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6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4/779

  “放心吧,我有证据。”
  我们的袁大师凑到律师耳边轻声说了一句话。
  “My
God!你妹妹居然还是……REALLY?”
  他的重要客户一脸坦然地道:“真是的,这种事情我骗你做什么?”
  约翰·麦考尔是一个洋人不假,但是也是二十世纪初的洋人,听到这句话也难免有点“羞涩”地问道:“大小姐愿意提这件事情吗?”
  袁燕倏很是奇怪地看了他一眼,用英文说道:“约翰,你还是不是美利坚律师了?你们为了打赢官司不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得嘛,还要问我妹妹的意见干嘛?”
  “Well……”
  身为美利坚律师一员的麦考尔先生很想为自己所处的职业团体辩护一下,可是他想了那么一想就自动放弃了:“那好吧。你觉得多少赔偿合适呢?”
  “这个数!”
  袁大师把手一张道:“我妹妹嫁过去五年,一年按照一万大洋来算,那就……”
  “五万大洋?他们袁家上下都跟着那个袁燕倏发疯了不成!”
  袁燕倏并没有把事情做绝,在上公共租界的会审公廨起诉离婚之前,送了一份协议书到郑家。
  条件也不“过分”,除了要求郑家归还嫁妆之外,就是这五万大洋的“青春损失费”。
  蹬鼻子上脸到这种地步,别说郑孝胥了那连佛都有火啊。
  郑大汉奸把协议书撕得粉碎,怒气冲冲地咆哮道:“他家不是要打官司吗?那我家就陪他们打到底!”
  注释:
  (1)笔者注:详情请见百度。
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旧笔战震南北,袁郑镜破各西东(二十七)
  民国十年八月二十七日,星期六上午。
  魔都外滩,金谷园(新袁公馆)。
  到目前为止,我们袁大师至少对魔都文物保护工作作出了一点微小的贡献,本来要被拆除的德国会馆,因为成了他“金谷宾游盛,朱门酒肉臭——那个冠盖多”的故居,所以被保留了下来。
  和这年头有钱有闲的“尖头曼”一样,刚刚起床的袁燕倏正在餐厅里面一边吃着丰盛得有点过头的早饭,一边翻阅着今天送来的报纸。
  今天最让他开森的是《民国日报》上刊登的两篇署名评论。
  这份报纸创始人是穿林北腿的好大哥——陈其美,因此该报实际上是炮党在上海的机关报,此时的总编辑是邵力子。
  此君也是民国闻人,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TG创始人之一。
  前文提到过,TG不是在今年7月下旬突然呱呱坠地的,而是在去年5月成立的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而这个研究会的创办人正是陈独秀、邵力子还有李达等人。
  陈独秀他们率先把这个研究会改组成了一个共产主义政党,他再派人联络各地的类似组织,或者直接建立类似组织。
  最迟到去年8月,一个赤色政党便出现在了赤县神州。
  当然啦,这不是说刚开完的那次“小会”不重要。只不过它的真正重要性在后世不大有人提了,其实“小会”确立了TG共产国际正式成员的地位。
  “丧犬乱吠,老贼胡言……哈哈哈,陈仲甫果然会骂人,可惜了!”
  他可惜的就是老陈本来有机会成为赛里斯列宁,可是最后混得还不如托洛斯基。
  “汪兆铭骂人都遮遮掩掩,学究气十足……呵呵呵,他真的不适合混政坛,果然啊!”
  他果然的便是小汪压根不懂“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个道理,为人处事一点都不沙发果冻。
  我们的袁大师看完这两篇文章,便把《民国日报》丢在了一旁,又拿起了其他报纸……
  要说他最不习惯这个时代便是信息传递的缓慢:在后世随便一个过气歌手嗑个药就闹得全国皆知,而在此时除了特别重大的消息之外,很多新闻都要隔了几天才能看到。
  所以他现在看的那几份“旧”报纸都是天津发行的。
  民国时期的上海滩报业有“四大金刚”,稍逊一筹的天津卫则有“哼哈二将”,那就是《大公报》和《益世报》。
  不过呢,在这个时间点上《大公报》沦为安福系和小日本的喉舌,《益世报》被北洋政府好一顿折腾而元气大伤,所以都没有什么好看的。
  这两份报纸要到二十年代中后期才能浴火重生。
  袁燕倏看的是一份在天津发行英文报纸和这份英文报纸的中文版,《京津泰晤士报(Peking
and
Tientsin
Times)》。
  民国时期在华发行的英文报纸有很多,但是其中影响力和发行量最大的无疑就是这份报纸。尤其是海外发行量,直到二十一世纪都没有被超越。
  而该报最有名的记者便是莫里循。
  这位1920年刚去世的名记者有名到北洋政府为了纪念他,把王府井大街称作“莫里循大街”。
  《京津泰晤士报》不但全文刊载了老康痛骂逆徒,小梁为自己辩护这两篇文章,还有很多关于“湖海之争”的相关报道和读者来信。
  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居然还不是一边倒。至少一半读者来信是支持梁启超而痛骂康有为的。
  “看来老康这个坑爹货真的坑了不少人啊……”
  “大少爷,你的信。”
  就在他读的津津有味之时,有佣人托着一只银质大托盘走了进来。
  “哦,放下吧。”
  等袁燕倏看完了这些报纸,便拿起了托盘上的信函,一封一封地看了起来。
  “哎呀,这笔字真是不错。还有点眼熟……”
  “喔唷,金陵青溪寄来的?莫非是……”
  他精神不由得一振,拆开信封拿出了信纸一看,只见劈头便是:“鸿渐吾徒青览……”
  没错了,能自称他老师的全赛里斯——应该说全世界也就那么一位了。
  我们袁大师心中就是一乐,自己名声果然是日渐响亮,连陈三立这位老字辈的“国学大师”都主动写信给我这个儿徒了。
  不过等他看下去之后,两条剑眉便竖了起来,还越竖越高。
  实际上,像陈寅恪他爹这种鸿儒大家,即使是写信给自己的弟子,即使本人心中非常愤怒,即使是在骂人……他的书信都写的十分“客套”。
  陈三立师傅先是自我检讨……没错,他老人家真的是情真意切地自我检讨了一番。
  他认为自己当年没有能发现袁燕倏身上的“闪光点”,因此也没有能进行因材施教,反而耽误了这个学生两年。
  好吧,原版的袁燕倏在书画一道上面真的没啥天分,最多也就能写写所谓的“馆阁体”;不过现在这个版本的袁大师那可是“书画双绝”!
  接着陈师傅恭贺了一下袁燕倏现在的成就和不久之后的婚事,还说要写一副喜联当做贺礼给他。
  老陈自称““字第一,文第二,诗第三”,可见其书法水平了。他的书法取法“苏黄”之中的黄庭坚,而老黄也有“诗书画三绝”的称号。
  最后自然是进入正题了……
  “若无鸿渐,则汉字必衰,汉文必朽,汉语必亡。此狂言定为天下人所笑耳!”
  “哈哈哈……”
  袁燕倏把信纸往桌上一扔,站起身来,负手在后,仰天大笑。
  这就对了吗,老子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请记住,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新文化运动之所以在TG官方历史上那么重要,因为这是TG的道统所在。
  要理解这一点可以看天魔传人的一段名言:我们共产党人,是从批孔起家的……如果共产党也到了自己没法统治或者遇到难处了,也要把孔子请回来,说明你也快完了。
  他一向是实话实说,不大“擅长”隐瞒自己的观点。
  既然TG——至少原先那个TG是不和“士大夫共天下”,那孔老二的道统肯定是要除之后快,取而代之便是“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运动。
  不过因吹斯听的地方在于,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引发新老知识分子的外战。倒是引发了新式知识分子们的内战——内战就是明年爆发的“学衡派”论战。
  这场运动初起之时,正如和鸿渐先生齐名的鲁迅先生所说“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赞同,并且也没有人反对,我想他们感到寂寞了。”
  不甘冷场的《新青年》编辑刘半农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写信给钱玄同,“这种事,说是容易,做就很难;譬如做戏,你,我,独秀,适之,四人,当自认为台柱,另外再多请名角帮忙,方能压得住座……”。
  钱玄同心领神会,立马炮制出一封署名“王敬轩”的读者来信,刘半农则以编者身份奉答——其实就是狠狠地痛斥了“王敬轩”一通。
  这番对答以“文学革命之反响”为题载于1918年3月《新青年》。《王敬轩君来信》与《答王敬轩君》史称“双簧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4/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