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3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6/851


城外来了一个叫曹孝才的人,自称是商队掌柜,要求进城见知县。
陈规正苦于对外面的情况两眼一抹黑,明知道此人是贼人的奸细,还是见了他,询问其人的来历。
没想到这个曹孝才明说自己就是贼人派来的,但不是奸细,他真是商队掌柜,来安丘就是询问城中军民需不需要商队代购生活用品。
这段时间见到的怪事太多,陈规也算是有些免疫力了,直接询问询问贼人的动机。
曹孝才也不遮掩,说是贼人担心安丘军民长期困守孤城,会因生活物资匮乏而出现“人道主义危机”,特意派商队来帮安丘。
陈规虽然不懂新词“人道主义危机”是什么意思,但并妨碍他对贼人来意的理解。
安丘城自我封闭这么久后,城中缺柴火、缺肉菜、缺日常用品,更缺外界的消息,完全成了一个孤岛。
城中虽然还没出现什么危机,但人心已经浮动,已经快要关不住了。
说实话,陈规这个时候还真的需要曹孝才的商队。
只是其人处事谨慎,虽然答应了让曹孝才跟安丘做生意,却要求商队不得进城,只能在城外两里处停下易货。
对陈县令的要求,曹孝才没有任何意见,甚至还表示陈县令若是觉得代购不放心的话,也可以自己组建商队到北海县去采购——这也是贼人的意思。
对这个提议,陈规没有当场表态,但其人还是决定等曹孝才回去的时候,安排一个心腹和其人一起去一趟北海。
生意谈妥,陈县令拐弯抹角地打听外界的消息,没想到曹孝才有问必答。
从其人的嘴中,陈规知道了密、潍两州除了安丘,已经全部陷落,沂州治所临沂也落于贼手。
更惊人的是京东东路转运使吴汝翼统带的三州兵马也被灭——安丘真的成了孤岛。
陈规一度怀疑曹孝才故意告诉他假消息,以动摇自己的守城决心。
但三日后,其人派去北海的心腹随商队回到安丘。
不仅确认了京东东路大军被灭的消息——北海还有部分俘虏在整训,还说朝廷主动招安,贼人连部分俘虏都放回去了,
结果天子又调集大军偷袭昌邑县,战乱再起。
他回来的时候,登州第二将的军队已经在北海城外立了营。
官军盘问了商队,得知安丘仍在坚守,商队是为安丘运送生活物资的,徐将军还送了十头肥猪。
眼见登州第二将已经打到北海,安丘很快就要得救了,陈规大受鼓舞。
徐泽之名,陈规早就听过,只是对这个跋扈武将的影响并不怎么好。
虽然固有印象一时难改,但国家危难,还是需要徐泽这种能定国安邦的将领。
只是希望才持续几天,就变成了失望,商队很快便传来了贼军大败登州第二将的消息。
之后,贼人一次又一次打败朝廷大军的消息传到安丘,让陈规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而且,贼人再没攻过安丘城,似乎已经遗忘了这里。
安丘组建的商队,也在贼人的监督下顺利往返于北海,既买进生活用品和原材料,也将城中百姓这段时日的手工卖出去换钱。
日子就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生活相对方便一些后,城中百姓再次安稳下来,不那么闹了。
但这种安稳只是一种难以持久的表象,安丘城不能一直做京东东路的孤岛。
贼人占据密、潍几州后,不乱杀人,不抓丁,还减税,城内没危险,城外的百姓也在安居乐业。
既然如此,安丘城中的军民们为什么还要死守这座根本就没人攻打的城池?
其实,陈规自己都在开始怀疑守城的意义。
守城,究竟是守那一道可见城墙,还是守住满城军民不可见的人心?
第四十三章
被命运无情操弄的感觉
政和八年的上半年,大宋的国势如同过山车般的急速狂飙翻转。
天字第一号反贼李子义从卧牛山起兵开始,便展现了不畏强权、敢为天下先的豪气。
初次下山,即连下即墨、莱阳两县,让大宋君臣惊出了一身冷汗。
贼势即将坐大之际,登州第二将果断出击莱州,将李子义部打回山中。
旋起旋灭的贼乱,让绝大部分的人都产生了此贼不过如此的错觉。
就在大宋君臣以为贼乱已经平定,大宋再次恢复太平盛世时,异变再起。
朝廷对平乱有功的登州第二将的赏赐尚未送至莱州,贼人就再次下山。
时隔不足一月,李子义部贼人的改变极大。
首先是改变进攻方向,避开了东面惹不起的登州,而专心向西发展。
其次是改了战术,不再满足于一城一地的攻取,转而占领要津,运动中歼灭官军的有生力量。
最后,还改了名号,自号为“红五营”,以示其与其他贼人的不同。
其后,两月内,红五营接连打残八个州的官兵,击穿京东东、西两路,
还截断了东南漕运,占领了自古以来一直为王霸基业的徐州一角。
这段时间,红五营不仅多次突破朝廷二十余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还累计击败官军十万人以上。
朝廷也由最初的进攻变为防守,再由防守变为死守,完全失去了主动性。
眼见红五营就要击败徐州之官军,再大肆扩张,挥师西进,与大宋主力决战了。
站在有心人的角度,无论如何看,红五营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腐朽的大宋王朝掘墓。
但这个突然冒出的山贼势力太急功近利了,看不到半点长远的战略规划。
红五营在军事上打得朝廷抬不起头,展现了气吞山河的气势。
但在政治上的却是旋起骤兴,没有一点点底蕴。
这样的势力乱天下有余,安天下不足。
显然,急剧扩张的红五营就是为王前驱者,绝不可能笑到最后。
大宋王朝这间破屋被如此莽撞地推倒,只会扬起漫天烟尘,除了让推屋者灰头土脸,落个里外不是人外。
也会让躲在这栋破屋之下躲避风吹雨打和野兽侵袭的所有人,失去虽不安全却是唯一的安身之所。
破屋倒下后,将不会是新生,也没有盛世,神州大地即将迎来军阀混战的黑暗末世。
天下剧变在即,风起浪涌,沉渣与金沙俱起。
忧心国运的忠臣义士们预见到了即将来临的可怕末世,痛心疾首,纷纷声讨李子义的狼子野心,恨不得以身杀贼;
野心家和草头王们,则歌颂李子义的伟大精神,欢呼着拥抱即将到来的乱世,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天下纷争之中搅风搅雨。
不由得他们不急,京东两路的形势变化之快,超过了所有人认知常识,再不下场,搞不好就会没桃子可摘了。
王朝精英们一面享受着大宋的悠闲生活和高福利,一面又抱怨这个王朝的腐朽和堕落,散布着大宋将亡的轻佻言论。
可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做好迎接新王,改朝换代的思想准备。
更关键的是这个骤然兴起,极度缺乏人才的红五营,起事已经半年,却始终没有向他们抛来橄榄枝,
这让历来为争霸天下者必定争夺“人心”的精英们,感受到了被忽视的愤怒。
而红五营恐怖的战力,违反常理的急剧膨胀,全新的斗争手段都让他们迷茫,
所有的未知汇聚在一起,便是对新世界的本能恐惧和抗拒。
只是苦于对这个新兴势力缺乏足够的了解,不知其运作机制和缺点命门,
更畏惧其兵锋无敌,挡者披靡,而不敢选择对抗,
在大宋朝廷最需要他们的时候,聪明的精英们却选择了谨慎观望。
而占天下人口绝大多数的贫贱小民,也没有为“播撒种子和希望”的先驱者欢呼。
因为红五营从起事之今,表现出的极端克制,让他们颇为失望。
审查冤案确实能够邀买人心,但有冤者永远都是极少数。
既然不能身受,自然无法感同。
小民从生来就是最底层,他们本来就没有什么真正的权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6/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