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4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7/779

  镜头一拉,这是一座谁都知道的的地标性建筑物,那就是泰晤士河边的威斯敏斯特宫,也就是带着大本钟的议会大厦。
  透过乌鸦的双眼,观众能看到其中正在举行一次盛大的会议。
  这个富丽堂皇的场景和那些脑满肠肥的议员先生们正好和刚才的画面形成了一个极为、极为、极为鲜明的对比。
  克罗格公园球场内顿时起了一阵喧哗之声。
  不过这还没完,这些道貌岸然的议员先生们纷纷上台做起了慷慨激昂的演讲。
  一个说,马铃薯疫病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取消所有输入英国和爱尔兰的保护性粮食进口关税,以降低市场上的面包价格。任谁……反正不列颠岛上再穷的人都吃得起马铃薯之外的其它主食。
  一个说,我们英国人应当固守亚当·斯密的教条,通过自救来缓解爱尔兰饥荒,尽量少干预自由市场的运作。
  一个说,仁慈慷慨的维多利亚女王已经捐献出了整整一千英镑。
  一个说,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懒惰、道德败坏,饥荒是上帝在表达对爱尔兰人的不满……
  “混蛋!”
  “放屁!”
  “气死我了!”
  “让他们都去死!”
  这下喧哗声就更大了,而只是过了一小会,这喧哗声就成了有节奏的呐喊声:
  “杀死英国佬!”
  “杀死英国佬!!”
  “杀死英国佬!!!”
  我们的袁大师闻声往后一瞧,心里面就暗道,古人诚不我欺啊。
  看看这些义愤填膺的爱尔兰人,就知道当年赛里斯革命战士向扮演黄世仁的演员开枪并非杜撰啊。
  咦,这些爱尔兰人为什么往自己这个方向看捏?
  他也顺着大家的目光一看,就看到了一位“黄世仁”……
  这位黄世仁还不是演员,而是货真价实的英国皇太子。
  “杀死英国佬……”
  这件事情不但袁燕倏知道,场内的大部分观众都知道,于是他们把目光全都聚集到了这个方向。
  别说威尔士亲王本人了,就连胆子一向很大的袁大师身上的汗毛都竖了起来。他这下算是知道什么是“千夫所指,无疾而终。”了。
  因为被上千名愤怒群众包围的话,没有病也会被活活打死的啊。
  可是未来的爱德华八世可不能死在这个场合,不然连他也会原地爆炸的啊。
  我们的袁大师就知道自己必须出面给在场的爱尔兰人降降温了。否则再拖延下去这几千名观众其中只要有人一起头,那场面绝对是不可收拾啊。
  想到此处,他立马在威尔士亲王耳边说了一句:“殿下,等我说完你也说几句!”
  说着他就掏出一只小铁盒,再次生吞了一只可怜的螽斯。
  如此一来他就同时具备了很大的声量和很强的弹跳力。
  然后他一个“蝈蝈跳”就来到了舞台之上,大声喊道:“女士们,先生们……”
  “这是电影!”
  “这是电影!!”
  “这是电影!!!”
  “而我……大家认识吧。我就是这部电影的编剧,尼奥·袁。”
  “我在写这个剧本的时候也感受到了你们此刻感受着的感受……”
  “我本人也痛恨着你们大家痛恨着的英国佬……”
  “可是这毕竟是一场电影啊!”
  “而威尔士亲王和大家一样是我邀请到这里的客人。”
  “所以请大家务必平静下来。”
  “PLEASE!”
  说着,他深深地给全场鞠了一躬。
  英国皇太子也并非是脑残啊,他也站了起来扬声道:“我是爱德华·阿尔伯特……算了,我就是威尔士亲王,下一任的英国国王。”
  “我代表我们联合王国向你们道歉!”
  “SORRY!”
  他也弯下腰鞠了一躬。
  “杀死他……”
  “算了,我们还要看电影呢。”
  “是啊,我花了10英镑,就算杀人也得在电影放完之后再说吧。”
  “没错,这么精彩的电影不看可惜了。”
  就这样,幸亏袁大师的及时处置,总算让局势安定了下来,没有出现“枪打黄世仁”的悲喜剧。
  等他擦了一把冷汗回到位子上之后,电影继续放映……
  注释:
  (1)笔者发现了一个因吹斯听的巧合:有一个名为“桃乐丝/丽莲·吉许奖”,是颁给那些于世界上对美的概念和对人类的享受与生活的理解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2014年的得主正是林徽音的侄女,著名建筑师林璎。
第三百四十七章
首映礼(完)
  本章副标题:总算是这段写完啦!
  电影继续播放……
  在肥头大耳的议员当中走出来了一位又高又瘦,长着一只夸张鹰钩鼻和尖利嘴巴的中年男子。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穿着一件乌漆嘛黑的外套。
  站在米字旗下的他,看上去像之前那只乌鸦一样。
  不用问了,这又是一个明喻,就是要让观众产生这样的联想。
  字幕打出: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二等男爵,乔治·格雷爵士(Sir
George
Grey,2nd
Baronet),辉格党。
  “作为世界级的编剧家,袁燕倏先生不但赋予了《饥荒孤女》以艺术性和思想性,也在考据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众所周知,在他就读于纽约大学期间,常年在纽约公共图书馆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历史文献,因此各类知识相当之渊博。这部电影的灵感就来自于他平时的积累。
  《饥荒孤女》中出现的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乔治·格雷爵士确有其人,也真的是他提出了这个计划。更“因吹斯听(袁先生常用语之一)”的是,他本人长相和银幕形象很有点那么一点共通之处。
  因此有人戏称袁先生是‘图书馆三贤者’之一。另两位就是……”
  ——节选自《十部你不可错过的电影之《饥荒孤女》赏析》
  “乌鸦”走上了议院的演讲台,开始宣讲起了“Famine
Orphans”计划:把爱尔兰的女孩子送到澳大利亚。
  先生们,这个计划实在是两全其美。那些年轻的女孩们能免于饥馑,在新的肥沃土地上生活。而澳大利亚在作为罪犯流放地数十年后女性紧缺,急需年轻女性来劳作、照管家务和繁衍人口……
  “哈、哈、哈……”
  在座的英国议员们发出了粗俗的笑声。
  其中有位议员站了起来,开口问道:“格雷爵士阁下,如果澳大利亚人不欢迎那些天主教徒怎么办?”
  这一任的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耸了耸肩道:“澳大利亚人既不欢迎罪犯,又不欢迎天主教徒,现在他们必须选一个!”
  简要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历史背景。
  因为到了十九世纪中叶,去往澳大利亚的自由移民越来越多,所以当地人拒绝宗主国继续把澳大利亚再当作罪犯的流放地。
  到了1840年,除了塔斯马尼亚岛之外的澳大利亚运输罪犯终于停止了。而等到这位格雷爵士上台之后又想往重启此事,当地人自然对此反弹得十分强烈。
  嗯,不但1848年的澳大利亚对格雷爵士很不满,1921年的爱尔兰人看到了他把天主教徒和罪犯相提并论,立马也是破口大骂。
  “英国人才是全世界头号罪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7/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