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6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3/779

  可是在民国成立之后,袁大头花了不少袁大头把《神州日报》收买了下来,这份报纸甚至为他的复辟帝制还摇旗呐喊来着。
  此后《神州日报》便一蹶不振,几经转手之后由余大维接棒了。
  1919年,余大主编灵机一动,创办了一份名为《晶报》的副刊,随《神州日报》免费附送。因为这份报纸是三天一出,所以才有了“三日为晶”这个颇为怪异的名字。
  没想到《晶报》居然一炮而红,《神州日报》却积重难返,只能依靠副刊的收入贴补开支才得以勉强维持,“每逢附有上海《晶报》的日子,销数便大增,没有上海《晶报》的日子,销数便大减”。
  有鉴于此,再过两年余大维就索性让《晶报》独立成刊,把《神州日报》交给其他人打理,自己专心办这份“小报”。
  别看门面寒酸,名字怪异,《晶报》再过两年就能成为和《申报》发行量并驾齐驱的“小报魁首”!
  而他之所以能成为“小报之王”,就因为他办报的方针是三个有——有趣、有胆、有料……我们袁大师肯定和他有共同语言。
  对于一份休闲类报纸,因吹斯听那是再重要不过了。
  余大维为了“有趣”那真是花了心思的。他后来盛情向真·袁大总统的次子袁克文约稿,袁二便写了十万字左右的《辛丙秘苑》。
  这些连载文章揭露了辛亥(1911年)到丙辰(1915年)年间的北洋秘闻,其中有很多独家消息,颇具史料价值。
  问题就在于,袁克文也是一个有着拖延症的作家,还有着抽大烟的嗜好。
  余大维为了催稿整天跟在袁克文身边,袁二写字他磨墨,袁二抽烟他点火,袁二唱戏他凑趣,袁二聊天他扯淡……就这样千辛万苦地催出了这十万字的稿件。
  至于“有胆”,余大维胆子还真够大的。
  上海滩来了一个名叫希米托的德国医生,他在上海各大报刊登广告,号称他有一种神奇的针剂,一针下去便能让男人重振雄风。他还免费邀请社会名流做实验,一直住在沪上的康大圣人居然还主动报名了。
  《晶报》立马登了一篇《圣(康圣人)殿(形似臀)记》以作讽刺。康南海倒没有怎样,希米托不干了,就把《晶报》告上了公堂。
  当时大家都觉得赛里斯人和洋人打官司有输无赢,劝他私下了解。但是余大维执意上庭。
  主审的租界法官也挺有意思,确实是判决《晶报》败诉,不过只用赔偿一块银元。这下又让《晶报》名声大振。
  余大维既追求“有趣”,为人又有“有胆”,《晶报》自然就敢“有料”。
  所以了解了这一点的孙大主编别人都不找,直接找到“赤脚编辑”的头上了。
  甫一落座他便开门见山地说道:“余主编,你也应该看过《申报》了,所以废话那也不多说了。小弟这里有一篇报导,就问你敢不敢登吧。”
  余大维惊喜交加地问道:“明初,你这篇报导是关于四马路上的那起血案吗?”
  孙悟本点头道:“那是当然啦。”
  余大主编吸了一口凉气,郑重地问道:“明初,那么报导的内容是……”
  “余主编,我这篇报导的题目就是:
  《贵公子辣手摧花名博士竟是真凶?》”
  注释:
  (1)笔者注:读过福尔摩斯就应该知道舰队街是什么的吧,在书中其实是泛指当时的英国主流媒体。
第九十三章
死流氓人人喊打,活大师个个喊冤(二)
  证据!证据!证据!”
  “该死的,我还要说多少遍,没有确凿的证据,你们凭什么指控我的当事人涉案啊?”
  “就凭我的当事人和死者有过节?那就连我这个外国人都知道,死者们在本地得罪了不少人。我的当事人至少和他们是和平解决此事的。”
  “就凭我的当事人有洪门的背景吗?那就连我这个外国人都知道,华人加入帮派那是在正常不过的了。我记得南边的那位孙先生都是洪门的成员啊。”
  “就凭那挺马克沁机枪是从美国海军陆战队流出来的?这是在太荒谬了……一个潜逃的美国军需官怎么就能和一个归国的中国留学生扯上关系了呢?”
  “总之,我要求你们立即、现在、马上释放我的当事人!”
  理论上,约翰·麦考尔先生根本没有公共租界的律师执业资格,自然根本没有资格当我们袁大师的代理律师。
  实际上,他不但是一个纯纯正正的白人,还是一位正正宗宗的白人绅士,来头更是硬扎得很……
  且慢,他不过是纽约第一人寿保险公司总裁的外孙,来头有什么硬扎的呢?
  前文提到过,不管还是美利坚还是美利坚以外的人寿保险公司和警方关系都非常之好。
  甚至可以说,全世界最好的警探都在各家人寿保险公司里面当调查人员。还有很多警探在退休之后就去了保险公司继续发挥余热。
  上海当然也有美国人开的保险公司。其中最为因吹斯听的是一家公司名为中美联合保险。
  这家名字看上去有点唬人的保险公司原本是几个美利坚“冒险家”为了行骗而开设的。他们建立这家空壳公司的目的,是要把“股份”卖给投资者,主要针对便是南洋的那些有钱烧得慌的华人富商。
  于是他们在外滩租了一个门面,放了一块牌子……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人上门投保了。而且生意是越好越好。
  这几位一合计,索性就真的开始经营保险行业,还从中赚了不少钱(1)。
  纽约第一人寿总裁的外孙到了上海,那肯定是结交了不少保险业中人,连带着他在租界的洋人巡捕当中也成了一号人物。
  所以袁燕倏只要悠然地坐在一旁抽着雪茄,看着他的律师为他击鼓鸣冤就好了。
  “总督察长到!”
  不过这场“悠闲”的侦讯没有维持多长时间,很不“悠闲”的布鲁斯上校就进了这间审讯室。
  “报告总督察长……”
  两个洋人巡官起身正要汇报。却听布鲁斯上校冷冷地说道:“你们不用报告了,全都出去!”
  “还有你……”他一指“神皇陛下”道:“我知道你是什么人,麦考尔先生。不过你不是租界的律师,所以也不能呆在这里!”
  私人律师先生立马跳起来亢声道:“我抗议……”
  “约翰,没关系。”倒是我们的袁大师咂摸出了一些味道,非常镇定地道:“看来总督察长先生想要和我私下聊聊,那么你就先出去吧。”
  “哐当!”
  房门一关,里面就剩下了他们两人。
  袁燕倏闷不做声地抽着雪茄,布鲁斯上校也不说话,而是摸出了一个烟斗,开始和他一起制造烟雾。
  这两个瘾君子就把这间审讯室当成了吸烟室。
  过了好一会,总督察先生才磕了磕烟斗,用一种读公文的正式口气说了起来:
  “袁燕倏,1894年生于无锡……1913年来上海就读于沪江大学……1917年去美国纽约大学留学……”
  “1920年11月因为华尔街爆炸案的嫌疑而被NYPD拘捕,并被酷刑折磨不得不入院治疗。病愈后无罪释放……”
  “1921年5月获得经济学Ph.D,5月底去伦敦访友……”
  “稍后参加了日本大使馆举行的外交舞会,被绑匪‘胁迫’和英日两位皇太子一起去了爱尔兰参加《饥荒孤女》全球首映式。同时涉嫌是这次绑架案的主谋而被驻爱尔兰英军所扣留,因为没有相关证据而被大英帝国政府永久性驱逐……”
  “6月份去南洋迎亲,7月底因为父亲生病而提前回到上海,8月5日,也就是昨天下午和张继贵、李宝英等人达成了赎回父亲妾室的交易,然后……”
  “当天晚上就有人在四马路上杀了四十四个人!”
  “咳咳咳……”
  袁燕倏清咳一声道:“上校先生,我个人认为你把昨晚那场凶杀案放在本人履历的最后,这似乎有些不够Professional……”
  “不够Professional?哈哈哈……”
  巡捕房总督察突然大笑道:“道可托袁,你说的没错。我的美国和英国的同行们确实不够Professional,居然看不出你是一个天才的罪犯!”
  “道可托袁,你知道吗。作为一个职业警探,我本来以为亚瑟·柯南·道尔爵士的小说是无稽之谈。不过我现在终于确信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着莫里亚蒂教授这样的邪恶化身……”
  “那就是你,道可托袁!”
  “哈哈哈……”
  我们的袁大师稍稍一愣,旋即也仰天大笑道:“没想到啊没想到,上海公共租界的警察头子居然是福尔摩斯先生,真是失敬了!”
  他饶有兴致地问道:“那么福尔摩斯先生,你怎么会发现我是莫里亚蒂教授的呢?就因为这三起案件全都十分巧合地发生在我身边……”
  “巧合?”
  布鲁斯上校沉着地摇摇头道:“道可托袁,你自己都没有发现这三起案子除了‘巧合’地发生在你身边之外,还有一些共同点吗?”
  “共同点?”
  袁燕倏还真的皱着眉头想了一想,这才摇了摇头,接着好奇地问道:“上校先生,我还确实没有看出来。请问916爆炸案、525大事件和85大凶杀到底有些什么共同点?”
  “第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三起案件的组织者,也就是道可托袁你对人间的法律毫无忌惮之心。”
  布鲁斯上校沉声解释道:“道可托袁,这三起案件不但都发生在众目睽睽之下,而且案发地都是美国、英国和中国最为繁华的城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3/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