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8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4/891

  但是,紧贴海岸航行,仔细搜索岸边有没有其他村落,可不可以跟他们贸易或者掠夺,看看有没有跟虾夷岛不一样的东西,这还是可以的。
  他有信心说服下属,而理由就是“返航途中怕新鲜食物不够吃,要再劫掠补给一波”,水兵们肯定乐意。
  腊月初十到十二,整整三天,周瑜带着十几条船,沿着宗谷海峡北岸、库页岛南段沿海,每一个海湾仔细搜索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是让周瑜第一次见到了被后世中原人称为“流鬼国”的库页岛/堪察加原住民。
  当然,因为周瑜成了这个世界第一个发现和知道库页岛存在的中原人,所以库页岛也不会叫原来的名字了。
  这次周瑜留了个心眼,他知道自己没时间把这个大岛全部绕一遍,所以对付岛夷的手法,不能一上来就跟在虾夷岛时那么粗暴、直接就杀人越货。
  在虾夷杀人越货,那是因为他有把握自己完全探索全部海岸,不需要人带路,也不需要人提供地理和物产情报。
  现在,他要设法诱导当地人以物易物,哪怕语言不通,也可以靠比划,争取诱导当地人把所有种类的食物都拿出来,看看有没有中原没见过的物种。
  只要找到一种新农作物,周瑜就可以回去更体面地跟李素交差,他知道李素最重视这个,说不定能给他也加封县侯。
  谁会跟侯爵过不去呢。
  当然,如果当地人什么都拿不出,或者靠比划贸易也不行,证明这些人确实没有利用价值,那周瑜就只能大开杀戒了。
  他还是非常实用主义的,不会为了杀戮而杀戮,都是有好处才杀戮。
  周瑜再三强调了军纪,严令没有他的命令不许大开杀戒,要先忍住,只要忍住,回去后都另有赏赐,然后终于靠岸跟野人开始交涉。
  双方语言不通,靠着比划以及炫耀武力,野人倒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周瑜最初派上岸的一小队士兵,都是穿着明晃晃的板甲、拿着斩马剑的,船上还有床子弩对着岸边以备不虞。
  野人虽然没见识,好歹本能也知道铁甲钢刀是值得畏惧的东西,没有乱来。一番跨服交谈之后,汉人拿出一些铁锅器皿、实用工具跟野人交换,野人也明白汉人是要食物,就开始交换。
  周瑜又费了好大的劲儿让野人们明白“他追求的不仅是食物的数量,还有种类”,野人又花了两天时间,尽量搜集各种品种的物产来贸易。周瑜也正好在库页岛南端某个海湾里休息两天避避风、清理修整一下船只。
  结果,腊月十五这天,就在周瑜觉得不会有什么收获的时候,被他等到了一个让他瞠目结舌的发现。
  库页岛上的野人,给他送来了一批蔬菜。
  看到那些蔬菜的时候,周瑜直接就震惊了——里面的每个品种,他都认识,但体积跟中原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太巨大了,视觉冲击力非常夸张。
  “快拿秤来称一下!快!”周瑜都急得失去了风度,连忙招呼水手上秤。
  “这颗莱菔有七十汉斤!那颗跟菘菜差不多但是圆滚滚一点的叶子菜,有一百汉斤!这个大葱和形似野韭的菜有七八尺高!
  还有这个豆荚,应该就是中原做豆腐的豆子吧?豆荚一尺半长,一荚有七八颗豆粒,每颗比葡萄还大。”
  周瑜心中火热,似乎看到了加封一个县的荣耀已经触手可及。
  这些东西,肯定是跟林邑稻一样性质的新品种吧!东西都是中原有的,但这儿的种就是特别好!特别容易生长巨大!
  不过,周瑜毕竟智商超群,狂喜之中,他也产生了一丝不真实感。因为他意识到,如果是跟林邑稻那样,就该只有一种物种长得特别大。
  但眼前的野人拿来的野菜,涉及的种类很多,个个都比中原的放大好多倍,有没有可能是跟这个神秘的大岛上的自然环境有关?
  不管怎么多了,反正把这些搜集到的东西,统统拿回去,让丞相定夺就是。哪怕不是品种特别好,有这个发现,加封应该还是要的,封邑大小的区别而已。
  陛下和丞相总要先从隗始、千金市骨才对,要是不拿他周瑜立个榜样,以后的人还怎么甘心前赴后继去冒险地理发现?
  周瑜唯恐这些冬储蔬菜放久了腐烂,连忙连成菜和种子全部要了一些,然后马不停蹄返航了。
  而且从这些库页岛野人送来蔬菜的时间长短来看,周瑜也敏锐地估计出,这些蔬菜应该不是在全岛都长这样的,否则应该是海边部落的聚居地本地就能随手拿出来,不至于让他等了几天来筹集货源。
  说不定,是岛屿内陆深处某些农耕区,才有这样的收获。
  事实上,周瑜这个猜测,真的离真相不远了,因为后世正是在库页岛和阿拉斯加,有两个著名的“巨菜谷”,普遍能种出几百斤一个的南瓜和卷心菜、几十斤的萝卜、土豆,只有西瓜番茄那些含水量太高的果实没法长太大,会因为撑不住自身重量,到了一定尺寸就自己爆开。(事实,不是营销号和灵异惊悚)
  但是,这俩巨菜谷的成因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总之是早在19世纪末,俄国人就有做过实验,把库页岛上巨菜谷的蔬菜种子种到外地,结果不出三年就恢复原本的大小了,而且这三年里也是每年都变小一截。
  而对比实验后,外地的蔬菜种子弄过来,也可以很快就越长越大,三五年内就跟本地菜一样大了。
  原理层面的分析,有多重因素,北方夏季四个月的持续日照肯定是一方面,同时也跟当地的黑土地养料供应得上、外加一些微量元素或者同位素辐射诱发返祖有关。
  (注:同位素环境的变化,有可能导致植物触发误以为回到了史前的大气环境高含氧量、高二氧化碳含量时代。比如恐龙时代那些蜻蜓都能长一米长,树木也都比现代高大好多倍。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想)
  但这些不重要,如今才汉朝,哪怕拿回去给李素,李素也是解释不了的,反正这东西没法一直利用。
  周瑜兴致高涨地返程又航行了一个多月,全程贴着本州岛鲸海那一侧南下,顺理成章也发现了佐渡岛的位置,并且标在了地图上——当然,他没时间登陆佐渡岛那么小的岛,他这次也没有接到找金山的任务。
  不过,考虑到要绕回大阪湾一侧,还需要绕过整个西国地区和濑户内海,周瑜的船出去航行了三个月,已经有点残破和老旧,有些船确实航行不了了,必须专业的维修。
  所以距离根据地越近,周瑜一路上也偶尔停下来,派出探险队深入内陆探路,看看能不能走陆路跟大阪湾和京奈、琵琶湖地区取得联系。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还真被周瑜在绕过能登半岛、抵达后世加贺国一带时,发现了加贺地区也有一片还算肥沃的沿海平原,而且从这里走金泽可以抵达琵琶湖东岸。
  关键是当地已经有文明开化的扶桑人定居,属于之前向奈良的大和国朝贡的羁縻城邑部族。
  在扶桑人的带路下,周瑜从金泽、琵琶湖、淀川横穿本州岛,从西北海岸回到东南海岸,跟李素会和。
  他的舰队,只能是暂时停留在加贺地区的某个海湾里,留下几百个水手临时上岸修了一个落脚点过冬,筑起栅栏夯土自守。另外周瑜还把舰队里大部分的远程武器和补给物资留给了这数百留守士兵。
  留守大阪湾的李素,终于等到周瑜回来的消息时,也是大喜过望。
  得知他把船留在了加贺附近,李素心中也是暗喜:正好!虽然周瑜是为了省事儿,远航遇到大风船有点破,但加贺、越前一带距离佐渡岛也不远,重新北返绕过能登半岛就到了。这不刚好给他借口,等天热一点后派出探险队去找佐渡金山么!
  李素决定好好询问一下周瑜,看看这一路有没有什么收获。
  只要周瑜拿出一样哪怕让他能作为“再深入探险一次”的理由的好东西,李素就会直接拍板,以此为借口让周瑜继续调查!
  ……
  “公瑾辛苦了,一去三个多月,搏命于波涛狂风之间,真是不易。快说说此行可有什么收获?有没有发现什么哪怕与中原略微有一点差异的新物种,都行。
  要是有,孤等天气暖和一些之后,再好好筹备多弄一些种子回来。别担心拿不出手,哪怕一丁点差异也好,互通有无嘛。”
  李素在大阪的临时公爵府里,盛宴招待了周瑜,诸葛亮也来陪同。倒是甘宁回了筑紫岛,因为九州那边也不能完全没有人盯着,需要一定的武力存在。
  李素已经决定了,不管周瑜拿回来的是什么垃圾,他都要叫好!
  然而,李素的这个心理准备,很快就被证明是白准备了。
  因为周瑜也非常有信心!他直接让人把几十斤重一颗的萝卜和菘菜,还有一斤重一个的大豆豆荚抬了上来!
  “卧槽?!这特么是萝卜!”已经做了十几年文明人、堪称当代文人楷模的李素,居然重新破防爆粗口了。
第31章
扶桑是辽东人的扶桑
  李素还算见多识广,前世看的各种正经科普也挺多,所以短暂的惊愕之后,他仔细观察了一下周瑜带回来的这些巨型蔬菜,涵盖了好多个种类,他心里也就大致有数了——这怕不就是传说中的库页岛巨菜谷产物吧。
  说起这事儿,不得不感谢他前世受教育时的环境,感谢他是一个80后。
  80后小时候念书时,看科普读物,大多还是严肃的纸媒,所以上面但凡提到“科学界至今未解之谜”,不管是库页岛/阿拉斯加巨菜谷,还是通古斯大爆炸、亚特兰蒂斯,好歹解读都是很严肃的,不会乱来。
  所以顾默至少从小就知道这些事情的现象确实是真的、只是原理不明。
  95后乃至00后读书的时候,读者本身没问题,但媒体环境着实恶劣了不少。
  主要是大家都通过手机自媒体来获取科普咨询了,然后这些真的存在的离奇自然现象,很多就跟“飞碟论”、“51区外星人”以及其他明显离谱得多的营销号、震惊部段子混杂在了一起。
  最后看的人也不知道哪些是编的,哪些是真的,通通一笑了之。
  穿越之前,顾默记得有几次自己跟某些年轻他十几岁的新同事聊这些话题时,那些年轻同事居然就把这些真事儿、和“肯记的鸡有八个翅膀六条腿”那些玄幻笑料混为一谈了。
  这也不能怪他们,不是他们的问题,是媒体环境的问题。
  连震惊部的狗杂种都有资格发打着科普幌子的视频、文章,实在是新时代互联网红利下的一个毒瘤苦果,也算是为新式言论自由付出的一个暂时还不知如何解决的代价。
  好在,顾默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就完成了基础教育,这让他在分辨未解自然之谜和捏造的震惊假新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前世看到的那些资讯上就提过,这些东西应该是基于特殊的生产环境才长那么大的,而不是因为物种基因有明显差异,所以不具备移植到其他地方大规模量产的可复制性。
  这一点稍微动动脑子想想也知道,要是可以复制的话,恐怕这些巨型物种早就全球都是了,有高产植物为什么不种?可见确实是早在19世纪末就有人尝试过,并且失败了,过几年物种就明显退化到跟普通作物一样了。
  不过,为了不打击周瑜的积极性,李素当着众人的面,还是先夸奖了一番周瑜的进取精神和收获成果,表示不管怎么样,会不惜派下次回航中原运输铁器等物资的船队,把他的奏表递交给陛下,并且献上一些晒干后的蔬菜样品,请陛下册封周瑜一个大县。
  周瑜听了,连忙谢恩,心中还有些忐忑,随后悄悄说了自己的顾虑:“丞相……末将虽然得了巨菜,不过事情怕还是有些蹊跷,丞相不可期望过高,也不可对陛下胡乱许诺……”
  李素先屏退左右,宴会厅里只留下诸葛亮和几个侍卫武将,然后他才成竹在胸地说:“放心,孤不会在陛下面前胡乱吹嘘、保证找到可以持续移植增产的巨菜的。
  孤也清楚,这些巨菜,如果是个别品种巨大,可能是物种不同。但个个都大,完全有可能是当地的环境导致,说明是环境好不是物种好。那块土地,倒真是风水宝地呢。
  给陛下的奏表,就实事求是,有啥说啥,只说找到了这些祥瑞,是否能增产,还要因地制宜尝试栽培。哪怕最终没有增产,这个县侯也是先从隗始千金市骨,该的。”
  周瑜闻言大惊,这个道理虽然他也隐约想到了,但他是回程的路上,想了好多天,慢慢琢磨明白的。
  李素居然是在看到这些新鲜事物之后,短短须臾之间,脑子立刻就转明白了,而且从多个角度逻辑分析、设置试验对比参照,一看就很严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4/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