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24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68/2534

  以他极境修为,入皇宫大内那也是如入无人之境。
  或许同为极境的空千古、君天放、徐鹤会有所感应,但三人都熟悉赵洞庭的气息,显然不会现身阻拦。
  回到后宫,赵洞庭洗漱完,没有休息。
  大宋之前已经授过开国功勋。武勋们有大元帅、上统领、大统领、中统领、少统领各若干。文臣们亦有各种爵位分封。
  但这,终究还是很难名垂千古。
  如上辈子,最为让人记得的,可是那些开国功勋?
  赵洞庭最有印象的还是唐贞观年间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这才是真正的标榜。
  既要改变意识形态,那就必须得树立起这样的标榜才行。
  做个人传记,也先从这些人开始。
  名单,还是得由他这个做皇帝的来亲自做主。
  山河阁二十四功臣。
  赵洞庭坐在书案前,落笔写下这几个字。
  只是人选,却需得深深思量。
  二十四功臣,总得文臣武将各占半数。
  武将,文天祥毫无疑问得占据一席。
  再就是之前受封大元帅的岳鹏、柳弘屹、刘诸温、张珏、黄华、石开济,也理所应当得上榜。
  钟健已是由副军机令转任国务令,不宜再算在武将之列。
  如此,便还剩下五个席位。
  这才是最难选择的。
  之前仅次于大元帅之下的上统领有十六人,只能选其中五人上榜。
  赵洞庭脑子里细细略过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
  他们都是为大宋抛头颅洒热血的人。
  但最先在他脑子里定格的,却是苏泉荡。
  那个和岳鹏并驾齐驱,在大宋光复期间为大宋立过不朽功勋的年轻将才。
  若非是被孔元洲所杀,苏泉荡现在的成就不会在岳鹏之下吧?
  没做多少犹豫,赵洞庭在石开济的名字后写上了苏泉荡三个字。
  苏家满门忠烈,如今只剩下遗孤苏报国。理应如此。
  对于苏家,赵洞庭终究还是抱有深深愧疚的。
  想想,赵洞庭又在苏泉荡的前面添上苏刘义的名字。
  苏刘义功勋较之苏泉荡还要更多,没理由不上榜。
  他都已经追封两人为国公,也不在乎再将他们排进山河阁二十四功臣之列。
  眼下大宋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标榜。
  剩下三个席位,赵洞庭真正难以抉择。
  索性不再想,又在下面写上文臣两字。
  陆秀夫当仁不让。
  从大宋小朝廷流亡开始,他就是赵洞庭左膀右臂。退休之前,朝廷内政事务都是他在操持,若他不能上榜,便无人能够上榜。
  再是张世杰、陈文龙、赵与珞、王文富。
  这四人,在光复大宋的过程里,功勋较之陆秀夫也不遑多让。
  再是刘黻、向东阳。
  前者操心国事,忧劳成疾,最终病死。
  向东阳更是猝死任上。
  虽然他们并未见证大宋光复的光辉时刻,但功勋不可磨灭。
  其精神,更值得被传颂。
  钟健,也是理应上榜的。
  他毕竟是现在大宋的国务令,为大宋发展建设有跃然群臣的功劳。
  刚刚写上他的名字,赵洞庭又不禁想起李照恩。
  狗蛋这小子,官阶在这些人里是最低的,名气也是最小的。但在大宋科技发展方面的功劳绝对是超过任何人。
  若把他添进去,资历稍嫌不足。
  但若不添进去,难道就让狗蛋默默无闻数十年?
  就因为他只是主掌的科技部,就让他舍弃名利?舍弃名垂青史的机会?
第2366章
乐婵的建议
  这事,赵洞庭一时之间着实拿不定主意。
  今日侍寝的乐婵看到他坐在书桌前时不时挠头,觉着奇怪,起床走到赵洞庭的身后,轻声问道:“皇上,这都深夜了,你还不睡觉,在做什么呢?”
  赵洞庭回头对自己这个最为心爱的女人露出柔和笑容来,然后伸手握住搭在自己肩膀上的乐婵的双手,道:“朕看这些年朝野之中越来越多的人都已经渐渐忘却当年咱们光复河山的不易,特别是那些年轻人,说花魁,说吃喝玩乐,他们能津津乐道,但若是说及为咱们大宋光复而立下汗马功劳的那些功勋们,他们怕未必能叫出几个名字来。”
  “所以,朕想设封山河阁二十四功臣,为他们出书立传,引为标榜。如此,也好让现今大宋的年轻人们知道知道现在的繁荣昌盛如何来之不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他们是属于乘凉的人。但所谓喝水不忘挖井人,若是他们就这般贪图享乐,那未免也太辜负那些为咱们大宋江山呕心沥血的文武功勋了。且如此下去,以后的大宋如何延续兴盛?”
  乐婵在后面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赵洞庭又说:“朕还想在设封二十四功臣的同时,编撰咱们大宋光复山河事的经历,再有名将榜、能臣榜。呵呵,朕当年给他们爵位、勋位,总难免有些偏颇,但他们谁都没有站出来说不满的话。朕总得让他们这些人真正名垂千古,光是在史书上还不够,毕竟谁知道后人会不会对这些史书感兴趣。要让民间流传他们的故事,如此,他们才能够流芳百世。之前,朕能够给他们的封赏也就这些,之后能为他们做的也就只有这个了。”
  “婵儿,张老监察令说去便去了,朕总不能让世间就此好似没这个人似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这皇宫里边,能够让赵洞庭无所顾忌,敞开心扉说话的,也就是他的这些女人。
  而其中,又以乐婵最是知心。
  乐婵任由赵洞庭拉到怀里,道:“皇上你有这样的心,张老监察令九泉有知,也会欣慰。”
  说着便瞧向书桌上的那些名册。
  赵洞庭轻笑,道:“文武各十二人,我现在还在犹豫选哪些人。蝉儿不如帮我出出主意?”
  乐婵稍微思量,然后道:“皇上你写的这些人,从功勋上说,我以为都是能够上榜的。只是……时下朝中大臣派系驳杂,有从硇洲之前就跟着你的那帮忠心耿耿的老臣,也有后面才被你挖掘重用的年轻能臣,以及鬼谷学宫、元朝旧地等势力投奔或是纳降的人。他们中间也有许多人是有功绩的,妾身以为,是不是也该考虑考虑给他们留些位置?”
  赵洞庭微怔。
  这倒是他之前出乎的。
  之前光是从树立标榜的方向来考究人选了,却没有想过对时下朝廷的安稳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不出意外,山河阁二十四功臣名单确定以后,名单上的人声威名望都会有空前的提升。若是光选上那些大宋旧臣,后来投诚大宋的那些人心里会如何想?
  莫说二十四功臣,就是名将榜、能臣榜,也该考虑考虑给这些人留些位置。
  既能显示大宋朝廷的大肚能容,海纳百川,同时也能激励这些人。
  四海归心。
  他点点头,“你说得在理。”
  心里也是有了些主意。
  如大理旧势力的中流砥柱鬼谷学宫,再有之前元朝的那些旧臣,都选个代表出来就行。
  再就是元朝旧地那些主动投奔大宋的人里,也同样如此。
  鬼谷学宫中,之前的鬼谷宫主当仁不让。
  他曾任大祭酒,虽为官时间不长,但学识得到大宋儒林不知多少大儒钦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68/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