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1227

  虽然用催收逮赋的借口,将朝中百分之九十的言官御史都派出京师了,但朝中清流仍有很大的势力,只要他们愿意,或者触碰到他们的痛点,他们依然能在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即使是皇帝,他们也不会放过。
  为了预防可能的反扑,尤其是在领教了朝臣们对追逮三策的攻击之后,朱慈烺觉得,他必须做一些未雨绸缪的事情了。
  “臣有本。”等朝议稍停,顺天府尹周堪庚忽然从人群后方站了出来,将朱慈烺买粮赈灾,在西便门设置粥厂之事,向崇祯也向朝臣们报告。倒不是周堪庚想出风头,而是这件事他不得不报,不然出了岔子,可不是他一个小小的顺天府尹能担待起的。
  朝堂静寂。
  事关太子,谁也不敢轻易说话,朝臣们都在偷眼观看崇祯,又看坐在崇祯下首的朱慈烺。
  崇祯脸色严肃,朱慈烺面容淡然,父子两人都不说话。
  一片静寂中,一人站了出来。
  “老臣有本!”
  又是白发苍苍的礼部尚书林欲辑。
  “赈灾虽然是好事,但自有顺天府处理,太子身为储君,学习国政大策才是第一要务,太子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这等小事之上。”
  “太子买粮的钱从何而来?朝廷的每一两银子都是有用处的,太子私自挪用,极为不妥。”
  “赈灾乃顺天府的职责,没有圣命,太子干涉顺天府,有违祖制!老臣是礼部尚书,事关国之大礼,不得不奏!”
  林欲辑一连甩出三个理由。
  朱慈烺苦笑,这老家伙,从来就不会说好话。
  尤其是第三个,真要认真追究,他还真是有违背祖制的嫌疑。
  林欲辑话音刚落,群臣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见兵部右侍郎吴甡闪身到殿中,向崇祯拱手:“陛下,臣以为,赈灾即是国政,顺天府力有不逮,太子殿下出手相助,即赈济了灾民,也熟悉了国政,并无不可,老尚书不免有点吹毛求疵了!”
  经过前天的长谈,吴甡已然成了朱慈烺的拥趸,加上他本就以为赈灾无过,林欲辑鸡蛋里挑骨头,让人不齿,因此他立刻跳出来为朱慈烺辩解。
  见是吴甡,林欲辑也不意外,瞪眼道:“鹿友差矣!太子是我皇明的储君,未来要继承大统,一言一行都要严格要求,岂可纵容?赈灾纵然有功,但却也不能掩饰逾越祖制之嫌!”
  吴甡字鹿友。
  “臣也以为,瑕不掩瑜,太子殿下所为并无不妥……”
  又一人站了出来,是兵部尚书陈新甲。
  原本他是朱慈烺的第一拥趸,每次朱慈烺有所“危难”,都是他第一个跳出来,想不到今日却被吴甡抢了先,心中不免有点吃味。
  林欲辑怒了。
  吴甡挑战他也就算了,想不到陈新甲也敢跳出来。
  虽然陈新甲和他同一个级别,都是尚书,但陈新甲是举人出身,是大明历史上第一位举人而非进士出身的尚书郎,比他们这些进士出身的尚书天生就矮了一大截,加上兵事连败,在朝堂上已经没有什么威信了,在内心里,林欲辑本就对陈新甲充满了鄙视,见陈新甲居然敢出言挑战自己,林欲辑岂能不怒。
  “陈新甲!”
  林欲辑打断陈新甲的话,怒道:“你有何脸目说话?辽东溃败,锦州投降,不都是你这个兵部尚书无能无德的结果吗?还不退下反躬自省?”
  在明代,直接喊人的名字而不是表字,等同是打脸。
  名字,只有自称或者是自家长辈可以喊。
  林欲辑并不是陈新甲的长辈,这一喊,显然是带着轻蔑之意。
  “林尚书,你不要太过分……”陈新甲气的脸红脖子粗。
  “够了!”
  龙座上的崇祯发出不满的声音。
  林欲辑老脸涨红,忿忿退下。
  这事就算是过去了,内阁没有发表意见,崇祯也没有发表意见,不奖不罚,等于是默许了朱慈烺昨天的行为,但朝臣和崇祯的想法却并不相同,内阁和朝臣只所以默许是因为朱慈烺没有伸手向他们要钱,既能赈灾,又不需要户部出钱,太子揽了赈灾的事情,钱粮自然都需要太子去发愁,内阁乐的清静,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崇祯昨天下午有密旨,明令各地州府严格管制,不许灾民向京师移动,隐隐就是在防范太子赈灾可能引起的灾民聚集问题,由此看来,皇帝对太子的所为早就知道了,如此内阁就更是不会反对了。
  “臣有本。”太常寺少卿李景田站了出来:“陛下,昨夜京师发生了一场混乱,都说是嘉定伯在城中的店铺被锦衣卫查封了,现在城中流言四起,朝廷还是要尽速澄清为好,以免人心浮动。”
  “臣附议,臣也听说了。”
  又有两三个朝臣站了出来。
  内阁四臣还是都没有说话,昨晚的事,他们当然也听说了,但朱慈烺使用的锦衣卫,而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卫,奉皇帝的旨意行事,查封的又是疑似国丈周奎的产业,看起来像是皇家的家务事。周奎家财万贯,但却爱财如命的性子大家都是知道的,他倒霉了,没人愿意为他出头。隐隐的,大家也能猜到,皇太子赈灾的钱粮一定是从周奎那里弄来的。
第一百五十一章
母后震怒
  大多数朝臣都是如上的想法,所以没有人在朝堂上提起昨晚之事。
  朱慈烺不动声色的看着李景田,心说这家伙总是喜欢跳出来横插一腿,令我难堪,是他自己的主意呢,还是受人指使,看来得调查一下了。
  崇祯看向朱慈烺。
  朱慈烺不能再沉默了,他起身到殿中站定,向崇祯深深一礼:“父皇,昨日儿臣听到了关于嘉定伯的一些流言,深为愤慨,派人细细一查才发现,城中那些打着嘉定伯的旗号为非作歹的商铺并非是嘉定伯的产业,乃是奸人假冒他的名号,于是臣就通报了顺天府,并派东宫锦衣卫配合,将那些奸人的产业都查封了,事先未向父皇禀告,还请父皇恕罪。”
  说完,跪倒在殿中。
  “顺天府,可是如此?”崇祯问。
  “确是如此。”
  顺天府尹周堪庚赶紧又站了出来,高声回禀:“昨日下午,东宫典玺田守信亲到顺天府报案,说有奸商假冒嘉定伯的名义为非作歹,臣不敢怠慢,亲自去查核,并跟嘉定伯府进行了查证,就如太子殿下所说,确实是假冒,那些商铺并非嘉定伯的产业。”
  崇祯点点头,目光看向朱慈烺:“起来吧。”
  朱慈烺微微松口气,虽然事先没有跟周堪庚套招,但周堪庚还算是识相。
  等朱慈烺起身回座之后,崇祯站起身,冷冷道:“内阁和兵部就辽东局势,急速拟出一个应对之策,交朕御览。”
  说完,转身就走。
  “退朝!”王之心悠扬的声音。
  “恭送陛下……”
  群臣跪倒,每个人都明白,皇帝最关心的依然还是辽东,太子赈灾,指挥顺天府之事,虽然有逾越祖制的嫌疑,但皇帝并不想追究。
  早朝结束。
  朱慈烺随着崇祯回到后面的暖阁。
  崇祯脸色苍白,精神极度疲惫,双眼里隐隐还有血丝,就好像昨晚一夜都没有休息一样,接过王承恩递过的热毛巾,湿了湿眼,颓然的坐在书案后。
  朱慈烺鼻子酸楚,堂堂大明皇帝,宵衣旰食,心力交瘁,三十多岁就已经两鬓灰白,可国事却愈发不堪,唉,究竟是谁之过?
  崇祯瞟了一眼朱慈烺,忽然怒从中来,一拍桌子:“你胆子不小啊,竟然敢嘉定伯的十家店铺都封了,你以为你是谁?自太祖以下,还从来没有一个像你这样胆大妄为的太子呢!”
  朱慈烺赶紧跪下:“父皇息怒,儿臣是为了母后和嘉定伯的声誉……”
  “那些骗人的鬼话少在我面前说!”崇祯怒道:“我大明以孝治天下,嘉定伯是你的外公,你这样做,可是一个孝?不禀报朕,不经朕同意,就敢私自行动,可是一个孝字?”
  朱慈烺吓的不敢再说了。
  虽然是父子,但更是君臣,一个私自行动,就足够给朱慈烺定罪了。
  崇祯生了一会气,袍袖一挥:“去坤宁宫吧,看你母后怎么处置你!”
  “儿臣告退。”
  朱慈烺松口气,站起来,轻步退出暖阁。
  王承恩送他。
  在乾清宫外的走廊里,王承恩小声道:“殿下,国事艰难,你还是要小心行事。昨日之事,以后千万不能再出现了。”
  “谢公公提醒。”朱慈烺点点头,低声问:“王公公,我父皇昨夜休息的可好?”
  王承恩脸色黯然,轻轻摇头。
  朱慈烺皱眉:“这样可不行……”
  王承恩叹息:“奴婢劝了,但皇上不听,昨夜批奏折批到天亮,还为洪督师写了第二篇祭文。”
  朱慈烺苦笑。
  洪承畴已经降清,崇祯却坚信洪承畴一定会殉国,不但令人为洪承畴修建了一座祭坛,还亲自为洪承畴写祭文。一写还就两篇,可惜啊,洪承畴的忠心已经喂了狗了。
  崇祯这一关算是过了,接下来就是周后了。
  到了坤宁宫,朱慈烺振了振大红常服,做好被责罚的准备,大步往正堂走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