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4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8/851


蔡京也恼火朝廷这些年来花钱不断却始终练不出强军,甚至现在连弱军都没拿不出来的窘境,但其人毕竟比皇帝多几分清醒。
“臣敢问官家,若要行幸,欲要前往何处?”
当然是江——
赵佶被蔡京这句话问倒了。
该往哪里去?
其人生出让太子监国之意,并不是因为这皇帝做得没滋没味,早就想退休以寄情山水,彻底抛弃权势,体验自己“一直向往的民家生活”。
若真是如此,只要下一道退位诏书,自然哪里都能去得。
可是,赵佶此举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国事糜烂,大敌当前,以其人的能力已经搞不定这个烂摊子了,才决定临乱撂挑子跑路,并推自己的儿子上来顶包。
若是皇太子赵桓挡住了徐泽,成功解除东京危机,自己这正牌皇帝还是要回来继续为赵氏江山做贡献的。
如此一来,可去的地方就太少了,行幸之地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
其一,要有地势之险,能够挡住叛军的追捕。
不能前脚辛苦跑路,后脚就被叛军抓住,要是那样,还不如就留在东京。
其二,要有交通之便,能够很快捷地传递消息。
不然的话,皇太子在东京挡住了叛军,获得巨大的政治威望。
皇帝却因为隔得太远或交通不便,来不及赶回来,让太子监国变成了正式即位,皇帝做成了太上皇,那也太亏了。
其三,要有财赋之盛,能够供养行在开支。
天子行幸,并不是赵佶一个人跑路这么简单,随行的禁卫、宫人、官员、杂役数以万计,日常开支远超数万的普通军队,一般的地方根本负担不起。
行幸之地选在财赋重地,也不光是为了跑路在外的天子吃好玩好,还有很重要的政治考量。
天无二日,监国的皇太子一旦做得比皇帝还好,在外的天子如何才能在战争结束时顺利回归中枢,再掌大宝?
答案很简单:一手握重兵,一手控财赋。
如此以来,可选的位置就非常有限了。
首选江南,但方腊年前才被剐,两浙路的动乱远未平息,现在正是人心不稳的时候,以赵佶的“巨大声望”,去了江南,只怕会让形势变得更复杂。
次选蜀地,彼处安全是有保障,但交通不便,难进更难出,一旦去了蜀地,这江山基本就与赵佶再见了。
其余汉中、两淮、南阳之地就不用说了,缺点更明显,不是没钱,就是在徐泽的眼皮子底下,选都不用选。
赵佶琢磨着公相的话语,脸色不断变幻。
就在众臣以为皇帝要下定决心时,其人突然大叫一声,直挺挺倒下。
“官家!”
“官家!”
“快召御医!”
“御医,快!”
大敌当前,正需要拿主意的时候,天子却突然昏倒了,任由忠贞的臣子们如何叫唤,皇帝始终没有半点反应。
这些年来天子遇到大事就容易心悸,内侍和御医都有了经验,之前也安排了御医候在偏殿。
听到召唤,立时进来四个御医,轮流为天子把脉、诊断,个个面色严肃,诊断之语也是云山雾罩,没句准话,让众宰执更烦躁。
好在公相蔡京多次经历类似的事,经验丰富,及时站了出来。
“诸位,官家需移寝宫静养,跟随的人不宜太多,先由本官、王少傅和李翰林陪侍,随后再安排诸位轮值,如何?”
在场的都不是傻子,之前的戏也做的差不多了,见鲁国公拿了主意,自无不可。
“谨遵公相吩咐!”
天子寝宫福宁殿。
赵佶仍然昏迷不醒,王黼和李邦彦平日里陪天子玩耍倒是一个比一个拿手,遇到这种国家危亡的大事,也是手脚发麻,蔡京当仁不让地走向御塌边坐下。
“官家,臣以为,既然不能仓促行幸,就只有立足东京多手准备了。”
鲁国公开口说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似乎认定天子听得到自己的话语一般。
“为今之计,还是要赶紧派人北上,了解大名府的究竟发生了什么,寻找童太师的去向,并与徐泽取得联系,询问其人究竟要做什么。”
御塌上,天子仍然一动不动,没有半点变化。
“其次,开封府兵马唯刘延庆部最多,全部留在封丘,是否太远,万一叛军南下,东京城急切之间哪里能再召集数万兵将。”
蔡京说完,看向王黼和李邦彦,二人尽皆点头,表示没有异议。
“东京形势危急,诏各地兵马勤王是应有之义,只是缓不救急;诸大王出外,就于何地,是否有行遣便宜之权?一切都需官家圣断啊!”
赵佶突然醒来,直挺挺地坐起。
“朕见到昊天玉皇上帝——”
第三十一章
英雄归来
国难当头,数次出使同舟社的尚书左丞张邦昌再次临危受命,北上联系叛将徐泽。
其人十天因前骑马磨烂的大腿刚刚有些好转,又忍痛跨马,再次磨出一裤子血。
刚进入滑州境内,就被一队兵士扣了下来,随后安排使团住到一间独立民宅之中。
张邦昌每次到同舟社掌控的地域都会被扣,然后等待徐泽进一步的命令再决定其接下来的行程,其人对这套流程已经习惯,倒是没有吃惊。
结果这一等,就是整整两天。
这次可不比去年入京东请徐泽出山平灭方腊之乱,当时的形势也危急,但和现在相比就没有可比性了。
如今的形势下,两天的时间都足够改朝换代了,等使团被放出来,是不是要直接拜见新天子?
张邦昌多次提出抗议,要求放自己等人出来去见徐泽。
但看管使团的队正是个实心眼,从头至尾就一句话“俺不知道,俺的任务就看着你们”。
眼见出使任务可能会失败,大宋即将覆亡,张邦昌心忧如焚,因之前连番劳累,大腿上的旧创未愈又添新伤,再加上着急上火,其人竟然直接病倒,高烧不退。
幸好随徐泽南下的安道全及时赶到,为其施针下药,才保住了张邦昌的一条性命。
徐泽其实早就到了韦城,得知刘延庆再次逃脱并快速向南进入开封府后,他就赶紧处理完大名府诸事并立即率部南下。
其人之所以要让张邦昌在韦城等两天,倒不是为了故意制造紧张氛围好在与朝廷的谈判中狮子大开口,以如今的形势,同舟社根本用不着这样。
主要原因是配属给王禀进京勤王的大名府兵马行动迟缓,耽误了时间。
实话说,出兵前,徐泽就对赵宋的弱和烂已经有很深的认识,但真没想到会烂弱到这种层次。
童贯统率“数十万”大军北上,与同军还没开打就直接崩溃的操作也太逆天了。
这样说崩就崩的赵宋,让意图“维护稳定”的徐泽万分无奈。
无能的赵宋必然要退出历史舞台,但在其被同舟社取代之前,还得站好最后一班岗,不能随便撂挑子说崩溃就崩溃。
徐泽好不容易抓住了一个还算忠心王事又有能力的王禀,当然要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平叛统制王禀的英雄事迹:
王禀受童太师之命前往马陵道口镇与徐泽谈判,途中发现叛军异动,果断改变方向,进入大名城,并说服守军听其调遣。
南乐镇“之战”,朝廷大军不战自溃,同军抓获大量俘虏,志得意满的徐泽无视大名城仍未被攻克的实际,立即分兵南下,意欲威逼东京。
探知这一情况,王禀果断抓住战机,率大名府兵马突袭押送俘虏的同军后队,成功解救大部分被俘将士。
随后,王统制又抓住叛军南下的空挡,且战且走,一路南下,突破叛军数道防线。
徐泽部叛军之所以到了京畿边却停顿不前,并拒绝接见天使,就是因为后路起火,其人需要调集大军围堵王禀部。
但战略上的短视导致战术上的被动,注定了贼子的企图必然失败。
至今日,英勇善战的王统制已经甩掉叛军的围追堵截,由胙城进入开封府酸枣县,成功带回了两万历经血战的大军,这正是朝廷当下最急需的精锐力量。
徐泽原本答应给王禀三万人,但长跑名将刘延庆的快速转进打乱了之前的计划,在快速奔袭且途中接连大战的情况下,王禀还能带回三万人就太离谱了。
其人相信这个传奇很快就能传遍赵宋朝野,真实性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朝廷急需这样的英雄故事稳定民心士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8/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