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5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1/891

  明天一早,你就带着三千人和福船快船队顺流东下、利用突然的速度优势,冲过夏口,我们围魏救赵逼迫周瑜决战的时刻,已经到了。”
  甘宁一向还是很钦佩李素的战略眼光的,他知道自己读书少,游侠习气重,战略上全听领导就对了。
  不过,此刻听了李素的安排依然是当初的老调重弹,甘宁也怕李素是不了解这段时间的形势变化,所以追加解释道:
  “司空,末将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如果我们还是只打算逼迫周瑜跟我们水上决战,或许不必大费周章围魏救赵了。围魏救赵去的兵多容易被断粮道,我这种只带三千人围魏救赵的,也攻不下吴军任何重要城池,怎么逼周瑜亲自全军回救?
  我觉得,这几个月里,倒是孙策随着围困汉阳日久、投下去的本钱和时间多了,有点舍不得。如果是十月底,汉阳刚开始被围,围不围得下来对方也是无所谓的。
  现在已经是非围下来不可,如果功亏一篑孙策这暴脾气得气急败坏不可。既如此,如果我们大张旗鼓出动水军,摆出孤注一掷给周将军运粮,周瑜不就已经会全力拦截我们,那他不就出战了么?”
  李素闻言,虽不采纳,但也表示了嘉许:“兴霸,不错,比原先更会动脑子了。”
  毕竟李素刚才的指示并不是军令,而是还在商议阶段,他还是很鼓励真正有才华的将领谋士动脑子、群策群力的。
  要是一直搞一言堂,哪怕李素的智商胜过他们,还有先知,可最终很容易走上历史上诸葛亮的路:旁边的人智商计谋都远远不如自己,只好大部分事务亲力亲为,最后把自己累死。
  李素鼓励了甘宁的思考后,以培养下属的口气分析道:
  “孙策因为已经投入的本钱,不围成就咽不下这口气,这确实可以利用,但是你要知道,你如果全军几万人开着大船队孤注一掷去运粮,周瑜肯定会警觉,要是真觉得我军战力可观、死磕会赔大本,放弃也就放弃了。
  相比之下,明年二月之后,夏水重新恢复通航,到时候我们要封堵的路线就多一条,孙策完全有可能布置疑兵弃大船保住主力部队,只要人留下,船还可以再造,我们歼灭孙策主力的机会就错过了。
  如果你一开始派遣小股船队给周泰运粮,那么周瑜也会全军出动全力去拦截,只会派出偏师。那样的话我们痛打了周瑜的偏师,把粮食运到了,下次他还敢全军出动么?
  如果我们继续示弱,让周瑜的偏师就歼灭了我们的运粮队,那也于事无补,周瑜下次还会再派偏师拦截我们的运粮队。总之就是不打疼偏师不出主力,打疼了偏师不敢出主力,哪像围魏救赵可以一下子诱出全部主力、至少是绝大部分主力。”
  甘宁脑子转了好一会儿,才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一个多月来因时因地制宜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还是不如司空的原计划高明。
  果然司空能当到司空是有道理的。
  甘宁惭愧地承认:“司空神算,属下望尘莫及。不过,只靠三千人围魏救赵,怎么确保打疼吴人让他们报急呢?又如何确保周瑜觉得威胁足够大、得派出主力回救?人少会打不过?”
  李素智珠在握地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你的船队带的都是些什么装备,你自己也清楚,就没打算让你攻坚。所到之处,绕过坚城,专找防备不足的沿江富庶乡镇,纵火掠夺就是——不过,我们毕竟是王师,屠戮百姓的事儿不能做。
  如果敌方百姓不武力抵抗,就别乱杀人。咱最多只能用比“彭越挠楚”更不残暴的办法。
  而且你的这些新船,都是子敬在交州研发福船后、回到长沙,再在长沙这边的船厂也模仿着造的,速度肯定是远超如今世上所有的快船,你还是顺江东下、长江下游江面又宽阔。
  敌人拦截你你可以绕开,他们不可能封锁整个长江江面,就算封锁了,局部兵力也肯定薄弱,你三千人的战船集中一处,突破绝无问题。突破之后,敌人想从背后追你,也是追不上的。
  如此一来,你的部队就可以多带船、每艘船少载人,三千人打出几万人的声势。反正你也不跟吴军后方的水师接舷战近战,他们也摸不清你的人数真实规模。
  一旦一路烧乡镇烧到建业郊外,牛渚等地,孙策看到雪片一样的急报,还坐得住?这样虚则实之,周瑜还不得以为你带走了几万人,非得全师回救不可?说不定周瑜还会觉得长沙汉阳都因此空虚,回救路上还短暂尝试强攻一下呢。
  这样诱敌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像以汉阳粮船队诱敌那样、得承受敌军从上游、从受益于冬季西北风的角度攻击我们。
  我们可以把周瑜的主力放过巴丘湖口后再杀出,利用我们的新战船速度优势,衔尾追杀周瑜,让我们处于上游——周瑜应该不是非常忌惮这个谁让太史慈上次就是在汉水上,从上游攻打下游的周瑜,还让周瑜赢了,周瑜现在应该对于一切水战都信心十足。”
  甘宁听完全部战略思路讲解,不由彻底心悦诚服,这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就算让他打诱敌战,没有跟孙策周瑜当面对决的机会,他也认了。
  李素已经向他承诺:只要把周瑜引到合适的时机回救,将来破孙周的首功,让指挥具体决战的将领跟甘宁平分。
  所以,甘宁的立功不会比太史慈或者周泰小。
  而且,让手下最桀骜不驯的将领诱敌,才最有欺骗性嘛。
第六百七十三章
海盗本色
  腊月二十九,甘宁从巴丘港带着五十艘大福船、三千名士兵,偷偷趁夜启航,往下游的汉阳、夏口方向疾驰而去。
  这些大福船,都是鲁肃从去年冬天开始督造的,最初只是在交州造,后来技术成熟了,今年春天开始在长沙郡位于洞庭湖内的船厂也一并扩产。
  刘备阵营的造船技术经过五年多的深耕,从最初的带稳定鳍狭长船体,到后来的简易纵向龙骨。再到现在树叶形船底横截面、带肋骨和龙筋的框架龙骨结构。
  船的质量、速度和其他航海性能指标,已经达到了后世宋末和明朝的福船。水线面的造型圆滑优美,阻力在同时代船中绝对属于翘楚,而且极为适合破浪、利用横风航行。
  刘备家早期那些造船小技巧,比如用于增加抗浪性的稳定鳍结构,其实曹操和孙策等其他诸侯也都学去了,早已不再是独有。
  简易纵向龙骨现在曹操那边也会,反而是最擅长水战的孙策阵营没有模仿——不过这并不是孙策和周瑜笨,只是因为曹操需要考虑穿越黄海的航海性能,去殖民三韩和耽罗岛,所以要重视龙骨带来的横向抗浪结构强度提升。
  孙策不需要渡那么远的海,没有这个需求,这才没模仿开发。周瑜通过把楼船造宽一点、稳一点,哪怕行驶速度稍慢,水战的近战战力依然是比狭长的龙骨船更强的。
  这一切,都导致当甘宁这个巴丘守将、重操旧业开始客串海盗时,东吴阵营的船愈发追不上他,他想打游击就能打游击。
  哪怕周瑜的船近战战力远超甘宁手头这些“非专业战船”又如何?至少战与不战的决定权在甘宁。
  从巴丘到夏口,按说是侧风、顺水,因为隆冬时节的风是西北风为主,这一段的长江江面却是从西南往东北流淌,所以帆船大部分时间都是左舷受风。
  华夏传统的草席硬帆船,本来就擅长利用侧风,跟西方的纵帆船类似。
  不过历史上秦汉六朝时期的内河船只,侧风效率却不是很高,主要是船体太胖太钝,把侧向切压力转换为纵向推力的效率不高,这就导致顺风时推力加成要比侧风高得多。
  但甘宁用的是福船船型,船头已经有些翘起,还是梭型破浪,侧风压转化效率就高得多了。
  原本哪怕没什么风力、光靠长江水流速度加成以及摇橹划桨,在这一段都能有日行一百五十到二百里,甘宁的船更是飙到了一日一夜三百余里。
  (折合时速8公里或者说5节,近代帆船顺水侧风都能轻松做到。三天前我在昆明抚仙湖鱼洞到樱花园之间坐帆船,看了百度地图,单程四公里往返八公里,一个小时不到就回来了,侧风无水流。古代船利用风力效率差点,但这是顺流而下)
  甘宁是第一天入夜时分启航的,所以最初的一百多里路是在夜间航行,没有在洞庭湖口附近被周瑜第一时间截获。周瑜第二天佛晓连连组织船去追,已经追不上了。
  不过因为黑夜中不知道偷越过去的敌船有多大规模,周瑜也不可能立刻动用大军折腾,只能是设法派出哨船和陆路快马斥候通知夏口那边提防。
  可惜,第二天一整个白天那一百七八十里路,正是洞庭湖口到夏口之间相对薄弱的地带,沿途也不可能随时驻扎船队拦截,所以根本没人给甘宁制造麻烦。
  甘宁比周瑜的快马信使还快,腊月三十傍晚已经抵达夏口以西六十多里的江面,然后趁着夜色,在周瑜信使报警前再次趁夜通过了夏口江面——
  巴丘到夏口的长江河道长度是400里(不是直线距离,算上了长江的曲折),而甘宁一天两夜十八个时辰能顺流航行近500里,当然可以做到一头一尾两个要害位置都趁着黑夜通过。
  如此一来,后面再也没有一级戒备状态的江防水军部队了。
  再往东都是东吴阵营的大后方,就算有重兵驻扎的据点,部队也都是龟缩在城里,要遇到敌情才会动员出城拦截,反应速度根本不够。
  甘宁的部队非常辛苦,大过年的,除夕夜还在开船,而且是桨帆并用加紧划过夏口。大年初一白天一整天也没闲着,下午时分过了江夏、鄂县。
  为了维持士气,甘宁在除夕夜划船的时候给军中每个士兵都发了三碗米酒、两斤腊肉、一条咸鱼、汤饼和蔬菜随便吃管饱。
  一路上吴军看船队规模庞大,还真不敢轻撄其锋拦截。甘宁见天色将晚,也不好意思让弟兄们过不了肥年,就决定正式开张抢一把。顺便把这两天强行军发下去犒赏士卒消耗的物资也补给一下。
  他一路上也在观察,注意到江夏似乎驻军不少,而且城池庞大能把城外百姓和财富都笼城保护起来,真要抢劫江夏的城外百姓的话,恐怕有钱人都会带着值钱货第一时间逃进城。
  所以,甘宁就放过了严阵以待如临大敌的江夏,看鄂县城池窄小兵不多,旁边的乡镇农田散居百姓却不少,就先拿鄂县稍微抢一把。
  他出发之前李素也交代过他,尽量去柴桑甚至更下游的庐江、丹阳沿岸再抢,江夏郡这边留点手,毕竟是刘表曾经的名义土地,只是因为黄祖的恐惧被孙策招纳了,将来这一战之后李素也是要光复江夏的,把百姓害得太惨也不利于接收统治。
  所以,要不是除夕和大年初一没开张,甘宁也不必在鄂县破这个例。
  但甘宁动手前也约法三章交代了:“鄂县是我们在原荆州境内、也就是江夏郡境内唯一的一个烧掠点,今天过过瘾了明天就忍一忍,过了柴桑才许再动下一次手,把战火烧到孙策经营多年的领土上去!
  还有,放火烧村镇时,不许屠戮,不过也不用警告,围二缺二,顺着上风口从西北两个方向放火、让百姓自然往东南方向逃亡离开。”
  提前警告给百姓时间撤离财物的话,容易给自己造成麻烦,说不定会组织起抵抗,还有可能给敌人集结援军制造机会。
  所以甘宁也不可能太妇人之仁,这个朝代对于敌占区百姓不屠戮就行了,烧房子抢点东西削弱敌方战争潜力,还是可以有的,多少名将的战役都是直接焚城火攻打赢的。
  后世隋灭陈之前也这么干,连续多年破坏南陈沿江地区的农业生产。只能说,对于已经刚刚光复的领土,上面的百姓不会再资敌之后。确保不再烧、掠这些光复区百姓,才是王师必须坚守的底限。
  不过,鄂县虽然城小,城内倒也是有一两千正规军、若干守城民兵的。随着甘宁的舰队靠岸,开始纵火抢劫,城内还是颇有一些士兵冲出来试图阻止。
  带兵的只是一个军司马,因为人手不足,他也不敢直接冲到已经烧得烈焰熊熊的镇子里救火、直接硬抗甘宁。他只是在甘宁军还没来得及烧到的几处镇子设防,占据建筑简易拉起防线,一边争取时间给百姓撤退,一边也尽量尝试减少损失。
  甘宁烧了三四处乡镇后,遇到了有守军的据点,以他的兵力,灭掉这些人当然也可以,但甘宁不想多消耗伤亡,也不想多耽误时间被敌人江夏来的援军合围,所以选择了一个快速、干脆的解决方案:
  “上岸的士兵全部逼近到离镇二百步,列阵架弩,不要攻打镇子,就围住西北两侧即可。敌人守在镇子里就算了,敢冲出来迎击我们的军阵,那就直接射成筛子!用新式神臂弩的士兵到第二排,在战友掩护下发射飞火神鸦远程纵火!”
  船队总共也就三千人,一半留在了船上,上岸抢东西放火也就一千五百精兵,都是跟了甘宁多年的老贼。这些人自然是最为训练有素,立刻按指令部署好了。
  对面的鄂县守兵哪里敢离开镇子的建筑掩护主动反冲?当然是如临大敌地龟缩防守。于是乎,甘宁部得到了充足的准备时间,好整以暇地发射了装着少量火药筒和麻油棉絮的“飞火神鸦”。
  没看错,甘宁部队装备的新式远程单兵弩,正是后世北宋才出现的神臂弩(神臂弓),射程可以接近三百步。
  这也是诸葛亮和黄月英夫妇近年来、根据老式的追求射速的诸葛连弩已经被各路诸侯模仿普及后,鼓捣出来的新玩意儿——
  当然,李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至少需求是他提的,立项是他立的,还给了一点点最初的努力方向思路。后续的实际研发工作当然都是诸葛夫妇的锅了。
  既然走近战泼水流已经没优势了,双方都众生平等,就再搞点有射程优势的普及单兵武器嘛!
  至于甘宁用到的“飞火神鸦”,也是诸葛夫妇改良的产物了,效果跟后世南宋和明初的同名款差不多。只是这一世的飞火神鸦,是从四年前李素用来在南中战役时惊吓大象的“窜天猴”火药箭这一技术路径来的,细节上肯定能看出浓浓的窜天猴设计思路。
  李素这次让甘宁跟敌军保持远距离交战、利用速度优势放风筝游击,这两件利器都给甘宁提供了莫大的信心。
  在江面上,随便一个己方弩手都能比敌人的弩手多射一百多步,这不天生就是为放风筝设计的么!而且小规模的纵火也不用举着火把开着火船跑到很近的地方贴脸输出了。
  就是放火效率差了点,遇到敌方专业水军救火损管效率高的,一开始的火头不够大,很容易被扑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1/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