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8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1/891

  谁知一见面之后,刘备跟他们喝了几碗,居然就主动自曝黑历史。
  那是刘备又一次没忍住,架子鼓和镲这些打击乐已经有点满足不了他的酒后兴致了,所以趁着老朋友都在,当众舞了一套双股剑,舞完之后,就逮着张世平追问:
  “虽然朕已经多年没跟人动手了。不过,张公苏公,你们是知道朕的武艺的。光凭这双股剑术,走南闯北遇到百十号贼寇也不在话下,是不是!
  当年朕给马队护卫,沿着太行南下雒阳,遇了那么多突入幽并的鲜卑贼人,不还是手刃十余贼!那次有多神勇,张公你是亲眼所见的,给大家作个见证!”
  张世平听完,吓得脸都白了,这皇帝自曝当年当保镖时的勇武,还要雇主作证?
  但被刘备醉后一手拿着剑、一手拉住他衣衽逼问,张世平也不好不开口啊,只有唯唯诺诺:
  “陛下神勇,世所共知。当年确实护住马群一匹没丢,还从杀散的鲜卑贼手上缴回来两匹。这是千真万确,不敢欺心。陛下记性真好,光和年间的事儿还记得清清楚楚……”
  “看!朕早说吧!朕早说吧!你们还别不信!真以为只有云长翼德能打呢?朕的武艺那也是……嗝……”
  刘备大笑,最后还是被酒嗝所止。
  李素在旁边,心中居然冒出一个梗:醉酒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醒酒之后有哥们儿帮你回忆……
  还好,这个时代没法拍照录视频,也“没有记忆”,刘备的酒疯不会被记录下来。
  李素第一次侥幸于自己活在一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了——至少古人你想抹掉生活小事方面的出丑黑历史,还是比现代人容易多了。没有那么多痕迹,没有那么多数据。
  或许这也促使了他们愈发放浪形骸吧。
  李素的耐受力终究不如古人,他恰到好处地制止刘备继续出丑,又不能明说,就改为提醒刘备给张世平、苏双封赏。
  “陛下,既然张公、苏公有毁家纾难之功,朝廷自当重赏……”
  刘备这才收住自夸武艺的话题,被带歪了楼:
  “丞相说得是,你们二人当年襄助朕黄金五十斤……如今各封你们五千户县侯,还可以特许你们的子孙,承袭爵位时,可以破例不必每代减一乡食邑。
  另外,二公也上了年纪了,就不让你们劳顿了,可各荐一子,授年俸二百万钱的荫官,终生任职!”
  刘备随口一句话,世袭的侯爵和当时的荫官都有了。
  荫官当然只能当一代人,而且是没有实权的,所以相当于就是给每年两百万钱的工资。死了就没了,他们年长,才授给他们儿子辈。
  李素闻言,觉得有些不妥,因为侯爵要每传一代减少一点封邑户数,这个规则刚刚才定了没多久,皇帝一高兴直接给破例,只为了显示“让老朋友的子孙世世代代别担心生计”,似乎不太好。
  毕竟值得开这个口子的人太多了,以后不好堵啊。
  不过,刘备正高兴呢,别人肯定不敢劝的,也就李素了。
  他斟酌之后,很有担当地提出:“陛下,公侯世减户数,这是朝廷新法,甫立未久便破例,不利于立信。臣知陛下仁德念旧,欲二公子孙世代衣食无忧,臣思得一法,可不破例,亦起到同样的效果。”
  刘备还是很纳谏的,看这些天难得李素严肃一回,他酒也醒了几分:“丞相所见,定然精到,但说无妨。”
  李素:“张、苏二公贩马为业,可给他们授予子孙世代传袭的免税符券,如每年贩马匹牲畜数量在多少以内的部分,朝廷不收关榷交易诸税。
  如此,子孙世世代代获其利,又不是凭空白得,还能劝业,同时不破朝廷法例。”
  刘备一愣,击节叹赏:“这个法子好!而且这个法子……似乎可以推而广之,以后凡是对于以财物襄助盛举、毁家纾难的义士,都可以采取少量的世袭免税证来酬谢。
  不过这个数量也要严格控制,涉及的商税品类也要慎重。依朕看,糜家、甄家等族,都可以分出旁支接受此赏。如此嫡支可以入仕、承袭爵位,庶支可以经商嘛。”
  刘备居然一下子说出一大串心得,可见李素的建议也是挠到了刘备内心一个思考了很久的隐痛点。现在一下子提出了解决方案,才融会贯通。
  李素也趁机补充:“确实应该控制总量和品类,依臣之见,盐铁这些产量有限的必需物资、国之要害,不可轻易开放长期免税。
  牲畜贩卖、棉丝纺织、瓷器香料,这些领域倒是可以酌情放开一些。而且,朝廷为了重新一统大汉,已经发到第四年带息抄引了,按照之前商定的计划,明年还必须再发一年。
  如此,统一和安定民生这些年,朝廷累计欠债计五百亿钱,按一成利息、逐年还清,最后实付至少七八百亿钱。
  如今朝廷一年商税七八十亿钱,而田赋丁税得维持战后重建和日常开支,抽不出来还之前欠账,没有十年之功怎么还得清?
  若是稍有其他开支,比如还要新修运河、鲜卑入寇、或是远征公孙度、处置其他四夷,都会让朝廷财政捉襟见肘,不得不加税……当然,具体还要民部和财部会商,不能酒后而定。”
  后面还有些细节设想,李素没有说下去,主要是还有一些等着刘备封赏的家伙在旁边听着呢。
  而“永久免税”这种东西毕竟会伤害长远利益,所以李素不得不再套上一些限制条件。
  这些限制条件,就没必要当着“受害者”的面讨论了嘛,这么喜庆的日子,先报喜不报忧即可。
  刘备也意识到了,丞相肯定是留了后手防止损害长期财政,便点点头,自己盘算了一个赏格:“那就赐张、苏二公免税符券,每年免税牛马贸易各百匹、羊五百头,可择子孙传继。”
  张世平、苏双连忙谢恩。这个数量其实不少了,毕竟每年都免税贩一百匹马,哪怕仅限于民用马,那也多了一大笔利润了,要是家族经营个几十年,那不就是累计几千匹马的免税了。
  这是给刘备的最原始轮投资人才有的待遇,后续来得晚的毁家纾难富商肯定没那么高投资回报率。
  今日随驾饮宴的还有不少高级官员,乃至少数几个元从亲贵家族的成员。
  糜竺的长子糜威最近也随驾,听了刘备跟李丞相商量的新办法,就开始内心活络,想着要不要让父亲拿之前朝廷欠他的钱、认购的国债,拿一大笔出来买个世袭长期饭票。
  他自己是要继承爵位的,将来会当官,或许用不上。但可以让他的某个庶出弟弟来继承免税符券,家族分出一个旁支以后世代经商。
  同样的,诸葛家今天也有人随驾巡游。诸葛瑾诸葛亮兄弟当然是身居高位不可能经商了,但诸葛均还有诸葛家的小姐,未必不能减计大笔国债,换点永久免税券。
  刘备搞定了老朋友老乡亲伙计的赏赐之后,也是颇为感慨。
  想到当初刘邦回乡大风歌时,对诸将着实残忍,是逼反了那么多将领、又平叛之后才回去的。自己如今别的都可以学刘邦,但在信义上面一定要做个切割。
  既如此,趁着这个机会,把最后一年的统一大决战里的战功,也都封赏一下,算是对旧时代有个历史结论。
  毕竟,去年刘备也封过两个公爵了,但那次只是对平定淮南和河北的功劳的分配和赏赐。
  最后的豫州大决战、击毙曹操、迫降兖豫青三州的功劳,还没封爵呢。
  刘备趁着欢宴撒好处的时机,把这些事儿都办了,回雒阳后只要补全手续即可。
(正文完)
番外卷
第1章
中兴六公爵
  刘备在涿县的痛饮盛宴,最终还是比刘邦还沛的先例、更多拖了几天。
  最后阶段,刘备趁着心情不错,把大肆封赏的活儿都给安排了,对曹操最终决战时的功臣,也都得到了最大的一波升迁。
  张飞、赵云在章武五年底和六年初的决战中,算是立功和受益比较小的,谁让他们当时主要在河北站场、负责维持新占领地区呢。
  但他们的工作也不能说不重要,毕竟当时冀州才刚刚拿下没几个月,各地都是溃兵组成的贼寇此起彼伏,而且对岸也有青州兖州的十万曹军驻扎,不可能完全不管河北都抽到豫州战场。
  只能说分工不同,谨慎持重保底的活儿,总要有人干。赵云最后几天也捞到了封堵曹操北撤路线、顺便对兖州东部和青州跑马圈地劝降的活儿,算是比张飞更多做了一些事情。
  最终,赵云张飞二人,靠着打辅助策应这些战功,各自再多加一个县,从五县封地加到六县。
  不过张飞事实上得到的好处稍多一些,因为他所封的上谷郡确实还有更多的县可以直接拿。
  而赵云封在辽东的玄菟郡,那儿只有五个县在大汉治下,还有一些辽河平原上游一点的肥沃土地,如今还在扶余蛮夷手中。
  需要等将来时机成熟、朝廷准备对扶余人动手时,赵云再带兵开拓、实际占领。
  东汉时期原本对辽东的统治,主要是分布在辽河流域的下游与入海口周边,对于辽河中游开发其实不大。
  哪怕那地方其实是辽河冲积平原,适合农耕,但因为当时在东北没有推广种植水稻,也没有普及棉花和棉布、棉袄,所以有肥沃平原也无法利用。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大汉已经从十四年前,就第一次尝试在辽河平原推广种植水稻,八年前更是第一次在蜀中推广了棉布,最近三四年棉布的应用更是渐渐扩大到了大汉大部分地区。
  所以,此前糜竺镇守辽东时,没有明显往东北扩张,并不是水稻和棉袄跟不上,无非是他手下就一个徐荣,只能是守成有余,勉强防住袁曹,不敢乱打别的主意。
  现在天下彻底统一,辽东地区不用担心被辽西和渤海的敌方军阀袭击,可以全力对外,将来往整个辽河平原扩张设郡县,肯定是必然的。
  稍稍休养生息两三年,等将来对公孙度动手的时候,顺势扩张东北的汉人统治区,正好一次性搞定。
  当然,有李素在帮刘备把关大局,冒进肯定是不存在的,李素也知道尊重自然规律。
  在没有近代科技提供能源和取暖,对东北的开发主要也就是到辽河流域全境、松花江南支为止。
  最多再考虑为了更多的出海口和航路,加上鸭绿江、图们江流域,不过这些地方的平原地形面积不如辽河平原广大,山区太多,最多也就是沿河重点占领关键节点。
  通俗地说,大汉在东北方向的远期规划,就是相当于把后世整个辽省,乃至吉省的南半部开发起来,而且是只要平原不要山区。
  后世长春以北,基本上就别想了,太寒冷了,最多搞羁縻朝贡统治——除非是有新的近代工业歌命。
  赵云对于他的封地暂时无法兑现,也没有什么不满,也没有急于请求朝廷出兵。而是很识大体地愿意等,什么时候朝廷空下来了,再动手都行,到时候知会一声,他亲自去打。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1/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