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24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69/2534

  在科举、文献等方面,也是有颇多功劳。
  虽是远不如陆秀夫等人,但若上榜,也不至于引起太多非议。
  而元朝旧臣,当以乃颜、王恽两人最具威望。
  现在两人虽然都已不再参政,但元旧宗亲多以乃颜为首,而那些旧臣派系,则是王恽为主要代表。乃颜是王叔,身份过于敏感,还是选王恽较为合适。
  打心眼里,赵洞庭是不觉得鬼谷宫主和王恽有资格位列二十四功臣。
  但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没有办法。
  为大宋朝廷的长期安稳考虑,不得不树立他们做个“改邪归正”的榜样。
  现今距离大战已经过去这么多年,民间大享太平,想必连当初的仇恨也已忘却了。加他们进去,也不至于掀起太大波澜。
  就这样,赵洞庭在文臣上面又添了两人。
  文臣十二人仅剩一个名额。
  这,却是需得从元朝旧地投诚的那些人中挑选了。
  赵洞庭又为难起来。
第2367章
名单初定
  直到脑子里突然冒出个名字。
  梓高义。
  原元虢州知州。
  当初他是自主投宋的,而且是带着城内文武官员投诚,并说服不少元时任汉人官员投诚。为赵洞庭破开元朝边境防线可谓立功不小,虢州投诚后,直接连通京兆府路与南京路两路,导致元军节节溃败。
  且其人颇为正义,忧国忧民,虽曾侍奉元朝,但在当地颇具声明。
  只当初赵洞庭忙于战事,虢州投诚后,仍然只是让梓高义治理虢州。
  其后到真金称臣,他大幅启用元朝旧官之时,梓高义才再度出现在他的眼中。那会儿提刑省对元各地旧官员进行调查审核,梓高义的民望是最好的。虢州百姓几乎人人说到他时都竖起大拇指。
  大义投诚,让虢州免于战火。而且治理有方,让虢州民生始终强于周围州府。
  在吏部推荐,国务省核定以后,赵洞庭将梓高义提拔为京兆府路转运使。
  又是做得有声有色。
  数年前又提拔进皇城,时下任水利部尚书。
  梓高义这人,是有才能的。
  大宋之前连年水患,在他治理之下,这些年水患骤少。
  只是因为他为人低调,而且身份又颇为敏感,既和那些元朝旧臣走不到一块,又和大宋的老臣们谈不上亲近。所以在朝中才没有太多的存在感。
  想起他,赵洞庭倒是突然想起件事情来。
  前两年雨水连绵,湘水泛滥。河堤虽已加固,但仍然发了大水。
  身为水利部尚书的梓高义亲上堤坝,指挥着官兵将士接连奋斗了八天八夜。最后把堤坝堵住的时候,梓高义自己也昏死在堤坝上,还因为重病卧床,直休息了两个月才缓过来。
  当时赵洞庭还亲自去他府上探望过他,并封他“镇河侯”的爵位。
  山河阁,镇河侯,倒也相得益彰。
  梓高义威望资历虽然差些,但在民间,民望可是不低。
  “你觉得水利部尚书梓高义,如何?”
  赵洞庭沉思半晌,问乐婵道。
  乐婵也想了想,道:“挺好的。当初他在湘水堤坝上鏖战八天八夜,不知救下了多少湘水沿岸百姓,让他们免遭了家毁人亡的结果。妾身听说,自那以后有不少人在家中供奉起他的长生牌位,还有甚者说他是龙王转世呢!”
  “呵呵。”
  赵洞庭只是轻笑。
  若是有些皇帝,大概会因为这句话就导致对梓高义生出不好的印象。
  但他自然不会。
  他点点头,道:“那就这么办。”
  随即在纸上添上梓高义的名字。
  山河阁十二文臣算是有了初步定论。
  至于武勋,有了乐婵帮他解开思路,当然也是不难了。
  虽然原元朝的那些旧将肯定是不能上榜,他们手上沾着太多大宋将士的鲜血,且大宋破元以后再无战事,他们虽然投诚,却也没有多少可以拿得出手的功勋。但在元朝旧地兴起助宋灭元的那些人却是可以。
  这拨人里,首推当初三原城举起白锦军旗号的凌成志。
  他们当初可是为收复三原城立下不小功劳,而且其后率先投诚于大宋,成为义军中的表率。凌成志的白锦军虽然只是被收编到蜀中军区的成都府守备军里,自己只是个区区都统,但在行军打仗上很有天赋,颇有草莽英杰的风范。
  成为都统以后,屡立战功,其后职位渐高,也成为元地义军领袖们中的主心骨。虽然战功定是远远不如岳鹏他们,却也能和那些总都统们相提并论。赵洞庭当初授勋时,也是授了他大统领的勋位。
  后来治军有方,升为三军都监察使,和大元帅平级。
  如今在军中威望也是不低。
  虽然终究不能和岳鹏、柳弘屹等人相比,但要拿出来做表率,他是首推人选。
  再就是吕玉文了。
  做为吕文焕义子,他所立功勋是有目共睹的。其事迹,也是民间津津乐道。
  如今,做为建康军区副帅。资历不算拔尖,但也说得过去。
  最后的位置,当属文起。
  连凌成志和吕玉文都上榜,他没理由不上榜。
  几大军中的大元帅,也不可能单单撇下他。
  虽然他接的是苏泉荡的职,但不管是在带领建康军之前还是之后,他的功劳都是首屈一指的。
  最后,赵洞庭在纸上添上文起的名字。
  乐婵瞧着,低声惊呼道:“文起也位列山河阁功臣之列么?文军机令不是……”
  赵洞庭摇头轻笑道:“难道你觉得文军机令家,当不得这一门两功臣?”
  乐婵沉默下去,随即道:“当得。”
  想想,文家为大宋立下多少汗马功劳。连当初大宋濒危之际,他们都仍然在坚持,捍卫大宋小朝廷。整个文家,死得就剩下文天祥、文起两人。就凭这个,又有什么是当不得的?
第2368章
二十四臣
  至此,山河阁二十四功臣的名单算是初步有了人选。
  武勋十二人:岳鹏、柳弘屹、刘诸温、张珏、黄华、石开济、文天祥、苏泉荡、苏刘义、凌成志、吕玉文、文起。
  文臣十二人:鬼谷宫主、王恽、张世杰、陈文龙、赵与珞、王文富、陆秀夫、向东阳、刘黻、梓高义、钟健、李照恩。
  赵洞庭又依着这些人的功劳资历排了名次,这才搂着乐婵睡下。
  翌日。
  到御书房便让陈武刀将中枢内阁众臣宣到御书房内。
  这几乎囊括当朝所有的正二品以上大员。
  待他们行礼后,赵洞庭直接将自己拟好的山河阁功臣名单递给钟健,轻笑道:“大宋至今,已是江山稳固,社稷繁华。朕昨夜突然想到历年往事,深感今日之大宋来之不易。在座诸位都是劳苦功高,是以朕打算效仿前朝,设立山河阁,立首届二十四功臣,且先为他们出书立传。这是朕昨夜所立名单,诸位爱卿都且看看。”
  钟健双手接过纸,闻言微愣,随即打开。
  赵洞庭接着说道:“除此之外,朕还打算以朝廷之名义立名将榜、能臣榜。各选百人,做为我大宋百官之表率。山河阁内所列之人,便不算在此内了。人选名单,就由你们中枢内阁和明镜台商议定夺,再交由朕过目就成。”
  说话的功夫,钟健已是将名单看完。
  微微皱眉,却是没说话,只是又递向旁边的赵与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69/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