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校对)第5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1/1316

  朱棣一脸懵逼:“疫苗?”
  黄昏颔首,“对,就是疫苗,比如天花,这对新生儿是个巨大威胁,若是微臣能弄出预防天花的疫苗,是何等的功德,不过这有点难,还需要等时间、等人才、等资金、等时代的进步。”
  医学研发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需要工业的整体进步。
  不过因为现在当爹了,黄昏打算尽快促进这个项目的上马,根据研发的需求来推动相关工业的发展,不就是砸钱吗。
  我有的是!
  人才?
  扶摇会馆不够的话,在应天再建立一座,最主要的还是看郑大监能否带回西洋那边的一些医学人才回来。
  所以可以先上医学研究的器皿项目。
  这就要求老李钟山那边的琉璃工坊上马好几个项目。
  想到这叹了口气,“尽管微臣有钱,但这些事确实需要太多的钱了,仅靠大明当下的经济,微臣以做生意赚的钱来推动这些事,远远不够。”
  朱棣眼睛一亮,“天花都可以预防?”
  黄昏笑道:“当然可以。”
  咳嗽一声,“其实不止天花,很多疾病我们都可以预防,比如脑病之类的,只要有人才有资金有相应的技术,完全可以试着研发一下。”
  脑病就是小儿麻痹。
  其实这些东西都很难,完全是跨台阶的事情,最急迫的还是研发出一些抗生素。
  朱棣沉默了许久,“这需要很多的钱罢。”
  黄昏颔首,“所以微臣需要高贤宁出任交趾布政使,微臣需要时代商行在交趾那边大肆发展,如此才可以以交趾之力助我大明之进步。”
  朱棣哭笑不得。
  老子今天是来试探你把高贤宁安置在交趾的用意,现在倒好,你找了个借口,竟然想光明正大的把高贤宁推到交趾布政司使这个位置上去。
  有点蹬鼻子上脸了哈。
  也没恚怒。
  主要是黄昏说的东西确实让朱棣动心了,一个国家的强盛主要象征是什么:人口。
  而且朱棣心知肚明,自己要打漠北要打亦力把里的话,少不了要增兵,这都需要人口的增长,可如何保持人口增长?
  经济是一个因素,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幼儿的存活率,而天花、脑病以及其他各种病,都是制约幼儿成活率的羁绊。
  还有就是粮食。
  如果黄昏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大明人口暴增的话,就算把交趾给他又如何?!
  等等!
  朱棣幡然醒悟,别忘了正事。
  这小子到底有没有和太子勾结起来准备谋反?
第554章
交趾定局!
  藩王登基者,古往今来唯朱棣一人。
  且不说各种天时地利的条件,毕竟朱棣登基有他的传奇性,但仅这样还不足以尊为明成祖,历朝君王之中,朱棣应该能够挤进前十。
  不是应该,是肯定。
  五征漠北,衔接仁宣,永乐大典等等功绩列举下来,真没几个君王比得上。
  所以朱棣才敢有如此自信重用神棍黄昏。
  现在哪怕猜疑黄昏在安南布局,朱棣也不担心,他是愤怒。
  如果太子掺和其中,这对于一个父亲而言,是何等的心痛。
  咳嗽一声,“那你先前为何反对将安南纳入大明版图,看你意思,当时你是支持太子的,就不担心让你的前功尽弃?”
  黄昏了然,朱棣这个时候提到太子,肯定没好事。
  要知道朱棣一直不喜欢朱高炽。
  想了想,实话实说,“那不是因为害怕嘛。”
  朱棣:“还有你怕的?”
  黄昏认真的道:“若论此间天下,微臣怕的当然不多,但有一个人,微臣不仅惧怕,也敬重,所以该认怂还是得认怂。”
  朱棣忍不住扯了扯嘴角,强忍着笑意。
  不得不说,朱高煦的哭诉和胡一元的临死之言,确实在朱棣心中扎了颗刺,而且会不断的生根发芽,当下也还没到朱棣爆发的时候。
  一旦真让朱棣找到了确凿证据,毫无疑问,朱棣不会手软。
  对黄昏不会。
  对朱高煦也不会。
  毕竟是永乐大帝,并没有让黄昏发现他的用意,也知道靠谈话是抓不住黄昏把柄的,不着痕迹的转移话题,“按你说来,交趾那边具体要怎么操作。”
  黄昏想了想,觉得此事可以说,于是道:“倒也是简单,待交趾三司成立,在交趾大肆兴建学堂,广泛教授我大明的科举经义,以开交趾民智,当然,这句话是美化的说法,实际上我们的目的,是用大明的璀璨文化来同化交趾,让交趾百姓产生归属感、认同感。这其实就是个同化过程,是武力永远达不到的效果,只有交趾百姓被同化,那大片疆域才会永久的归属于版图之内。”
  说到底,就是一个殖民过程。
  朱棣颔首,“这个朕明白,但此非一日之功,也许你我有生之年都难以看见这个美好结局。”
  同化可不是几年就能做到的事情。
  至少要影响两三代人才有可能达成目的。
  黄昏笑了笑,“陛下和微臣看不见,太子看得见,太孙看得见,太孙的太子看得见,只要我神州有人能看见,这件事就值得去做。”
  话比较含蓄。
  你朱棣看不见,不意味着老子看不见,你都四十多岁了,老子还要个把月才及冠呐。
  年轻就是资本。
  朱棣一想是这个理:“然后呢,其他方面呢。”
  黄昏想了想,“微臣真可以说?”
  朱棣笑着,心里的思绪让人难以捉摸,至少在此刻,他是很想知道黄昏到底要把交趾弄成什么样子,道:“但说无妨。”
  其实就怕这个但说无妨。
  以前朱棣是信任黄昏,无论他说什么,是真的但说无妨。
  但现在不一样了。
  可惜黄昏还没明白这一点,还真就但说无妨了,道:“其实微臣要做的事情很简单,仅在私人这个角度,微臣是打算和交趾的豪族,比如蓝山黎族合作,让微臣的时代商行成为扼住交趾经济咽喉的手,然后利用在交趾赚的钱,来开采交趾的矿产以及其他资源,比如橡胶之类的,再用这些资源带动我大明经济的发展,再用大明经济去带动交趾经济的发展,如此一来,交趾的百姓学大明之文化,享大明之福缘,岂能不归心。”
  朱棣颔首,沉默不语。
  如果真让黄昏做成了,黄昏在交趾除了没兵,其他什么都有了,而且黄昏真在交趾做成了这些事,兵也不是问题。
  有钱会没兵?
  至于军械,火器这些东西,黄昏难道做不出?
  要知道军器院的火器,他也参与其中。
  黄昏哪里知道朱棣心中的思绪,继续作死:“所以不论从哪方面看,交趾已经纳入大明版图,要实现微臣这个设想,需要高贤宁掌握交趾的大权。”
  朱棣心里冷笑一声,不置可否。
  黄昏见状,心中一咯噔。
  遭了,有点得意忘形,忘了朱棣已经怀疑自己在安南布局退路的事情了,不过却丝毫不惧,这本来就是今天的战略,于是不着痕迹的抛出了一个话题:“但这些都是民事方面的,真正要让交趾掌控在陛下手中,需要驻军,而且为了防止将领被腐败,在驻军之外,陛下还可以钦差内臣去监军。”
  朱棣貌似很喜欢这一手。
  历史上也是这样,朱棣在地方上,总会派内侍监军。
  朱棣一听,心中释疑不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1/13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