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91

  王芬其实就是个妄人,这事儿也完全是异想天开,所以聪明人都不会跟他干的。
  历史上王芬试图找过三个朋友同谋,分别是曹操、华歆和许攸。
  曹操严词拒绝,华歆委婉劝阻,只有许攸表示精神上支持他。
  张飞在一旁听了这波分析,越想越气:“王芬这贼厮鸟!自死也就罢了,还连累那么多人!对了,先生刚才说王芬事败之前,曾以“备御黑山贼”为由调集各郡兵。
  那岂不是去年缴黑山出力越多的,反而越被朝廷猜忌么?难道督邮就是因此才称病不容我等陈情、非要沙汰大哥的官职?可我等确是忠心为国、保境安民才卖力剿贼,上官怎能不辨是非?”
  李素听了,心中暗喜:本来他就想让刘备觉得张纯“赏罚不分、牺牲刘备摊派罢官指标”。
  现在,张飞这暴脾气主动把这一点脑补出来,倒是省了一些口舌。
  李素便跳过了原计划第二阶段的忽悠话术,直接摆出一副“同情忠良”的心有戚戚焉神态语气,叹道:“其实还不止如此……”
  “请先生尽言!”连素来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闻言也嘴角法令纹微微抽动了一下,显然是怒气值攒到了一定程度。
  “中山相张纯与督邮,此番之所以非要罢免玄德公,其实是因为他们也已经对朝廷的清洗寒心,因而想要叛汉。而张纯素知玄德公是汉室宗亲、绝不可能跟着他干、才想借着朝廷的名义欺上瞒下、在谋逆之前诛锄异己!”
  “什么?张使君也是剿黄巾立功累官的勇将,颇受国恩,怎么可能谋反?!”刘备闻言大惊,几乎跳了起来,下意识就去摸剑柄,显然在思考李素有没有可能是在诬告。
  这实在是因为短短几分钟之内,听到的劲爆消息太多了,有些过于魔幻。
  换了任何人,接连听说自己的两级顶头上司、州里和郡里的一把手,都是反贼,这谁接受得了呀?
  李素连忙安抚:“玄德公勿惊!且听我一言——恰才你听说督邮非罢你官不可时,你内心难道没有不甘么?你难道没有想过出一口恶气,然后弃官不做么?”
  刘备冷静了一下,嘴角肌肉犹然在微微抽搐:“这……某恰才确想狠狠痛打督邮一顿!大不了弃官而去!”
  李素:“张纯想谋反,心中愤懑也是与你一般。他见王刺史死后,朝廷猜忌冀州各郡军功派官员,看谁都像是王芬余毒,觉得前途无望,才铤而走险的!”
  “这……”刘备顿时语塞,对这事儿的采信程度,也提高到五五开。
  这都是李素前世当谈判专家练出来的说话技巧,短短几个字,就激起了刘备换位思考的同理心。
  就好比《洪武大案》上朱元璋问造反的农民“为何不告官”时,农民瞬间反呛“你造反时为何不告官呢”?朱元璋肯定会秒懂,然后心有戚戚焉。
  李素见刘备陷入了沉思,也不摸剑柄了,就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他连忙换上貌似同情歹徒苦衷的职业化语气,循循善诱地说:“玄德公可还知,上个月太尉张温来冀、幽点将,拟提拔一名中郎将,兼护乌桓校尉,领三千乌桓突骑去凉州助阵、讨伐北宫伯玉?
  张纯就向太尉毛遂自荐,但太尉却因他是冀州官员,弃之不用。当时,还有辽东郡长史公孙瓒竞争此位,张温最后便点了公孙瓒的将。
  后来,朝廷又下了如今这道沙汰冀州军功官员的文告,这几件事相加,张纯揣测留在朝廷也没有好下场,就动了谋反之心。”
  刘备眼神一亮:“此事当然知道!伯圭是我师兄啊!月前他被张太尉重用、掌乌桓突骑,我还致书庆贺呢!原来张使君生出二心的直接诱因,竟是与伯圭兄的争竞!”
  最后这个证据涉及到公孙瓒,而且跟刘备知道的情况完全一致,犹如草灰蛇线,伏行千里,终于让他对李素的信任度,进一步提高到了七八成。
  毕竟涉及谋反,在没有铁证之前,谁都不敢说全信。
  刘备心中最后一块疙瘩,只是因为他还在怀疑李素的动机——李素凭什么刚认识他,就跟他这样推心置腹、交浅言深?
  刘备深呼吸了一口,让自己稍稍冷静下来,而后平静地问道:“备还有一事不明:纵然一切属实,敢问先生为何要告发家主?”
  他这是潜意识里想考验李素这个人可不可信赖。
  毕竟大家都喜欢既忠于朝廷、但最好也能兼顾护主的人才。
  李素早就知道躲不过这一问,当下一脸义正辞严:“某并非卖主求荣之人,但自古忠君大于事主,他们事涉谋反,某怎能坐视同流合污!兵戈一起,又要枉死多少无辜?
  何况胡书掾与我虽无师徒之名,却有授业之实,督邮为灭口而杀我恩师,我早就跟他恩断义绝、想出首告发了。只是势单力孤,手无缚鸡之力,没有机缘逃脱,只好隐忍徐徐图之。”
  刘备听了这三条理由,才肃然起敬:“原来先生果是义士。”
注释:
(1)笔者注:桓灵之间为堂叔侄关系。
第四章
怒杀督邮
  了解了李素告发督邮的动机后,刘备也基本上相信了李素这人的人品。
  总的来说,距离最终的决策,只差最后临门一脚了——
  换位思考,刘备跟李素认识也才半个时辰。就算聊得再投机,也不可能根据一面之辞,决定事关自己前途的大事儿。
  思前想后,刘备用商量的口吻说:“若一切属实,备自当护先生去邺城出首,同诛逆贼、共作忠臣。只是,如今全凭一面之辞……
  不如这般,备本意就恨那督邮不辨是非,欺上害民。明日将其揪拿鞭笞,数落其罪,顺便逼问反情,先生以为如何?请先生放心,纵然并无所获,备大不了弃官而去,而且一定会带上先生、护先生周全!”
  李素也理解,这已经是如今刘备决策的极限了。
  抓住督邮拷打一顿、数落其害民之罪,这事儿所需的“怒气值”,刘备本来就攒得差不多了。而且不管打不打督邮,这个县尉估计都没得当了,逼问不过是顺手为之。
  怒鞭督邮这事儿,正史上就是刘备亲自干的。如今的刘备,可不是什么老好人爱哭鬼,最多只能算是喜怒不形于色的快意恩仇江湖大哥,真惹毛了也是相当危险的。
  就像现实生活中,老实人一般不轻易爆发,但真要是把老实人逼急了,爆发威力绝对比轻言爆发的小混混要可怕得多。
  如果李素肯答应,那就说明李素不心虚,刘备对他的信赖度自然会再拔高一层。
  幸好,李素来之前,早就算好了,预埋的挑拨尺度也是恰到好处。
  他知道,只要今晚不回去,督邮肯定会从王二那儿听说“李素跑了”的小报告。
  督邮一定不敢冒这个险、任由李素失踪,他会想办法不择手段把李素抓回去。
  这样,督邮就会自己心虚暴露出破绽。
  所以,李素淡然坦荡地答应道:“玄德公看来还是不信我,不过无所谓,悉听尊便——不过我有一计,可助玄德公尽快辨明真相。只要玄德公今夜敢收留保护于我,督邮见我不归,定然会心虚主动来寻,到时候真假立辩……”
  刘备眉毛一挑,觉得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他连忙吩咐:“这有何难?云长翼德,今晚可得警觉些,务要护住伯雅周全。”
  关羽张飞立刻答应:“大哥放心。”
  李素继续关照了一句:“玄德公如真心求证,不可在院外多驻亲兵,而当以兵法示敌以虚,免得督邮不敢上门要人。”
  刘备点点头:“确是此理,没想到先生还颇有急智,跟着督邮做书掾真是屈才了。”
  这边正在窃窃议论,刘府门口忽然火光闪动,脚步纷沓,就有一队人夜行而来。
  刘备心中一动:这李伯雅,对人心的算计居然如此准确?刚说没多久就有人来了!
  他连忙让张飞前去开门,卖个破绽示敌以虚。
  张飞按着佩剑,单手把院门开了,然后闪身到侧门廊内。
  几秒种后,身材高大的督邮掾王二当先推门入内,然后是十个随从护卫鱼贯而入,中间簇拥着督邮。
  看到这个阵仗,刘备基本上已经完全相信李素了。
  不过既然双方还没撕破脸,刘备也只是先冷笑敲打:“督邮!你不是托病不见人么,怎的还有闲心深夜到我府上。”
  督邮阴着脸:“刘县尉,我是来抓捕自家逃奴李三,还请刘县尉不要庇护。”
  刘备看了李素一眼,灵机一动,主动大包大揽地试探道:“带他走也没用了!他知道的那些事情,都已经说了!”
  李素闻言,也是暗暗赞叹:刘备这种人,果然有当一个合格老大的气质,遇到对外的事儿,会亲自大包大揽扛下责任,不会轻易把手下推出去背锅。
  跟老板就要跟这样的老板。
  对内追责是公司内部管理的事儿,但面对客户和供应商、竞争对手这些外部实体时,就不能蝇营狗苟纠结内部责任了,家丑不可外扬嘛。
  那些跟客户解释“我们公司这一单没做好,是因为我手下具体谁谁谁没做好”的老板,是最没有气量的,客户也不关心这些。
  “什么?”见刘备主动大包大揽,督邮果然脸色大变,然后一个眼神,暗示身边一个护卫立刻回身把院门关死、门闩搁上。
  显然,他这是打算连刘关张一并灭口了。
  虽然督邮也不想杀人,作为文官他也胆小怕事,可谋反这种事情一旦暴露,下场就太惨了。为了掩盖谋反,人什么事都是敢做的。
  至于将来如何善后、如何确保自己手下的护卫不会多嘴,已经是后话,眼下顾不得了。
  督邮提前锁门,也是怕一会儿杀不完刘关张、万一留下个活口逃出去报信。
  张飞看似人畜无害地站在门廊侧面,他虽然有机会阻止,但大哥没发话,他也乐见其成,所以动都没动。
  确保从容锁死院门后,督邮这才变了一个狰狞的表情:“刘备!这就是你自己找死,怨不得我了!既然什么都知道了,只好送你们全部归天!你虽是本县县尉,可此刻这院中,你们不过三人,还被我们包围了,王二还不动手!”
  王二立刻抽出佩刀,带着一队手下,自信满满地朝关羽张飞冲杀而去。
  呵呵,咱有十几个人!还杀不掉对面三人么?
  至于李素,督邮和王二都没把他当人,因为一贯知道他没有武力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