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缘儒仙(精校)第1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250

  黄帝听了却轻轻摇了摇头,缓缓地道:“先前我也这么认为,后来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远离尘世或许并不是最好的修仙方法!假如一直留在人间,我的功力可能比今天还高。”
  兰儿没有明白他的意思,继续说道:“帝君无论在天上还是在中土,都受到千秋万代无数人的景仰;不管是入世,还是出世,都是修仙人的楷模。我也曾经到过您飞升的地方——浙西缙云,那里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前去瞻仰,题词墨宝满山都是,有一首诗写道:‘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想想就令人感慨。”
  黄帝仿佛没有听见她的恭维之词,眼中的神光从兰儿、风先生和风后脸上掠过,不疾不徐地道“按说,我修仙的时间不算长,比起玉帝来说差得很远,比起青帝、赤帝也远远不如,可是我的功力却不算太差,甚至还在青帝、赤帝之上,你们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兰儿抢先笑答:“大概是您天资极高的缘故吧。”
  黄帝摇摇头:“五老帝君没有一个资质差的,每个人都是天纵奇才。我自己心里明白,论起天份来说,我甚至不如赤帝,更不用提跟青帝相比了。”
  风先生一直在旁边静静地听着,这时见他问话,不得不开口道:“或许是您老的功法与众不同,兼且比别人用功的缘故吧。”
  黄帝依旧摇头:“五老帝君每个人的功法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而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否则一旦出现五行的相侮相乘,天下就会有大的饥荒了。”
  闻听此言,风先生和兰儿都沉默了下来。风后也无法说出其中的道理。三个人只能静静地看着黄帝,等他自己分析其中的原因。
  黄帝却抬头望着天上的流云,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时间过了好大一会儿,身后忽然传来一个年轻人的声音:“我知道其中的原因,不知您老想不想听?”
  黄帝闻言“嚯”地转过身来,一眼看见面前站着的原来是刚才还在静坐观书的叶昊天,于是微一点头道:“请神州道兄明示。”
  叶昊天斩钉截铁地大声道:“您老之所以功力居于其余四位帝君之上,关键是您积累的功德比他们多!”
  黄帝睁圆了眼睛看着他,急不可待地问道:“此言何解?”
  叶昊天放缓了声音侃侃而谈:“若论功德,普天之下功德最大的人应该是盘古大帝,是他开天辟地、创造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为万物生灵准备了必备的生存条件,其功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居第一位!”说到这里他略微停顿了一下,环顾四周,想看看四人的反应。
  黄帝重重点头,说道:“不错,请接着说。”
  兰儿和风先生更是点头不迭。风后也没有二话。
  于是叶昊天接着道:“功德排第二位的当是女娲娘娘,她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正是从她开始才有了人类,其功德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对此众人也没有意见。
  然后,叶昊天看了一眼黄帝又道:“功德排第三位的当是您老!”
  黄帝精神一振,低喝道:“怎么说?”
  叶昊天朗声道:“您老统一华夏,发明车、驽、釜、甑,做灶穿井,筑城建宫,铸鼎制镜,您的臣子宁丰制陶,化狄造舟,仓颉造字,容成制历,伶伦作乐,牟夷造失,曹胡制衣,伯余造裳,于则制履……这些众人皆知,还不能算作最大的功德。您最大的功德是著述甚丰,包括《黄帝四经》、《黄帝泰素》、《黄帝阴阳》、《黄帝内经》等十三类三十七种,形成了完整的‘黄帝文化’!您的论述被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及各大门派奉为经典。”
  说到这里他将话题转到了儒家,“晚辈一向自认为儒家弟子。儒家经典四书《大学》中的‘在明明德’即出自您的《黄帝四经》,而五经中的《周易》,便是由文王从您的后天八卦中悟出来的。所以说您还是儒家的祖师呢!您的功德排在第三位一点也不为过!”
  黄帝听了脸上微微有些自许的神色,眼中的神光也越来越盛。
  兰儿却道:“那青帝、赤帝呢?他们的功德也不小啊。”
  叶昊天答道:“五老帝君每个人都功德无量。青帝即伏羲,他建造房屋、结网、取象于龟创造卦象文字;赤帝即神农,他在农业、畜牧业、水利、商贸与医药知识方面均有建树。不过他们的功德与黄帝相比要差了一些,至于白帝和黑帝,则更加不如了。”
  此时黄帝眼中的神光已经全部集中在叶昊天身上,待他停下之后才问道:“神州道兄,请问你的评判有何根据否?再者,功德高低与功力深浅有何关系?我时常有一种感觉,觉得功力进境快速与昔年的入世修行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这种感觉好生怪异……”
  叶昊天微笑着将监天尺取了出来,胸有成竹地道“功德者,入世之功也,又名儒功。儒功、佛心、神丹三足鼎立,互根互用,互相转化。帝君且请明察:一切原委尽在此尺之中。”
  黄帝半信半疑地接过监天神尺,尺一入手,忽然浑身剧震,双目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然后是一阵惊喜,禁不住哈哈大笑,放声长啸,声音响入云霄,震得兰儿身子一软差点儿坐在地上。
  黄帝见了急忙收回笑声,尽力按捺激动的心情,无比欣喜地道“好!如此一来,我的功力将有大进!跟真神的交手更多了一分自信!”
  叶昊天见黄帝这么快便悟通了将儒功转化为神丹的方法,禁不住打心眼里替他高兴,然而听他说想跟真神交手,不由得又有些担心,连忙道:“恭喜帝君!您老的功力将会在一夕之间增加数倍!这样一来,挽救天下浩劫便增添了几分把握。”说到这里他略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神色郑重地道:“不过,真神已将伊布谷和天奎星君的功力合而为一,又用万灭王鼎和阴阳法轮将众仙的元神化为神丹供自己服用,甚至掌握将魔性转化为神丹的方法,实在是非同小可!您老千万小心啊!”
  黄帝点了点头:“谢昊天大帝提醒,小心驶得万年船,你说得一点不错。”说到这里,他回头看了看站在不远处的风后,吩咐道:“带贵客下峰,将近年收取的息壤全部送给他们!”
  风后躬身应是。
  叶昊天还待婉拒,黄帝却笑着摇头。
  于是叶昊天便不再推辞,先将记载了仙音曲谱的玉佩还给他,然后道声珍重,领着兰儿和风先生离去。
  下得鼎湖峰,身着青衣的风后领着他们来到一片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黄土高坡上,指着地上漂浮不定、轻如柳絮的一层淡淡的黄尘道:“这些是原始息壤。如果将其收集起来,在九转丹炉内烈火焚烧九九八十一天,便能以火生土,结成息壤。”
  “喔。”三人随口应声,都有些无动于衷的样子。
  风后心中略有些不平,青白的面色现出几分红润,转身问道:“有了息壤,你们准备做什么?”
  风先生故意答道:“拿到天市去拍卖,看看能不能大赚一笔!”
  风后面上的红润更盛了,轻哼一声道:“先生只知道发财,发了财再散财,散了财再发财。你是不是对财富转换特别上瘾啊?”
  风先生呵呵笑道:“你干脆说我财迷不就得了?谁让我是财富排行榜上居于首位的财神呢!”
  叶昊天想了想开口答道:“我准备用息壤炼器,或者制成砖瓦建造宫殿。”
  风后叹了口气,面色变得青中泛紫:“暴殄天物!”
  叶昊天不明白他这样说的意思,反问道:“息壤不是像海金沙一样吗?炼器自然是最佳的选择了。”
  风后没有回答,只是微微摇头,将目光转向了兰儿。
  兰儿一时之间想不出好的用途,随口瞎说道:“拿来种花好了,种它九千九百朵玫瑰,我要每天从早看到晚……”
  话音未落,却听风后鼓掌笑道:“姑娘果然不凡,怪不得黄老帝君将两千年一开花、两千年一结果、服食一颗可以增长功力数百年的天心莲也给了你!”
  “啊?”兰儿惊叫起来,怎么也没有想到那些莲子竟然是世间不可多得的灵药!“我还有好多呢!若是全部服下,相当于多少年的功力啊?”
  “所以说姑娘的前途不可限量啊!”风后对着她十分肯定地点点头,随后缓缓说道:“息壤的全名叫做‘原初灵气生生不息神壤’。这名字有三层意思。第一,它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土壤,只要弄一点出来投向大地,马上就会生长加多,积成山,堆成堤,自然能够堵住洪水,所以昔年鲧才想到前来窃取。第二,它不但能生成自身,还能生育万物,若是用来种花,栽培灵药,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你们或许不知,昆仑山内的悬圃、元圃的表面等都曾洒下一层薄薄的息壤!正因如此,息壤才会被玉帝极为重视,不惜降罪于鲧以堵窃取之风。”
  叶昊天越听越是心惊,没想到息壤竟然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风后越讲越起劲,青紫的面色恢复了自然,望了三人一眼,接着道:“第三,原始息壤已经是富含灵气的土壤,经过烈火焚烧九转萃炼之后,更是变成了富含灵气的原生物质,就像修真者经过修炼在泥丸宫中结成的神丹一样,可以说息壤便是‘诸多灵土结成的神丹’,自然灵气十足,还能净化人们的心灵,加速修真进程,所以佛祖昔年在动用无上神功创造灵山净土之前,就曾专门来此一趟,心满意足地取了少许息壤回去!也就是说,灵山净土也是由息壤化生出来的!”
  风先生听得张大了嘴巴:“竟然有这种事?我这天界首富怎么不知道?要是知道怎么也要想法买点来!”
  风后笑逐颜开,“哈哈”笑道:“你以为有钱就有一切?好东西早就让先知先觉或者特权人物抢光了,哪里会流落到市面上去?”
  兰儿娇笑道:“太好了,黄老帝君许下的息壤在哪?”
  叶昊天心里也有些蠢蠢欲动:“若是拥有了息壤,再加上凤凰聚集的灵气,就能建立儒家的王道乐土了!”
  他嘴里虽然没说,一双眼睛却热切地看着风后。
  风后看着几个人心痒难耐的样子,忍不住笑道:“刚才还无动于衷,现在终于知道我们帝君的良苦用心了。好了,跟我去拿息壤。”说完飞身向前掠去。
  叶昊天等人跟在他的身后不紧不慢地飞行,过了数道沟壑和几座土丘,来到一个不太高的山丘脚下。
  山丘壁上开挖了数排洞窟,仿佛长安附近黄土高原上百姓的民居一般。多洞相连,上下三层,洞内加砌石券。崖外也建了数间房屋,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靠崖窑院。
  风后跟守卫的兵将打过招呼之后,领着三人进了一个较小的窑洞,在窑洞秘道内七弯八折地走了好一会儿,过了数道关口,忽然进入一个宽敞的大厅里。
  大厅中央立着一个两尺大小的青灰色丹炉,炉壁盘绕着九只数尺长的黄色小蛇。炉内烈火熊熊,发出耀眼的金光。
  风后在距离丹炉一丈开外的地方站定,遥望丹炉道:“这便是黄老帝君的九转丹炉,乃天界有名的宝鼎,排名只在万灭王鼎和九天坤鼎之下,居于鼎中第三位。丹炉早年被帝君用以炼丹,现在则用于萃取息壤了。”
  风先生看着丹炉说道:“真是令人难以想象。息壤竟然是如此炼出的!”
  风后点点头:“原始息壤经过风吹雨淋、雷劈电打,也可以慢慢转化为息壤。不过那要经过上万年的时光才行。”
  兰儿目不转睛地盯着鼎中的烈火,忽然开口问道:“炉火那么热,室内却如此凉爽?真是怪事!”
  风后微微一笑,目光却望着叶昊天和风先生,似乎在考校他们的眼力。
  叶昊天环顾厅内,看了一圈没找到合适的答案。
  眼见大厅内的一切都很普通,只有鼎周盘绕的几条小蛇比较突兀,于是他大胆猜测道:“难道是因为那几条‘神龙’的缘故不成?”说到“神龙”的时候,他用的是反语,心中却以为那只是几条小蛇。
  没想到风后却道:“没错,黄老帝君历尽千辛万苦驯服了十条天龙,除了一条用作坐骑之外,其余九条都被驱使到这里来了。正是由于天龙的相护,息壤的萃取才缩短为九九八十一天。否则,如果单有九转丹炉,萃取一次怎么也要花几十年的时间。”说到这里,他看着三人惊诧莫名的神色,不觉笑了。
  停了片刻,他迈步向墙边走去,伸手打开壁上的一个暗橱,取出一个尺许高的玉瓶来,小心翼翼地放在叶昊天手中,神色郑重地道“这是百年之间结出的息壤,都在这里了。这可是无价之宝啊!”
  “百年才结这么多?竟然全给我了?黄老帝君厚爱,弟子感激不尽!”叶昊天心情十分激动,伸手接过玉瓶。
  他首先将玉瓶的盖子打开,向里瞄了一眼,然后递给兰儿和风先生观看。
  瓶中的息壤是一种淡黄色的粉末,极其细腻,仿佛磨过数十遍的面粉一般,难以想象却有那么神奇的功效。
  此时此刻,却听风后神情严肃地道“帝君赐你息壤,内中还藏着一层意思,需要你仔细体会。”
  “还有一层意思?那会是什么呢?”叶昊天望着淡黄色的粉末,联想到黄帝所炼的“黄天后土神功”,隐隐之间有些感觉,可是又不是十分明确。
  风后并不做答,而是拱手作别:“多事之秋,诸君一路保重。”
  瀚海神舟在茫茫宇宙中漫无目的地滑行。
  舟上的三人都有些迷惘,不知该往哪里去。
  “玉帝啊,玉帝,你究竟在哪里呢?”叶昊天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再度催问龟镜。
  龟镜破锣般的声音很快便响了起来:“没有任何线索,天知道玉帝老儿躲在哪个鼠洞里?玉帝作为万神之主,决不是等闲之辈。如果他想刻意隐藏的话,普天之下恐怕没有人能够找到他。”
  叶昊天转念一想:“如果一直没人找到玉帝,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就让他在某个地方悄悄做他的君主得了,等到王道轮回结束的时候。他就会自己出来了,那不是很好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