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5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2/891


第六百一十九章
先来一个米其林分量的开胃小前菜
  徐晃听说的那支长安援军,显然是诸葛亮带来的,还带了张任、典韦、吴班等将领。
  徐晃因为伤势还没好利索,加上唯恐城东北敌营里的部队趁乱取事,所以他选择了按兵不动,就不派人接应了,静待援军自行进城会合。
  没曾想徐晃稳了这一手,反而让原本看似水到渠成的会师,又生出了一些波折。
  张辽军的营地内,负责盯防安邑这边的主将,乃是侯成,副将魏续。因为张辽本人如今还在围攻闻喜,抽不开身,就派侯成魏续盯住徐晃。
  贾诩当时是这么建议张辽的:侯成魏续虽无法独力攻下安邑,但如果徐晃派信使突围调解良、蒲坂的兵马来增援安邑,则可野战中歼灭敌人的小股援军,以免闻喜攻破后再攻安邑时,城内守军过多难攻。
  监视安邑,围城打援,很中规中矩的战术。
  现在诸葛亮来了,侯成如果看都不看,这也太玩忽职守了,所以他老远就派出斥候侦查敌情,并预作部署。也很快从斥候的回报中,得知诸葛亮的船队规模似乎还不小,装一万多人应该绰绰有余。
  只不过,诸葛亮没有打自己的旗号,侯成也不知道对方是哪儿来的援军。
  出动之前,魏续便劝道:“侯兄,这事儿我看还是稳妥为好。张将军虽然令我们监视安邑,歼敌援军。可预期要打的援不过是蒲坂、解良等处的敌兵,那些小县能分出几个曲或者至多一部军司马的兵力来安邑。
  可现在听斥候回报敌军船队规模,怕是能装上万人。我们在这儿的兵马,不过五六千之数,主力还在张将军那边。我们如今比徐晃的嫡系部队人多一些,却远少于敌援军和徐晃联手后的规模,被前后夹击了怎么办?
  再说,援军船只严整,不是那种蒲坂摆渡的小船,有船舱、垛堞,我军多是骑兵,也不能以骑射与战船对射,多吃亏。还是把这情形上报张将军,他能理解我们的苦衷的。”
  可惜,侯成这人比较好战,想了想之后,总觉得什么都不做就放弃太亏了,也怕张辽怪罪。他在案前来回踱了几步,又看着地图琢磨了一会儿,灵光一闪道:
  “也未必那么麻烦,我们是骑兵,看还是要看一眼的,大不了试试敌人虚实就走,敌援水路而来,还能追上骑兵不成?
  至于游骑跟有掩体的战船对射吃亏,这我能不知道?听说就是在这湅水上,当年杨奉、韩暹吃过关羽徐晃两次亏了,出发之前贾先生就交代过了,咱能不提防着?
  不过,这安邑城,却不是直接邻着湅水河,地图上城与河还隔着好几里地呢。我们先假装不敢轻举妄动,等他们登岸进城的时候,再突然冲过去尝试半路截杀。”
  魏续也看了地图,见侯成说得有道理,就答应配合试一试。
  然后,他们就等了一会儿,先在营地里把部队偃旗息鼓做好万全准备,然后等到那边诸葛亮的先头部队在安邑西北、湅水东岸码头上岸整队时,才出营杀过去。
  因为两地相距不过十几里,骑兵还不是瞬息就能冲到。
  一路上侯成还让士兵们趁机放火,把城外码头附近已经逃空了百姓的市镇全烧了,进一步制造混乱迟滞诸葛亮的援军整队应战。
  ……
  或许有看官会奇怪:湅水岸边的四个县城,其中蒲坂、解良、闻喜都是紧贴着河建城的,为什么偏偏这安邑县城偏偏要往河的南岸再往南偏那么十里地建城呢?
  而且建城位置交通不便不说,居然还在城外有繁华的市镇和码头,把这些市区也用城墙包裹起来不好么?为什么放在城外?
  安邑城的这种特性,其实也是有很深的历史机缘的,主要是当初春秋战国之交、三家分晋的时候,智伯掘水淹赵家的都城晋阳,当时智伯就跟魏恒子韩康子吹牛:原先只知河水能像城墙一样成为保卫国家的屏障,没想到也能淹城灭国。
  安邑和平阳当时恰好是韩魏两家的都城,其家主听了智伯的无心之言后就吓住了,后来促成了他们反水联手赵襄子灭智、三家分晋。
  人总是对最近的一次教训特别敏感,三家分晋完成之后,安邑和平阳这两座如今属于河东郡境内的城池,就在战国几百年内、渐渐移址改筑到离河远一些的高处。
  所以湅水流域只有一座安邑是不靠着湅水的,汾河流域也只有一座平阳是不靠着汾河的,这都是牺牲交通的便利性来换取国防战略安全,防止被水攻灭国。
  魏国最后迁都所至的大梁就没有吸取这个教训,结果秦灭六国时不就被水淹泡塌了大梁城墙而亡国,乃至一两千年后李自成破开封时还是放黄河水淹塌城。
  这些历史掌故和缘由没必要说太细,反正侯成魏续这些草包也不读史,他们只是看地图直接找现成答案,觉得安邑城与湅水河之间这段距离可以做文章截击一下诸葛亮,那就截击呗。
  侯成出马,魏续守家,并且视情况接应,分工非常明确。
  烧了一些安邑码头市镇的建筑后,侯成的骑兵觉得诸葛亮上岸立足未稳,想半渡而击试探一下。
  可诸葛亮是何等样人,做事非常稳妥,要上岸行军那也是先让张任带队少量人马严密列队、分批上岸交替掩护前进。在确保绝对安全之前,是不会离开船队掩护射程太远的。
  加上侯成在几里地外的时候,诸葛亮就开始让张任整兵严阵以待了,侯成面对的只是刺猬一样的长枪阵和推车上的连弩。后面没上岸的弓弩手也都躲在战船垛堞后面张弓搭箭。
  同时,诸葛亮还灵机一动,吩咐张任:“敌军敢来冲乱我军,想必不知我军虚实,你上岸后只许打你的旗号,吴班典韦的旗号暂时别暴露,就让他们以为只有你一军来援。”
  张任领命,表示一定执行。他也能理解,诸葛亮这是临时想趁着敌人的误会,进一步隐藏实力引诱敌人冒进。
  侯成不知利害,先让几百骑凌蹈践踏,枪箭齐上,只求把那些还站在齐膝身河滩上的汉兵冲倒冲乱。
  结果一阵急风暴雨一样的弩矢立刻就教他们做人了,小腿站在水里的长枪手也是丝毫不乱。侯成折损了不过百余人,就意识到张任的防守很出色,根本不会给人“结阵不稳半渡而击”的机会的。
  侯成还不死心,因为他好歹试探出了敌将是张任。张任这人,如今在关东名声还是比较微小的,主要他只跟西凉军交战过,主要是守街亭和后来打金城时帮关羽守营,给人的印象不是什么全面的大将,个人武艺更是听都没听说过。
  (注:演义里张任武力比较高,跟严颜相仿。但按照志来看,只是有一定的统兵能力,个人武艺没有可靠记载)
  侯成见冲不垮张任的援军,就有枣没枣打一竿,挑衅打击敌人士气:“张任匹夫!我乃征北将军帐下悍将侯成!可敢出阵与我一战!”
  要是不肯也就算了,就当是打击一下汉军援军的士气。侯成也知道自己斤两,要是城里的徐晃亲自出战,他绝对立刻就跑。侯成很清楚徐晃的武艺只是略在张辽之下,他绝不是徐晃的对手。
  张任正在犹豫要不要答应,旁边一个传令兵快步跑来,低声通传:“诸葛司马说别答应,只说不屑于跟侯成斗将,他不配。派先锋吴班都足以斩之。”
  张任一愕,心说这一路上他也摸清了吴班的武力值,怎么能这么冒险呢?再说吴班其实官职比他高呢,人家妹妹(堂妹)是大王的正妃啊,要是有个闪失自己的官还有得做么?
  不过这一路上他已经充分相信了诸葛亮,加上知道诸葛亮是李素的得意心腹,也不得罪,就照办了。
  侯成听了果然大怒:“吴班狗贼,听说你是把妹子送给刘备日的才做到校尉,这等武艺也敢送死?!正好拿你首级升官。”
  说罢跃马挺枪而前。
  汉军这边,也冲出一将,骑术并不精湛,只是中规中矩,似乎是刚刚火急火燎跳下船、拿了匹马就冲上来了。一边冲一边还心中郁闷,强行告诫自己暂且忍忍,听诸葛司马的吩咐活捉了侯成问些军情再说。
  侯成见敌将冲到近处,也是心中微微诧异分神:这吴班怎得如此形容丑恶?他妹妹不是刘备的正妃么?按说兄妹相似,其兄奇丑无比妹子能有多美貌?难道刘备是个口味独特的奇诡之人?
  这么一开小差,就更加速了他的死亡,“吴班”趁着他懵逼的时间,已经冲到十步之内,随手一撒好几把手戟飞掷而出——当用手戟杀人的时候,一般都是五步才投掷,但只是要射伤活捉,那就可以拉远到十步之外,如此戟速衰减,动能不大,不至于直接插死人。
  侯成眼一花,下意识格挡,倒也挡住几个,但还是小臂大腿连中两戟。就在他吃痛目眩的当口,一杆沉重的大铁戟以杆装击其胸,让他如遭巨锤吐血跌下马来。
  诸葛亮躲在船上,看下面已经搞定了,这才探出头来,摇着折扇:“绑了!押进城去,正好拷问敌情战况。”
第六百二十章
我是故意让敌人有机可乘的
  绑个侯成也花不了多少工夫,既然敌方主将因为冒进试探白给了,诸葛亮这边要是不趁机扩大战果,那就太浪费了。
  所以典韦把侯成丢给亲兵的同时,他自己已经带着援军中那些已经上岸的骑兵,火杂杂地往侯成的轻骑冲去。虽然只有不足千骑,但气势如虹,着实把失去了主将的侯成军吓得不轻。
  两军略一交战,张任带领的那部分已经上岸的步军也列阵追了上来。加上那些还没上岸的士兵则在诸葛亮和吴班的带领下继续逆流而上,跟典韦张任水陆夹攻。
  侯成残部很快人心惶惶彻底崩溃,仅仅被杀伤数百人就溃逃了。典韦等随后掩杀,短短十里地的追击中,斩伤俘千余人,最后一头撞到魏续的营地里。
  魏续一时懵逼,都还不知道侯成已经被擒的消息,开始还打算关上营门整顿败兵。但典韦咬得太紧,一路势如疯虎双戟翻飞砍杀,他一个人就斩了侯成麾下骑兵足足三五十人,魏续关营门不及,被典韦带人冲进门,打成了营内混战。
  到了这个地步,魏续也彻底无语了,他意识到张辽让他们围点打援的战略目的已经不可能实现。现在敌人的援军人数规模看起来至少是己方的三倍,继续留下去只是徒增伤亡。
  魏续倒也干脆光棍,直接带兵从营后门逃跑,拉开距离,好在他的骑兵比例还算高,张任吴班很快就追不上、没了用武之地。
  诸葛亮见好就收,让全军先回安邑。
  同时,他看了看魏续逃跑后留下的空营,也很节俭地吩咐张任把可用的木料帐篷拆一拆,挪到下游一些、安邑城外码头的位置,重新立营。如果还有多的木料,那就在城和营之间修个甬道或者哨楼。
  张任不解:“这有何用?我军既然到了安邑,先要固守,直接全军进城即可,为了还要在城外分兵?这不是给敌军各个击破的机会么?莫非是要刻意成掎角之势?”
  诸葛亮摇扇对着远处指指点点:“安邑城地势高,离河稍有距离,护不住城外的码头。我军带来船只数百,如果不在码头处修寨,如何保护?要是全军进城,难道等张辽主力来了之后,围住安邑、隔断码头,把停泊的船都夺走么?
  关东诸侯之所以难以威胁关中,就是因为他们打到河东的时候,关中势力都会坚壁清野把湅水、黄河中游的大船都提前撤走,所以关东军继续推进后勤转运困难。这些船要是资敌了,罪过不小。”
  张任这才不得不承认,这些虽然算不上什么计谋,但诸葛亮做事的反应确实快,而且在物资统筹方面也很高效节约。
  这才刚刚打进魏续的营地几秒钟,他已经统筹好了如何充分废物利用。
  “都说诸葛司马在算学统筹方面,脑子比右将军都快,这一点已经青出于蓝,怕是所言不虚,咱以后还是少质疑的好。”张任心中如是暗忖。
  不过想归如此想,人都是有惯性的,张任不质疑军备统筹,还能下意识质疑一下部队的防御部署——主要是张任对这方面有充分的自信,他虽然别的战绩没有,防守战已经打过两场漂亮的了,无论是守街亭还是金城黄河渡口,他觉得这方面自己比初出茅庐的诸葛亮有发言权。
  他便建议道:“若只是担心全军进城死守会导致停在码头的船只被敌军奇袭夺取,也可以先把这些船放回下游,比如到解良、蒲坂待命。即使安邑城池不直接临河,想来敌军也不敢绕过安邑直取蒲坂等地的,肯定会怕我军断其归路、断敌粮道。
  而且您刚才也说了,前朝时之所以把这安邑城移筑到南面高处,是因为临河码头旧址附近实在太过低洼,在这儿分立营寨,万一敌军自上游而来,可以堵塞湅水蓄水、然后一涌而下冲回码头营地吧。”
  诸葛亮听罢,倒也对张任稍微高看了一眼:此人虽然没有什么智计,但对于防御战中的种种潜在风险,把控还是不错的。立营前首先想到排查选定的营区有没可能被水攻。
  换句话说,要是有人站在上帝视角看,肯定会发现让张任来打营地防守战,那天赋或许能比于禁这样的名将都略强,至少于禁在提防这些风险方面就相对粗疏,不然也不会被关羽淹了。
  “有点见地。”诸葛亮颔首微笑,嘉许道。
  张任凡尔赛地谦虚了一下:“过奖过奖,我这也是跟着关将军淹韩遂淹出经验来了,淹敌多者,自己也提防被淹。都是关将军当年带我等历练带得好。”
  诸葛亮语气一转:“我不是在夸你——我之所以不把船撤往下游,之所以坚持在低地立营护船。这就是为了显得我们反攻闻喜、打通关将军后路的心情非常迫切,以至于不管不顾。
  要是把船退到蒲坂,那敌人一眼就看出我们没有进取之心,只是想死守安邑了。安邑好歹也是三家分晋时的魏都,自古城池坚固,我们流露出死守之状,又有一万多兵马,敌人还会来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2/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