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7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9/779

第二百三十七章
万里江山是沧桑,百年疏狂最袁郞(八)
  “哼,这小子还算有点见识,不过也只是有点罢了……”
  辜鸿铭话音未落,就听到讲台上的袁大师提到了他的名号。
  “同学们,我们身边就有和狄更斯一样伟大的文学家。比如在座的立诚先生。这点连西人都知道,到京师可以不看三大殿,但是不能不见辜鸿铭先生。”
  “对了,提到他老人家。袁某方才在校门口冲撞了立诚先生,还没来得及向他说声抱歉呢。”
  “立诚先生,恕罪恕罪。”
  袁燕倏朝着台下的辜鸿铭拱了拱手道:“在座有的同学和先生知道,袁某和立诚先生对白话文的态度和立场有所不同。实际上这很正常。君子和而不同,小人才同而不和吗。”
  “其实吧,立诚先生和袁某,还有在座诸位,我们都像狄更斯一样身处于一个传统社会正在崩溃解体的历史阶段。”
  “传统社会的解体,意味着塑造传统社会的情感、宗族、宗教等纽带的断裂,意味着传统社会的信仰、理想、归属等价值的终结。”
  “我们和狄更斯又不一样。他所处的英吉利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但是总体上是在进步的,其他不说,就说居民收入。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英国人的平均收入增长了八倍。有了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的红利,狄更斯所指出的社会问题那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而我们所处的中华民国呵呵呵……”
  我们的袁大师苦笑一声道:“说停滞不前都是粉饰之词。因此当前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成了问题。”
  “所以我的朋友胡适之博士喊出了打到孔家店这样的口号,而我的另一位朋友周树人先生写了一本《狂人日记》。以袁某看来,他们都要比狄更斯高明。这两位北大的教授都已经意识到了中国宗法制社会走到了尽头,所以传统儒家思想非打倒不可!”
  “而我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完全赞成他们的观点。从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儒家思想是专门匹配宗法制度的一种意识形态。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宗法制度,儒家思想存不存在也就无关紧要了。”
  “我们这些知识分子明白了这个道理,但是民众还不明白,他们甚至根本不懂什么是宗法制度,什么是儒家思想,什么是意识形态。”
  “在这种情势之下,我们就需要用文学来唤醒民众、教育民众、引领民众。而这正是袁某愿意免费撰写《宰执天下》的原因。”
  “也许我们在文学上的天赋没有狄更斯那么高,但是只要我们懂得经济学,那么就能写出比他更为贴合我们这个国家和这个时代的作品。”
  “所以……恭喜你们了,你们也有可能成为比狄更斯更加伟大的作家!”
  “哈哈哈……”众人终于发出一片轻笑之声。
  我们袁大师也笑嘻嘻地说道:“别笑啊,袁某是说真的。在座诸位都有着大把的机会再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好了,我们回到狄更斯和立诚先生……”
  “他们肯定都意识到了,纽带的断裂和价值的终结让人们无所适从,他们同样都认为,只有回归传统才能让人们各安其所。”
  “我们可以看到,十九世纪的欧洲不止是狄更斯,在他那个时代很多文学家都有着同样的呼吁,比如俄罗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希望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我们也可以看到,二十世纪的中国不止是立诚先生。在这个时代我们周遭有很多老先生或者新先生也在呼吁我们要‘回归传统’。”
  我们的袁大师在心里面吐槽,老子还可以看到,二十一世纪还有人在搞什么国学班和女德班呢。
  “但是我们已经知道狄更斯和托尔斯泰的呼吁并没有什么卵——那个作用,欧美国家走上了一条完全没有先例可寻的工业化之路。”
  “……”
  他刻意停了停让在座众人咀嚼一下之后,这才话锋一转地道:“狄更斯在他那本最著名的《双城记》里面是这么说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亦是如此。”
  “有的同学和先生肯定要问袁某了,自从一鸦以来我们是一步步直下地狱,一直搞到今天这种乱七八糟的地步,那怎么能称之为最好的时代呢?”
  “因为我们中国前进的道路也不可能从传统中找到方向,必须由我们这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自己去开辟。”
  “有着这样的伟业在等待着我们,我们怎么不可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袁燕倏环视在座众人,坚定地说道:“再次恭喜诸位,因为这就是你们的使命!”
  “啪啪啪……”
  “谢谢大家的掌声。”
  等到大家拍得差不多了,袁大师抬起手往下压了压道:“诸位,要完成你们的使命,必须要有工具。文学这种工具可以改造国民,经济学这种工具可以改造国家,两者都有着其不可替代的功用。同时这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么……”
  “好了好了,现在开始布置功课了。”
  留作业这么让人开森的事情,袁燕倏不干一下真的对不起自己北大教授的身份。
  “英语文学系的同学请先预习一下《国富论》……袁某没有说错,本学期我要讲的是英语学术著作的写作要点。”
  “经济学系的同学请去先预习一下《傲慢与偏见》……你们没有听错,本学期你们要学的是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下课!”
  “鸿渐先生,这节课你上的非常精彩,元培我也受益良多啊。”
  “哪里哪里。”
  “昨日就想给鸿渐先生接风,今日你可不能推脱了啊。”
  “当然当然。”
第二百三十八章
万里江山是沧桑,百年疏狂最袁郞(九)
  我们袁大师下午没课,他正准备和处理一点“私事”的时候,接到了一个电话……
  “您是哪位?”
  “你好,袁先生。这里是总统府秘书处,饶秘书长希望你能拨冗来一趟总统府。不知道袁先生今天下午方不方便?”
  饶秘书长是谁呢?
  看过马亲王那篇关于民国电报战的《触电的民国》就知道了,他就是现任民国大总统的谋主和文胆,民国通电第一人,饶汉祥。
  “饶瑟僧想要见我?麻烦你跟他说,多感盛情,不过我下午没空。”
  电话中的那位公务员真是没想到堂堂总统府秘书长召见一个平民,而这个平民居然一口拒绝。
  另外,袁燕倏这么一个白身兼晚辈称呼饶汉祥为“饶瑟僧”确实有点不大礼貌,因此他也有点生气地加重语气道:“袁先生,饶秘书长公务繁忙,难得抽出一个下午约见您。袁先生还是来一趟总统府为好。”
  一听这话,袁燕倏就有点不乐意了,冷哼一声道:“饶瑟僧能有什么公务啊?袁某要赶着去说相声,如果他要见我可以去天桥找我。BYEBYE。”
  “等一下,你刚才说袁鸿渐是怎么答复你的?”
  “他说他要赶着去说相声,您要见他可以去天桥找他。”
  总统府中的饶秘书长听到这个答复也是愣了一下:“说相声,去天桥。你确定你没有听错吧?”
  那位办事员苦笑了一声道:“卑职生怕自己听错了,所以又挂了一个电话去北大,那里的工友告诉我,袁鸿渐真的带着北大几位教授去天桥说相声去了。”
  “北大教授说相声哈……这可真是一桩奇闻哈哈……他还真是一位奇人哈哈哈……”
  饶汉祥哑然失笑道:“给我备车。”
  办事员殷勤地问道:“秘书长,您这是要上哪儿?”
  “还能上哪儿啊?”饶秘书长白了一眼反应迟钝的下属道:“天桥啊!”
  正所谓: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
  北京城除了以皇城为中心的贵族帝都以外,还有一个以由天桥为代表的平民北平。当然啦,比起庄严肃穆的紫禁城,天桥就要平民化得多了。
  一直到五十年代之前,天桥有三多,小买卖多,小吃摊多,卖艺的多。有了这三多,道路就不可能太畅通了。何况这年头帝都的道路也不是为了汽车而设计的。
  因此饶汉祥这一行人到了天桥只能以步待车了。
  “今个儿可真是新鲜啊,留洋博士撂摊说相声……”
  “我也算是开了眼了啊,收钱的还是一个洋婆子……”
  “您几位还别说啊,这位爷说的相声真的有点意思……”
  他们顺着人流就进入了后世德云社所在的乐茶园附近,现如今这里连戏院都没有,而是一片简陋的戏棚。
  戏棚外的那一大片空地现在被围的水泄不通。
  那位跟着饶大秘书长的办事员也是北京老土地了,一看到这个情形就自言自语地道:“哎,这里不是大刀张的地盘吗?”
  “大刀张”原名张宝忠,1895年生人。
  他父亲张玉山本是我大清的官差,人称“神弹弓”,传说夜里可以闻声而打。在清廷退位之后,他们父子便沦落到天桥卖艺。
  张氏父子最擅长表演的就是拉硬弓和耍大刀,算是赛里斯版的大力士了。
  “您老可是来晚了,没瞧见方才的那出好戏!”
  旁边有个热心人接口道:“里面说相声的那位爷可真是了不得。人家开着小汽车,挎着小洋妞跑到大刀张的摊子前,随手扔了几块现大洋就要大刀张让地方……”
  “那大刀张怎么肯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9/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