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7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7/779

  我无言以对;
  “战争开始的前三个月,从收复失地运动起家的贝拉斯克斯就都被他们杀光了……嗯,我哥哥还比较幸运,共产党加入共和政府后,号称要恢复法律和秩序,我哥哥是在法庭上以刺杀唐·贝拉斯克斯男爵的罪名被判死刑的!呵呵。”安娜喝了一杯酒,“你看,我们也有法律和秩序,那些被吊死的暴徒不都有判决书吗?”
  我哑口无言;
  “亲爱的,你来西班牙是为了什么?呵呵呵,这里不是战争,你明白么?我们不把他们挂灯杆上,他们就会把我们挂灯杆上!收拾起你的怜悯吧,先生,你根本不懂西班牙正在发生什么!”安娜捂着脸哭泣起来,我迟疑的伸出胳膊,想安慰她,有不敢。
  安娜抬起头,被我的样子逗笑了,“李奥尼,你真的太可爱了,一点儿都不像意大利人。”
  我张张嘴,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要说什么,最后喃喃道:“感谢上帝,这一切马上就结束了,对吧,安娜?”
  “结束?不知道,或许吧。战争结束了,你做什么?”
  “我……”我不知道怎么说;
  “李奥尼,你愿意的话……”安娜欲言又止,“这样吧,明天我们就离开这里了,如果你去送我,我有话告诉你。你今天晚上回去好好想想。”
第四十章
伊比利亚半岛上空的云13:离别
  这天晚上,我一夜没睡,在想着安娜的话,我仿佛知道她要说什么,又感觉完全不明白,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天色大亮,我连忙起来,没带胡安,自己骑着摩托车去长枪党的驻地,到了那里,看到他们正在列队登上一辆道奇卡车,安娜则在一辆大众甲壳虫边踱着步,看到我来了,她的笑脸像花朵一样绽放起来,她欢快地朝着我跑来,上午的阳光映着她的金发,像像一团跳跃着的金色火焰,我仿佛回到第一次见到她时。
  她跑到我面前,说:“我还以为你不来了。”
  我张嘴要解释,她用手挡住我的嘴唇,把脸伸过来,嘴唇附在我耳边,说:“等战争结束了,去庄园找我,我们重建庄园,就你和我。”说着,她嘴唇轻轻碰了一下我的脸颊,跑回车边,回头朝我挥挥手,钻进汽车。
  ……
  看着长枪党的车队扬起一片烟尘远去,我启动摩托,往基地走,忽然听到有飞机发动机的声音,那么近,回头看到一架毛驴忽然从后边飞过来,那么低,几乎跟我平行,它追上我时,我看到机身上有个黑色的双爪分别握着镰锤的黑凤凰,看到机舱里坐着和雪肤红唇的女人,她超过我时还朝我微笑一下,然后兜个圈子爬升了高度。
  “不好,她是冲着安娜他们来的!”我急忙调转摩托,发疯似的去追赶,但是,很快就听到两声巨响,前方升起两道高高的烟柱。
  ……
第四十一章
伊比利亚上空的云14:大结局
  马德里以东接近海岸线的空中,国际志愿航空队的美国人卡布勒中尉驾驶着自己的菲亚特32战斗机在6000米高空吃力的盘旋着。
  灵巧著称的菲亚特并不适合这么大的高度,但是今天他必须飞这么高。几天前的空军联席会议上,佛朗哥将军亲自到场,要求空军“劫持”据信今天会乘坐马丁-B2轰炸机从加泰罗尼亚飞来马德里的美国大人物“NY”,兀鹰军团战斗机指挥官阿道夫·加兰德上尉当场讽刺佛朗哥将军“没有常识”,根本不可能拦截马丁-B2这样的高空高速轰炸机,参谋长里希特霍芬中校干脆的拒绝了佛朗哥将军,意大利“志愿军团”航空队指挥官也委婉的表示“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但是,当听说敌方著名的王牌“黑凤凰”“肯定”会从马德里起飞迎接、护航“NY”,国际志愿航空队狮鹫中队中队长李奥尼上尉毅然接下了这个任务。
  卡布勒中尉转了近一个小时,接替他的飞机已经在赶来的路上,忽然听到呼叫“目标已经越过海岸,完毕。”那是在海岸外监视的战友呼叫,卡布勒中尉听到“完毕”后,打开通话器,把这短话再复述一遍——因为通讯距离问题,中队长设计了这个“通讯接力监视”的战术。
  “收到,我已起飞,卡布勒去机场把巡逻的家伙引开,其他人回基地,卡布勒引开敌机后也回去。”中队长的声音,他正在基地待机,但是原计划是此时应该全中队一起飞到机场上空“劫持”准备降落的“NY”。
  “但是中队长,原计划不是这样的。”卡布勒中尉说;
  “你们回去,这里交给我,战争就要结束了,卡布勒,我希望你们能活着回家。”中队长说。
  ……
  马德里军用机场,一架波利卡尔波夫I-15战斗机滑行到跑道起点,机身上双爪分别握着镰刀锤子交叉的黑凤凰图案分外显眼,机舱里坐着个雪肤红唇的女人,她把节流阀推到加力,增加发动机转数,然后松开刹车,开始滑跑。
  机场不远有条小山梁,一架机尾上涂着狮鹫标志菲亚特CR.32战斗机像鲨鱼一样忽然冒出来,一个漂亮的翻滚转弯,便飞到跑道上空,对着正在滑跑的I-15喷出一条火舌,I-15却在只有正常滑跑距离不到一半的距离忽然拉起——看来她早就预料会有偷袭,只装了不到一半的油,飞机异常轻盈;CR.32一击不中,干净利索地拉起转弯,他知道那个女人不可能这么容易就被干掉的,他用一个“破S”爬升转弯,也不瞄准就扣下扳机,不为击中,强行起飞的I-15速度很小,这是为了破坏她积累速度;I-15出乎所料地没有强行加速,而是打开襟翼,把油门减到最小,飞机头上尾下在空中静止了一瞬间,机头栽下,朝地面俯冲(1),她高度很低,在机轮擦到地面草丛时才堪堪改平,她没有直接爬升,而是合上襟翼,把节流阀直接推到加力,直飞加速;等CR.32翻个筋斗调头回来,发现I-15速度已经不可思议地增加到200公里以上了,但是他依然掌握着高度和速度优势。CR.32也打开加力,用了2分钟,终于追上I-15,并咬住其6点钟,正要扣下扳机,I-15突然像受惊的蛇一样跳起来,垂直拉起,CR.32早有准备,在开枪前已经打开襟翼,他也垂直拉起,两架飞机翻起了筋斗,毕竟CR.32的机动性能略胜半筹,三个筋斗后,他已经快要再次咬住对方6点钟了;I-15放弃继续比筋斗,在第四个筋斗顶翻转改平(殷麦曼翻转),立刻一个小半径盘旋俯冲,躲过一串子弹,随后,两架飞机又进入“剪刀”飞行,互相追逐中,双方都给对方机身上不重要的位置留下了三两个弹孔;缠斗了5分钟,I-15忽然在CR.32作左滚筒减速时放弃缠斗,右盘旋拉起,再用一个“殷麦曼翻转”,终于抓住机会,利用强一些的动力,占领了高度,她没有过多积累高度,便俯冲下去;CR.32发现对方要用BZ战术取胜,他经历过这样的战斗,并不在意,他在观后镜中注意对方的距离,在对方开火的瞬间拉起,随即打开襟翼、关闭发动机,随着失速,机头垂直栽下,他并不瞄准,直接扣下扳机……但是机头下什么也没有,他惊恐地抬头,正看到对方在自己座舱盖上方,机头对着自己喷出4道火舌……
  I-15在对方突然拉起时,也侧身拉起,同时偏转机头,关毕发动机,使自己进入失速正尾旋(2),机头朝内、机尾朝外,围着失速垂直冲向地面的敌机飘了一圈,四挺机枪把对方从机尾到机头撕成碎片……
  这架尾翼涂着狮鹫的CR.32在空中化为一簇礼花,四散开来,不久就消失了,湛蓝的天空显得无比安静,除了正在消散的一团冷凝汽,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
  几公里外,一架尾翼、机翼、机身上都涂着巨大而显眼的“NY”字母的马丁-B2型轰炸机施施然地降落在马德里军用机场。
注释:
(1)特技飞行动作“尾冲”。
(2)飞行特技动作“落叶飘”。
第四十二章
伊比利亚上空的云15:尾声·史实
  一天后,那位佛朗哥将军费尽心思也没能请到的大人物“NY”自已主动走进了他的司令部,他带来了共和派的投降条件。
  第二天,战争宣布结束,佛朗哥将军允许不愿意接受他统治的共和派军民流亡国外,国际纵队的成员可以携带武器离开西班牙。
  米里·路德维希少校的贵族身份救了她的命,她没有被立即枪毙,潘斯特洛夫斯基少尉回到瑞典四下奔走,终于让毫无存在感的王室出面说服亲共和派的社会民主党政府派人去西班牙,在两年后把她营救出狱。
  国际纵队航空队的“XINGSHI”即“醒狮”中队都是华人飞行员,他们战后在中队长“黑凤凰”带领下,辗转回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
  历史上虽然不存在NY这个人物,但是美国的确在西班牙内战中起到了复杂的作用,起初支援了国民派物资和汽车,后来罗斯福有意秘密支援共和派,被国会阻止,但私下的物资、乃至人力支援有很多。
  纳粹德国空军的轰炸机部队和战斗机部队一开始就矛盾重重,元首认为“空军作为进攻性力量,轰炸机应处于核心位置”偏向轰炸机部队,使这个矛盾激化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以战斗机飞行员出身的空军高层时刻对轰炸机部队压制,轰炸机部队一有机会也会在元首面前诋毁战斗机部队——直到最后,直接导致ME-206等先进战机进度被延误。
  西班牙内战中,共和派主要由三股力量组成,社会党人领导政府和海军,但显然他们除了搞暗杀和争权夺利外,对军事实在一窍不通,海军情况一团遭;无政府主义者忙于进行社会革命,在屠杀右派的同时,在共和区到处实践自己的“集体主义合作社”;共产党起初实力微弱,他们秉承第三国际旨义,一方面组织作军事斗争准备,一方面千方百计阻止内战,在战争中成了陆军和空军的主力。
  内战期间共和派方面屠杀和处决了5.6万人,主要集中在战争开始的最初3个月,其中5000人是天主神职人员,其中282名修女,都是热心参与社会事务的宗教人士,社会党和无政府主义者认为他们是“争夺民众的对手”,由于共和派里包括都是天主教徒的巴斯克分离主义分子,针对天主教神职人员的迫害不久被阻止。国民派方面屠杀和处决了至少7万人(不包括战后处决的2.8万人),其中数百新教神职人员——新教被认为是“左派”,国民派的集中屠杀的时间更长一些——起初,他们每当收复一个地区,往往会杀光所有的左翼人士和支持他们的民众,后来则让他们加入国民军的突击部队。
  众所周知,二战前直到二战中期,只有美国、英国、德国空军普及了2-4个通道的通话电台,苏军除初期少数米格-3外,没有电台,意大利战斗机只有队长机才有电台,这里的国际志愿航空队成员都是军衔较高的“志愿者”,默认加入中队前都是小队长级的,都有2通道语音电台。
第四十三章
袁燕倏与20世纪女装服饰研究(上)
  著名的艺术巨匠袁燕倏先生曾说过:“在时尚界,20世纪是一个设计师只争朝夕的时代。”在众多设计师中,孤儿出身的可可·香奈儿(Coco
Chanel)与赛里斯名门之后的袁英(Yvonne
Yuan)先后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她们以怪癖、独特的性格与理念践行着对服饰艺术的执着与热爱,打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尚世界。
  关于香奈儿的身世传说以及她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在很多文章中都有介绍,在此就不泛泛累述。这里我们来看一下在艺术史中常以其兄长袁燕倏先生的配角出现,与香奈儿同一时代的另一位著名设计师袁英女士。
  一、傲慢与偏见——香奈儿与袁英(1922-1929)
  众所周知,可可·香奈儿女士,原名加布里埃·香奈儿(Gabrielle
Bonheur
Chanel),也是袁燕倏先生的“至交好友”之一。由于所有当事人都讳莫如深的某个原因,她与袁先生的妻子和妹妹们关系十分紧张,魏女士甚至自那之后一生都没有再和香奈儿说过一句话。不过正所谓“同行是冤家”,其中与香奈儿女士最是相看两相厌的莫过于她的同行袁英女士了。
  香奈儿从不直呼袁英的名字,但所有人都知道她口中的“那个赛里斯女人”或者“那个裁衣服的赛里斯人”总是专指袁英。可以说香奈儿略带讽刺的称呼恰如其分地成了对袁英最直接、最准确的评价。
  而袁英对香奈儿的评价则是——“那个女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优雅高贵。”可见袁英对香奈儿的偏见也是根深蒂固的。
  袁英(Yuan
Ying)(1904-1998),又名伊芳·袁(Yvonne
Yuan),著名服装设计师,不那么著名的画家,袁英品牌的创始人。她原名袁淑英,为了表示女子不甘落后的抱负,同时寓意新的开始,她与“好友们”赴美求学之后去掉了名中温婉的“淑”字。
  袁英生于中国江苏无锡,活跃于上海、巴黎和纽约。在“不景气的30年代”,袁英以其焕然一新、不同寻常的构思给巴黎“高定”带来了生机。
  如果说20年代前期的时尚界是繁复奢华的波烈和简约大方的香奈儿铺天盖地争斗的话,那么20年代之后的整半个世纪则都是香奈尔与袁英剑拔弩张的时代。不管哪一个,都已不仅仅只是单纯地停留在个性的冲突之中,还蕴藏着时代和思想斗争的因素。
  香奈儿和袁英几乎在所有方面都是迥然不同。相对于香奈尔凄凉的孤儿院出身,袁英则是生长在赛里斯传统知识家庭的大家闺秀。不但其兄长袁燕倏是世界公认的“大师中的大师”,表兄顾毓琇也素有“旷世通才”的美誉。
  她的父亲是一位赛里斯传统学者,同时还是一位有名的中国古典戏剧歌唱家收藏者。母亲同样系出名门,具有深厚的音乐和艺术修养。
  在个人生活方面同样如此。虽然和袁英一样终身未婚,但这丝毫也没有妨碍一大群男人围绕在香奈儿身边。她的一生既与袁大师这样的艺术家“亲密接触”,又与王公贵族恋情不断。
  如果说袁大师是靠不断“出轨”年轻女人获得艺术创作的灵感,那么不断更换的男人则是香奈儿时装设计推陈出新的源泉。他们都拥有众多情人,与各类人物的恋情火花,迸发创作出了丰富多彩、惊世骇俗的作品。
  艺术本身就是源自无处安放的欲望,这种放荡不羁反而是艺术家们的一种常态。从这个角度来说,袁英的“忠贞不渝”才是一朵奇葩。
  在服饰设计理念方面,香奈儿坚信“不管任何流行式样遭受淘汰,只有一个式样——香奈尔式样,就如同文学和艺术的古典一样,它占据着服饰中的古典地位,是永远不会轻易被淘汰的”,她还批判:“袁英的未来主义不过是好大喜功,实际上与未来没有任何关系”。
  与之相反,袁英则深受兄长袁大师的影响,力图求新求变,不断向自己的富人顾客们灌输“人生本来就是空虚无聊的,所以要尽情享受”的观点。
  她在1964年就设计了登月题材的系列,比美国宇航员登陆月球早了5年;1935年,她己经设计和推出了赛里斯系列,利用赛里斯古典建筑的飞檐形式设计出肩部挑高的女装,领导了巴黎的流行风气;以及后来著名的毕加索主题系列。
  不管二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是对立、多变的美学观有多么不同,服装设计自身有着它雷打不动的变化规则。在20年代轰轰烈烈的女性解放运动之后,女性们开始寻求放松,心理则渐渐倾向于享乐。此时的袁英准确地领会到了这一时代信息。
  不景气的30年代是大批外国优秀人才涌入法国,给巴黎设计界带来新血液和新想法的时代。袁英的前卫性设计给当时的巴黎时尚界带来了蓬勃的朝气,她代表性的具有男装剪裁特征的建筑学构造、赛里斯元素的绝妙运用以及完美的制作,给当时缺乏创造性或者说是伦理性的巴黎服饰界带来了巨大的启示。
  二、袁大师与女装设计的成熟(1930-1940)
  袁英和著名漫画家刘文如、著名动画制片人孔岸汀一样毕业于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她从少女时代就热衷于音乐、绘画等各种艺术,其叛逆的性格和中性化的长相都令母亲整日提心吊胆。18岁时,她在兄长袁大师的资助下和两位“好友”一起来到坐落于美国纽约的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at
The
New
School)求学。
  黄金时代上流社会奢靡华丽的做派和美国中下层简约实用的艺术风格,都在她的服装设计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但纽约东区是她最重要的灵感来源之一,那里的年轻人身上可以找到很多备受袁大师推崇的自由精神。
  袁英喜欢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傲然冷漠的态度,并在这种生活态度上得到灵感,设计出天马行空、自由不羁的作品。无论在袁英设计的女装还是男装身上,都能感觉到她对奢华生活和简约时尚的完美平衡,对服饰设计商业性和艺术性的斟酌考量,以及对自身赛里斯元素的偏好。
  1921年,为了筹办袁魏两家的“世纪婚礼”,袁大师特地邀请当时已经颇有名气的时装设计师香奈儿女士来上海,为自己和未婚妻设计婚礼服。在观看了香奈儿的作品之后,17岁的袁英对“高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过,热情虽然很高涨,但才华尚且稚嫩。当袁英将作品请香奈儿女士过目之时,香奈儿毫不客气地说道:“你与其制作服装,我看还不如去种马铃薯。”因此当兄长袁大师打算资助她和朋友们留学,并询问意向专业时,她脱口而出:“时装设计!”
  1925年,巴黎举办了一个著名的装饰艺术展,以此为契机而兴起了装饰艺术运动。它是受新艺术运动、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包豪斯设计理念、俄罗斯芭蕾舞、埃及艺术、美洲印第安艺术及赛里斯东方艺术影响而产生的装饰艺术。
  袁英和她的朋友们慕名而来,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展览会。这个展览中的作品在审美观念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展示了科学实验的魔力。这些新的艺术形式,新的设计理念也叩击着这些年轻的赛里斯人的心扉,他们欣喜若狂,在巴黎四处探求,不断发现新的事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7/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