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851


徐泽点头,示意吴用继续。
吴用接着道:“其次是地利。”
“取保州而控鸭绿江,无论是北进,攻取女直人腹地,还是南下控扼高丽北进,避免辽东局势复杂化,都有战略意义。”
“且,此地连江接海,可有效发挥我同舟社水师的优势,彻底堵死女直人水师的发展,保障我们控制东京道南部的既定战略。”
这点补充就很有独到之处,看来吴用只要把心思用对了,也是可以做正事的,这几年的积累没有白费。
徐泽鼓励道:“继续!”
吴用接着讲:“最后是人和。”
“耶律宁所虑者,不过担心同舟社如高丽人一般,打算巧语骗取两城,而后奴役城中官民。”
“但只要站在其人的角度思考,就会明白。”
“无论城中如何兵精粮足,只要辽阳府不能收复,保州长期得不到朝廷的支援,陷落只是迟早的事。”
“女直人、高丽人和同舟社,三者只能选其一,最多再加一个根本长久不了的渤海人。”
“用以为,耶律宁心中其实已经有了决断,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所谓“时机未到”。
自然是鸭绿江女直攻城决心不强,保州短期内并无破城的危险;
辽阳府高永昌跳梁小丑难以持久,朝廷“王师”收复失土指日可待;
辽东南各府州名为互保,实则分裂的非法途径,不可能被朝廷承认;
等等。
一旦耶律宁所有的希望均告破灭,所有的坚持都变的没有意义时,便是“时机到来”。
徐泽道:“天时地利人和,确实很有道理,但这些都是同舟社未参与保州争夺时的情况。”
“一旦我们参与其中,在高丽人的嘴下抢了保州,会不会被其国惦记上,而后死缠烂打,不死不休?”
“再则,女直人会不会识破我们的战略意图,判断同舟社的危险等级要高于辽国,而投入重兵与我们大战?”
“或者,会不会因此促进金国和高丽联手,先除掉我们这个搅局者?”
吴用沉思半晌,道:“用以为,社首所虑这三种情况均有很大可能出现,不可不虑。”
“但从此事可以看出高丽和金国嫌隙很重,彼此防备,而保州孤悬,守军彷徨无助。”
“三者之间信息几无信息交流,就给同舟社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若用得好了,兴许我们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说到点子上了!
徐泽之所以看中保州,就是因为此处的混沌状态便于下手。
混沌意味着危险,也意味着机遇,就看怎么去把握。
“好!”
徐泽赞赏道:“说说你的操作思路。”
吴用拱手道:“属下尚未考虑全面,想到哪儿就讲到哪?”
徐泽伸手道:“讲!”
“用以为,此事于同舟社而言,有三利两害。”
第四十九章
进步
吴用起身,侃侃而谈。
“一利者,道义完胜。”
“耶律宁若真是忠臣,除了肯定指望不上的辽国朝廷,就只能选择还可以代表东南辽人的同舟社。”
“只要我们入局,保州便已经九成在手,取之极易。”
“而且,城中辽军稍加整训,又可为我所用,此战,同舟社稳赚不赔。”
“难者,只是其后要应对女直人或高丽人的反扑。”
徐泽点头,保州城内军民虽然“顽固”,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消化,但以耶律宁为首的这些人,身上有些难能可贵的品质,是徐泽需要的。
一个良性的政权,内部应该是有强烈向心力的,不同地域之间哪怕有隔阂,但在大体上应该是彼此都认同的。
徐泽要建立一个至少囊括辽宋两国等广阔国土的国家,就必须重视这一点。
但宋辽之间的对立太久了,两国百姓的疏离和成见都非常深。
同舟社想建立自己的政权体系,从一开始就想办法消除这种疏离和成见,就像种树一样,最初就要扶正苗子,不能让它长歪了。
有效控制下的之罘湾、海东郡和辽东半岛部分州县,三地之间的交流方式并不正常。
现在的情况是,海东郡已经开始反哺之罘湾了。
而辽东半岛还将在一段时间内,需要之罘湾的持续“帮扶”。
徐泽不是神仙,无论他怎么强调,辽、宋之间的隔阂短期内都难以改变。
宋人看辽人,戴着“蒙昧”“不开化”“落后”等有色眼镜。
而辽人对宋人,也有“自大”“怯懦”“欺软怕硬”等恶劣印象。
即便是徐泽自己,之罘湾新组建的营可以直接给予甲种营编制,辽人却只能凭借血战后的功劳晋级。
一边倒的帮扶,更多时候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难以取得持久的效果,甚至还会埋下偏见和矛盾。
徐泽可不希望自己辛苦一场,若干年后,同舟社治下,还存在着明显的“辽地”与“宋地”之间的隔阂。
他不仅需要用之罘湾的“先进”生产力和管理经验,带动“落后”的辽东地区走向富足与安定。
也同样需要用辽人的血性和坚韧来改造满足于安逸,在娱乐中沉沦的宋人。
以此,才能让两地的百姓相互尊重,而不是彼此在偏见中鄙视对方。
可是,目前看来,苏州、顺化城和镇海府三地的辽人,还担不起扭转宋人偏见的这份重任。
实际上,随着辽国的迅速崩溃,大部分的辽人都担不起这份责任。
但坚守不降的保州城内军民却可以!
这种孤军奋战,为了信念而坚守的精神,无论什么年代,不管哪个国家,都是极为难得的精神财富。
不仅屡战屡败的辽国需要,新兴的同舟社利益集团也同样需要。
这也是徐泽要在大宋起事前,坚持先北后南战略的原因之一。
他不知道的是,真实历史线上,保州攻防战的惨烈程度远超其想象。
保州、来远两城在外援断绝,毫无希望的情况下,仍然坚守了一年多。
直到天辅元年的三月,城池即将被金军攻下之时。
绝望的守军才将两城拱手献给高丽——以期挑动金国和高丽的争斗。
实际上,他们差点成功了。
等到金军统帅加古撒喝和阿实等人率军进入保州城时,“高丽兵已在城中”,双方差点大打出手。
吴用趁着徐泽刚才沉思的功夫,也在赶紧组织语言。
思绪收回,徐泽示意吴用继续。
吴用接着道:“二利者,敌明我暗。”
“同舟社兼有辽国援军、大宋禁军和独立势力的等选择,在争夺保州的战局中,可以隐真示假,扰乱金国和高丽的判断,获取战略主动权。”
吴用继续道:“三利者,进退自如。”
“同舟社占有水师优势,不管是送人送物资进城协助耶律宁守城。”
“还是建立水寨,封锁鸭绿江水面,直接出手打击女直人,都能游刃有余。”
“就算高丽人入局,缠斗不休,事有不谐,同舟社也可从容而退。”
“何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