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5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5/891

  甘宁轻松翻上城头后,几十个亲兵涌了上来,进一步压垮了城头的战力对比。
  原本陈到还在南面靠火焰暂时撑住、主攻北面。现在甘宁的士兵源源不断补充上来,南侧放火的点火焰也差不多被扑灭了。但袁术军死硬嫡系部队好不容易有机会冲过来,却发现他们要面对的已经不是刚才那么点人了。
  甘宁链枷翻飞,接连砸死七八个扛着巨盾的陷阵兵,把袁术军的前排意志打得士气一挫,随后才抄出更加轻灵的铁戟跟后排不架盾的袁兵厮杀起来,气势如虎击退了一波反击。
  陈到领着宗预,看甘宁已经上城了,倒也不急着亲自担任总攻,而是暂时采取守势,稳固己方已经占领的阵地,跟甘宁火线投诚交接,免得太混乱敌我不辨。
  甘宁其实也没有权限给陈到封官,不过他知道眼下必须快刀斩乱麻,跟陈到对峙了几秒,干脆利落地问:“姓名?现居何职?”
  陈到:“陈到,暂为曲军侯。”
  甘宁:“那你现在是我帐下的军司马了,战后去留再论,带着你的人守好阵地别乱跑,开门的事儿我自己来。”
  随着甘宁的后军源源不断从友军控制的城墙上城,不过一袋烟的工夫,宛城东水门终于被打开了,城楼也在烈火中被彻底夺取,留下了一地残尸。
  甘宁杀进城中,左右隳突。无数袁军残兵纷纷士气崩溃,跪地投降。陈到的部队守住城楼,他本人带着甘宁给甘宁引路,一路杀奔城内的府库所在。
  然而,追到距离太守府还有两里地的时候,陈到就发现了异样,大喊甘宁调转目标:“北边那伙贼兵是陈兰,我眼神好看到他了。”
  甘宁一愣,一边吩咐跟随他冲杀的士兵转向:“陈兰这是想往北门突围?多亏你眼神好。不过他怎么才带这么点亲卫。”
  陈到心中闪过个念头,解释道:“听说陈兰前些日子假借守城,枉杀了些城中富户抄没家产。莫非是想弃军隐匿、等战事平息再带了细软混出城去?”
  甘宁闻言很是气愤,这种做官的抢劫居然比他做贼的时候抢劫还彻底还不要脸,脚下追得更勤快了,不一会儿便包围了陈兰。
  逼到近处细看,那陈兰果然如陈到预料,是想弃军隐匿,身上虽然还穿着铁甲,但罩袍破破烂烂的,一点能表明自己尊贵将领身份的华贵装饰都没有。连头盔的盔缨都特地摘掉了、外面抹了泥巴。
  “难怪袁术留在宛雒的三名贼将肯为他断后死战那么久呢,原来都是你们这些无耻汙滥之贼!呸,连做贼的都嫌你丢人。”
  甘宁嫌恶狞笑着仗戟上前,陈兰一边迎战,一边指挥士兵并肩子一起上。甘宁链枷乱舞,瞬间砸死砸伤数人,余者下意识后退,如波开浪裂。甘宁已经猱身而进,与陈兰战作一团。
  陈兰双持环首刀,勉力接了三五招,堪堪被甘宁卖个破绽、放双刀同时砍入,随后用单戟架住、链枷一挥,锤头后的铁链直接缠绕上来,把双刀锁在一起,锤头飞绕数周后,还“啪”地砸在陈兰其中一只卧刀的手上,砸得手掌各骨粉碎。
  可惜,陈兰连发出惨嗥的机会都没多久。就在铁链缠紧的一瞬间,甘宁已经轻车熟路地把自己的铁戟抽了出来,然后在陈兰碎掌惨叫的同时,直接用铁戟横枝猛扫扎在陈兰肩颈之间,一如央视版吕布捅董卓一般飙射,出血量巨大。
  半个时辰之后,宛城城内的喊杀声渐渐平息,剩下的袁军残兵全部投降,此战遂终。
  ……
  高顺在甘宁破门后不过半刻钟,也分别进了另外三门。
  血腥厮杀、安民整顿之后,高顺与甘宁会师,通过拷问陈兰身边幸存的亲兵俘虏,果然在陈兰战死位置不远处的一些废宅地下,挖出了不少金银财富。
  高顺甘宁看着这些东西,也算是彻底理解袁术是用什么办法让三个贼寇出身的将领心甘情愿断后了。
  不管怎么说,见者有份,辛辛苦苦打进来,要让将士们完全不沾好处是不可能的,那样军心就瓦解了。不过也不能全拿,高顺凭着自己的威望,勒令大家留一半——
  这倒也不是为了上缴或者还给被劫的富户,纯粹是作为一个进一步谴责袁术军断后将领们的政治牌,或许有用。
  毕竟,陈兰虽然被杀了,但是雷薄、梅成等两个贼将还没投降呢。要是他们最后选择了投降袁绍,那就可以把这些黑料拿来攻击袁绍,说袁绍藏污纳垢。
  虽然天下诸侯的站队已经二分,但是能给敌人泼脏水、为己方争取大义名分的筹码,总是不嫌多的。
  而且高顺和甘宁所料也不算差,因为就在他们在宛城这边打死打活的同时,北线战场上关羽也已经在面对这种借着守城之名杀大户劫财的无耻之徒了。
第六百一十一章
撂最狠的逼,挨最毒的打
  五月初五前后,南北两条战线上的刘备军、在互相消息不通的情况下,几乎是不约而同对中原地区剩余的袁术领地,发起了最后的总攻。
  高顺甘宁对宛城的总攻是五月初三发动的,到五月初七宛城已经彻底拿下、陈兰授首、战利品也瓜分清点完毕。
  而在北线,五月初四这天,关羽也在河东郡的东垣县,带着他的三万兵马准备顺流而下,在小平津南渡黄河。
  高顺和关羽动手的时机如此接近,一方面是巧合,另一方面也说明,那些对战局比较敏锐的名将,在审时度势判断敌情方面,天赋嗅觉都差不多强。
  当敌人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再加把劲儿就能墙倒众人推的时候,大家都想抓住这个时机。
  再等的话,那就是手快有手慢无了。
  不光刘备阵营南北两线的将领嗅觉灵敏,袁绍那边的将领同样灵敏。关羽并不知道,他从黄河水路进军时,袁绍那边也有将领在河内郡的野王一带,做着同样的准备工作。
  就像创业风口快到的时候,朝着风口努力的人往往会蜂拥出现。
  ……
  东垣城外,清河码头上,三万兵马排出去好多里地。上千辆的篷车,数百艘的小船,还有很多临时的木筏,先锋已经顺流而下了,后队还在城门口排队,场面蔚为壮观。
  关羽亲自率领的是中军,而先锋自有他麾下部将率领先行。
  关羽此番出战,手下也没多少名将,主要他前两年在凉州,是战前刚刚调来河东不久,而且因为河东缺船,本来就没计划作为主攻。是南线无法攻破雄关,眼看雒阳要被袁绍抢了,他眼红想抢人头才出兵的。
  所以,大部分跟随出征的部将,都是从比较基层的位置上提拔起来的亲信。
  他的长子关平,如今总算是年将及冠,尽管之前没有机会参战也没有战功,还是靠着父荫,起步就能以别部司马的级别、率领先锋。
  考虑到关平经验不足,兵法韬略也不够,关羽还给他专门派了辅助的参军,名叫潘濬,是六年前关羽平定武陵郡、宜都郡的时候,来投奔的荆州士人,也就是跟向朗、董和、马氏兄弟一起来的那批。
  这潘濬当年因为年轻,来投时二十岁都不到,只是在关羽身边做个从事。不过跟着关羽干了六年,在大领导身边露脸频次高就容易升迁,所以如今二十五岁已经是参军了。
  另外,还有几个当初同一批来投的年轻人才,如今也渐渐露脸,被关羽任用,包括赵累、殷观、郝普、习珍,都是些无名之辈。郝普、习珍是武职,另外两个是文职,分别担任断后以及后勤官、中军参军等闲杂职务,无须赘述。
  此刻,随着先锋一万人已经全部出发、中军的一万人也在郝普殷观的监督下上船完毕,关羽本人也必须出发了。
  他跟送行的徐晃最后喝了三碗践行,跟徐晃郑重地交代:“公明,我此番去雒阳,不能给你多留兵。除了临时征募农兵守城之外,只能给你一万人的常备军用于机动布防,你还得负责看好粮道,务必小心。
  清河从此到黄河河口处,我到时候会再留两三千后队,交习珍把守,也便于保护水路退路。从这儿到黄河口,我这几个月也派民夫修筑了烽火台,各处驻扎哨兵。若有烟火起,你注意巡防便是。
  再往下游,我军顺着黄河航行到河阴县小平津时,一旦登陆,我会再分兵派郝普守住南岸渡口。不过小平津与清水河口之间约有百余里,两岸多峭壁深峡无法修烽火台,就靠每个数日派哨船往返通报军情。
  不过听说吕布深入草原染了时疫,袁绍趁机派他那个膏粱子弟的外甥高干,以并州观察使身份,多有侵夺吕布权柄。我估计袁绍军内部现在应该是在急着争权夺利,那样我们就无忧了。
  吕布也算天下名将,但毕竟忠心反复无常。孙子曰,将能而君不御之者胜,吕布虽能,袁绍不信任他,必然御之,不敢使之立入雒之功,唯恐将来功高震主尾大不掉,硬要等颜良文丑等攻破虎牢关建功。
  这一点,要论君臣相得,我军优势很大。大王待我比亲兄弟更为信任,入雒大功任由我立也不猜忌,远胜袁绍多矣。我们不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岂不是天予弗取,反受其咎。”
  这些战术安排,徐晃其实是知道的,只是临走关羽跟他再最终确认一下。
  徐晃当即表示绝不误事,关羽走后,他会守住东垣县,并且确保从郡治兼屯粮基地安邑过来的道路畅通。
  总而言之,这次关羽进兵,他的粮道还是有点远的——主要是河东郡的对岸并不是河南尹,而依然是弘农郡呢,只不过靠近三门峡,南岸的崤山山脉绵延百余里,所以南岸一直没法靠岸都是悬崖峭壁。
  关羽的船队要往下游顺流开一百多里,才有平坦可以上岸的河滩锚地,这也是此战的难点之一。只是关羽觉得雒阳守军已经像一幢破房子,他只要往门上踹一脚房子就会整幢自己倒塌,这才觉得战术可行。
  ……
  交代并辞别徐晃之后,关羽花了一天半的时间,以警戒姿态昼行夜泊,抵达了一百四十里外的河阴县小平津渡口。
  关羽的部队抵达的时候,也不过是五月初五的傍晚——在关中那边的时间线上,诸葛亮和典韦的援军,还要第二天才准备出发呢。
  小平津自然是有袁术的守军的,不过没什么名将,都是群乌合之众,数量也不过几千。
  当时第一批抵达的是关平和潘濬的一万人先锋,关平也不等父亲的中军主力,直接带着自己的两百条小船、木筏发起了进攻。
  关羽为了这次的出兵,也是做了非常久的后勤准备。他知道水路行军不能全指望水陆两用的大篷车,因为篷车的适航性终究是不如专业船只的,如果完全没有战船纯靠篷车,遇到敌人的水军拦截就完蛋了。
  在大西北的时候,大篷车能够在后勤效率上大杀四方,那是建立在敌人根本就没有水军、甚至都没有船的前提下的。篷车好歹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以有打无当然爽了。
  所以,关羽无论如何都是在东垣县花了两个月、造出了能够一万人搭乘的小船和木筏之后,才敢发动这场战役。让先锋全部坐专业船只,航行速度也快一些,遇到敌船也能应战。中军后军主力才全部坐篷车。
  这些准备果然没有白费,关平和潘濬有轻便灵活的船只可以快速迂回,攻打渡口的时候也就能快速拉开阵线宽度。
  加上码头上除了几个望楼之外,并没有严密的工事。所以一番箭雨压制、牵制之后,侧翼绕上去登岸列阵,根本不给防守一方趁立足未稳半渡而击的机会。
  毕竟小平津周边将近十里的黄河岸边,都是可以靠岸的河滩地形,防守方想面面俱到堵住是不可能的。最多只是说除了渡口之外,其他地方水比较浅,要直接上岸的话船冲滩会搁浅。
  但这种抢滩作战,本来就是节约人命、快速突破站稳脚跟为主,损失一些船根本是次要的。
  关平上岸后,牵来战马,拿着跟他父亲一样的青龙刀,带着亲兵往复冲杀,很快把渡口的敌兵杀散,还斩了两个敌军曲长。
  关平一方战死不过百余人、负伤不过两三百,连溺水的都算上了。作为一场登陆战,只付出这点代价已经是非常微小了。死人死得少的同时,小船冲滩搁浅倒是有三四十条之多,其中二十余条被乱石滩撞破了船底,只能就地放弃。
  关平拿下小平津之后,没有急着推进,只是稳固阵地,等了两个时辰,关羽的中军、后军陆续抵达,随后分出兵将守住渡口,主力往河阴县城推进。
  对于关平拿下渡口这个初战的战果,关羽也是非常满意,不过他怕儿子骄傲,矜持地没有夸奖,而是依然板着脸教训他“要保持谦虚,继续努力”。
  当天深夜,关羽军连夜叩攻河阴县,河阴根本没有大将驻守,县尉和城里的守兵曲长看到关羽的旗号就吓得直接投了。
  关羽军在城中歇宿半夜,第二天一早,虽然长途赶路的疲惫未祛,但将士们还是非常兴奋,强打起精神快速徒步行军,直奔雒阳而去。
  河阴县到雒阳还有五十里陆路,中间还要穿过洛水的一条支流,正常速度行军一日可抵,关羽这种急行军更是半天多就到了。
  午后未时,关羽军带着滚滚征尘杀到雒阳城西,除去留在一路上各处渡口把守粮道的兵马外,到雒阳城下的一共两万五千人——五千骑兵,两万步兵,看起来兵强马壮,军威壮盛。
  这次之所以不带更多的骑兵过来,也是因为马匹走黄河运输比较困难,实在带不多。所以基本上都是用战马在陆路客串拉一段篷车、水路时就分出三分之一的篷车专门装马和骑兵,马匹站在篷车里将息马力。即使这样,也已经很拖累运力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5/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