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8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6/891

  一张白纸好作画,周瑜甘宁诸葛亮多方齐下,轻松就把田亩人口状况大致摸清了。
  有了人口和土地数据,李素还顺势在这一年春天,对扶桑地区建立起了初步的郡县划分,以便更加确权明责地分区统治、委派税赋技术官僚。
  据统计,最新在扶桑列岛上的汉人总人口,今年达到了十万人之多。
  其中两万人是海军士兵,三万人是之前跟着太史慈和甘宁的海军行动的水手、渔民。最后五万人是今年新来的东北新移民光棍、青徐移民二代。
  扶桑地区土著总人口依然在一百四十万左右,一百万的扶桑族基本上被汉人统治起来了,还有四十万的熊袭蛮和虾夷蛮还没有控制。
  李素就根据最新的统治情况,把之前划分的包含了三韩和扶桑的“平州”,再划分为四个郡。
  三韩地区分为两个郡,扶桑地区也分为两个郡。
  三韩的两个郡,一个以后世的汉城为中心,就叫汉城郡,统治三韩的西北半部、汉江流域地区。一个以后世的釜山为中心,就叫釜山郡。
  汉城这个地名也没必要标新立异,本来就是大汉来三韩和扶桑建立统治的最初跳板,就叫汉城很好。再说后世棒子为了去汉化,才改叫首尔,李素现在就是要强调汉化,直接叫汉城很不错。
  汉城郡下辖汉城县、屯南县、江原县三县。其中江原县的命名也没问题,就取汉江之源以及上游江岸平原之意。
  釜山郡的名字也没必要改,因为那是因为釜山盆地周边的地形决定的,市区是个凹陷的低地,周围是山,看着像一口锅凹下去,所以李素就取名釜山,也没人会怀疑命名原则。
  釜山郡便下辖釜山县、耽罗县、百济县。
  扶桑部分的两个郡,分别为筑紫郡、大和郡。
  筑紫郡包括九州岛、对马岛和本州岛的西国延伸部分,这个区划也是为了防止扶桑地区以后出现“一个岛形成一个郡,出现离心倾向”,所以李素故意隔着海峡把行政区划打乱,让各个郡实力相对均势,不完全按照地理分割线来划。
  筑紫郡就是原本的邪马台国演变而来,又增添了一部分新领土。
  下辖筑紫县(北九州)、对马县、银岛县,其中银岛县就是本州岛的西国延伸部分、相当于后世的广岛县加上曰本海沿岸的岛根县、鸟取县等地合并而成。
  之所以不叫广岛而叫银岛,是因为李素笃定了那片行政区划范围内,能够找到银山,所以提前这么取名,以后肯定不会穿帮。
  大和郡自然是大和国演变而来,下辖大坂县、大和县(奈良)、新洛县、金泽县、越山县。(注:“阪”是“坂”的通假字,李素来了就没必要用通假字了)
  “坂”字在汉语里的意思,就是平缓的坡地,所谓赵云血战当阳长坂,就是一个很长的缓坡、长下坡。
  所以大阪其实是大和山区在濑户内海沿岸的一块肥沃缓坡平原的意思。李素重新取大坂这个名字,也便于识别,很合理。
  大和县就是尊重了大和国原本的名字,给蛮夷留点面子,也便于平稳过渡,没必要额外增加认知难度。
  新洛县则是历史上的京都,是今年周瑜刚刚为了向曰本海沿岸拓展而扩建的。京都周边地区,原本在汉人统治者抵达之前,也已经是大和国的成熟领地了,只不过是个大农村,没有城市。
  李素觉得京都所在的琵琶湖周遭,恰好可以承担起“沟通曰本海和太平洋的陆路中央枢纽”,也算是从一洋统治向两海统治过渡的一个关键节点,所以肯定是要造的。
  为了表明这地方是未来扶桑地区统治的核心,就赏赐他们一个荣耀,让他们学大汉的雒阳,取名新洛。
  金泽的名字没必要改,就是新洛再往北、刚刚抵达曰本海沿岸一侧时,遇到的第一片肥沃平原地区和天然优良港湾。
  金泽可以理解为“黄金/商贸财富汇聚之港”,未来李素要发展佐渡岛的金山,这儿肯定是一个海港转运枢纽,提前取这个名字,换取一个彩头寓意,以后实现了,众人肯定会觉得恰当。
  最后的越山县,就是历史上曰本的越前、越中、越后等地,一直到战国时上杉谦信的春日山城、后世的新泻平原。
  越山的意思,也是说这是几片需要被一直延伸到海滨的山脉隔断的独立小平原,要越过能登半岛的群山才能陆路互通,陆上交通距离远短于海上绕过半岛,但却需要越山而难行。
  三韩地区两郡六县,扶桑地区两郡八县,整个平州一共四郡十四个县。
  人口一百七十万(三韩六十万,汉人二十万土著四十万。扶桑一百一十万,汉人十万土著一百万)
  度田检地的成果,是三韩两郡六县共计六千五百万汉亩耕地,人均占田一百一十汉亩左右。
  扶桑两郡八县总计七千一百万汉亩耕地,人均占田才六十汉亩。
  可见,李素控制下的曰本,可用平原面积居然只比三韩多了一成,完全不成比例,这也跟关东地区还完全没开发、若干年内也不可能去开发有关。
  曰本全境后世接近4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如今被李素控制的大约十几万平方公里,才能找出一万五千平方公里可以开发为耕地,占比才12%~13%,算是八分半山区、一分半平原。
  李素有生之年最多再把后世名古屋周边肥沃的浓尾平原利用起来。
  只要没有金银矿,再远的地方朝廷会觉得开发了也没价值,因为粮食这些实物税和徭役这些劳力税都无法被中枢政府调度。这些地方就是开发了,也对中央财政没有补益。
  今年已经算是李素巡视东夷新占领区的最后一年,经过这番梳理,总算是把行政区划系统给梳理清晰了。
  而且也没有遭到当地被统治平民的反对,未来继续推行汉人的直接统治,才显得前途清晰,不用再在羁縻和流官直辖之间摇摆了。
  虽然很多农田都是新田,收成估计还不到肥沃熟田的一半,就算朝廷不收农业税,百姓也就勉强吃饱不饿,谈不上富足,还得捕点鱼补贴一下口粮。
  李素也不可能立刻在扶桑收农业税,那反弹会很猛烈的,只能是先搞奴隶劳役和矿业输出。
  农业税估计要一代人之后才能提上正轨,二十年总要的。
  ……
  扶桑地区的全面统治体系搭建起来后,周瑜目前被李素分配的,只是处理新洛、金泽、越山三个县的开荒和建设,他麾下一共有一万汉人海军、水手,两万光棍新移民,二十多万扶桑人。三县每县有数百万汉亩耕地,总计接近两千万汉亩,新田占了大半。
  四月份把春耕彻底搞定、胡乱种下作物后,周瑜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建设金泽和越山两处县城和码头、简易的修船厂,每处动用扶桑劳役两三万,汉人工匠、监工数千。
  既然不用缴粮食税,那么百姓对政府的全部义务,都要靠徭役劳动来折抵。中原汉人又缴税又服役,还要服至少一个半月。
  现在扶桑人免纳粮不交钱,按照汉人两三倍的时间服奴隶徭役,不过分吧。所以李素规定的是“哪怕是扶桑男性自由民,每年为朝廷的基础设施工程干活四个月”。把农闲季节占走了大半。
  好在都是就地劳役,不用出远门,少了很多其他额外损耗。
  夏季农闲的一个半月徭役结束之后,新洛和金泽地区,初步的码头设施和官府系统都草草搭建好了,周瑜麾下那些之前损坏严重的海船,也得以在金泽港的修船厂大致补了一下,然后沿着曰本海西侧慢慢回航到濑户内海。
  偏偏事有不巧,在航行到后世鸟取县和岛根县附近的曰本海海岸时,周瑜那几条刚刚凑合修的破船,又遇到了“鸟取砂丘”的沙尘暴袭击(鸟取砂丘是曰本本土唯一的沙漠地形,朝着曰本海沿岸,但是太小了,所以不配叫沙漠,只能叫沙丘)
  当地的沙漠坡地地形相对其他西国山脉地区,更难阻挡太平洋吹来的夏季风,所以船只又有些破损加重。
  周瑜麾下的一名带队的军司马,不得不在岛根县附近又找了个可以停靠的港湾、设置一个临时据点,再就地取材补强一下破船,还陆路翻过西国山脉,往对岸银岛县的官府求助。
  这无形之中让银岛县的官府,对内陆山区、靠近曰本海一侧的探索,也加强了,还开辟了一条临时翻越山区的相对便利的谷道,恰巧就位于后世的石见银山附近。
  另外,周瑜在这个夏天建设的主要是新洛和金泽,那些地方毕竟有基础,原本就有镇子、原始城邑。
  而越山县地区,因为基础太差,此前连原始的城邑雏形都没有,完全是“刚刚农耕化的虾夷人和扶桑人的混血聚居区”,所以这个夏天还来不及搞基础设施。
  周瑜不得不分步走,拖到这年冬天的农闲,再集中组织人力物力去搞,所以在此之前,也不可能探索后世新泻平原对岸的佐渡岛了。
  ……
  周瑜大半年的时间,都在修船和建设新港、布局“两海战略”,甘宁便取代了他,执行了这一年夏天的北上远航探索。
  甘宁这人脑子肯定不如周瑜,所以此一次摸索季风规律的时候不能让他去。第二次有了经验之后,单纯追求莽得更远,则算是人尽其用。
  甘宁已经知道整个夏秋都是西南风,初冬也能保持西北侧风,一直到腊月才是完全大逆风的东北风。所以这次他胆子非常大,直接五月农闲就开始北上,比周瑜去年早出发了整整四个多月。
  考虑到十月下旬和整个十一月期间、那为期一个半月的“西北风”,对于无论北上还是南下的航行来说,都是侧风,所以这段时间的风是去程和返程都能利用上的。
  甘宁出发前请数学好的诸葛亮帮他规划了日程表,诸葛亮便建议他从五月底开始一直到十月初,整整四个月的大顺风都可以勇敢往北探索。
  转为西北风后,后续的一个半月侧风和两个月的大顺风,就用来返程。这样基本上往返都是三四个月,能比周瑜去年航行再远至少一倍距离。
  甘宁心中有数,把计划也跟士兵们反复说清楚,统一了思想。出航还说了陛下今年刚刚下旨、准丞相所奏,给周瑜额外封了一个大县的侯爵,以奖励地理发现和物种发现。
  周瑜去年带去的一千多人探险队员,只要活着回来的,陛下也都承诺了重赏,至少是本人可以拿到终生免税权,哪怕将来退役了成为平民,也不用缴税(作为军人服役期间,本来就是不用缴税的。但没有立功豁免的话,原本老了退休后就还得缴税)
  所以,甘宁把这个赏格一说,果然士气激昂,那些跟了他多年的海军将士,纷纷请命要参加探险队,争取拿更多地理发现,大家也都能皆大欢喜、得更多封赏。
第33章
满载而归
  甘宁五月份启航,仅仅到七月初,就航行到了周瑜去年已经充分探索过的北海道最北端、千叶群岛的南半部,也就是到择捉岛、得抚岛这两个火山岛海域。
  时间还非常充分,甘宁就决定在得抚岛再往北的方向上,至少多航行一个半月。
  尤其是这时候还是夏末秋初,他带来的军舰鸟等热带寻岛鸟类,现在还处于可用状态,不像周瑜去年来的时候,因为是寒冬腊月,鸟都不肯远飞找岛、在温暖条件下生长的鸟类、严寒下水土不服。
  有了军舰鸟找岛的加持,甘宁轻松发现得抚岛以北,沿着此前岛链的延伸方向,明显还有后续岛链,他也就心神大定,全军无所畏惧地往看似无尽之海的北方航去。
  七月初九,甘宁虽然错过了得抚岛以北三四个并不严格在岛链延长线上的很小的岛,那些岛普遍也就十几平方公里面积。
  但是甘宁却成功发现了得抚岛最北端更西北方、大约两百三四十里外的“新知岛”。
  这个岛也有三多百平方公里面积,虽然跟得抚岛、择捉岛相比,只有后者的两三成,但也算是千叶群岛中的第七大岛了,也是目前汉军海军发现的第四个大岛。
  而且因为也是一个有活火山的岛,虽然目前没有喷射火山烟云,但火山锥很高,也有三四百丈,老远就可以看见。
  发现了一个周瑜去年没发现的更北方新岛后,甘宁士气大振。从新知岛的最北端往回走,距离北海道最东北端已经有一千三百里里,但距离东北方后世属于毛子的堪察加半岛尖端,却只有一千一百里。
  所以汉人抵达勘察加乃至阿留申群岛的路程,算是正式走了过半,接近三分之二了。
  高歌猛进的甘宁继续使用军舰鸟和岛云观察术,这些实战航海经验也越用越纯熟,七月中旬,甘宁连续发现了三五个千叶群岛里的小岛,全部记在海图上,还反复勘测核对。
  七月下旬,终于抵达了千叶群岛最北端也是最后一个有活火山的大岛涅莫古丹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6/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