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3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5/851


石秀代表“李子义”,提了四点具体要求。
其一,只要京东东路经略副使一职,但红五营已经占领的几个州朝廷不得驻军。
其二,等红五营为朝廷打败狼子野心徐泽后,登、莱两州也同样参照第一款之条件。
其三,密州胶即港重新开港,税收全归红五营,朝廷的水营不得靠近。
其四,以动乱影响生产为名,曲赦红五营实际控制的沂、密、潍三州,并免税三年。
“李子义”这次没有再提“武装一百个指挥”之类的要求,因为童贯已经提前通过溃败的大军,将相应的兵甲送到他手里了。
相对而言,其人做出的让步比较大,至少朝廷最需要的“面子”给足了。
但童贯依然不能答应,利国监掌握在贼人手中,就如同蛋蛋被人捏——
不对!
这个比方对宣抚制置使有些不太合适。
反正意思差不多,自己的要害被贼人掌控,时不时给你来一下,这谁受得了?
童贯提出了红五营从利国监以及沂州撤兵的要求,
“李子义”也清楚这一点是让朝廷放心招安的关键,并没有一口咬死。
经过双方反复的磋商,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
红五营撤出利国监和承县的兵力,临沂城也只保留两千守军。
作为交换,朝廷出钱帛八百万贯,粮食三百万石用以劳军。
钱粮直接通过海运送到胶即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粮交清就撤军。
在这之前,东南漕运要恢复正常,红五营驻守利国监的兵马不得再前往彭城闹事。
朝廷则以三万人的日常粮食消耗为标准,保障其部粮食供应,
并按天发放红五营大军驻守其地,帮朝廷维护利国监正常秩序的“轮值补助”。
谈妥招安条件后,已经六十四岁高龄的童贯不顾连日疲劳,亲自赶回了东京,面奏天子。
赵佶和重臣们合议后,同意了李子义的所有条件和“劳军”方案。
之所以答应得这么爽快,是因为这段时日淮西的贼寇做大不说,陕西又出了新情况。
熙河经略使刘法急奏:
夏人从卓啰和南军司出兵五万,越过癿六岭,围攻通远堡。
湟州精锐兵马之前被多次抽调,防区已经出现了多处漏洞,其人只能带两万兵马与夏军周旋。
就算这次能赶走夏人,夏人探知陕西诸路的虚实后,肯定会大举入寇,请朝廷速定东南,让西军儿郎们速回陕西!
刘法这份急奏走的是密奏渠道,并未公开,还没有引起东京军民恐慌。
大宋已经内忧外患,李子义之乱必须马上结束!
这次招安,李子义的表现也有些急,其人明显有稳住朝廷后,再挥师向东,除掉登州第二将,以彻底解除后顾之忧的意思。
尽管登州第二将尾大不掉,动不动就闹事,让赵佶极为忌惮,恨不得徐泽这贼子赶紧去死。
但对朝廷来说,京东两贼相争,远比一贼横行要更加安全。
绝不能让李子义的盘算得逞,此贼一旦统一京东东路,马上就会再闹事。
到那个时候,朝廷恐怕只有封其为王,才能稍稍稳住此贼一旦时日了。
朝廷目前已经无力制衡李子义了,唯一的希望就在徐泽身上。
得赶紧派天使再入登州,通知徐泽早做准备,并赋予其人更大的权力。
以方便徐泽充分调动京东东路的资源,用以对抗实力急剧膨胀后的李子义。
因为东京城中节节攀升的物价过不下去的倒霉蛋田庆,都准备回老家谋生活了,却稀里糊涂地就时来运转,被皇帝再度启用,还升了官,受到了天子的召见。
赵佶给了田庆一项任务:
陪同尚书右丞张邦昌前往登州,再请徐泽出山,命其统帅京东东路兵马,平灭贼人李子义!
第四十二章
究竟守什么
安丘县城。
肆掠京东两路的贼乱持续了两个多月,密、潍、青、沂、徐等州县相继遭贼人荼毒。
处在风暴正中的安丘城,却始终屹立不倒,至今都没有“陷落”。
能有这样的结果,代理县令陈规的功劳确实不小,但真要说起来,主要还是这次的贼乱太古怪。
大宋为了防止内乱,一直执行强干弱枝和守内虚外的政策。
全国大半的钱粮都集中于京畿地区,留给地方上的战略物资极少。
这种政策能有效避免贼人闹事后,夺得一两个重镇就迅速坐大,变得不可收拾的局面,但也让地方上独立应对贼患的能力变得很弱。
以安丘这种小县城的物资储备,根本不可能在四周都是贼人的情况下,撑过两个月。
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只是因为贼人故意放了安丘城中军民一条生路。
最初,知安丘县事孔果臻弃城逃跑时,贼兵本有机会一举攻下安丘。
但已经到了城下的贼军,竟然放弃了攻城,连试探都未做,就直接走了。
陈规还以为是贼人势弱,被自己与城谐亡的决心吓跑了,之后更不敢放松,又整顿城防,编练士卒,防备贼军再度攻城。
其后一旬未过,贼人果然再次围城。
虽然彼时城防已经大大加强,但以贼军的军势,不惜人命的话,攻下来也不难。
古怪的是贼军围了几天,仅在营中训练,自始自终都没有攻城。
只是在撤退时,突然杀了个回马枪,将尾随贼军打探敌情的人给赶了回来,还差点夺了城。
但贼人明显没有起杀心,不然的话,出城的两百弓手一个都活不了。
陈规也从这件事上,意识到自己的用兵能力还很嫩,之后好几天,都不敢再派人出城。
因为前知县孔果臻的不作为,贼乱爆发之前,城中完全没有准备。
安丘建在汶水边,城中还有不少水井,不愁水的问题。
粮米有一些储备,省着点,可以支撑月余。
菜蔬在城中的隙地和各家菜园种一些,也能勉强对付。
最麻烦的是柴火,靠各家之前的少量储备,很快就能烧完。
实际上,贼军第一次围城撤退后,陈规在整顿城防的同时,也考虑过派人出城打柴。
只是城中人力有限,到处都要用人,到处都不够用。
而出城采樵要走很远,路途不安全不说,湿柴又死沉,一趟根本就运不了多少,只能放弃这个计划。
其实,柴火虽然麻烦,却不是多大的问题。
真要是遇到贼军长期围城,生命没得保障的时候,生米也能吃,实在不行,还能拆了房屋做柴火。
问题是贼人自第二次撤兵后,就没有再来围过安丘城,后来甚至连游骑都撤了。
虽然还不能确定贼人是真的放弃了安丘,但至少眼前看不到危险,城中百姓的心思就开始活起来了。
要求派人出城打探情况的,抱怨生活不方便的,因贩货、走亲戚等各种原因被困在安丘想走的等等,提意见的人越来越多。
百姓就是这样实在,有危险没官府管的时候,就算请也得请一个官出来管理自己。
等发现没有危险或危险不急迫后,官府还要严管,他们就开始有怨气了。
陈规虽是街坊们推举出来的代理县令,却没有一点临时工该有的觉悟。
还没摸清贼人的底细和套路前,其人坚决不肯放开城防,矛盾由此产生。
只是陈规代理县令后,所作所为有目共睹,威望已经建立,这些人虽然有怨气,却不敢公开反对,最多说些怪话。
几日后,又发生了有一件古怪的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5/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