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9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9/1316

  到时候瓦剌占据了顺平的钢铁堡垒,如果再从海外购买火炮增添防御力量,那么瓦剌就可以以此为大本营,不断的侵吞兀良哈和原瓦剌区域。
  若是逐步壮大,只怕会成为大明的又一个大隐患。
  于是朱高炽问了一句,“诸位以为换谁去主持大局合适?”
  张信等人大喜过望。
  却没注意到朱高炽在这里埋的坑。
  北伐主帅和副帅的陛下亲自点的将,就是为了给太孙铺路,现在关外的局势虽然复杂,但并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你们这些当臣子的这个时候提出换帅,是对陛下的不信任。
  所以这个时候你推谁出来,都要被陛下迁怒。
  但张信等人大喜,不是因为可以换帅,而是因为这事关系到官员除拜,太子殿下竟然松口,有擅自决断的意思——这是在找死。
  只要他顶不住压力同意了,陛下岂会放过。
  就算陛下默许,张信这些臣子也不会放过机会,会大肆弹劾太子,水滴石穿日积月累,搞不好太子的东宫位置就要玩完。
  所以这个新去主持大局的人,一定得有一定的分量,让太子不敢太忽视。
  于是张信大声道:“在甘肃防备的汉王殿下,素有勇谋,且他驻防之地距离北伐大军较近,正是去力挽狂澜的最佳人选。”
  朱高炽哦了一声,看向其他臣工,“诸位也如此这般认为?”
  奉天殿骤然安静下来。
  换帅嘛,可以,毕竟黄昏目前在北伐上面没有任何建树,而且这位妖臣以往在军事上的名声确实不好,换一个军事名将去大家也放心。
  但现在一听,换朱高煦去,这就不和善了。
  好好的一个国家大事,结果还是要纠缠到你们两兄弟的皇位争夺中去,于是乎除了几个支持汉王朱高煦的武将,其他臣子都保持沉默。
  这架势……还是谁都不得罪的好。
  有支持朱高煦的,自然就有支持太子的,所以很快有人出来反对,内阁浮沉杨浦——这么多年来,他早就暴露了,谁都知道他是支持太子的。
  所以说话也很刻薄。
  毕竟读书人,口头功夫是无敌的,一番反驳的毒辣语言说下来,说得张信哑口无言,最后无奈的道:“那你觉得谁去主持大局比较合适?”
  杨浦想都不想,“何必需要别人去主持大局,北伐主帅虽然是黄昏,但副帅太孙朱瞻基,素有陛下勇猛之风,又得诸多东宫属官教导,文物双全,如果真要换帅,太孙殿下是最佳人选!”
  其实对于东宫势力而言,换帅不换帅,没啥差别。
  反正黄昏不是东宫的敌人。
  而且只要北伐不彻底失败,对太孙影响不大,而若是北伐胜利,太孙的履历更鲜亮,从而让东宫太子的位置更稳。
  但如果真的要换帅,东宫势力肯定愿意把朱瞻基推上去。
  十六七岁的人,当主帅也不是不行。
  万一咱们的太孙殿下就是大汉的霍去病呢,未及冠就封狼居胥他不香吗,如果真这样,那还有谁能动摇太子朱高炽的地位?
  张信等人一听就愣了,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太孙替换黄昏……
  这事吧你还真不好反对。
  可也不能同意。
  朱高炽见状,只得出来打圆场,说换帅一事事关重大,不能轻易定论,容我禀报陛下之后,请陛下圣裁,诸位就不用争论不休了。
  不愧是朱高炽,恐怕他早就想到了。
  官员除拜,他绝对不会去沾,只是换帅一事张信站了出来,得给这位深得父皇信任的隆平侯一个面子,同时看看隆平侯到底是支持谁的。
  结果显然易见,支持老二的。
  还有个目的,朱高炽相信支持自己的三杨肯定会反对,而且会提出太孙朱瞻基作为换帅人选——这事一旦报告给父皇之后,就会在父皇那里留下印象:换帅的话,太孙其实也可以考虑的人选。
  一举两得。
  所以朱高炽很快就将自己摘清,表示我这个太子绝对不会染指官员除拜这个国家君王才能拥有的绝对权力。
  这一点,朱高炽玩得很溜。
  可以说,永乐年间的朱高炽,在朝堂上气质和实力拿捏得死死的,要不然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早就得逞了。
  只论政治手段,朱高炽还真有点他大伯朱标的影子。
  可惜他老爹不是朱标他老爹。
  所以正史上朱高炽的太子位置一直是风雨飘摇。
  退朝。
  退朝之后,朱高炽没有回乾清殿继续处理政事,而是来到坤宁宫,找到正在陪母后散步的父皇,如此这般一说。
  朱棣讶然万分,“关外局势这么复杂了?北伐大军还在瓦剌区域游荡,找不到瓦剌的主力?这不明摆着么,鞑靼区域至少有四万瓦剌主力,黄昏为何不帅军去顺平和延平,他带着大军在瓦剌区域打猎么,难道太孙和雄霸都看不出来?”
  黄昏看不出来就算了,雄霸绝对不会看不出来。
  一连串的问题把朱高炽问了个满头大汗,只得边擦额头的汗一边解释:“根据传回来的军报,黄昏确实率领着十五万北伐大军在鄂毕河一带追剿瓦剌的主力,斩获颇丰,不过鞑靼区域,也确实有瓦剌的主力。”
  朱棣沉默了许久,“所以朝中大臣认为黄昏无能,才要换帅?”
  朱高炽点头,“目前迹象看,黄昏确实掌控不了北伐这么大的军事行动,众多臣工有换帅的想法也没错,毕竟北伐兹事体大,出不得差池,若是被瓦剌坐大,后果不堪设想。”
  朱棣嗯了声,“确实。”
  又问道:“张信推荐的是汉王去主持北伐大事,杨浦推荐的你家朱瞻基?”
第1066章
内外配合!
  朱高炽额头一下就来汗了。
  果然。
  朝堂上什么风吹草动都在父皇的眼里,大家的心思也都在他心里。
  不敢隐瞒,“是。”
  朱棣忽然问太子,“太子,你若是黄昏,明知道瓦剌在打游击,主力已经跑到鞑靼区域去了,你还会率领主力精英去瓦剌区域最深的鄂毕河流域么?”
  朱高炽想了想,“如果儿臣充分相信顺平和长平的防御线能拖住瓦剌大军,儿臣也许会和黄昏一样的选择:大军荡平瓦剌区域,并趁瓦剌大军在鞑靼区域的时间里,快速的在瓦剌区域内修缮各种官道,断了瓦剌大军的退路,这样一旦入冬,瓦剌大军就退无可退,但这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水泥官道的修建不会这么快,还有则是顺平和延平的防御线可能撑不住。”
  朱棣笑了起来,“不错,还行。”
  又道:“如果独石关等边关那些关城彻底放弃防御,全力奔赴延平和顺平支援,你觉得瓦剌大军会不会绕路选择南下?”
  如果边关空虚,瓦剌南下,可以大肆入关。
  朱高煦想了想,“有可能会。”
  朱棣道:“所以黄昏应该知道,我们不可能动用边关的兵力,那么顺平和延平能坚守多久?一旦顺平延平失守,瓦剌大军就可以利用这两个城市群继续坚守,同时拿下长平布政司的疆域,然后再联合女真,吞并奴儿干区域,如此一来,瓦剌就打开了一番新气象,所以你认为黄昏敢不敢冒这个险?”
  朱高炽愣了下,“这么说……”
  朱棣哈哈一笑,“信不信,此刻黄昏,或者说黄昏和太孙也许都在瓦剌区域,但雄霸绝对不在,雄霸必然已经率领精锐的神机营在鞑靼区域了,只不过谁都没法发现而已,有句话你我都应该明白:百姓如水,国家是舟。”
  朱高炽心里狂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是君王最喜欢挂在嘴边的话,父皇这么说,是笃定了自己未来接班人的身份。
  不过此刻不去想这些事,他立即醒悟过来,“雄霸率领的神机营之所以能够在鞑靼区域人间蒸发无人得知,是因为鞑靼百姓在帮忙隐藏?”
  朱棣颔首,“很有这种可能,其实这一切都要追溯到一件事:把秃孛罗让鞑靼百姓组成炮灰拿下镇北城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瓦剌的失败。”
  拿下了一座镇北城,甚至拿下整个顺平和延平,都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瓦剌失去了鞑靼的民心。
  而将鞑靼彻底推到了大明这边。
  这个事——于彦良居功甚伟!
  所以朱棣会在战事结束后,追封于彦良为侯爷,给其美谥,嗯,于家儿郎真是好样的,先有于谦助朕定鼎中南半岛,又有于彦良舍身营造关外民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9/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