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4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9/851


就像开战后就一路溃逃的刘延庆不仅没被追责,还被朝廷任命为四壁守御使一样,为朝廷带来希望和底气的王统制也必然要平步青云。
摄于王禀敢战能战的威名,徐泽终于认清了自己底蕴不足的现实,放弃了观兵东京城下威逼朝廷的想法,转而寻求以谈判手段获得更大的利益。
张邦昌拖着病体与徐泽谈判的同时,东京城中,朝廷正在举行迎接率部转战数百里归来的王统制的入城仪式。
东京百姓欢声雷动,喜迎英雄归来,仿佛危机成功解除,贼首徐泽已经授首一般。
道君教主皇帝有些病态亢奋,接见王禀时,两次提到“昊天玉皇上帝诏谕朕,大宋江山还有三百年国运,朕顺天应人,必不被天帝弃”之语。
天子的吉庆之语自然博得众臣的一致附和,皆颂大宋千秋万载,国运不衰。
至于自叛军南下后,皇帝在“跑与不跑”问题反复纠结接连数日癫狂胡为的事,聪明的大臣们自然是选择性遗忘了。
王禀生怕天子头脑发热,当面配合皇帝演戏鼓舞士气,大讲自己的英勇善战。
私下里却不敢隐瞒,“如实”讲述了南乐镇大败的真相,以及自己率部南遁途中的狼狈不堪和种种巧合,坦言同军战力彪悍,朝廷兵马无法与其野战。
王禀此举反而赢得了教主道君皇帝的好感,视其为忠直有担当的好臣子。
虽然不知具体实情,但包含四壁守御使刘延庆在内的众多官员都对王禀的传奇故事持怀疑态度,若叛军这么好突破,童太师也不会至今下落不明了。
但经历一系列的磨难之后,侍天至诚的长生大帝君赵佶终于感动了自己在天界的父亲昊天玉皇上帝,被赐予沟通天地的能力。
臣子们王禀率军突围中的“巧合”越多,天子就越发感觉冥冥之中自有天定,天父昊天已经指引了所有的一切。
王禀突围途中的种种巧合恰好是昊天显圣,蒙蔽了徐泽小儿,使其昏招迭出。
天子委王禀以都统制,令其统东京城外现有兵马驻守阳武、酸枣、长垣、封丘一线,以阻挡叛军南下。
一日后,大病未愈的张邦昌匆匆赶回东京城,带回了昊天玉皇大帝进一步显圣的明证:
贼首徐泽表示无意进京冒犯圣天子,同意听从朝廷旨意撤兵。
第三十二章
家传绝学
想让已经打到开封府仅一日路程的叛军放弃唾手可得的天下撤兵,当然不是已经病倒连话都说不利索的张邦昌一人之力能谈妥的。
实际上,徐泽根本就没有与张邦昌“谈”,其人甚至见都没有见朝廷“故意派来传染恶性疾病”的天使。
徐泽直接让安道全向张邦昌转述自己的撤兵条件后,就将使团赶回了东京,其人对朝廷的要求包括且不限于割地赔款——
咳咳!
一心为了赵氏社稷江山的徐宣抚使重申,自己愿挑重担,为大宋整顿河北东、西两路和京东东路兵马,以北伐燕云,成祖宗未竟之业。
为了保证北伐成功,朝廷需特许徐泽自主支配三路财政,并举全国之力筹备北伐所需的钱粮和物资。
天子要以诏令形式正式承认徐泽的以上权力,并明确同舟社包含实际控制区在内的管辖权,允许徐泽在辖区内自主招揽所需人才,进行相关的社会改革等等。
同舟社还没有建国,但朝廷若是答应了徐泽的这些条款,实际就是将河北和京东东路变成了国中之国。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朝廷的军队打不过同舟社,无论是否同意,都无法从徐泽手中收回这三路。
同意了这些条件,至少还能换来苟延残喘的宝贵时间,甚至还能等待时机一举讨平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占的叛军;
要是不同意,惹毛了徐泽,其人干脆举起反旗,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灭了赵氏,整个江山都没了,还有什么资格谈条件?
尽管如此,天子还是没有同意徐泽的“请求”。
长生大帝赵佶可是有昊天父亲在天上支持——
好吧,真实的情况是徐泽给出的条件太苛刻了。
已经丢掉的东平府就算了,毕竟其地与东京之间还隔着濮州和兴仁府,被徐泽掌控的滑州以及河北西路的卫州、安利军等地,可是顶在了开封府的脑门上。
以徐泽的肆意妄为和其部的强悍战力,动不动就陈兵开封边界,来个演习什么的,那在东京城中的皇帝还做得有什么滋味?
因此,朝廷不得不再派天使与徐泽谈判,以尽力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
实际上,徐泽也没把话说死。
他让病情张邦昌带回撤兵条件时,就做好了继续谈判的准备,并且明言在先,朝廷若真有谈判诚意,就派宰相和亲王来韦城谈。
张邦昌虽然被安道全施了药,病情有所好转,但连番折腾,元气大伤,强撑着向天子复命后就卧床不起,真的没法再出使了。
大名府之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朝廷背信弃义,违背去年请京东兵马平灭两浙路方腊之乱时的承诺,暗地里分割河北东路所致。
到了这个时候,天子如何敢再耍花样?
张邦昌不能出使,就只能派级别更高还曾出使过京东东路的少宰王黼为正使,至于副使,也选无可选。
赵佶这些年辛苦耕耘,收获颇丰,到目前为止,先后诞下了二十八位皇子,但已经封为亲王的只有皇三子郓王赵楷、皇五子肃王赵枢、皇六子景王赵杞、皇七子济王赵栩等四人。
三天前,确定让诸皇子分遣各路州后,其他的皇子都被当即赶了出了东京城,只有最得天子宠爱的郓王赵楷却被赵佶单独留了下来,其人计划万不得已时,再带着老三一起跑路。
之后,进京勤王的兵马越来越多,徐泽也待在了滑州不再南下。
局势稍稍缓和,天子更舍不得让郓王出外,如此一来,留在京城之中的亲王就只剩下赵楷一人了。
尽管天子万般不舍,但为了自己的江山,也只能忍泪将哭得死去活来的皇三子送出皇宫了。
如丧考妣的郓王跟着王黼到了韦城的同军大营,见到了传说中“身高八尺,腰围八尺,力能扛鼎,生撕虎罴”的贼首徐泽。
令赵楷吃惊的是,贼首不仅没有搞过刀斧阵之类的手段威吓其人,反而将正使王黼晾到一边,关心起他的身体健康来。
“郓王气色不佳,莫非患有疾疫?无拘,给郓王看看。”
“是!”
“啊!孤没事,没事!”
站在大营中的赵楷脸色苍白,双眼红肿,说话嗓音干哑,气色确实很差。
徐泽大略猜出这个遗传了赵佶大半长相、天分和性格的郓王是惊吓过度,但他要求派赵佶亲王来谈判是为了防止赵宋君臣再跟他扯蛋,却没想过把人家的儿子给吓死。
这样做对不仅他没有半点好处,还平白背负恶名,若是再让赵臣子生出什么“臣子恨何时灭”的集体情感来,就太不合算了。
安道全医术高超,一眼就看出了赵楷是怎么回事,仍不由分说地拉起其人的袖子,为他把脉。
赵楷生于帝王之家,从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沦落敌营,本就惊慌至极。
安道全冰冷干瘦的手搭上他的手腕,仿若被吐杏的毒蛇缠着,其人顿时身体僵直,牙关紧咬,就要施展家传绝学。
“殿下若是晕厥,草民只有用金针刺穴来唤醒殿下了。”
听到安道全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话语,赵楷惊出一身冷汗,竟然强打起精神,镇定下来。
“殿下是否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之感?”
赵楷惊问:“郎中为何知道?”
安道全收回搭在赵楷手腕上的手,道:
“病有奔豚,吐脓,惊怖,火邪,皆从惊发得之。恐则气下,惊则气散,恐惧伤肾。”
赵楷天资聪慧,很快就听懂了安道全的话,对照自己的症状,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可要紧?”
“无妨,殿下身子骨好,安心静养即可,若是不放心,草民还有个方子。”
身在敌营,赵楷饭都不敢乱吃,更别说吃药了,又担心自己的身体会落下病根,正犹豫间,就听徐泽发了话。
“无拘,既然郓王没有大碍,此事稍后再议吧。”
“是!”
安道全应声退下。
徐泽的一句话,又将赵楷的心更搞乱了。
“郓王既然入了我同军大营,可愿陪本帅北伐燕云,成就祖宗未竟之伟业?”
第三十三章
翻手为云
赵楷好不容易才平复下来的心脏,被徐泽这个问题又刺激得怦怦乱跳。
倒不完全是吓得,其人还有某些不可为人道的想法。
因为父皇薄情,致生母王皇后早死,自小得不到正常关爱的皇长子赵恒性格偏执,处处喜欢与天子拗着干,赵佶也非常头疼这个能力平庸又极为叛逆的长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9/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