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缘儒仙(精校)第2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9/250

  兰儿的脸上已经被映成了粉红的颜色,望着叶昊天悠悠地道“公子,我们出来多久了?我忽然有点想家。尤其是雁荡和九江的小家。”
  叶昊天看着她深情的双目,伸出手去揽住她的纤腰,用十分抱歉的语气道:“我们才出来两个月而已。这些天来我都没有好好陪你,真的对不起。”
  兰儿的玉手捂住他的嘴唇,无限温柔地道:“我知道,这怪不得你。不过日后你要补偿我呵。”
  叶昊天在她的玉手上吻了两下。
  兰儿娇笑着把手收了回去:“公子,数千神仙正看着我们呢!”
  叶昊天“呵呵”笑着坐直了身子,准备盘膝静坐一会儿。当他低下头时,又一次看到几个古字:“天道盈亏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人为天心!”不禁全身一振。
  兰儿也看到了,口中喃喃道:“人为天心,言人不离天,天生天养,人性由天?”
  叶昊天觉得这些问题极其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讲清楚的,于是摇摇头,没有回答。
  休息了两个时辰之后,叶昊天扛着芙蓉帐跟兰儿肩并肩地往前走。
  他们左曲右折地在阵中走了两个时辰,才来到第四个‘通天柱’的根部。
  令人高兴的是那里也有五百多人。所有人都躲在‘通天柱’的阴影里,吃惊地看着两人扛着芙蓉帐走过来。
  叶昊天直接将装了数千人的开天通真之印取了出来,语气平和而又诚恳地道:“我花了十余个时辰从‘寒风天’一直走到这里来,所有被困的仙人都躲在印中了。请大家跟我走吧,我带你们逃出生天!”
  众人呆呆地看着芙蓉帐,实在难以想象他怎么能如此潇洒地跑到这里来。不久他们便一一走入印中。
  叶昊天收起芙蓉帐,让兰儿回到乾坤锦囊,然后辨明道路奋力攀山。
  当他气喘吁吁地爬到山顶时,不禁一下子愣住了。
  山顶只有十余丈方圆,清风徐来,云雾弥漫,再也看不到天柱,也根本没有天柱。要想逃出生天,只有飞出去!除此之外再无办法!
  他环顾周围,发现在一个突起的高台上,正有十余个小人忙碌个不停,于是走上前去低声问道:“请问大禹前辈和鬼谷子师傅在吗?”
  一个站得笔直的老人不怒而威地答道:“我是大禹,请问阁下何人?”
  然后是一个芝麻大小的文士“呵呵”笑道:“我的徒弟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数十人,每一个都是名满天下的人物,不知你是哪一支的传人?”
  叶昊天急忙上前拜了两拜,将自己的来历和目的解释了一下。
  大禹的眼睛顿时湿润了,语声哽咽地道“我又对妻子食言了。难得康儿还记挂着我!”
  鬼谷子则“哈哈”大笑道:“这样说来,你算是我的嫡传弟子了,好!好!你有能量石吗?有的话我们就可以脱困了!”说完转头看着身旁一个八寸大小的东西。
  叶昊天低头看去,但见高台之上有个小型的飞行器,隐约像是天际飞梭的样子,可是全部由石片做成,没有一点别的材料。回头看去,却见大禹和众人的手都已经血肉模糊!看来为了做成天际飞梭,他们费尽了心机!
  天际飞梭的旁边,赫然题着几个大大的古字:“天人合一!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看到这里,叶昊天扑通跪倒在地上,泪水忍不住哗哗地流下来!
  什么叫自强不息?
  大禹和鬼谷子领着这十几人历尽千难万险终于走到了这里,只要能穿破云雾就能获得新生,这就是自强不息!
  他对着眼前的两人连着磕了九个头,呜咽着道:“你们辛苦了,请让弟子来吧。我这里什么飞行器都有,能量石更是要多少有多少!”说完将瀚海神舟取了出来,无比恭敬地道:“请众位师傅上船。”
  大禹伸出手去在神舟上摸了一把,顿时留下一个小小的血印。他用袖子擦了两下,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你这飞船不错啊!有了它,逃出生天应该没有问题。”说完回头看了鬼谷子一眼。
  鬼谷子“呵呵”笑道:“绝无问题!那些烟云之阵再复杂也休想困得住我!”
  叶昊天无比崇敬地看了他一眼,双手捧着将那石片做成的飞梭放在神舟上,然后说道:“请师傅指路,我来驾舟,这就飞出去吧!”
  他看着众人艰难地爬上神舟,并没有出手搀扶。他觉得如果出手搀扶简直是对这些人人格的侮辱。这些人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能够自己完成的东西绝不会假手他人。
第十五章
儒家的静坐与神悟(修儒核心之一)
(见文中第六十五章、此心已入澄莹境,菩提树下悟儒功)
  叶昊天连连摆手:“不用客气”,然后转身向不远处枝繁叶茂的菩提树走去。远远望去,菩提树那光滑圆润的树干和晶莹碧绿的菩提子都蕴藏着一股神秘的力量。
  他想起女娲所说的佛祖顿悟的故事,心中一动,径直走到菩提树下盘膝而坐,背靠树干,仿佛自己当年在岳麓山下勤奋用功一样,将无字书捧在手中凝神细观。
  他锲而不舍地看了半个时辰,无奈书内从头到尾一片空白,怎么也找不到一点可以辨认的字迹。看来单是这样子盯着书看是没有用的。
  于是他将无字书放在身前,随后闭目凝神,抱元守一,很快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渐渐地他感到周围的一切逐渐变得暗淡模糊起来,只有头顶的菩提树越来越亮,一颗颗的菩提子仿佛闪闪发光的星星,放出一道道耀眼的白光,将他的身体照得晶莹剔透,连怦怦跳动的心房也变成了完全透明的样子。
  如此感觉持续了一个时辰之后,叶昊天但觉菩提子放出的光芒越来越盛,背后的树干也逐渐发热起来,一股浩浩然无穷无尽的暖流从树干透入尾闾,又从尾闾直上泥丸宫,最后在泥丸宫中集聚下来。
  此时的泥丸宫已经开始不由自主地高速运转,试图将那股暖流压缩凝结成神丹。无奈暖流实在太强大了,渐渐地他感到泥丸宫内先是充满了气体,接着浓缩为亮晶晶的液体,随后液体渐渐变得十分粘稠,最后形成了一颗颗淡黄色的球形晶体,未经炼化便径自累积在泥丸宫内。而泥丸宫则变得越来越大,不知不觉已经比先前扩大了两三倍。
  此时他觉得自己所有的感官都变得比先前敏锐了很多,就连每一个毛孔都似乎拥有了独自的灵感。
  除此之外,令他感到无比惊奇的是,在菩提子的神光照耀下,平放在身前的无字书竟然现出一行行淡淡的朱红字迹,书页也随着微风吹拂自动地快速翻过。
  叶昊天通过头顶的天目凝神看去,但见无字书的封面上赫然写着“天尊心语”四个大字。看来这就是女娲所点明的东西了。
  封面过后便是正文。正文第一页只有两行字,分明是:“万物归心,心外无理”以及“天人合一,性命互化。”
  叶昊天看得一呆,一时之间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
  天人合一还能够理解,可是什么是性命互化呢?万物归心也勉强可以理解,可是为何会说心外无理?
  他还没有来得及想明白,无字书已经翻到了第二页。却见第二页上写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互根互用而互化。”
  看到这里,叶昊天心里略微松了一口气。因为如果一本书从头至尾全部都是含含糊糊似是而非的话,日后理解起来将会非常困难。
  这段话都是老生常谈了,不知何故仍然被天尊如此重视。
  第三页写的却是:“大千世界,一分为二,心性外物,包纳乾坤。”这也比较容易理解,说的是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包含在精神和物质两大类之内。
  再下面一页是:“心生万物,万物有心,心物互化,合而为道!修心为上,心外无理!”
  叶昊天若有所思,觉得这种说法还是有些道理的。比如说要盖房子,必须先有构思,然后才能准备材料开始建造,如果没有蓝图,房子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建成的。再比如一个家庭,如果所有的物质条件全都有了,独独缺乏爱心,没有感情,怎么能称为一个家呢?
  接下来第五页上的内容才真正让叶昊天觉得非常震惊,因为上面写的分明是:“佛心为心,爱心为心,功德为心,思念为心,其心一也。神丹为物,魔丹为物,一正一反,其理则同。佛心神丹,阴阳互根,一性一命,性命互化!道门布道,佛家讲佛,魔教传教,所为何也?千万人之心可化为一人之神丹,如此修炼何愁神功不成?”
  叶昊天的脑袋不觉“嗡”的一声,这就是性命互化!性为心性,命为天命,同时也是指体内结成的神丹。佛心和神丹竟然可以互化,怪不得各大教派都争着传道,因为教众越多,佛心才能越多,同时才有将佛心转化为神丹的基础。原来天下人争着开帮立派,每个人都想做教主,竟然有这层因素在里面!
  待得稍微平静下来之后,他忽然醒悟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才能将佛心转化为神丹。如果必须通过灌顶才能完成,那就未免太过局限了,理应还存在其他的转化方式。
  正在他迷惑不解的时候,无字书已经翻到了第六页。这一页密密麻麻地写了很多小字,大意如下:“丹心互化,非仅一途,灌顶小道,智者不为。互化之法,天界秘辛,至高至微,全凭自悟。余亦仅能略述一二,细节之处难以企及。
  余倡道家一脉,认为‘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只要能看到其中的‘物’和‘象’,自然能找到‘性命互化’的方法。关键之处在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致虚极守静笃’、‘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余传弟子数百人,然略通此理者仅玉帝一人而已。
  佛祖于菩提树下顿悟得道,所悟者即为神丹佛心互化之法也。佛门一脉独辟蹊径,不修拳剑而能降龙伏虎,静坐诵经而能沟通鬼神,其关键处只在‘识得本心’、‘明心见性’、‘不假外求’、‘自悟成佛’,修习方法主要是禅定与顿悟。佛门明白此理者略微多些,但也不过三、五人而已。”
  看到这里,叶昊天的心里怦怦直跳,波涛起伏,汹涌澎湃!
  道家、佛家都有丹心互化之法,这大概就是两派传遍天下、地位崇高的主要原因了。然而儒家呢?儒家万事俱备,独缺将儒功转化为神丹的方法,以至于那么多大儒都手无缚鸡之力。这实在是儒家的悲哀。想想至今仍然被困在雁荡的几位大儒就知道了,他们白首穷经,在书本上和为老百姓安身立命方面下的功夫不比道士、和尚少,可是论起降龙伏虎的手底功夫来实在差得太远。
  此时无字书还在一页页的往后翻着,可是叶昊天已经心不在焉了。他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在如何才能帮助儒家找到将儒功转化为神丹的方法上。只要能找到那种梦寐以求的转化之法,大儒们就能一下子脱胎换骨,而他也能将自身的功力骤然提高数倍。
  霎时之间,叶昊天思绪万千,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儒家修行的无数经文和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
  孔子云“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强调平常心即道。这种“道”是不是实现丹心互化的大道呢?
  孟子倡导的尽心知性则是一种反省内心的认识和修炼方法。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这里的“天”与丹心互化有关系吗?
  宋代有人曾经在修心工夫上提倡“神悟”,如王信伯就说:“到恍然神悟处,不是智力求底。”如此神悟,悟出的究竟是什么呢?
  周敦颐则提出“主静”说,认为“无欲故静”,然而平静之下会有什么好处?
  后来有些人把“静”引向“静坐”。陆九渊要求门人专门打坐,通过较长时间的静坐达到心体“澄莹”的境界,获得一种神秘的心理体验和心灵飞跃。
  杨慈湖也主张静坐得悟,他还把这种方式称为“反观”,说:“尝反观,觉天地万物通为一体。”“吾性澄然清明而非物,吾性洞然无际而非量,天者,吾性中之象,地者,吾性中之形。”
  至此,儒家修炼已经十分接近悟通至高无上的大道了。
  看来,要想找到将儒功转化为神丹的方法,只有通过静坐和神悟。
  叶昊天试着按照陆九渊和杨慈湖的方法静坐反观——澄然清明,自心无体,洞然无际,非物非量,无天地之分,无内外之别,胸中充满浩然正气,以中庸之心看尽高明细微之处。也不知静坐了多久,忽然之间他清楚地感到万灭王鼎中的监天尺正在“嚯嚯”地跳个不停,每跳一下,他的泥丸宫都跟着剧烈地震荡一下,体积则比先前扩大一分。连震千次之后,他的泥丸宫已经扩大了十余倍,丹室中储存的神丹也骤然增加了数十倍!与此同时,还有一件更加奇特的事情出现了:在他扩大的泥丸宫内,忽然增加了一个新的神榜——儒功榜!
  他的儒功值开始时高达两千三百万,等到泥丸宫扩大十余倍之后,儒功值变得只有五百万。相应的,神丹数却增强了十余倍,连同从菩提树中得到的神丹,他的功力已经骤然增强了数十倍!
  一时之间,叶昊天感到震撼不已,心如鹿撞,七上八下,再也无法保持澄然清明、洞然无际的状态。这一切简直出乎意料,难以想象!怎么会有这种事?难道这些全是由静坐、神悟诱发的吗?难道儒功转化为神丹之后,竟然有着如此威力?
  正在这时,耳边忽然传来女娲惊叫的声音:“天呐!又一件超级神器诞生了!”
  叶昊天睁眼看时,却见女娲手中拿着一根银光闪闪的东西,定睛一看,发现原来还是监天尺!尺子的大小、样式没有丝毫变化,只是颜色却从黯然无光变得晶莹剔透。
  女娲的身边则站着目瞪口呆的风先生和少康,还有活蹦乱跳的金神褥收。看来褥收身上的魔禁已经被完全解除了。
  女娲的面色激动得通红,手持监天尺惊诧莫名,口中不停地喃喃说道:“刑天火中炼了三十六个时辰,两百多件魔器全被炼化,此尺竟然能依然如故!这是怎样的一把神尺啊!尺中蕴含着一颗坚韧不拔的仁心,实在令人惊叹不已!如今神尺已经吸取了玉佩、佛珠和我佩带的项链中近乎两百亿的佛心,以及魔器中潜藏着的无比巨大的魔性,在正反两种强力的拼争扭曲之下仍能保持中和平静之心,实在是难以想象的事!此尺于三日之内跃身与天下十大神器之列,可以与开天九宝并驾齐驱,怪不得连神仙的管理秩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竟然于神丹和佛心两榜之外增加了儒功榜!这些都是监天神尺的威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9/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