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7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5/851


大宋君臣虽然关起门来称呼大同为伪同,骂其军队为贼寇,可实际上都很清楚同军军纪严明,行事极有法度。
中宫和大宁郡王真要是落到了同军手中,无论生死,很快就能得到消息,根本用不着自己二人冒这么大的险出城去打听。
很明显,天子真正在意的并不是自己妻儿安全与否,而是同军会如何处置大宋皇室,最重要的是如何处置他这个皇帝。
换句话说,就是大同帝国的大军尚未赶到临安城下,白天才登上宣德门劳问将士表示坚决固守的天子自己就先跪了。
临安城保卫战还没有正式开打,皇帝就失去了守住城池的信心,急着派他们联络同军寻求退路——乞和!
郑望之满头大汗,脑子转得飞快。
此去同营,成与不成,自己都会被打上卖国贼的标记。
当卖国贼并不是不能接受,徐泽造反以后,大宋派往大同的使者一批又一批,理由花样百出,但本质上讲,哪次不是卖国?
甚至,天子身为皇太子时也曾出使过,照样卖过——
这么多人都能卖,也不少他郑望之一人。
卖国不是罪,怕的是卖国都卖不起价。
以同宋两军之间的战力差距,临安怕是真的守不住。
既如此,大同又何必多此一举,接受大宋的议和条件?
“郑卿?”
赵桓拉下脸来求臣子,郑望之却迟迟不肯做出正面回应,这叫他如何不恼火,声调中便多了几分怒意。
郑望之听出了天子的不悦,打了个冷颤。
“臣在!”
已经到了这份上,指望在宰执相公们那里讨到好已经不可能了,还不如实心为皇帝分忧,若是办成了,日后兴许还有更进一步的机会。
郑望之也算是果决之人,当即横下心来,伏地大拜。
“中宫和郡王蒙难于外,臣虽文弱,却也有为天家分忧之心。敢请陛下许臣谈判之权,臣愿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同军退兵。”
“好!”
赵桓终于松了一口气,暗道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这么快就领悟了自己的意思,还能将投降的事说得这么体面。
正乾皇帝胸怀四海包容天下,只要能以正常渠道接触同军,自己就有机会保住小命,远比选择根本打不赢的对抗要强。
其人由是又想到了另一个让自己头疼无比的臣子,都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差别咋就那么大呢?
李纲这厮居然蛊惑朕对抗大同天兵,真能打赢也就罢了,可问题是以同宋两国的差距,如何打得赢?
这等沽誉买直之辈只为一己之私,全然不管朕的安危,端是可恨!
暗骂了李纲一番后,赵桓顿感没有之前那么害怕了,身上也有了力量,当即上前扶起郑望之和高世则。
“郑卿为江山社稷不惜以身涉险,朕便假你工部侍郎充军前计议使,高世则副之。两位爱卿勿要强求。可退则退,若不可退,万不可惹恼同将。”
听皇帝这句话的意思,是能乞和则乞和,不能乞和也不要有压力,不讲任何条件投降同军也是可以的。
也就是说卖国如果卖不出价,干脆直接送了。
郑望之暗叹一声,没想到自己还能见证百年大宋走向终结。
幸好,无论是卖国还是送国,都不是他一个代理工部侍郎和一线同军将领可以决定的大事,其人顶多是探探口风,就算名声再臭,也臭不到哪里去。
“臣定不负陛下厚望!”
郑望之和高世则出了宫门,就被兵部尚书路允迪堵个正着。
然后,高世则留了下来,郑侍郎则被路尚书径直带到了政事堂。
大半夜了,政事堂中居然还灯火通明,除了轮宿宫中的中书侍郎吴敏外,太宰白时中、少宰李邦彦、门下侍郎赵野等宰执均在。
就连尚书右丞同知枢密院使李纲也在,另有政事堂和枢密院从官三五员。
想想也是,同军早间才扛着城中炮火强行推掉了何灌部营寨,入夜后张村镇又传来军情急奏,如此时刻,与大宋王朝国运紧密捆绑的相公们又如何能安心睡得着?
只怕是内侍前脚宣其人与高世则进宫,相公们后脚来到了政事堂专候自己。
在祥曦殿中面圣时,郑望之就担心天子绕过宰执直接给自己下达卖国任务会惹来祸事,没想到秘密任务还没开始执行,就被宰相们先抓到了政事堂。
看这三堂会审的局面,今夜明显不会有好果子吃,其人想死的心都有了。
诸宰执中,白时中的官阶最高,但在当前形势下其人却是地位最不稳固的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天子拿下,其人身份尴尬,没有说话。
李邦彦地位仅次于白时中,又惯会左右逢源,见郑望之如此紧张,乃打破冷场。
“郑郎中夜半入宫,可有要事?”
“这——”
郑望之最终还是没能扛过众宰执的威压,老实交代了天子召自己进宫所为何事。
当然,其人也只讲了半截话,仅说了皇帝委自己假工部侍郎充奉使大同军前计议使,遣他与高世则前往同军营中探听虚实。
至于“万不可惹恼同将”之语,其人自是不敢乱讲。
奇怪的是众宰执并没有与其为难,仅是询问了诸如“可有圣旨”“天子可赐下信物”之类的话走了过场便没有再深究此事。
工部侍郎之职从四品,已跻身高阶文官之列,远非正七品的驾部员外郎可比。
但皇帝不知道是事多给忘了,还是故意如此,只是空口给郑望之许下了代理这一要职的好处,能不能真坐上去,还得看出使之事能不能办好。
宰执们故意问及圣旨、信物之事,就是明摆着提醒郑望之莫要以为搭上了天子这条线就能绕过政事堂。
而性刚言直的李纲在其余宰执问话时一直冷着脸没开口,直到郑望之要辞行了,李纲才盯着他冷冰冰地交代了一句:
“贼性贪婪无厌,索求必然无度,何话当讲不当讲,郑郎中好自为之!”
啥好处没捞到,甚至都没有出城见到同军,就已经搞得自己夹在皇帝和宰执之间里外不是人,郑望之欲哭无泪,却也只能硬着头皮出城去寻同军。
好在经这一番折腾,其人也算明白了包括主战的李纲在内,宰执们并不反对与同军接触或者说虚与委蛇。
前前后后的折腾花去了不少时间,待郑望之和高世则等人深一脚浅一脚赶到张村镇寻到同军时,天色早已大亮。
第五十三章
同军远道而来
被迫割让河北路和河东路全境之后,大宋王朝原本的都城东京便直接暴露在大同帝国的兵锋之下,随时都能被同军攻破,再无安全可言。
为了自己能睡几个安稳觉,教主道君皇帝不顾群臣的强烈反对,执意把都城迁到了远离同军又有山川之险的南阳府。
极度缺乏安全感道君并没有满足南阳府的地势险要,提前命工部侍郎孟揆和皇三子赵楷督工一线,历经数年耗费巨力重新构筑了一套以临安城为核心的防御体系。
改建后的南阳府不仅加强了各县城和要塞的防御等级,还将一些人口密集的交通要道村镇改造为军寨。
当然,以大宋十成钱财养不出五成兵的传统,处处都足量驻兵严防死守是不可能的,只能有所侧重,照顾重点方向和重点部位。
张村镇军寨位于临安城西北方向,地处内乡、顺阳、淅川、临安四县之间。
其位置虽然重要,但相对大同帝国而言处于后方,驻军数量和防御严密程度与临安东北方向的禳东镇相比,都差了一大截。
因而,当消失在临安城东北方向的同军骑兵突然出现在张村镇军寨外时,寨中乱作一团又迅速陷落便不足为奇了。
不过,在岳飞看来,同军前一天黄昏时分就已经打到了临安城下,且今日早上才强行拔除了一座营寨,周边城寨肯定早收到了宋廷的警报。
这种形势下,紧靠临安城的张村镇军寨居然全无战备意识,尤其是寨门大开这点就太有悖常理了。
宋军虽弱,也不至于稀拉到这种程度。
而横倒在镇上的马车极其华贵明显不似民间之物,且部分俘虏甲胄精良个个身材高大等异常现象更是引起了其人的注意。
岳飞很快就想明白了自己肯定是逮着大鱼了,当即命部队展开搜查。
没过多久,其部便在寨中一处民宅内发现了异常,并成功俘获瑟瑟发抖的大宋皇后朱氏和大宁郡王赵谌等人。
经审问,岳飞大略搞清楚了宋廷皇室贵人出现在此地的原因。
一天前,得知同军即将杀到临安城下的消息,大宋皇帝赵桓担心临安城守不住,急命营御营禁卫护送皇后朱氏和皇长子赵谌先行前往陕西避乱,其人随后就来。
但朱皇后的车驾出城行不到二十里,天子不知为何又突然变了卦。
赵桓不仅自己不走了,还派内侍送来“可回”两字诏书,让皇后自己拿主意。
朱氏拿不准皇帝的意思,但夫妻多年,其人却非常清楚自己的丈夫极为缺乏定力,经常想一出是一出。
“可回”二字便是如此,模棱两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5/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