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012部分在线阅读
很快,卫所城中燃起了熊熊大火。
……
城下,眼见在付出尸山血海的代价后,终于是攻陷了中右所,多铎正准备大笑,但城中忽然窜起的滚滚黑烟却令他脸色大变,他将马鞭往地下一掷,咬牙切齿的骂道:“该死的尼坎,居然烧了粮仓,本王要杀光他们!”
……
京师。
中右所被建虏攻陷、建虏继续往山海关扑来的消息传来之后。朝堂一片哗然。
军机处的讨论气氛,也顿时为之一变——建虏猖獗啊,攻陷中右所,残杀我大明将士之后,竟然不顾宁远后路,直接往山海关而来,简直是视我大明为无物啊。
同时的,这也是一个大好的战机啊,多铎孤军深入,如果能派出精锐,直面迎击,再命令宁远守军出击截断建虏的退路,或许将其一战歼灭!
一时,大军救援,兵出山海关的想法,渐渐在军机处占据上风。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参谋参政参军,纷纷提出作战计划,连稳重的军机五臣似乎都受到了感染。
至于朝堂,就更是沸腾了,文官们怒发冲冠,纷纷要求出战,并举荐领兵人选。
这中间,三边总督孙传庭被推荐最多,军机处陈奇瑜其次。
——现在大明最有经验,最有功绩的良帅当然就是三边总督孙传庭了,在河套收复,西北平静的情况下,很多人都认为应该立刻提调孙传庭为蓟辽总督,统帅大军,击溃建虏,收复辽东。
推荐陈奇瑜的人则认为,朝廷去年夏天刚刚收复河套,三边局势并没有完全稳定,修城建墙,移民实边,秦兵的精简和调配,依然需要孙传庭在陕西坐镇,孙传庭肩膀上的担子还重的很,何况陕西和京师相距两千里,如果现在调他到辽东,时间怕是来不及。
而京师点一下,曾经统帅过大军,能担起这个重任的,好像就只有军机大臣陈奇瑜了。
奏疏和谏言纷纷而来。
……
终于,隆武帝有决定。
得到中右所失陷,守将张国忠力战而死的消息,朱慈烺的心情十分沉重。他下旨特进李国忠为都督同知,赐祭葬,入忠烈祠,荫其两个儿子为锦衣卫千户,其妻享都督同知俸禄,直至年老。
而对于内外的沸腾,对于是否要兵出山海关,大举迎击建虏,他知道,他必须有一个表态了,不然继续这么沸腾之下,局面终会不可控制。
乾清殿。
隆武帝召集内阁和军机重臣。
他清朗坚定的声音,在殿中回荡。
“建虏进犯,中右所失陷的消息,朕很悲痛。张国忠乃我大明忠臣,军人之表率,朕已经下旨,从重抚恤。”
“但使大明军人都如张国忠,何愁辽东不复,天下不平?”
“这些天,关于宁远之事,内阁军机处都有讨论,卿等的意见和看法,朕都知晓了。”
“今日朕就说说朕的看法吧。”
“多铎率领大军,忽然到宁远,现在又不顾宁远后路,直接向山海关杀来,看似毫无顾忌,不顾后路,有勇无谋,但朕却知道,多铎绝不是这样的人。”
“这其中怕是有诈。”
“如果朕所料不差,多铎一定在宁远附近埋伏了强兵,但是宁远兵马出城,就会被他们伏击包围,到时非但不能截断他们的退路,宁远说不定也会危急!一旦宁远危急,辽西恐怕就不复为朝廷所有了……”
听到此,殿中微微骚动。
即便现在站身殿中的,都是内阁和军机重臣,智力不凡,见多识广,但听到陛下所说,还是不免有些惊骇——如果真如陛下所料,如果多铎真是预备了伏兵,那宁远兵马万万不可轻动。
朱慈烺面色凝重:“当然了,朕只是猜测,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其间的风险却不可不察。”
“至于出关迎战多铎,朕反复思量,以为时机还不到,建虏多骑,但有不利,立刻就可以退走,我大明却多步兵,但有失利,就会是大败,尤其现在冬季之时,最不利步兵,因此朕认同高爱卿的看法,不能随建虏起舞,现阶段,不宜大举救援宁远。”
高斗枢急忙行礼。
朱慈烺继续:“不止是因为现在是隆冬时节,天寒地冻,不便出兵,也不止是因为多铎有诈,更因为这两年来,建虏入塞骚扰之路被我大明阻绝,在入塞不能,蒙古各部纷纷倒戈的情况下,他们又开始打宁远的主意了,如果我大军出关救援,在他们习惯的战场里和他们对峙,耗费兵力,怕是正中他们的下怀。”
“时间在大明这一边,我们不急,急的是建虏。”
“大国不轻战。”
“大拙胜巧,收复辽东,终究要靠强大的军力和国力,这其间没有任何的侥幸。”
“在辽西道路没有完全修好,建虏没有完全疲惫、野战依然强悍、蒙古各部没有完全被我大明统合之前,大明不宜在辽西大举用兵,以免重蹈松锦之战的覆辙,这是军机处之前制定的战略,朕以为,不论面对什么样的狂风暴雨,这一条的基本战略都不能动摇!”
“宁远乃是我大明的第一坚城,朝廷花费百万两银子打造,当初努尔哈赤拿不下,多铎区区三五万人马,想要拿下,也不是容易,黎玉田久在辽西,马科更是我大明悍将,朕对他们有信心。”
“当然了,虽然朕不打算大举出兵救援宁远,但并不表示我大明什么也不做。”
“多铎用诈,我自然也用诈。”
“建虏此番前来,除了一场胜利,只振奋他们内部的军心士气之外,怕也是想要疲惫我大明,既如此,倒也不能让他们太失望了。传朕的旨意,命令山海关总兵刘肇基,宣府总兵黄得功,蓟州总兵佟瀚邦,昌平总兵刘良佐,玉田总兵刘耀仁,密云总兵陈永福,大同总兵姜襄,永平总兵王恩光,以及京营各部,整军备战,做出救援宁远的姿态。”
“同时,令人在京师和蒙古草原传播流言,说朝廷已经秘密下旨,改三边总督孙传庭为蓟辽总督,领秦兵三万北上,联合京营蓟州宣府昌平山海关等八总兵,一共十万大军,救援宁远,收复辽东!”
“如果建虏真想吸引我军去救宁远,以制造第二次松锦之战,那么听到我军大举救援的消息,就肯定不会退了,既如此,那就让他们在宁远城下多冻一段时间吧。”
……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王道治天下
……
乾清宫。
隆武帝一锤定音,应对此次宁远危机的策略,就算是定下来了。殿中群臣的心里虽然还有一些不同看法,但都默默收起来了。
这其中,最黯然的就是军机陈奇瑜了,原本他摩拳擦掌,想要趁此机会重新掌兵,做出一番功绩,以雪前耻的,但不想陛下竟然没有从山海关出兵的意思,这样一来,他就失去了施展的机会,即便日后再有,怕也轮不到他了……
想到此,他的情绪不禁低沉下去。
定下了辽西之策后,朱慈烺望着众臣,继续说道:“诈计只能疑兵,但不能决定胜负,我大明虽然不宜在辽西出兵,但另一个地方,却是可以一试的。”
“经过四年的渡海攻击,我大明水师已经重新掌握了辽东海岸,并熟悉了往来的航线,建虏虽然在海岸边广修炮台,设置要塞,但海岸漫长,处处地破绽,建虏无力抗拒我们的渡海攻击。只能紧守旅顺金州复州等几个大城。”
“不同于辽西的平坦,辽南之地多山多海,利于步战和水师的发挥,这正是我大明的优势。”
“原本朕还犹豫,今年渡海攻击的策略,是否要从骚扰战术改成实质占领?但从多铎不顾伤亡、攻打中右所、又不顾兵家大忌,孤军深入,多尔衮却没有阻止来看,建虏已经是黔驴技穷了,王佐的密报,更给了朕信心。”
“即如此,朕决定将计就计,以出兵山海关为掩护,调集钱粮,征调五万精锐,准备妥当之后,大军出海,夺下金州和旅顺,转守为攻,在建虏的腰间插上一刀,卿等以为如何?”
说完,朱慈烺深深望着群臣。
群臣相互一看,似惊讶又似乎很平静,陛下出兵,从来都是避实就虚,不走寻常路。
“陛下英明~~”
对于攻取金州和旅顺,去年的时候,军机处就提出过详细的计划,认为大明现在已经有实力攻取并守卫金州和旅顺了,但隆武帝考虑再三,谨慎起见,最后还是放弃了,今年再提,叠加去年的大胜和全国性的大丰收,军机处自然不会反对。
朱慈烺点头,目光看向蒋德璟:“大军过海,最难的不是兵马,而是粮草辎重和后勤补给,还请内阁、户部、兵部立刻统筹,五月之前,将五万大军所需的粮草辎重和作战所需,全部运到登莱或者是天津大沽口。”
“如果大军顺利攻克金州和旅顺,十一月末海面冰封之前,为防建虏猛烈反扑,更是要将五万人六个月的口粮,以及五万大军冬季作战所需的各种物资和火器,准备齐当之后,全部运送过海,以为冬季备战。”
“任务艰巨,内阁户部兵部要早做准备。”
蒋德璟拱手,肃然道:“臣明白,内阁必完成。”
兵部李邦华和户部倪元璐也拱手。
朱慈烺点头,再看向群臣:“虽然建虏已经露出疲乏,但其在辽东海岸设置的要塞众多,旅顺更是坚固,想要攻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攻取之后,如何面对建虏的反扑,坚守城池,在建虏后方钉下这颗钉子,更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如此重任,非一重臣承担不可!”
“因此,朕决定设置辽南经略。卿等有合适的人选,可以推荐,也可以毛遂自荐。”
听到此,陈奇瑜眼光里露出喜色
——不能总督蓟辽,但如果能经略辽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了,和蓟辽总督相比,辽南经略的风险要高很多,蓟辽总督背靠山海关,指挥大军,以宁远为界,可战可退,辽南经略却是孤军渡海,胜了好说,一旦败了,海面冰冻,有什么差池,怕就会不来了。
但陈奇瑜依然认为辽南经略是他实现雄心抱负的一个大机会,有猛将周遇吉,郑森施琅,再从京营调遣精兵,夺取金州旅顺,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此为朝廷的最高机密,决不可泄露,各部注意防谍,朕已经令锦衣卫提高警惕,严防建虏细作。”
最后,朱慈烺脸色严肃的再次强调。
……
军事之外,另一件民政大事,也正压在内阁,需要立刻执行,那就是摊丁入亩在全国的推行。
去年,保定地区试行摊丁入亩,效果良好,应缴丁税,一厘没少,年底全部纳入国库,穷民百姓的负担因此大为减少,对朝廷感恩戴德,士绅们虽然多缴了丁税,私下里十分不满,但在朝廷严厉处置了何九元等人,重申摊丁入亩的决心和诏令之下,却也没有人敢公开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