证了……
  具体的,还要和军机处商议。
  沉思了一下,朱慈烺抬头:“德高望重之人,内阁可有人选?”
  蒋德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目光偏向了左都御史钱谦益。
  ——钱谦益是江南人,当世大儒,在江南地区的确是德高望重。
  顺着首辅的目光,众臣都看向了钱谦益。
  钱谦益却是一惊,身为左都御史,言官之首,他并不在内阁,因此也就不知道内阁的商议,此时站在这里,忽然见首辅向自己看来,他立刻就明白了,原来内阁是想要派他回江南募集钱粮啊。
  但这事岂是容易?
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山东之事
  ……
  天底下除了割肉就属出钱疼了,最近这几年,朝廷改革盐税又推行摊丁入亩,江南士绅表面上不敢说,但私下里却颇有怨言,这个时候找他们去募集钱粮,怕不正是撞上他们的怒气,就算有,他们也不会给啊。
  一旦筹集不到所需的钱粮,这差事就算是办砸了。
  如果想筹集到,那岂不是得求爷爷告奶奶,将江南的人脉全部得罪光?
  第一时间,钱谦益本能的就想要拒绝,但众目睽睽,连陛下都向他投来殷切的目光,这种情况下,他又怎能拒绝?
  “唉。”
  钱谦益在心里长叹一声,假装从容的出列,向隆武陛下行礼:“臣钱谦益愿往江南。”
  “好!牧斋公不愧是当世贤良,忧国忧民,苟利社稷!”
  朱慈烺毫不吝啬自己的称赞,不管钱谦益心中如何想,是否情愿?但只要他肯接这个差事,那就是可用的。
  得皇帝如此赞誉,钱谦益就更是无路可退了,只能深辑到地,领了这个差事。但转身回到列中,却也忍不住愁眉苦脸:缺额这么大,我如何筹集啊?想到这,他对蒋德璟忍不住又恨又怨……
  “此外,朕再加两条,”朱慈烺望着殿中群臣,说道:“第一,此次黄河大灾,是天灾,是人祸?又或者是天灾几何,人祸几何?不能稀里糊涂,水过无痕,必须详尽调查,以为后来者诫。施邦昭!”
  “臣在。”左副都御史施邦昭出列。
  “朕令你前往河南山东,督促赈灾。暗中调查水灾前后的经过。勿枉勿纵。”
  “臣遵旨!”
  施邦昭领命。
  “第二,前年的时候,朕就令山东总督王永吉彻查山东境内所有的金矿和矿洞,以探明大小,定出产量,分出官民,严查盗采,前日里他上疏,说已经初见成效。即刻传旨给他,今年年底之前,山东所有的金矿,按照户部之前制定的办法,该关停的关停,该补偿的补偿,该合办的合办,该招标的招标,所得金银,不必运往京师,就地买粮,以赈济灾民!”
  为什么是前年?
  因为朱慈烺知道,清查金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牵扯利益众多,不说在地的利益豪绅,都是清查盗采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加上山东登莱是为辽南作战的大后方,未免动乱,他对山东的处置,一直都很小心。
  如果不是黄河水灾的关系,朱慈烺或许还会再给王永吉一年的时间,但现在他顾不了。
  “陛下圣明~~”
  听到可能会有银钱进账,群臣山呼,但一个个的表情却又有些古怪。
  矿税,是大明的一大禁忌,当年万历神宗皇帝派遣宦官到各地征收矿税,结果闹的天下不宁,前后持续二十年,地方官员和朝臣不断的上疏,说明矿税之害,最终,神宗皇帝在临死之前,下诏废除矿税。
  今上继位以来,革除旧弊,内外一新,俨然是一代明君,但不知道怎么的,竟然和神宗皇帝一样,也是瞄上了各地的矿产和矿税。
  要知道,当年的矿税可是全民反对,惹的天下沸腾的。
  今上不是昏庸之人,对此心知肚明,为什么还是要提出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6/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