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5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0/851


韩嘉彦是韩琦第六子(第五子韩粹彦两年前离世),字师茂,时年五十三岁,尚唐国贤穆长公主,官至宣州观察使。
安阳韩氏宗主本是韩顾一脉(韩琦之父韩国华的长兄),至魏郡王韩琦返乡养老后,宗族公推由韩琦这一脉主持宗族。
其后,这个传统便保留了下来,以选取最优秀的人,确保宗族富贵不减。
韩纯彦、韩嘉彦年龄虽然还没有族孙韩治大,却是安阳韩氏辈份最高的二人,就连当代宗主韩治都要称一声“叔祖”。
众人坐定,时年六十二岁的宗主韩治直奔主题。
“今日请诸位叔祖、叔父过来,实是安阳韩氏遇到了大难关,治恳请各位长辈出出主意。”
“宗主请讲。”
“河北变了天,以如今的形势看,朝廷再无回来的可能性,徐泽取代赵氏坐天下是不可逆转的大势。”
韩治的这些话就算传出去,赵宋也不能真把韩氏如何。
就如同在党争中落败的上任宗主韩忠彦因弃湟州之论被一贬再贬,但朝廷对安阳韩氏的恩宠却一升再升。
到了安阳韩氏这种程度的大族,实际上已经有了与朝廷讨价还价的本钱,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真话”。
何况,朝廷确实不可能再回到河北了。
第五十九章大难临头
众族老和小宗家主都没有接话,似是认可了韩治关于同舟社取代赵宋之势不可挡的判断,又似是如同以往一样走个程序,万事都由宗主拿主意。
“然徐泽行事不同以往改朝换代的豪杰,得人却不制于人,同舟社所做一切皆明白无误地限制大族发展,且此人手段毒辣,凡是反抗者,无不家破人亡。”
韩治一番话说完,众族老和小宗家主们皆点头而叹,却少有同仇敌忾或悲愤之色,似乎韩治讲的这些事和他们无关一般。
没办法,同舟社接管河北两路后,做法完全不似篡逆作乱的反贼。
一方面,徐泽俨然是秩序的维护者,虽然造反,却没有大肆破坏社会秩序,更没有对特定阶层喊打喊杀,甚至还将各地管理得更好。
同舟社然所行之法虽然与大宋差异较大,但也是讲“法度”的,就算要杀人也是有理有据,因为你触犯了同舟社的“刑律”才杀你,而不是徐泽看你不顺眼想杀你。
另一方面,徐泽又手段极其强硬,敢于反抗者皆付出了家族被灭的惨重代价。
不比赵宋虽然森严却弹性极大的“王法”,在同舟社治下,规矩明明白白,不能做就是不能做,且执法极严,犯了法就没有任何理由可谈。
反抗同舟社暴政可以,愿赌服输,先做好一旦失败便赔上整个宗族的心理准备。
没有什么底蕴的暴发宗族还可能亡命一搏,如安阳韩氏这样数百年的大宗如何能做这等蠢事?
众人没有表态的意思,韩治接着道:
“安阳韩氏家大业大,若反抗同舟社,恐有覆灭之危,可若坐视同舟社税法落地,也再难维持偌大家业。治为宗主,实难抉择,何去何从,恳请各位长辈不吝教训!”
众小宗宗主相顾而视,又欲言又止。
宗主的话虽没说完,但意思明白着,这根本不是要什么“教训”,而是要他们表态呢。
安阳韩氏扎根相州三百多年,田宅、山林、河泽、店铺等产业极多,依附于韩氏这棵大树生存的族人、佃客、雇工等身份者也是不计其数。
以往,在赵宋治下,上有官府保护伞,下有众族人“团结一心”一致对外,还拥有极多的免税和隐田隐户等特权,靠这些产业养活所有人完全没问题。
现在,同舟社取代了赵宋朝廷,取消了大族的一切显性特权,甚至还因为田地太多,需要多交税,家业维持不住是必然的。
头脑稍微正常的人都知道,当此形势下,既然不能反抗,不敢反抗,那就必须作出改变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分宗、分家,把田产分到“合理”的税收范围。
问题就出在这里,处在宗族中的所有个体地位并不是平等的,大宗对小宗更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占有并主持分配绝大部分的资源。
以往宗族越做越大的情况下,小宗虽然处于被压榨的地位,但做家主远比普通宗族过得要好,眼光能放长远,偶尔牺牲一点利益,也多不会斤斤计较。
现在要分族产了,而且,很大可能这一分就再不可能合。
怎么分?
按大小宗,还是按各宗的人口?
这个时候讲什么都不好,多说多错,不如一默,反正等会肯定有得吵。
眼见众人明明有话讲,却又因为各自的利益盘算而陷入沉默,辈份最长的族老韩纯彦主动站了出来。
“诸位,安阳韩氏能有今天,靠得是什么,是田宅家产么?”
其人环顾堂内,一众族侄、族孙们尽皆默然,不敢与其对视。
实话说,分则力散,专则力全,安阳韩氏风光三百年,在这棵大树底下乘凉这么久,真等到树要倒了,还是很迷茫的。
众人虽然平日里艳羡大宗,恨不得取而代之,但也明白没了安阳韩氏这块招牌,自己什么都不是。
“同舟社就算再能折腾,终究是要有人做事,不管分不分宗,安阳韩氏还是一家,还是要教导子弟出仕为天下做事。”
“叔祖说的是!”
“晚辈受教了!”
“安阳韩氏永远都是一家。”
韩纯彦说了一堆无用的实在话,众人跟着喊几句有口无心的口号,却是为韩治解了围。
其他人对分宗还有疑惑,他却是半点也不敢耽搁。
秋收以后,同舟社一面抛出科考诱饵,一面强力推行税法改革,是铁了心要改天换地。
同舟社开科举的内容虽然与赵宋相差很大,对受传统教育多年的士子们很不利,但毕竟还是留了一条路,给了你进身之阶。
文、格分综的考试模式显然是对传统士子的格外照顾,参加考试的士子不用比书院学生强,只需要比其他士子厉害就行——这点和赵宋科考没什么本质不同。
如今形势已经明朗的情况下,本就别无选择的河北士子更不会错过“从龙”的大好时机。
同舟社选择这个时间段放出开科取士的消息,成功吸引走了绝大部分士子的注意力,这也是整个河北两路百余县,却只有几起暴力反抗税法改革事件的原因之一。
如此形势下,安阳韩氏实际上是没得选。
还有一件事,韩治瞒着其余族人。
半月前,同舟社法曹曹首裴宣突然带人来到安阳,转了一圈后,将州衙和县衙内近些年的刑案卷宗全部搬走。
就在昨日,同舟社又遣人来安阳,将几份“有问题”的刑案卷宗和之前的清田簿籍副本直接送到韩治手中。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韩氏家大业大,子弟众多,即便家教再严,每一代也免不了会出几个不肖子孙,想要屁股干净让人抓不到把柄是不可能的。
之前同舟社清田,韩氏就出了不少问题,抛出几个奴仆顶罪后便没了下文,韩治还以为风声已经过去。
一边是其余大族暴力抗税被杀得人头滚滚,一面是韩氏涉案和清田的“罪证”,如此意味强烈的警告,为官多年的韩治如何不知?
再加上韩肖胄以病请辞知沧州事任命时,徐泽送来的白绫。
所谓事不过三,韩治预感到安阳韩氏这一次稍有不慎,就会是鸡犬不留的结局。
第六十章
百年大族分崩离析
“各位长辈,安阳韩氏以幼继宗,与礼不合,时日长久,恐有祸端,治近年来身体一直不好,有意将宗主之位还给盈胄(韩琦长兄韩球之嫡脉长孙),可否?”
韩治此言一出,顿时引来一阵骚乱,众小宗家主纷纷劝阻。
“宗主,当年改主宗乃是合族公议的结果,这些年来运转也很好,主宗并无过错,怎么能再随意更改?”
“是啊,还请宗主收回成命,不要妄谈改主宗之事!”
“请宗主三思!”
众人情真意切,却不是舍不得韩治这个宗主的领导,而是别有心思。
这些年,安阳韩氏风光无限,主宗享尽荣华,好处占完。
现在有难了,就想推个倒霉蛋出来顶锅,自己置身事外,哪有这么好的事?
关键的问题是,这个时候让无权无势又无理政经验的韩盈胄上来,如何能处理当前复杂的形势?
看着一众小宗家主各怀心思的丑态,韩治突然有些解脱,自己大难临头抛弃宗族的耻辱感顿时消去大半。
“诸位长辈也知道,肖胄如今出职沧州,听说那边土地广袤,人口稀缺,治有意迁往彼处置业,实无心思再打理族产。”
韩治的话让众人再次震惊了,沧州确实“土地广袤人口稀缺”,但那是由于黄河泛滥造成的结果,彼处现在根本就不适宜大族生存。
安阳韩氏能够风光多年,除了世代有子弟出仕庇护宗族的隐性族产外,最大的族产主要是田宅、山林、河泽、店铺之类,这些恰好是带不走的不动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0/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