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3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6/891

  为了便于逃跑、万无一失,他分了渭南渭北各一千人,渭北的骑兵他亲自带,渭南的分给手下一名都尉,还说如果遇到赵云的小股骑兵,可以交战就交战,如果敌人太多那就果断跑,要是跑都跑不掉就分散好多路跑,让赵云无法有效指挥追击。
  还别说,王方这是尚未出战,就已经把逃跑的方案做得非常详细明明白白。
  北原寨到陈仓城不过九十里路,后半夜两个半时辰骑着马慢吞吞走、中间还能停一次歇歇马力吃点东西,都能确保天蒙蒙亮的时候抵达。
  越是天色将亮,王方越是警觉,但走着走着就发现雷叙汇报的军情不对。
  尤其是那名在渭南侦查的都尉,总结出了几点异常:“雷叙不是说陈仓城东、水蔓十里么?如今晨曦微光中都看得到陈仓城墙了,这地上除了有些泥泞淤泥,没见积水啊?
  嗯,倒是多了一些沟渠不好走,是张济修的守城工事么?不可能吧,那也离城太远了。可如果说是灌溉用的沟渠,也没见张济往年那么勤于农事啊,好像诸将之中,只听说过段平东不掠百姓、勤于农事。”
  原来,他们之所以误打误撞摸黑走到离陈仓城那么近、只有不到五里路的地方,完全是因为李素在此前两天抢修疏浚陈仓东侧城壕与渭水的接口,把积水都排掉了或者储到深浚的蓄水湖里。
  而王方依然是按照情报里的地理条件侦查,总觉得“遇到湖再停不迟”,不知不觉就走远了。半夜骑马也没个地理参照物,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走八十里路误差十里都是正常的。
  而赵云之所以把斥候圈子收缩了,也是因为积水退了,没必要再把斥候侦查网撒出去城东十几里远。另一方面当然也是因为陈仓城已经拿下,攻守易势没必要再按进攻方的警戒等级戒备。
  最后,还是天色渐渐亮起,王方的骑兵才发现已经离城非常近了,附近还有一堆堆的工棚,有早起的民夫出来探头探脑,戒备地拿着铁锹铁铲出声示警。
  王方的人立刻想要杀人灭口,冲上去砍了几个修河的民夫,还抓了几个活口,准备带回去拷问军情。
  但赵云的骑兵已经听到了警报,也很快蜂拥出营掩杀过来。
  “快跑!”西凉骑兵边撤边往后放箭迟滞敌军追击,但没过几轮就发现射不过赵云的人,赵云的骑兵出箭更快更稳,没跑出两里路就射下来西凉骑兵好几十人。
  “按计划分头跑!你们几个,往河边杀挖沟的民夫,缠住敌军!实在不行从城北城门逃进城,把援军消息带给张将军!”
  摆脱追击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出一些死士往反方向跑,找敌军骑兵的空隙钻过去,把敌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走。不过这种送死的命令基本上没人听就是了。
  但不排除西凉人里有个别脑子不好使的愣头青,被当成弃子还傻愣愣地执行,十个受命的人里有一个听,就起到效果了。
  还真有七八十个西凉骑兵,听了之后愿意执行这种敢死队吸引火力的任务,分成几股返身往赵云军两股骑兵之间的缝隙冲过去,直冲陈仓城下,试图绕到逼仄的北面,然后从城门进城——
  陈仓城的北城墙,距离渭河不足二十步宽,所以赵云的追兵是不可能一路跟着追好几里的,会被城头的弓弩手密集箭矢洗脸全部射杀。因为王方的部队至今还不知道陈仓城陷落,所以他们这么想也很正常。
  赵云看到这不足百骑的敢死队不退反进,还真比较紧张,立刻舍了王方的主力,全部赶过来围堵,最终以二三十倍的兵力把这些西凉骑兵全部斩杀射杀。
  李素当时正躲在修河工地上一处相对高大的木屋里,正在陈仓城东北角、城壕邻接渭河的位置,典韦也在他身边保护。李素为了表示“与民同甘共苦、加快施工进度,也是不想每天赶路麻烦指挥修河,所以这两天住在工地上了。身边保镖和护卫肯定也不少,都是平时要当监工的。
  他的护卫力量当然远超误打误撞冲过来的王方骑兵,毕竟他平时就怕那些西凉军战俘干活出工不出力、拿着发下去的铁铲再造反,所以护军的规模肯定是要够镇压一万个手拿工兵铲的暴民的。
  但谁让李素怂呢,看到骑兵队误打误撞冲过来,立刻就躲起来让典韦堵门好好保护他,辛亏都没轮到典韦出手,那些王方的敢死队骑兵就全部被赵云在半路截杀,最近的也没冲到李素屋前两百步。
  “不行,住城外太不安全了,明天还是住回城里,白天施工的时候再出来监工。”李素立刻下达了这个决心。
  被赵云追杀的西凉骑兵,最后也有少数几个侥幸冲到了陈仓城以北的城墙脚下,然后开始高声呐喊,让城头放箭帮他们阻挠赵云的骑兵,他们好绕城而走。
  但城头回答的却是射向西凉骑兵的箭雨,瞬间把这些劫后余生的家伙射懵逼了,他们这才知道陈仓城居然已经在敌军之手。
  只有个别稍微懂点水性又心思活泛的,骑马冲进渭河,顺着河水往下游冲,逃出了包围圈,带回去了详尽的情报。
  北岸的王方,始终没有亲涉险地,但他隔着河看到城墙上的弓箭手对着己方骑兵放箭的那一刻,也是震惊不已的。最后,他也付出了几百人的伤亡,才成功逃回去,第一时间对李别通报了噩耗。
  ……
  “什么?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陈仓城之坚固,为右扶风第一,三辅之地,除了长安与郿坞,再无城防更坚固的要塞了,怎么可能几天时间就被刘备攻破?”李别听到这个消息时,震惊得下巴都快掉地上了。
  王方捂着中了一箭的肩膀,非常有说服力:“怎么不可能?我还想派人冲进城去给后将军报信,结果城头箭如雨下射我的骑兵,这还能有假?
  就因为情报不明、为了打探这些消息,我就折损了五六百骑,好几股分散逃跑的弓骑被赵云追上包围了。赵云一路追了我好几十里。”
  王方正在诉苦,北原寨外几千骑兵随后就到,显然是一路追杀王方追到这儿的,为首之人在阵前叫骂,让王方滚出来接战。
  北原寨的哨兵立刻进去通报:“将军,赵云带领数千骑兵在外搦战,似是追击王中郎而来的。他还在枪杆上挑着一颗带着赤帻的首级叫骂,说是张济将军已经授首,想重蹈陈仓守军覆辙的,就跟他一战,如今营中人心惶惶,尤其是张济将军的旧部,都不知所措。”
  李别一哆嗦:“赵云连张济的首级都带来了?”
  那就绝对假不了了。
  李别几乎一瞬间就相信刘备真的有十万大军,甚至远远超过十万大军,不然怎么可能几天灭掉一个有一万五千人坚守的坚城。
  刘备太谦虚了,怎么不多诈称几倍呢。
  “不许出战!立刻派信使通报车骑将军!再多添援军来此!”李别如惊弓之鸟,要求严格执行乌龟战术。
第四百一十五章
长安城内鸿门宴
  李别被赵云一闷棍打得龟缩回去之后,好歹也算是搜集到了足够多关于刘备军的情报,立即飞马回报长安。
  而同一时刻的长安,却还处在一片虚假的“团结繁荣”之中。
  此前刘备出兵的消息,已经悉悉嗦嗦在满朝公卿之间传开了,小道消息满天飞。毕竟李傕派出李别、王方增援陈仓方向,是二月初六的事情,四天时间足够小道消息发酵。
  李傕心里也清楚,所以在二月初十这天,大朝会散朝的时候,拦住满朝公卿,表达了邀请大伙赴宴的拳拳盛意:
  “诸位同僚,难得今日朝议,大家到得齐全。在下略备薄酒,一会儿还请到寒舍一叙。值此国难之秋,有要事相商,切勿推辞。”
  李傕请客的时候,旁边站着一排飞熊军的铁骑,当然没人敢推辞。
  所有人都想起了两年前被董卓那一场场杀人取乐的宴会所支配的恐惧,面面相觑唯唯诺诺。满朝秩两千石以上的高官,一个都不许跑。
  “李傕前年看着倒还谦恭,尊重公卿,比董卓好些,去年就原形毕露了。如今刘备来袭,他不会跟董卓听说袁绍来袭时那样,兽性大发性情大变吧……”
  好几个位列三公九卿的重臣,内心都忍不住这般惴惴。
  他们当中有好些人,是从董卓刚进京时就位列中枢、一直活到现在,在京城活满五年的。所以他们是亲眼见识过董卓的转化蜕变过程的。
  董卓在位的最初半年多,也是挺谦恭、废除党锢拔擢清流名士,哪怕是憋着坏水在那儿演。就是桥瑁袁绍那一闹,才彻底黑化,连演都懒得演了。
  董卓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开始在请百官的宴会上随便杀人立威,张温之辈就是这么死的。
  前有车后有辙,李傕不会有样学样么?
  怀着这样忐忑的心情,大伙儿在飞熊军的“保护”下,来到了车骑将军府。
  酒肉果品按席摆开,李傕阴沉着脸先敬大家喝几轮,酝酿着台词。
  几个有头有脸的公卿互相使了个眼色,然后让尚书令士孙瑞出马,向李傕打探消息。
  如今的朝中公卿,以这几个人为首:
  三公分别是司空赵温、司徒淳于嘉、太尉杨彪,除了三公之外,还有一个名义上不算三公、但权力与开府相近的尚书令士孙瑞。
  再往下,九卿里面有点乱世实权的,包括卫尉张喜、太仆韩融,这都是理论上能掌禁兵、军需的。
  另外还有一些位列三公九卿但实际上作为外放使者离开了中枢的,比如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都是在袁绍、袁术那儿出使,然后被当成橡皮图章扣留的(1)。
  还有一些承担使者任务的列卿更惨,出去了直接被诸侯为了隔绝王路找借口杀了,比如执金吾胡母班,以及段训。
  一个在即将抵达袁绍的地盘时,被袁绍假借王匡之名杀了,一个当初被公孙瓒挟持,借刀杀了燕王刘虞,然后公孙瓒也没让他活着回到长安,刚离开蓟县就不明不白死于盗贼之手灭口了。
  总之三公九卿都是走马灯似地轮,大多数人都干不到两年。很多人两年前还是太守的级别,居然就升到三公了,官位贬值可见一斑。
  士孙瑞虽然只是尚书令,但谁让他之前是王允的同谋、王允完蛋时他又第一个跳出来承认李傕郭汜的合法性,所以被李傕赏赐了不少实权。
  士孙瑞谨慎地打听道:“车骑将军,听说……逆贼刘备兵寇陈仓,如今有了将军的增援,后将军拒战肯定挺顺利吧?”
  李傕本来不想回答,但三公九卿们的眼神交流他也看在眼里,既然士孙瑞半是打听半是捧哏,他也想趁机立威:
  “那是自然!诸位有什么好担心的,陈仓坚固无比,而且运粮困难,刘备穷兵黩武、轻进易退,贸然出动能团团围困陈仓的兵力,虽众而粮草定然很快不济,到时候我军随后掩杀,岂有不破之理?
  大家忘了两年前,刘备在五丈原也是这般轻进易退,被后将军杀得弃马抛师、夺船避箭。我看刘备根本就没想清楚,只是挟对后将军的私愤而来,就是想报仇。
  当然了,此僚内心的卑劣,也是人所共知。天下谁人不知那刘备勾结当年的逆臣王允、私相授受王爵,还借此沽名钓誉,他此番想杀到长安,显然是私欲膨胀,想利用他诈称宗室的便利,弑君夺位,行吴楚七国之乱之实!”
  不得不说,李傕组织大义名分的语言功底还不赖。在朝廷中枢淫浸了两年,这些泼脏水的话说起来也一套一套了,用不着幕僚提词。
  这番话旧瓶装新酒、七真三假,还有模有样,似乎刘备真有把汉献帝取而代之的野心。
  而且后面对于“刘备不足为惧”的分析,也有理有据,什么粮道劣势、挟愤而来,都能找到蛛丝马迹。
  对答结束之后,士孙瑞倒是没觉得什么,他已经跟李傕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自从他带头承认李傕,他就知道要是将来朝廷被翻过来,他肯定会遭到清算,马日磾幸亏是被袁术扣了,也快自然病死气死了,要是马日磾能回到长安肯定也逃不了清算。
  所以他俩是挺乐意李傕继续干下去的。
  但除了士孙瑞,其他公卿内心不由叫苦起来:这可怎么办?刘备不会真是不冷静找张济报私仇的吧?要是不来倒也安生,要是轻松利落干掉李傕,也还算好,最怕两军绞肉拉锯战,打得关中生产尽数破坏、百姓流离失所屠戮百万,唉……
  尤其是稍微懂点兵事、也掌管一些调度和后勤的太尉杨彪、卫尉张喜、太仆韩融三人,神色复杂地面面相觑。
  就在此时,宴会厅门外忽然有人探头探脑,看那么多公卿坐在里面,也不好直接进来说事儿,就神色焦急地绕到后门,然后就有倒酒的婢女,从屏风旁绕出来,低声喊李傕更衣。
  李傕扫了一眼公卿们,见大家都惴惴地盯着他,知道若是借口更衣离席,说不定反而谣言满天飞,别人还猜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如就当众说清楚。
  李傕脸一板:“放肆,事无不可对人言,更什么衣,让应儿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6/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