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缘儒仙(精校)第2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4/250

  “唔……相公……”
  窗外新月如钩,屋内红烛明灭,春色无边,一片温馨,就连那阵阵松涛,听在耳中也变得无比温柔。
后记(四)
  青城山方圆百里,山势雄伟,四季常绿,群峰环绕,景色清幽。
  五月初五日,天师洞前的广场上聚集了近千道士,巨大的香炉中插了三支八尺长的红色香烛,千人唱诵,钟鼓齐鸣,声振数十里。
  掌门人青阳真人沐浴更衣,闭目端坐丹房之内,身后坐着赤阳真人和少阳真人,另有三阳真人、明阳真人以及二十余“长”字辈的弟子站在周围。
  大家一声不吭静静地瞧着,等待掌门人和两位长老白日飞仙之前的遗训。
  自从唐末杜光亭飞仙之后,青城山沉寂了很久,这次终于又有人成仙了,而且是三人同时飞升,这可是青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件大事!
  别说是青城派,中土各大门派几时见过这种千人遥祝,钟磬齐鸣,送人成仙的壮举?
  也不知过了多久,面色紫红的赤阳真人率先睁开眼睛,转头看看身边的少阳真人,低声道:“师弟,什么时辰了?差不多该走了吧?”
  少阳真人青白的脸上泛着少有的红润,双眉一耸,望了前面的青阳真人一眼:“看样子还早,等着吧。”
  又过了一会儿,赤阳真人实在按捺不住,将身下的蒲团略微移动了一点,靠近少阳真人,低声道:“师弟,我总觉得功力差了点,纵使飞升,也飞不远,别说昆仑神山,就算距离最近的祖洲,也有七万里呢!”
  少阳真人不动声色地传音回来:“跟着师兄总没有错。奇怪,午时三刻眼看到了,师兄在等什么?”
  又过了好久,一直等到未时,青阳真人才缓缓睁开眼睛,双目不看众人,却瞄着洞开的窗口。
  众人都觉得怪异:“掌门人这是怎么了?难道说有什么未了的心愿?还是留恋青城,不愿就此仙去?”
  正在这时,却见一只巨大的苍鹰从天边急速飞来,从万丈高空骤然疾落,在天师洞外盘旋一圈,然后穿窗而入,落在青阳真人手臂上。
  青阳真人面露喜色:“来了,终于来了!”说着从苍鹰腿上解下一个羊皮袋,从里面抽出一卷经书和一封信笺。
  他急不可耐地抓起信笺,迅速浏览一遍,刚刚看完,便禁不住哈哈大笑:“好小子,果然没把青城派给忘了!”说完将信笺递给身后两人。
  赤阳真人一把抓了过去,又惊又喜地叫道:“什么?先去蓬莱三岛?长乐已经在那里建立庄园,专门供青城派使用!还有一块上佳的苗圃,已经撒下灵芝仙草的种子,好!这简直太好了!”
  旁边的少阳真人没看信笺,心里还有些不安:“蓬莱三岛距此很远,若无神仙指路,恐怕难以飞过去。”
  赤阳真人笑着一拍他的肩膀:“长乐早安排好了,跟着这支苍鹰,便可直抵仙境!若是功力不足,还可以借助鹰力!”
  少阳真人青白的面孔变得赤红:“好一个长乐,果非凡夫俗子!端的应了祖师遗训,不愧青城之光也!”
  这时候,青阳真人已经捧起了从苍鹰腿下解下的经书,定睛看时,只见封皮上写着“青城秘典新解”几个字,打开一看却又面目全非!不但炼丹、习剑的口诀改了,就连符箓、斋醮,也与先前大不相同,不知高明了多少倍!
  “呀!”他手捧经书叹息不已,郑重其事地交在站在旁边的三阳真人手里:“师弟,从今而后,你就是青城派的掌门人了,这卷经书乃是道家至宝,你要好好保管,潜心琢磨,千万不要丢失了!”
  三阳真人小心翼翼地捧着,恭谨答道:“师兄放心,我会小心保存,择徒传授下去。”
  眼见时间不早,周围众人纷纷向青阳真人行礼:“掌门师兄……师傅……师伯……您还有什么要交待的吗?”
  青阳真人眼望众人,面色趋于平静,口中朗吟道:“大道洞玄虚,有念无不契。炼质入仙真,遂成金刚体。超度三界难,地狱五苦解。悉归太上经,静念稽首礼。”
  声若金石,响在众人耳边。
  颂经未完,但见三人身上泛起一道耀眼的白光!
  白光越来越盛,照得众人睁不开眼睛,纷纷侧头闭目。
  等到白光消失时,三人已经不见了!
  众道士齐齐跪倒,望天遥祝。
  与此同时,殿外的钟磬之声更加响亮了。
后记(五)
  时光荏苒,眨眼五十年过去。
  兵部尚书、太傅罗开山垂垂老矣,近日屡感风寒,自觉不久于人世。
  时值深秋,黄昏时分。
  他将儿孙招至床前,欲交待后世。
  望着窗外夕阳西下漫天的红霞,他感到精神恍惚,神思不属。
  “剩下的时间不多了!罗家枪法,你们都练得如何?”
  “爹,您安心吧。如今天下太平,并无战事,练武不如习文。”
  “是啊!爷爷一生征战,斩杀倭寇不知其数,令他们闻风丧胆,决不敢再来!孙儿就不用天天练枪了吧?”
  罗开山努力睁大眼睛,望着身前容貌清俊略显单薄的孙子,心中忍不住叹了口气:“承平已久,年轻人只知道吟诗作画,勇武之气一代不如一代啊!”
  他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光,每天上完私塾,就在家里勤练武艺,就算到了岳麓书院,也没有把功夫荒废了。
  一想起岳麓书院,他的脑海里便禁不住冒出两个熟悉的面庞。
  “这么多年,也不知故人如何了?叶、殷二人当年已是神仙之流,如今该当还活着,可惜我却要先走了!”
  想到这里,他心中激动,腮边的胡子抖个不住,断断续续地道“为了平定匪患,我……犯下无边杀孽,只怕……死后……要受苦受难。不过,我不后悔,就算人生再来一次,我还会杀敌报国……”
  夫人满头白发,抓着他的手在旁垂泪:“老爷,我已经请好了五百个和尚、道士,准备做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陆道场,您放心去吧……妾身会在后面跟着……”
  夜幕降临,罗开山眼中的神采渐渐暗淡下去。
  灯火明灭,魂魄脱体而出,在屋内摇曳不定,眼看行将离散。
  正在这时,忽见门口走入一人,丰神如玉,面带微笑,朗声叫道:“罗兄,时辰已至,我来接你来了。”
  罗开山定睛看去,忍不住吃了一惊:“是你?殷兄弟,你几时做了勾魂使者?不过这样也好,将我引至阴间,有熟人照应少受点罪,拜托了。”
  “罗兄想错了,我乃奉昊天帝君之命,请你至‘兰若星’‘鸿儒宫’共商大计的。”
  “‘昊天帝君’是谁?请我做什么?”
  “那是一位故人,罗兄见了就知道。”
  “帝名‘昊天’?难不成是叶兄弟?他……他现在哪里?”
  “请放心跟我来。我带罗兄去一个地方,那里风景秀丽,氤氲钟灵,热闹非凡,不但汇聚了上万的神仙,还有数百位名人贤士,甚至史上著名的才子、佳人,就连浣纱沉鱼的西施,醉酒羞花的贵妃,也都在那儿呢!”
  “真的?竟有如此圣地?兄弟等我……”
(全书完)
第六卷
作品相关
卷首语:除了正文之外,本书还有一些相关资料分析,包括儒仙之路、大道无名、佛海慈航、魔门拾萃、琴笛合鸣五部分,分别是对儒、道、佛、魔四派以及音乐修养的分类总结,对于有兴趣的读者进行相关学术研究可能有一丝价值。
最后,这里还有些零碎的作品相关、外篇、精华书评选等附加部分,有助于大家及时了解本书的动态。
第一节
儒仙之路(本书所探讨的儒家思想)
第一章
长路漫漫,始于浩然正气
(见文中第六章、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又作“天地氤氲钟奇秀,人世茫茫有儒仙”。)
  这天,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叶昊天想到城里走一走。他一个人来到长安城东南,那里有一个很著名的碑林。唐朝开成年间,为了避免文人学士们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皇家将十二部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供人们校对,被称为《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等十二部经书,计六十五万字,用石一百一十四方,两面刻文,加上此前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石台孝经》合称十三经。除了十三经以外,这里还陈列有汉代以来的各种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叶昊天对经书的内容非常熟悉,令他感兴趣的是石碑上的书法。碑林荟萃各代名家手笔,篆、隶、草、真、行等多种书体,琳琅满目,皆具风采。特别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阳冰、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智永、李隆基、史维则等人的手笔刻石,尤为可贵。后世的名家墨迹,如米芾、蔡京、苏轼等人的作品也堪称绝佳。此外碑头、碑侧、碑座上浮雕、线雕、减地雕的各种花纹也做得美轮美奂。
  他一边欣赏美妙的书法雕刻,一边再读一遍经书的内容。《大学》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修身必诚其意。”读到这里,他联想自己正在修炼的炼神还虚,隐隐然竟有相合之处,相同的都是炼心。
  继续读下去,孟子也说培养浩然正气,使自己义正刚直,从而神气盛旺,气贯天地。“这就是道地的修炼了!”他心里惊叹不已,怪不得被尊为圣人,他们不但是儒家的先知,还是修真的先行者,由儒而仙,可以称作儒仙了。
  叶昊天闭上双目,回想自己十余年来所读过的儒家经典,心中感到豁然开朗。原来文人在从事读书,写字,作画和演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进入一种练功的状态,意念全部集中在书、字、画、音乐上,达到忘我的境界,那就跟道家静坐进入虚无状态一样。这种修炼不单增加艺术创造的能力,还可以摄生养气,最终达到天人合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4/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